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465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2468
- 活力
- 725
- 金幣
- 8586
- 日誌
- 0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25-7-19
  
- 文章
- 2906
- 在線時間
- 707 小時
|
更新日期:2010/12/14 06:30 蘋果日報
/ _' C1 G% ~ y 7 F% L# C( u7 @: [
【何柏均、李姝姮、方佳怡╱台北報導】台北縣一名獨自扶養子女的婦人昨領取2萬1千元5 [% r- p. L! O5 e, J v6 b
生活費,卻不慎將裝有手機、金錢的包包遺失,她趕緊撥打自己手機,一名女子接電話後! @: Z/ r: W T
表示會送到警局;婦人原想包紅包答謝對方,未料對方自稱是法律系畢業,要求十分之三2 E. {/ E" I7 f, H" u6 X" e/ r B
報酬、6300元,婦人雖苦苦哀求「能不能拿少一點?」但對方堅持拿6千元,在旁協調的
# h6 g+ W h/ w0 m* F警察看了不禁搖頭:「現在的人眼中只有錢嗎?」
3 H6 m7 Q1 f( @: G5 t/ O% N! a3 L( ?! l0 g
遺失包包的李姓女子(44歲)昨向《蘋果》投訴,她從事會計工作,幾乎是她獨力扶養念
2 l4 d3 r8 b( \ u) M! r大學一年級的女兒及高中的兒子,為方便照顧子女,選擇在家接案、擔任SOHO族,平均月
+ p5 ` C# ^: h. J( l/ ~/ l/ ^收入3萬多元。她昨天傍晚騎乘機車去接兒子放學,並領取2萬1千元準備支付水電等雜支,
. s/ k5 H8 y ]2 B- Z- V在行經土城市裕民路、捷運海山站附近,掛機車前座吊掛勾的包包突然掉落,遭國立高雄大* I& z+ M4 j5 }8 I
學財經法律系畢業的潘姓女子(28歲)拾獲。
2 p2 v. y. ]- T' z7 ]- ^
( j/ n9 v1 e0 \1 m1 ~3 \: R撿錢者稱法律系畢業# W5 v, A% C8 R7 c2 I% n& e
! s6 o- b! V- A U; }) X李婦指出,由於遺失的包包裡,除2萬1千元生活費,還有證件、手機、住家鑰匙等財物,立
; z2 [) U5 b4 ^& n+ N4 ]刻以兒子手機撥打自己手機門號,潘女接聽後指稱拾獲其包包,約她於廣福派出所交付,她" l" J* X; T- |8 {
原本慶幸包包失而復得,欲包紅包答謝,未料潘女自稱是法律系畢業,主動要求6300元、十 G4 C: E+ t3 o" r
分之三報酬。8 Q$ u+ ], l5 a5 e
# A) T9 w( y8 f! @; T
李婦不懂法律,以為自己聽錯了,雙方在警局碰面後,她向潘女求情,說自己一個人撫養小孩- e+ U. E7 G. n, N J
,「能不能不要拿3成?」未料潘女堅持一毛不能少,警員聽了也幫忙求情說:「一定要要求, ]% d7 N& T6 \) L& D+ y4 @
這麼多嗎?不要這樣啦!」但潘女卻冷漠地回說:「我去問學校老師可不可以這麼做。」警員
2 b6 l" k, h' W聽了也不敢再幫腔,李婦聽了也十分心酸。警方指出,《民法》如此規定,他們只能道德勸說; _) c3 l6 `$ n7 V7 q: v
,無權干涉。
3 ?8 g; P: v) e# `「教育到底是怎麼了」
/ l: _. S8 S% \. K+ g W _經半個多小時談判,因李婦沒百元鈔,最後潘女才願妥協只拿6千元,李婦心想,「一個孩子& D% s# F5 e$ K8 i
每月生活費是6千元,但『遺失』6千元,總比遺失2萬1千元好」,於是給了潘女6千元並致謝/ O: ~# Z! h" w& k. {( Z4 {8 l
,潘女拿了錢頭也不回就離開,讓一旁協調的警察也直搖頭嘆氣。5 }; k h& n4 c. s( I( U5 n4 @, w
* w5 Z. Y% R. u# o
# H% m$ P* G0 P J% {
李婦感嘆說,她一直教導自己小孩要拾金不昧,潘女自稱是法律系畢業,卻沒顧及情理,「現
* m7 O) h6 T- w7 u+ G6 G( e; h: J在的教育到底是怎麼了?」她認為法律系教授除教導法律,也應該教導一些道德觀念。
. n" j1 R5 p% z F5 j/ t; R# M' C2 g# N
h$ r+ a3 L4 @對此,教育專家吳娟瑜感慨地說:「懂得物歸原主代表有良知,但主動說出口要錢,這態度就有
