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惡水的試煉 八八風災一千天 小林村的苦難與重生/現場直擊:一條無常的河 一個有情
5 q* e! L9 M2 j5 q1 f7 G: y# Q) B) U7 S+ a4 I; R$ J5 x
! _" G, F; c7 z/ F( m3 m }
7 C! l9 X; ]* O- Z; m
; t) M9 ~ I9 u3 G* c 【文/鄭淳予】
9 l8 h1 r Q e+ R+ F
& g3 w. L6 E8 N2 ^, `* k2 i前言6 ^6 b/ k" ~9 A6 L, H
3 c) c/ L3 K! s- P# V$ z八八風災即將屆滿3年,《今周刊》採訪團隊進入受災最嚴重的高雄甲仙小林以及桃源地區,現場直擊3年後的恢復情況。面對大自然無情的試煉,小林村民從廢墟中站起,勇敢迎向未來;但政府卻未省思治水之道,仍砸大錢與天爭地。如果不能還地於河、還土於林,台灣這塊土地要流的淚,似乎還沒有盡頭...
7 c- |9 j% ~8 ?9 S2 E7 a! x
, y* W5 Y, w5 b: N
5 m H7 M8 y" R. n' d% f H* Y這是一塊讓全台灣人都心疼的傷心地。儘管小林人夜裡一次次地偷偷流淚,但只要天一亮,每張豔陽下的臉龐,都帶著勇敢的笑容。過去一千多個日子裡,小林人相依度過最困難的歲月,現在他們要告訴大家:我們把小林村蓋回來了!2 s7 G2 ]( N; S. Q* o$ c
& q) d/ P. ~3 t9 ]' c0 g+ @' v
. ^) N+ o7 m e0 \- C+ V
「這裡是小林村的村子頭,那裡是村尾,衛生室大概在那邊,小林國小就在這裡。」小林村村民周金源帶我們跨過淙淙溪水,細心為我們介紹著。走在這片荒煙蔓草、杳無人跡的土石堆上,昔日村落的模樣、兒時玩伴身影,似乎浮現在他的眼前。, F q2 e- P9 o
8 j; B/ @/ e# I& g# \6 n
5 X4 d$ h& g ?: }0 c- I: ^$ h x( b頂著七月的溽暑,在八八風災過後一千天,《今周刊》採訪團隊南下高雄,探訪二○○九年遭莫拉克颱風重創、滅村的小林村。當年,周金源的父母都被無情惡水帶走,在台中工作的他雖倖免於難,卻從此和至親天人永隔。
. ~- o- J% p" e" I4 K; n* S
$ t; P+ f# _5 i1 R1 @+ x6 _- [8 m: o, m) E+ N& m; ~% s0 F
「如果我爸媽那時沒有罹難,現在也八十幾歲了。」那場惡夢雖過去快三年,周金源話語中仍有難以放下的沉痛。6 @/ ]# t, B9 m7 `& C
6 {$ U% }; j1 Q
8 X6 s" y H }$ ]) |" F: W
兩年前,他在家人被掩埋的泥土地上,種了一棵和老家門前一樣的茄苳樹,每每思念起逝去的家人,他便隻身渡過河床,越過比人高的菅芒草,替這株樹澆水,對著這棵樹說話。這天,他領著《今周刊》採訪團隊,再度回到他老家的茄苳樹前。
5 Z$ P O. l4 v0 K( ?4 }6 F6 U7 r" p2 i* E, `6 j! T6 ?
$ g' B' V) r" H7 k5 o/ U
今年六月十日豪雨,帶給小林村崩塌舊址不少雨量,此時竄流在卵石河床間的溪水還有點湍急,只見周金源身手俐落地過了河,信步朝遠方山坳的方向走去。這片荒蕪,掩埋了他的無數回憶,石縫之間有一叢叢帶刺的野草,但他毫不猶豫地走入草叢中,憑著方向感和對家的直覺,撥開荊棘,轉彎又轉彎。* V8 A( B( E$ ~# ]3 S) l
H; T1 ^0 H [: P
9 I: N7 K4 V3 [- x眼前,突然出現了一方沒有雜草,也沒有石塊、碎木的泥土地,這裡就是周金源跋山涉水返家的懸念。正中央的一棵茄苳樹,已高過他一個頭。他伸手撫摸著樹幹,喃喃說道:「好像又長高了。」接著低頭禱念:0 Y% @ N3 i/ p: w- L
( v; k& T: {: ]3 T
9 V' H# W% z- n8 c) V「爸爸、媽媽,到現在已經要滿三年了,我們過得很好,一切都很好。那都是因為有你們的眷顧,讓我們有新的房子、新的環境。一切世事都有原因,再大的悲傷我都會去面對。」
/ m! \1 P4 x" @6 D8 F9 X; L; }4 U( u1 d, z; P- s: e5 h
/ t8 ]3 `% b# n# p5 R \
村民發起自救「要重建一個更漂亮的小林村」" ~8 h* z7 \8 B- z0 |
5 r4 \" _# |: j$ C' d( r, s7 b; r" R- b/ q$ |3 r
災後已過了一千多個日子,小林村已分別在三個地方重建。家蓋回來了,社區也站起來了;但所有小林人都知道,那是用淚痕寫下的重建日記。: ?( i w3 e' w- L
