- UID
- 4533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701
- 活力
- 34
- 金幣
- 1730
- 日誌
- 0
- 記錄
- 15
- 最後登入
- 2017-1-21
 
- 社區
- 風呂
- 文章
- 222
- 在線時間
- 201 小時
|
李國修/王月:我就是要你功課爛 ( c/ _+ {( f0 p. ^8 t# W) S. T% X1 I
" N5 L n/ A, d( s
( S k) f/ b& I- N! b
*一個小孩在唸小學的時候,如果有下床氣,功課一定不好。
0 a0 G1 s3 n( h. I
/ }! ?2 `2 F. l, ?% I5 S*李國修的父親在他小六時對他說:你唸多少書我不介意,
7 Y' H" n* _% u 將來進社會不要當流氓就好。 在李國修兒子小三數學只考 , O4 `& f: A. s6 W
八分的時候,他告訴兒子一樣的話,我不介意你的成績,
: T) x, {! I4 ? 只要你人品好就好了。 # t {# n* F' w- ?
" \3 d2 x8 k, A- t
*孩子我要你贏在起跑點,這是一個錯誤觀念,傷害多少孩
1 p2 z* L7 M7 m 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孩子我要你贏在起跑點,很多都是父 6 `; J$ g: L% l+ L( \* ]
母的一個替代和補償作用,很多孩子的所學都是父母自己
N' c3 e- i! H; P5 ~ 做不到 要孩子去完成他的夢想和願景,以致於孩子背負著 * d* R. d& e% S$ c
壓力。 7 y# Q! h( d% `
/ }8 F: Q: A$ P; g: ?: }; j3 i
$ [. r ]: W* W3 L
; x& @: [5 J# j4 N8 J4 r*李國修兒子大一申請美國藝術大學的自傳上寫著:我從小成
. w% F+ O4 b: `. u& M2 Y! a3 l 長在一個幽默創意的家庭,我父母從不給我設限;我依照自
, T% R6 q% i$ B9 E8 b$ h# a% r 己的思考成長,我12歲那一年就試著分析我自己,而且我思 ( D5 P( `- z _& z
考自己未來的職業。我父親在他的自傳上提到,我願意死在 2 O0 a" v$ ~" c5 i8 R2 \
舞台上;如今我要接續我父親的意念,我要永遠活在舞台上。 $ ?2 n1 C; t/ `! x2 _
* Z$ z# z7 r1 ?*當孩子跟你說「媽媽你看」的時候,一定要回頭看他在做什 6 ?6 Q# f1 |9 ?! z$ v' ^
麼或發現了什麼,現在不看以後就看不到了。 $ s1 n+ `: [- N9 E. P* N% m( x
. d3 K2 t9 \( p1 O# D
*兒子到12歲當還跟爸媽一起睡,因為怕鬼。李國修說,孩子 - [7 |8 d4 v- W
與父母一起睡得越長,他越愛家,離家越近。
* _ E$ K1 M( J5 o8 R7 ^
: Y! G: ^9 t& x9 J; f% }*李國修的女兒說,我們家是以健康快樂最重要,從小我們家 # r, A/ d( r) U1 p$ n
都是充滿著歡笑。從小爸爸常跟我們講很多笑話,一起玩;
* P! x5 ?) D# \3 S2 A 媽媽都說我是她最好的朋友。我很高興我生在這樣的家庭。 : k! u9 [+ Z- u! s+ I4 M8 H) x
4 R/ u$ @/ m/ Y' J- x& w*我們家很少講「不」。父母不要壓抑小孩,給小孩設限。讓
" [- q* `, `2 A) R6 p0 r8 @6 m 孩子說不,父母要學會被孩子拒絕。 " w- ~ I" D4 J8 K1 F
) w9 L$ J' c5 v& M" ~*生命會自己找到它的出口,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她們
' T$ }4 p6 b9 r) m3 B& d( ^8 ]* m 會找到自己的出口。父母跟子女之間要建立四信:信心、信 + ?% p' S# F X
用、信任、找到他們彼此的信仰。 2 R# H1 @4 c/ Y/ |
5 ] ]/ t: N1 }/ X F*老師工作壓力也很大,很多老師有憂鬱的,你如果一味的否
B' n: [$ [$ d7 s0 L% K 定孩子:「要聽老師的,一定是你的問題,那小孩就不說了 ' p* L. X, r# ]' Q
。聽聽孩子的聲音」
2 N- u' K5 [5 A4 b5 E+ M! W" r3 A
*憂鬱症很多因為壓抑所有憂鬱症來自我們無法抵抗壓力,我 " S, u3 R2 X/ C: z: P; `
