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667|回覆: 1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趨勢看法區] 金管會大開殺戒? 「盈正案」讓投信圈人心惶惶

[複製鏈接]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1-10-18 04:10:34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獨家揭露投信炒股》金管會大開殺戒? 「盈正案」讓投信圈人心惶惶
- P+ F- V& ]8 t' J( {7 f: B* \2 X0 F* @, M) r8 m! [4 Y
8 a5 P# C8 i/ i% {
【文/劉俞青】( [0 q# m& Y7 i) L/ x7 ?0 @
6 ]7 `4 D6 Q$ Q* F! z- R
前言
- [! D5 f9 m% B  U6 g/ L: u
8 |$ }$ Z( o8 W' q( j$ m近期有一檔股票引發國內投信圈人心惶惶,市場傳言金管會證期局即將出重手,因為有投信法人利用操作基金的職務之便,中飽私囊,恐怕有五到六名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遭停牌處分。這可能是國內投信界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懲處,而引爆事件的個股就是「盈正豫順」。
9 Z9 f4 V  m9 A, X
0 `6 g! q7 O* U# m% @
7 B( ~4 k5 Q" n; p* G股市就像大海,海裡有暗流、吃人的鯊魚,還有突如其來的瘋狗浪,狠狠一口就會把投資人吞噬。
$ U3 o$ ^+ p. m, L1 M
& Y9 R  \$ h' ]# o/ ?2 q; D# |9 h4 O: X8 d
如果大家不健忘,應該都還記得去年此時,一檔唐鋒股票在投顧老師「古董張」全力喊多之下,不到半年的時間,股價從二十元漲到二九九元,然後又在半年時間,股價重回原點二十元,但投資人呢?恐怕早就在暴起暴落的股海裡滅頂了。
  y" C) ?2 X; a, Y1 P/ D
. z  q4 i8 X/ ^, C5 ?0 g/ i: x
: R9 v' \$ r& p資本市場不斷用一次又一次的教訓提醒投資人:所有的炒作都只是一時,只有基本面的支撐才是王道。
# K2 f$ X' V6 S& ~0 j0 j
7 ?4 y1 u8 l6 _+ l, e$ ?
1 j# T  _% H8 ^4 J) v: J( W% V去年以來,又有一檔股票在股海裡掀起驚濤駭浪,在近期國內投信圈引發一股山雨欲來的凝重氣氛,人人自危。市場傳言主管機關的調查已經到最後階段,隨時準備出重手,甚至直指有明星級基金經理人可能因此被處以「停牌五年」的處分。如果傳言成真,恐怕將是台灣投信史上最嚴厲的一次懲戒,而引發這個恐怖氣氛的個股,就是「盈正豫順」。0 @& j/ T; p# ~/ j9 @! E0 j4 \1 n
+ X6 n5 G. e/ ]: Y: ^
  l' H9 J- {! p! U
在外籌碼一半都在投信手上 盈正上櫃後不到兩個月股價腰斬
* r% \% ~! V: g5 w6 u3 j' q& N: H. y+ g# V; @3 b5 c6 @

4 n  C+ k" h3 E; g8 g* ]% T盈正去年九月九日從興櫃轉上櫃,是一家股本只有四.五億元的小型公司,當時掛牌價是每股一八五元,掛牌第一天的收盤價就直衝上五○五元。五個交易日之後,九月十五日就創下了歷史天價五六二元,當天,盈正的成交量才七○六張,但光是投信法人就大幅買超二一一張,占成交量三成,當天所有投信加起來,共持有盈正二一二三張,占盈正持股四.七%;如果以這次公開承銷共三七三三張計算,等於流通在外超過一半的籌碼都在投信手上,顯然來自投信的買單,是促成盈正這波「五百元行情」的要角。
7 `4 z3 h9 s4 c& H* {) e
0 f- P: B8 }1 g6 S& g* _) ?% |9 [( C) e) R
更奇特的是,盈正並沒有像一般新掛牌公司一樣,在掛牌前舉辦法人說明會,說明未來產業趨勢,對外界而言,盈正像蒙上一層神祕面紗;反而是在盈正掛牌之後,股價還在五百多元的高檔盤桓之際,當時的董事長陳友安(陳友安在今年六月股東會後離職)與總經理許文,透過媒體發表對去年下半年,甚至是今年全年一片看好的展望。
' j# D+ i  j# T) z1 M, k- z( ~: P4 h% \5 O5 ?/ J3 T& }+ O