回到三年前,○九年八月八日,莫拉克風災降下超大豪雨,高雄甲仙小林村爆發震驚世界的崩山事件,四六二位小林村村民,瞬間消失在世間。7 h, d8 Z( }& f! X
+ ]& D- \5 b+ C) `
" d+ I" \6 `" c/ r# W4 B到了八月十五日,甲仙鄉公所為小林村罹難者舉辦頭七法會,小林社區災後重建自救會會長蔡松諭回憶,「將近五百人的罹難數字,等同一場小型戰爭的國殤事件,你能想像台灣如此嚴重災難的頭七法會,只有鄉長主持嗎?我實在是氣不過!」1 s" A/ B' k; N6 M4 _* i
: t& H7 _% T& w: \8 G9 S
8 |/ } E3 ^5 O+ V蔡松諭當場號召成立自救會,第一個主張就打動了絕望的村民:「我們再把小林砌回來,好不好?不能讓小林不見,我們再砌一個更漂亮的,好不好?」在那個當下,對失去親人的倖存者來說,「團結重建」成了他們對未來的一絲希望。9 O$ O" J& Z( i! R7 I3 H l
% f" A3 N' `- `
5 c7 r6 N& g1 \那是小林村重建的起點,也是後來小林人與政府、慈善團體斡旋抗爭一年的起點。
2 c/ u9 w5 y: S1 ?0 N `: N* R- \; p頭七後四天,總統馬英九首度前往小林村視察災情,蔡松諭代表村民向總統陳情,獲得總統首肯承諾,「會在任期內重建小林村。」總統命令既出,中央重建委員會與當時的高雄縣政府馬上著手處理災民的安頓事宜。
- X/ s" t' Q: K3 p8 U* O4 U1 o
+ ~2 c' W/ |4 [5 o* F
; G4 D0 k5 [& Y; T重建的意涵很廣泛,但執政當局卻只顧及「居住重建」,當年九月就宣布要蓋「永久屋」。「一般人要搬家都會考慮很久,要原住民同胞一夕間搬到平地居住,只要有住處就能解決問題嗎?」這樣的疑問,一直存在村民心中。
1 F5 I2 X% T4 R' T! F# e2 y
+ D; l& l" X2 t+ U' B0 ?: l; j2 U* ~ M- A2 T: @
後來,縣府舉行投票,讓村民選擇未來永久屋的興建地點。約七十戶的居民選擇小林村原址旁的五里埔台地;約一四○戶的居民則選擇位處平地、甲仙鄉以南的杉林鄉。
( G4 D- ]( @' _1 y6 F% j- t「很多人第一時間想留在原址,但很多回鄉的年輕人也考量到安全問題,或是就業、就學的問題,後來就形成分區重建的決定。」蔡松諭說。
: r' V0 Q: h8 A2 A9 u0 s
C( M/ F& _, C- g, D! c
* ?+ N6 K' B- h" G r儘管疑慮重重,小林村民仍是高雄地區最快得到「中繼安置」的部落,小林村民在廟宇龍鳳宮睡了一個多月的大通鋪後,十月就住進紅十字會在杉林月眉基地搭建的組合屋,緊鄰高雄縣政府與慈濟基金會規畫的「杉林大愛村」。
% C5 r5 k, G' \$ C" c/ Z) @" ?+ D C) p+ v
5 q# I2 {3 P1 w Z) x: F
十一月八日,災難發生後第九十三天,「小林村自救會」易名為「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並召開首度會員大會。從「自救」到「重建」,他們對外提出的第一個訴求,就是要「自主重建」。
: o* |, k! B. k% |+ I; I9 b
0 f( s7 i/ D' m% t/ B3 Y+ {
7 @$ J% R! I( H& ?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常務理事宋燕誠懷念地說:「以前住山上,天氣熱就在溪邊烤肉!」但如果要住進大愛園區,不能殺生、也不能烤肉,甚至還得簽下吃素宣言。濃眉大眼、有著平埔族血統的他又說:「慈濟以人頭數去分配居住坪數,三人以下只能配十四坪,假設有一對倖存的兄妹,他們以後怎麼有空間再成家立業?」
1 ~6 n) y1 s/ K2 z( _ \
; |4 J# u6 F' a7 V* w0 @' p
$ I) A4 C# s0 ?5 i5 p( @呼籲自主重建「差點集體跪求」總統親自拍板定案
7 k: I$ i7 h2 y; t6 }7 e
P0 j3 n7 C. c* }6 ]( y2 ?; r3 n6 L
協會發出聲明,小林人希望重建記憶中的家園,而不是住進象徵災難圖騰的集中營,「大愛園區收容了來自高雄桃源鄉、六龜鄉、甲仙鄉、那瑪夏部落還有小林村的人,但卻是完全混在一起。如此,等於是消滅這些族群獨一無二的文化。」.【今周刊】5 S8 v/ T U. ~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