們沒有一個人教我們怎麼紓壓;紓解釋放壓力,從小我就教 1 A" M- y* _, x" [1 [
育我的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 c) E1 U7 X9 Z, z) l; ~- Z% {/ M/ [
*13歲的兒子問李國修說,「你怎麼找到自己的?」
5 R. D- Q- u- j$ j2 t他回答:「13歲談這還太早,你必須先找到興趣」。 2 C0 h& t, R6 z5 t
* A, y& @3 O. v5 U+ g3 d8 N$ X*13~22是人生當中尋找自我的黃金關鍵期,鼓勵孩子從他的 ' U3 G9 _1 L7 l) _
興趣去培養;興趣比分數還重要;找到興趣還是可以在人生 5 F9 K1 B8 |4 L I l0 g- o/ N
舞台發光發熱。 # }5 M( _4 u/ O( S0 U
# P% ]' R+ G5 t- p, `*女兒暗戀告白被拒,告白的過程中媽媽陪著順稿怎麼跟對方
/ D' o7 Z( O5 p3 O8 I3 a# b 告白,最後剛女兒被拒絕後,陪著孩子面對後續的一切。告
/ L: p1 c, l# G6 C0 j 訴孩子:「不屬於你的人或事都會過去,屬於你的必定會降 2 r {1 T; l$ ~
臨」。 7 g7 Z$ @$ m, e- ]# X
) p1 T' z. a8 l; I
7 P* A/ j- t3 B$ T/ C) \
& [2 u# ?5 Y$ B3 e+ A& A! q
: n [4 G9 y. l% L' P7 q # ~& U: F h+ }# s
4 [# t) e/ M9 O4 D看完整集的節目,最讓我動容的,不是這對父母說了什麼了不 $ l& B2 E0 ~5 }$ C
起的話。 2 L& D4 m) I6 A3 m# m
/ i* c* ]' Z6 L' r7 a
聽過更多教養專家說得比她們更有系統更精闢,大道理誰都能 # [" @) F8 x* f- S
講,但是問這些教養專家的孩子,他們的爸媽是不是真正能實 5 c1 e6 Y( Q; {" ^* L( r. `. @7 L9 I* k4 K
踐自己的理論,答案不見得是肯定的。 ( s; C( c, d; C4 t/ c
) P G3 d9 f, b; }: R
李國修的兒子說:我父母從不給我設限,讓我依照自己的思考
: T$ ]0 t N* _8 J$ v& G S成長。李國修的女兒說:我們家是以健康快樂最重要,從小我 1 _6 C3 r4 o. w' \; V' x: l
們家都是充滿著歡笑。我很高興我生在這樣的家庭。
$ q" W5 V! b; |# t6 { i0 i" e4 R5 S* E, P4 j5 ^, ]7 \* u
其實,想要跟孩子之間培養怎樣的親子關係,要當孩子小的時
$ G2 y% q( ^0 v: Q' ]" ?$ I( y* p$ d候就要開始以這樣的模式跟他們相處。親子關係很多屬於因果 + \0 Z6 l/ c2 Q: P) y
論。只會用權威約束孩子的父母,等孩子哪天有行為能力和經
& f. |* b/ c+ {+ [5 h濟自主能力的時候,只會想逃的遠遠的。
8 `& [6 D; N8 M
! Q4 Y3 C8 |0 e年輕時候不想花時間陪孩子,當年紀大的時候,孩子跟你不親
+ t ^, Y$ Y' G' v,也很難要求孩子回來多陪陪老人家。當年輕時候只用盡當父
* y6 `) K6 f: F3 ?& q( W3 Y母的權威面對孩子,年老的時候也不要再期待孩子會跟你很親
" U, j' c1 n' @2 X d# a: e& ^密像朋友一樣聊天分享心事。 " N' {6 W, n6 K
- w R& t# c& [0 w3 E& U
因為你們的關係本來就不是建立成雙向的朋友與朋友;而是單 6 y8 o! N/ w( z
向的父母–>子女,未來子女長大也不太容易轉變成跟變成朋
# j+ L, l/ L" W- D' K' y友的模式。
; C$ W/ t- n% s: m7 |4 E( @
& v1 u6 n) e: s8 R$ l0 d' R( c- _9 p8 {) ~
結論是不管在孩子幾歲,能留住孩子心的,
( x+ E- }. M& X, h真的只有「愛」!
. q& t& i V$ T$ B/ v/ N+ X' u( `; @# g: q: M+ W) m8 w+ B
2 [4 G. Q5 u. y
不知道能不能有一天,我的孩子也會說出:我好愛這個家的氛圍 ) E; t' D5 }! v' l/ t; M
,感謝我的父母讓我做我自己。
, Z3 J7 _ ?1 O; _- U, L. w$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