6 W. u8 u0 Q/ B許文去年九月十六日還在媒體上表示,「下半年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出貨量將是上半年的五倍」等非常樂觀的看法,當天盈正收盤價還在每股五二三元的高檔。
( i1 T: [! }. f0 Q$ t* d% k% S  b
. h3 P! |' F7 R
+ x, o8 o: ?. T這個特殊的現象,當然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但更令人驚駭的是,緊接著盈正的股價就像玩高空彈跳一樣,飛快地往下掉,到了去年九月底,股價只剩三六七元;又過了半個多月,股價只剩二六○元,已經不到高點的一半。
0 J: |  \4 q" U4 Q8 a7 W2 k) s
  ]% F) z2 M% j# F" e" z% _7 P) t% w. I1 Q) u
這個從一掛牌,股價像瘋狗浪一樣暴起暴跌的情形,立刻引發金管會介入調查,市場傳言四起。
' K" V7 e8 c2 b% y) ^8 {5 k( S! d. R( z& c0 U. t' z
7 e2 U1 K- A! e$ U8 k
由於投信法人的買盤在這波行情中扮演要角,立刻成為調查的重點。去年十月二十日前後,金管會私下約談了好幾位基金經理人與代操操盤人,據了解,其中甚至包括好幾名得獎無數的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金管會罕見的大動作,立刻引發投信圈譁然。! `8 H( I; Q+ _; L, k$ d
5 k. M) w- A2 A- M7 i: \
# K6 Q, [* o5 s3 a7 I
有一說是,有基金經理人在盈正還在興櫃時,即透過私人相關帳戶先行購買,等到一轉上櫃,立刻以五百多元高價倒給基金承接,股價隨即快速崩跌,倒楣的,當然是基金投資人。也有另一說法指稱,好幾位基金經理人透過管道,從承銷商以承銷價一八五元,輾轉拿到不少「份額」,上櫃後配合股價拉抬,隨即在市場上高價賣出,迅速獲利落袋為安。) w6 p, u2 s" w% ^" O% k9 Y

- F; o; p. O2 u# e2 [$ k" U! q  }9 O1 M3 o6 v# A( t
基金經理人私下購買 上櫃前大買、上櫃後高價賣 中飽私囊
, s& k! F' L0 I( o' ]; m' {2 E$ ?& V/ A9 I- L% r: e/ R

. u  l' ^# W4 S5 F但基金經理人手捧投資人的血汗錢,應該誠惶誠恐、謹守分際才對,如果真有經理人不遵守職業道德,還把基金拿來作為自己賺取報酬的工具,不但嚴重瀆職,連帶賠上了整個投信產業的信譽,甚至可能觸犯背信罪。) v8 F- ]' z# k
' z6 r1 o5 b/ z* a) F
+ e" [1 Y: \, i7 \
根據現行法令規定,如果基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利用自己職務之便,配合公司派炒作或拉抬,致使基金投資人權益受損,可能違反背信罪,最高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R) f; j' ^: }* h% z

; b- v3 G: a! [! s* p) X8 S% ]7 L. C" Q; L1 z% a
然而,主管機關隨之而來的大動作,等於已經間接證實「盈正案」情節重大。
* i! t; ?# x2 ?# q
( [5 p% i% o* @; {, H
/ L$ T& Y; g) U( s# J0 Y1 m首先是櫃買中心隨即在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對承銷商富邦證祭出記點五點的「重懲」,處分理由是「評估報告或相關資料有缺失」,這也是去年一整年櫃買中心唯一對證券商祭出懲罰條款。
/ J) g+ r& @; I7 R0 {! k0 }1 ]& G/ z" s% _9 Y9 I

