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 Z2 l+ n: m4 {3 F7 ~2 f<Check Point 2>清楚告知 而非一味禁止0 [8 d: l b1 o l7 F
8 ]$ [% s7 c6 a# }: g3 D& S0 w
很多父母親習慣於說「不」的教養方式,例如,「不要哭!」、「不能跑!」、「不可以這樣!」然而,這些禁止的語言,可能只嚇阻了孩子當下的行為,卻未能告知孩子應當要怎麼做、為何要這樣做,反而讓孩子無所適從,並且可能會讓孩子接受過多的負面訊息,認為自己是不對的、不好的。 5 s) r" i# W0 @# H0 c 7 I4 e( j4 a( A( d8 Y/ N因此,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適當的行為,清楚且具體地告知孩子應該要怎麼做,而非只一味地跟孩子說不要、不可以,或不行做什麼。例如,可以跟孩子說:「請你先冷靜地坐下來,媽媽想聽你說說怎麼了。」; U/ B! O7 Z- n7 f n8 `6 o
; h2 ~7 A+ r. y, `: }2 X
<Check Point 3>教導辨識情緒 學會設身處地" {& B/ e9 X! z
$ A$ W+ K' D7 v% y2 L" V
有時候,孩子會哭鬧不休,可能是因為自己的需求未能被父母所了解,或是他還無法清楚地表達自己內心的負面感受。 7 B0 q/ f- \+ h% ` ' G% v0 n4 V* r U+ j. d3 i2 B孩子最初在理解自己的情緒感覺時,只知道好的心情與不好的心情,父母可以藉著人際互動的情境,給予孩子機會教育,教導孩子更細緻地區辨不同的正向或負向的情緒,例如,正向的情緒包括快樂、興奮、感動、或滿足等;負向的情緒包括焦慮、難過、害怕、或生氣等。 , m* Z }; p" r6 M2 D% V2 w% G, x4 ^, D5 m
當孩子能更精確地理解與覺察自己不同的內在感覺之後,將有助於孩子表達與紓發自己的心情,也比較能夠設身處地體察別人的情緒,發揮其同理心。 9 M/ {2 w% S' ~8 q; |0 \# y. Y: w! c. D' \: `1 W) v3 q- {
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當孩子哭泣時,請給予他多一些時間宣洩自己的負面感受,引導他辨識自己的內在感覺為何,幫助他表達與紓發自己的情緒,並且清楚告知孩子可以怎麼做,以協助孩子更成熟與理性地面對、接納及處理自己的負向情緒。(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 F% f1 V# w6 h 1 P$ C9 k/ q& a! F' A( q' T8 q, W4 A* Z1 |
/ Y0 I% X) t: S: W9 ^( Z" T 0 n5 @2 t' P& z4 _, L: m- r! O ' z z+ Q' \! n9 W9 |3 t$ d) O( { 4 q* C# E9 ]3 v0 i6 b ( g% k8 S% E. Z4 K) k0 [ M# a* L( _' q2 P7 |. `& `
/ d. P0 c c" H7 T3 \9 a! o1 r* M
8 Y* L3 h2 | ]& E/ g! O ) `* f6 K/ i) `, m, c1 S$ w$ p. @, h7 B+ H3 a) A) J3 R! F+ e
@3 e3 e$ p6 X- Y) G. ?
) \( F w) V! Y8 W V! S1 g
: p O5 n i5 E6 j
, I, r, L7 ^. {0 y5 {1 L
1 z0 A: J9 ~- w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feb/21/today-family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