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836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2
- 貢獻
- 1494
- 活力
- 3782
- 金幣
- 17588
- 日誌
- 262
- 記錄
- 6
- 最後登入
- 2015-4-9
- 文章
- 2716
- 在線時間
- 596 小時
|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2-11-17 04:46 編輯 * D3 t, N& V; A& \8 R% z; O
9 f E9 k" X3 a$ u( s# E
五臟五色的五行關係
( W6 n0 u! A# o/ J1、五行、五臟、五色,以及望診有關部位的關係對照表如下:; l8 E! w- y# L' [# x5 t
五行 木、火、土、金、水/ o1 {' c7 D) ~+ M$ Y
五臟 肝、心、脾、肺、腎
8 W: Z" Y( H. z6 c" Y6 O五色 青、赤、黃、白、黑# M! p/ p" q1 G4 i
五臟開竅於 目、舌、口、鼻、耳
9 W9 B4 d* e; [, j, h4 O" L3 a. r五臟外榮於 爪、面、唇、毛、发+ |9 L% G e$ e) Z
五臟所主 筋、脈、肉、皮毛、骨
$ c7 |3 B0 j5 C" [8 ]. q" y8 N1 ~2、五行的相生相剋關係如下:
% v5 e) i1 f8 I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K1 k5 F2 @$ j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7 P; a" [/ k+ B' n/ W6 l% Q
. x* R8 P; \4 ^+ p( j3 E8 @* ^ }
望診--五臟五色的五行關係
# \6 }; `' B" H. B7 K一、面部氣色4 q9 e3 h3 U6 @+ @
我們可以從面部來看自己的健康狀況:
$ D3 a" e+ B/ ]: W: t6 y6 m" E1 L兩眉中間候肺、兩眼中間候心、心下(約在兩下眼眶中間)候肝、鼻頭候脾、下耳輪前(約平鼻頭)候腎。人中候膀胱及子宮、肝二旁(約在內眼頭下)候膽、膽二旁(約在瞳 孔下)候小腸、二太陽穴下(約平顴骨)候大腸。
: Y6 E, n V0 @( I8 s" Z我舉一個例子來做說明,其他的類推。以脾病的望診而言:" O+ o) M" @! W2 a& A4 r4 ^
脾在面部對應的位置是在鼻頭。
4 j9 a7 C5 i1 b ^" G/ ~* Z% D# S1、如果鼻頭的色澤十分鮮明,這是有“留飲”的徵兆,說明脾胃陽虛、失於運化、津液凝滯--亦即脾胃消化功能不好,水汽滯留在胸膈,並會導致四肢關節疼痛。
7 P! D* z; _2 T8 Y5 ]2、如果鼻頭發青,這是因為出現了肝的髒色,是“肝木乘脾土”的表現,而且一般會伴有腹痛。因為肝屬木,脾屬土,木克土,肝氣疏泄太過,橫逆沖犯脾胃,結果就影響了脾胃的消化功能。
! d& u+ ^# M6 i- _; b* m2 a/ P* [3、如果鼻子發黃,這說明胸內有寒氣,脾本身的髒色出現在了臉上。人體內中陽不足,脾胃失於運化,吃下去的冷食或者涼性食物積聚在脾胃,這些寒氣上升又影響到了胸陽,所以寒氣就滯留在臟腑中。(但是如果久病或重病之人的鼻子發黃且色澤明潤,那是一種佳兆,這是“脾氣來複”,是即將康復的徵兆。)" k" k% {6 Y, v+ w4 ?9 L% M# S9 y3 z
4、如果鼻頭微微發黑,這說明身體裏有水汽。因為腎屬水,脾屬土,原本應該是土可以克水,但是卻出現了“腎水反侮脾土”的表現--水氣過重,以致腎的髒色出現在臉上。6 f6 T- Z _, ?
' K* C" u! z$ ^ f. W: l
二、面部五官5 v- f- Q+ K- k# M6 w
中醫所說的五官,即口、眼、耳、鼻、舌;五臟,即心、肝、脾、肺、腎。+ \/ I* P3 j: d) ] b' c7 s
心開竅於舌、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也就是說,通過觀察五官的異常情況,就能瞭解心、肝、脾、肺、腎可能存在的病變。+ B0 v0 V0 P: ^' p: ~& m9 Z
1、腎開竅於耳
9 P9 B- o: x- a/ \6 @ f8 h, G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能聞五音。也就是說,腎氣足者聽力好。在病理方面,若腎精虧虛,則腦髓不足,容易出現頭暈、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另外,老年人出現的聽力減退、耳聾失聰等衰老表現,也與老人腎氣較弱關係密切。
2 Y3 I+ w" s% E! \+ D7 _2、心開竅於舌
2 [6 V. b5 p3 ] {+ P% h+ ~) Y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而舌也能靈敏地反映出心的功能狀態。心陽不足,則舌胖嫩或紫暗;心陰不足,則舌紅絳;心血虛,則舌暗淡;心火上炎,則舌紅爛、生瘡、疼痛;心血淤阻,則舌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異常,則會出現語言障礙,導致說不清話。; ~! o' N# @/ `( t# t* f' K7 k* N