$ j3 G2 m6 n1 f; }6 Y緊接著,金管會接棒出手。今年三月,金管會接連對德盛安聯、ING安泰等投信,以「投資分析報告未具體敘明估算營收、買進價格之計算依據、合理基礎及根據」為由,做出處分,裁處書中雖未載明是哪一檔股票,但知情人士都直指,「就是盈正沒錯」。# W% K- X3 X+ b9 Z/ @/ @* F

# X7 r3 k9 O+ s& t, s+ z
" o4 o- X/ `3 H: W% g* C0 _但據某位投信董事長指稱,截至目前為止,證期局只是針對已經「單純清楚」的部分先罰,但「案情更為複雜的部分,後續還將有更具體的處分」。
" O' O' J0 F) T' C1 b& j* |3 \1 z/ f3 y- M

5 z7 n0 r2 M& H# p此外,金管會立刻下令全面重新檢討承銷制度,並且迅速做出決議,包括第一、未來新掛牌承銷價格不得低於興櫃價格的七成;第二、承銷商的配銷分配中,應該提高公開抽籤比率;第三、過去只要兩家承銷商推薦就可登錄興櫃的制度,也要重新檢討。而這個因盈正案而起的承銷制度修正,也被外界稱為「盈正條款」。$ ~3 T4 N& k3 o5 b- q. y

$ I+ l5 _1 f5 @0 m( L' E1 j# e% t( q, A
不過,金管會最終的懲處還沒有正式下達,這也是近日投信圈人心惶惶的主因。- ~3 M5 B* x  D, q" S# z
0 X, K( i( Q! l

% j, A" ~+ S7 o3 G配合公司派拉抬股價 許多經理人開名車、住豪宅 生活優渥5 p5 r( `' m4 {7 ]/ @! N, Z
. z' s6 x) X" K. _

( ]! H: w6 Y! F7 B3 T6 b% B據了解,經過將近一年來的徹查,金管會已經清查完畢所有相關人二親等內的帳戶,以確定有無進出股票,以及可疑的資金流向。這次可能有五到六名的基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將被重懲,其中可能包括一名外資投信的投資長、有兩名曾是國內基金獎的得主,操盤經驗都十分豐富,知名度也很高,因此在投信圈傳得沸沸揚揚。( s- P* k. G3 y. k* e6 k& A

. ^) R  g! W) d) ?2 n, r" f# h+ Q2 ^( ]2 c0 \# u: b- u2 ~( K
而這幾位被市場點名的經理人,之前也都已經被金管會約談過,因此自己都心知肚明,其中已知至少有三名陸續在上半年和近日內離職,以免牽連公司。
) p5 U0 m& ^1 n0 r
! a- S5 T" `0 r/ `% |2 n; y5 t" k: l0 U
不僅如此,投信圈傳言更甚,言之鑿鑿有一名已經離職的明星基金經理人,就住在台北市信義路上、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豪宅「勤美璞真」,兩戶打通成一戶,市價超過三億元;還有傳言有名住在知名豪宅「帝寶」,儘管這些建案的所有權人名單上,都未顯示這些經理人的名字,但許多基金經理人私底下生活優渥,住豪宅、出入名車,在投信圈裡面早就已經不是新聞。: z% z" S' j6 N( ^7 M0 n! v
! R7 s  h2 ~( Y: b* N8 M' ^
0 K( ^8 d2 W& X! ]& u
利益分配不均東窗事發
& a' J- \' ]3 K$ _+ \& j「誰要先下車?」對人性是大考驗
* \, ]2 W( `2 q6 ?5 i
' R+ m: O6 f' T2 |  c$ u1 R  c5 h+ T* |$ j. b' _7 h
這次「盈正案」的手法,與早些年盛行的「投信認養」手法幾無二致;尤其在二○○二年前後,許多小型電子股紛紛掛牌,由於股本小,籌碼穩定,容易被有心人士看上炒作,當時就有許多投信法人搭上順風車。最常見的就是基金經理人和公司派結合,收取回扣,再利用基金進場拉抬股價,公司則發布利多消息配合,讓大股東趁機出貨,當時甚至有喊出回扣的行情約為交易金額的七%到一○%,行徑非常惡劣。; y! J* G+ e5 _3 M9 F