, ?7 M6 p2 _( D. [' n失敦厚。」她表示,在人際關係裡,相互扶持、相互關心、善良友愛,才是正確價值觀,但接連
. t) B+ j/ E# e' m2 {- ?4 `發生大學生撿到錢向失主索報酬事件,顯示社會越來越功利、太以錢為重,她給年輕人建議:「
/ m" f- P3 C7 t不管失主有沒有給酬賞,都不應該主動開口,才是禮貌的表現。」. Y4 l) o+ l% G& x1 F' r
% w! Q2 M2 a8 I8 P4 N: b! B$ @
留置權不應用於弱勢" L3 L- q B) W$ w
台大社工系副教授王雲東表示,隨著社會變遷,不可諱言功利比率上升、道德下降,學生容易著9 j9 X( u) g( J: Q3 q
眼功利色彩,只問行使留置權違法與否,而忽略此舉是否「道德」。他說,社會功利色彩濃厚當7 r1 d' ^ I# ?) Q* _( f! H
下,若是留置權不再,可能拾獲者更不願意把錢交出來,因此,他認為是否有可能在法律設計上) }+ h# D, |/ [
能夠周詳,如留置權是否不要用在弱勢人身上等。
$ q: w9 y4 G4 n* ]8 d8 s) _
# ]* { i3 e1 O5 z
" q* d3 S% u6 S: Y" x( V律師廖芳萱表示,只要撿到錢的人有通知失主,或向警察機關報案,就不算侵占,可向失主主張4 V4 |% t# A, M Y' N
取得一定報酬及留置權,根據《民法》第805條規定,拾得人要在6個月內請求報酬十分之三,若
2 M) ~& @8 G$ T3 f& A+ m& Z對方未給報酬,拾得人就對遺失物有留置權。
( Q5 J% L6 a) a; E7 e6 u1 z7 F/ ^2 Z$ t" J
撿錢堅索3成示意圖. I6 j! H1 _, p5 Y! P( M: ?+ W
1
; p6 w8 j5 x. E$ n* ?) U5 q% b一名婦人遺失皮包,被高雄大學財經法律系畢業的潘姓女子撿到,潘女發現裡面有2萬1千元現金。* s( A3 @7 I. b1 x5 u
y" R/ y. f; Q6 K% _2
3 M! T6 x ]2 }9 t2 s& v/ {在警局內潘女要求拿3成,婦人哀求她拿少一點,但潘女堅不退讓,婦人最後給她6千元。
, `* Y g, _4 p( H2 Z' A
: {) h3 ^% `1 a' O: A, `$ a' z, O5 E4 W/ Y" Q1 }5 E1 v* l+ t
撿錢糾紛事件簿
* q) q; z" j4 ?$ Q
# X( M- b) W' `7 P; g★2010/10:台北市兩名大學生撿到機車騎士遺失的錢卻不撿皮夾,一名目睹警官見狀上前攔人
: t) l+ _! Z/ A( ^" [,兩名大學生卻回答:「我們可以拿3成吧?」被警官帶回警局告誡「不要侵占遺失物」。
2 P) l5 Z' X: R; o) F2 T V3 _. }& v
★2010/09:成功大學一名女學生不小心在校園遺失裝有4萬元的錢包,撿到錢包的學姊打電話! Y) A5 Q: U) }1 _4 e0 M8 `1 U1 I
要求3成報酬,否則行使《民法》中的「留置權」,不還錢給她。事件揭發後,學姊不再要求3
3 a- k5 V' W: P, N @" B" k c" U4 {成報酬。
7 `( R4 a& e; D6 ?
! t& F, I- C3 s D |- u {# V ?★2010/02:基隆市一名男子撿到內有兩萬多元的皮夾,因忙著談生意未交付警局,結果被控' y. ]! f0 k# |# Q2 H2 s
侵占遺失物。檢察官認定他「有歸還意願、無侵占意圖」,處分不起訴。1 D& R9 G U/ x/ s9 R
$ e, N: g& j6 I
★2009/04:基隆市一名施姓婦人,目擊去寺廟拜拜的許姓母女撿到皮夾,卻把錢塞入口袋,
; w. [% N e: f# e3 z4 ~+ K她見義勇為要求母女將錢送到警察局,卻被罵多管閒事,雙方吵了起來。警方獲報前往,將許2 I7 M5 r4 d/ n2 y* P9 [
姓母女依侵占罪嫌移送法辦。
8 x' W( I) D) V g; m7 V9 i6 |
# n% i* @( ]/ |* @0 O2 l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5 Z. Q" b1 Y9 B8 v
& @5 |+ j' d& M# i0 _# p$ _;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