3、肝開竅於目( B* H' V6 i. B) t: g2 q4 u
視力的好壞有賴於肝氣的疏泄和營養。中醫講肝藏血,而血又是眼睛活動最直接的物質基礎,所以肝血的盛衰會直接影響到視覺功能。若肝血不足,目失所養,則兩眼昏花、視物不明,出現夜盲等問題;若肝經火盛,可見眼紅腫痛;肝陰虛,可致眼糊乾澀,或也可見眼珠不靈活、斜視等;肝氣鬱結過久,則能導致口苦目眩。- \5 S7 x3 p. x6 J1 e+ d
4、肺開竅於鼻9 a+ z. l. J6 G4 ?7 Q' h" r
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肺主呼吸,鼻為呼吸出入的門戶,所以鼻子要想發揮正常的通氣和嗅覺功能,就必須依賴肺氣調和、呼吸順暢。另外,“肺主氣”的功能還有供給鼻子營養、保證鼻子通暢、預防鼻病的作用。肺的某些疾病表現也常反映在鼻子上。如外感風寒影響到肺,就會鼻塞流涕;肺有燥熱,則鼻孔乾澀。反之,如果鼻出現以上異常變化,即可推斷肺臟病變。
; p' q5 d9 z7 X1 h; O6 p5、脾開竅於口1 A5 e9 ^- i9 C9 e
口唇者,脾之官也。唇是口的組成部分,被認為是脾的外在表現之處。當脾氣健運、氣血充足時,口唇得養,則唇紅潤澤;若脾失健運、氣血虧虛,唇失所養,則唇色淡白,或萎黃無光。飲食口味及食欲也與脾的運化功能有密切關係,如口淡無味、唇淡無澤,多為脾氣虧虛,氣血不足;口中黏膩,吃東西不香,或嘴裏發甜,多為脾胃濕熱;若口中泛酸,則為肝脾不和;若唇腫、口瘡、糜爛而痛,多為脾熱或脾火。( o% y$ x x$ t
; t5 s6 l4 J+ v. ]# y% i
* P0 b1 r: {& K1 ?' B- Y8 K附注:五色主病" x+ G' p6 R [7 _
病色是指人體在疾病狀態時的面部顏色與光澤,可以認為除了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顏色都屬病色。病色有青、黃、赤、白、黑五種。五色主病分述如下:
8 i5 \0 ]! i5 P1 ?) d; Z9 {0 o/ L(1)青色
& h) ?/ q; q; v) k- I主寒證、痛證、瘀血證、驚風證、肝病。# j f* \1 J6 s; d$ g \
青色為經脈經阻滯,氣血不通之象。寒主收引主凝滯,寒盛而留於血脈,則氣滯血瘀,故面色發青。經脈氣血不通,不通則痛,故痛也可見青色。肝病氣機失於疏泄,氣滯血瘀,也常見青色。肝病血不養筋,則肝風內動,故驚風(或欲作驚風),其色亦青。, c% _. C; X$ L, e5 R$ i
如面色青黑或蒼白淡青,多屬陰寒內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屬心血瘀阻,血行不暢;小兒高熱,面色青紫,以鼻柱,兩眉間及口唇四周明顯,是驚風先兆。" @% P D9 d7 N# p" Z
(2)黃色
: s9 \- g) _3 n主濕證、虛證。
Y8 J" y% k+ }黃色是脾虛濕蘊表現。因脾主運化,若脾失健運,水濕不化;或脾虛失運,水穀精微不得化生氣血,致使肌膚失於充養,則見黃色。3 k2 R$ P7 J# w
如面色淡黃憔悴稱為萎黃,多屬脾胃氣虛,營血不能上榮於面部所致;面色發黃而且虛浮,稱為黃胖,多屬脾虛失運,濕邪內停所致;黃而鮮明如橘皮色者,屬陽黃,為濕熱薰蒸所致;黃而晦暗如煙熏者,屬陰黃,為寒濕鬱阻所致。
. @4 D( y. m8 w* y( r& {(3)赤色
( S9 q V8 x/ D* W) C主熱證。; j2 J8 J: F2 G' l9 H$ R# g! D
氣血得熱則行,熱盛而血脈充盈,血色上榮,故面色赤紅。 o1 ~' m5 K% n4 p& x
熱證有虛實之別。實熱證,滿面通紅;虛熱證,僅兩顴嫩紅。此外,若在病情危重之時,面紅如妝者,多為戴陽證,是精氣衰竭,陰不斂陽,虛陽上越所致。
1 a, ]& Q) L2 [* K(4)白色
4 K% z, _ S% y/ S- e: O主虛寒證,血虛證。+ e$ f- v) O* H2 ~1 R: F9 D
白色為氣血虛弱不能榮養機體的表現。陽氣不足,氣血運行無力,或耗氣失血,致使氣血不充,血脈空虛,均可呈現白色。 T: v& x7 V* v9 B$ Z: [6 {- Y
如面色晃白而虛浮,多為陽氣不足;面色淡白而消瘦,多屬營血虧損;面色蒼白,多屬陽氣虛脫,或失血過多。% L6 t9 s" K7 W o
(5)黑色
! } u: }. r/ e1 |( |3 t主腎虛證、水飲證、寒證、痛證及瘀血證。
5 m. j. k7 W; I' p. r黑為陰寒水盛之色。由於腎陽虛衰,水飲不化,氣化不行,陰寒內盛,血失溫養,經脈拘急,氣血不暢,放面色黛黑。
; q) S# k- ~, H' A; I6 C1 W* o面黑而焦幹,多為腎精久耗,虛火灼陰,目眶周圍色黑,多見於腎虛水泛的水飲證;面色青黑,且劇痛者,多為寒凝瘀阻。4 P- Q2 j5 }! E3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