; L3 e6 D6 m& l  q6 ]3 E& d; h7 m8 `% x1 O
而這種「結盟」最後會曝光,通常都是最後的利益分配不均導致。市場人士說,「誰要先下車?」往往是整樁合作案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4 X! ]1 W1 Z2 f$ G1 R: P
  ~! f* |3 d, M! A$ N. ]! V1 B' V3 I5 S" C& G$ u; e
因為人人都想先行獲利了結,因此下車時點以及先後順序,正是人性的嚴厲考驗,稍有不慎,就會因為利益問題導致破局。- Q* D  A. j( I9 }0 i7 W! j

0 N7 ^0 Q- T! E/ B  E8 W, R9 j; f2 l2 B5 w
但過去這種「認養」手法,如今也跟著與時俱進,有心人不再只挑小型公司或全然不顧公司是否真的有業績進帳。以這次盈正為例,公司並非毫無基本面,因此當有心人士趁勢不斷發布前景美好的看法,甚至出具報告,更容易得到市場認同;但由於過度操作,股價太過暴起暴落,才引來主管機關與外界的高度關注,進而採取嚴懲行動。5 o' ?9 K( _4 n2 t' y
" Y- H* J, x# X5 k
1 c6 \' e( l! C( T3 w/ H
對此,金管會證期局局長李啟賢表示,整樁案件仍在證期局與檢查局連手嚴密調查中,調查過程無可奉告,等到確定之後,就會對外公開並執行處分。3 V" E( O9 W. q- E( E
3 B# o( r5 V# I5 ~- b' `

/ M5 q0 j1 ~8 J4 C' b「盈正案」並非第一樁投信基金經理人為了自身利益,罔顧基金投資人權益的案子,但如果主管機關不嚴格把關,祭出嚴厲處分,恐怕也很難是最後一樁
- `6 A& V, J3 U7 v8 r# y■《今周刊》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305

主題

420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4313
在線時間
3291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1-10-18 07:24:14 |只看該作者
稍有不慎,就會因為利益問題導致破局。
# I: k' E% g( s# Q- q/ I7 v, U! }  K% F2 _, a/ I! y
接下來的利益衝突血光之災,不敢再想下去了
樂在生活,活在當下

131

主題

181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7364
在線時間
4829 小時
3
發表於 2011-10-18 09:16:32 |只看該作者
選股一定要選基本面ok的. 最好要知道這家公司在做什麼, 而不是盲目聽信內線而跟從.
; w; F1 k* b) K: }" i! V太多這種例子, 散戶永遠是吃虧的那個. 等消息傳到你耳中時, 人家早就要開始出清.

65

主題

43

好友

5450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1110
在線時間
476 小時
4
發表於 2011-10-18 09:34:13 |只看該作者
所以啊~~別買基金了.......7 Y7 I" q0 u3 @3 v( H+ i6 b; Q
又貴又被別人拿去當謀財工具,若真想買基金就去買0050吧~~$ k& `, x, o" O' C6 C& m
成本低又透明,兼可配息又不怕倒

74

主題

59

好友

5205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1229
在線時間
1783 小時
5
發表於 2011-10-18 10:16:29 |只看該作者
還好,沒買基金...
把榮耀獻給父母,把榜樣留給孩子,把希望送給朋友,把約束留給自己,少一點慾望,多一點努力,快樂別人,幸福自己。奉獻一片愛,收穫心中的笑容.

227

主題

60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3833
在線時間
1426 小時
6
發表於 2011-10-18 10:46:25 |只看該作者
早就譜好了的傳記
" `' S( @5 i5 `, G( D# R一輩子的命定; z8 J4 z6 d- U  m3 w4 e
唯心安盡力6 ]* C# w4 V) G" F
接受不抗拒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FB : 宇宙的真實

236

主題

158

好友

3894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1753
在線時間
1196 小時
7
發表於 2011-10-18 11:08:27 |只看該作者
這個做法在台灣的基金界傳聞已久囉!

75

主題

37

好友

1987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815
在線時間
281 小時
8
發表於 2011-10-18 15:21:47 |只看該作者
我認為不該因盈正案的少數基金經理人這類吸血行為,就如打翻一竿子船的敵視投信基金。
7 k2 c, v4 k- T# U2 E8 P+ c若以經濟學(或說市場)的角度而言,任何自願性的交易行為,買賣雙方本該各自負其責任。風險與報酬原本就是正相關,若有心中有欲一夜致富心態的投機客(多半是不理性的風險偏好者)趁某些「飆股」急漲時,不先自行做好功課(能適度掌握該股的基本面和籌碼狀況),而逕自搶進,後果本來就該自行承擔。6 ~9 ^# F) P, V
至於投信經理人為自肥而犧牲投資人權益的部分,這才是政府所該管的。不過話說回來,一般社會大眾欲進行基金投資行為前,本來就應審慎了解各種基金性質,依其風險屬性來鎖定適當的基金類別,再從提供基金資訊服務的相關網站了解該類別基金中,各經理人的投資屬性(依過去操作的經驗和績效變化來歸納)之差異,從中選擇報酬/風險比相對較高者。如此,投資基金的風險才比較能掌握得到。- g! l- X* c, c" n
當然,可能有人會認為,連基金都要如此麻煩作功課,對自認能力不足者呢?我的答案是,對口袋較深者可以徵詢自己較能信賴的理專來服務,只是有不少理專因受雇於所屬金融機構的緣故,可能會提供對其相關機構有利的片面資訊,以提升其績效,這部分仍宜謹慎。對口袋較淺者而言(像我就是),那就最好自行多作功課,除看提升投資觀念的書報雜誌外,關於總體經濟指標和財務報表的一些相關資訊也該多方面涉獵。
  w& J3 l) s& c  y9 _% q總歸一句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有什麼益處呢?
投資金錢不若投資健康,投資健康不若投資幸福!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9
發表於 2011-10-18 21:27:09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anielYang 的帖子# O' A# i- p3 }* i8 s

5 y  m* S( x7 H, F( z7 g/ i除看提升投資觀念的書報雜誌外,關於總體經濟指標和財務報表的一些相關資訊也該多方面涉獵
! a( E) F9 o) N$ j( j) O總歸一句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75

主題

37

好友

1987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815
在線時間
281 小時
10
發表於 2011-10-21 15:49:54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歐陽 的帖子( s: o7 P6 i1 ~4 }8 c4 K, Y! x

( Z, q" K. g" L0 G# y我想向對偏愛國內中小型股票基金的投資者題醒一下,中小型股票基金所以股性較活潑,主要是因組成元素為資本額小的上櫃公司,Benchmark為櫃買指數,在外流通股數較中大型上市公司少很多(特別是家族型或董監持股比例高者);只要有題材面為前題,向來容易讓與其有利害關係的證券承銷商及部分投信(認養)作操控股價的機會。事實上,此類公司的股票在快進快出的一段時間內,其週轉率通常會很高。因此,選擇優良基金如同選擇績優公司股票一樣,經營者(對公司是董事長;對基金是經理人)的職業道德很重要。
; d: _. p, V4 H1 X' u3 F2 ^
* L) R& {1 J+ W. d以盈正(3628)為例,今週刊日前以此為封面故事,內文陳述了去年9月底各國內持有盈正的基金資料。我以此從相關基金網站內探索後,發現確實今年以來至少有三名經理人去職,分別為凱X投信的彭X星和李X蓮、德X安X投信的陸X賢,未來選擇基金時宜避免之(因經理人在同業間跳來跳去是很正常的)。此外,其他幾位當時持股比例偏高的經理人(不便一一列出),雖然各自尚在掌理原基金,然而比較去年9月中旬至10月旬間淨值均有快速減少的共同特徵(其他未持有盈正的中小型基金未必如此),反而大盤指數在此期間未明顯下跌。
1 o" N1 w' B% q  e3 ]/ i/ t9 p  K; A- A8 p2 [2 ^* N
總言之,選擇任何基金標的前應對該標的投資現況(非僅過去績效)及經理人投資原則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並且該基金經理人流動性不宜太快。
' d9 R& V6 z2 K. F2 Y& A. _9 n
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有什麼益處呢?
投資金錢不若投資健康,投資健康不若投資幸福!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