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9639
- 閱讀權限
- 15
- 精華
- 0
- 威望
- 0
- 貢獻
- 95
- 活力
- 76
- 金幣
- 362
- 日誌
- 0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15-2-26

- 文章
- 37
- 在線時間
- 18 小時
|
跟著小寶貝動一動,GO! \" q6 c& j% Q: Y% ^/ t$ Y& Q7 L: X
許多醫學研究發現,運動除了有益身體健康,亦有助於宣洩心理壓力,還能提高大腦有效運作,然而,「運動」對於3歲前嬰幼兒扮演什麼重要性?5 G- `% {4 G0 g7 F6 d
+ B+ ^! t" w7 j e' N6 X專業職能治療師張旭鎧說明:「由於3歲以前的嬰幼兒發展主要倚賴外在環境刺激來幫助腦部神經連結,因此,孩子在運動過程,會從外界得到訊息,並主動尋求訊息、主動探索環境。」所以看到3歲前孩子在一個空間裡到處摸、到處爬、到處跳,很正常。
, Q) D, J6 }9 q% O% P0 V! l* c6 t- J% i! [9 k, k8 r1 b9 M
Part 1》寶寶運動好處篇
6 b; s1 g) N% J! L3 E多運動,有益身心發展
& u. g9 N: d8 u9 t3 K9 c# X雖然運動的益處透過各種醫學研究被逐一證實,不過對於0~3歲的嬰幼兒,真的能讓他們做運動嗎?適度的肢體活動能為他們帶來哪些幫助?不妨聽聽專家的分析。; g3 z! p6 u4 u! J5 ~" {4 V& `' C
/ B6 a4 F4 S( v* p' ^9 A( \
刺激大腦,助於腦部開發6 m' G& j6 r, K. ^
0~1歲階段的寶寶,腦部發展主要在於腦內神經網絡的連結,進而有效控制肢體動作。. a; C$ g) \7 S8 U8 G
! @* X- I( {- t Q x
訓練動作協調及感覺統合
, J) f: u) z4 o: s每個階段有其發展的里程,當前面基礎建立好,為了得到更多刺激,孩子會主動往下一個階段發展,然而,張旭鎧治療師指出:「父母不用刻意製造很多刺激,否則孩子的大腦容易累。最重要的是,日常生活別讓孩子長時間待在單調的環境,甚至盡量讓他自行發揮。」& d+ b7 w; h6 {. R; A b1 j
7 F1 E2 u3 H, A
助於寶寶認知和學習2 a* n4 y# N/ ]& {0 r$ U
認知能力助於對環境有良好的判斷與適應。
8 @+ m8 T8 g7 s0 M9 a/ ^! E+ ~+ J所謂的認知,其實是經驗的累積,王秀靖技術長說明:「當孩子的行為符合環境需求,即為最基本的經驗,這些經驗會根據環境背景,透過持續連結而形成知識,亦即『認知能力』,認知能力助於對環境有良好的判斷與適應。」
$ U; d1 a. e6 q: C& Z3 Q/ R
, L9 l% p% D+ v! s- W培養受挫力) O4 O4 n! Z. k* o4 @2 q& ^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在神經連結成有效的控制過程會經驗許多無效動作,當孩子經驗多次失敗經驗並從中獲得成功、從不熟悉變得熟悉,這過程即是培養挫折忍受力。
. n9 Z9 I9 \ @6 g$ G2 y
, E9 f7 b' E" ]1 p8 K因此,當孩子拿不到想要的物品而哭泣,王技術長不建議父母直接將物品遞到孩子手上,而是將物品放在他能拿取得到的距離,引導孩子自己拿。讓孩子經驗到即使遇到挫敗,只要再努力一下就會成功。
% z; Z; m5 z0 @) ~, [5 i: C+ m2 [% Y3 A( z! m* S# D
訓練肌肉耐力、提高專注力5 _( y/ u8 ?% O: c6 w# v8 C' ]
運動時肌肉會產生收縮、連帶影響關節,特別是6歲前的幼兒最明顯,在運動的過程關節會承受重量,當關節的生長板得到刺激,有助於孩子肢體鈣質的分泌,促進骨骼生長。再者,當肌肉得到訓練,肌肉有力量,孩子會坐得住、不會彎腰駝背,有助於學習的專注。
8 i/ R+ L( _ D- z5 Y7 h! v
0 H" W' c4 w! ^! R; o ?2 j# N運動前,5大重點必知4 O& T2 G7 p3 y( q
陪寶寶運動前,父母有哪些重點必須注意?不妨聽聽專家的建議。/ ?- u) R8 E- }! R
. K3 [7 _5 c( p/ G
1.瞭解寶寶的身體發展
# E% N; u7 G$ H# V- @首先應瞭解孩子的發展程度,先從孩子能力所及的運動著手,例如:孩子會翻身、還不會爬,應多讓他練習翻身的動作,從翻身的過程讓他學習手腳用力,當手腳與腹部的力量足夠,自然可以往前爬行,張治療師指出:應把每階段發展訓練好,而不是直接訓練下一個階段。/ E$ Y; n& ^9 q! q# r- Z6 W
! ^; Q; q) q' q0 X3 Z2.給予安全的活動空間1 T* a; r5 O, g4 N: A: Z
建議大人帶著孩子瞭解環境的危險性。$ I! w$ c" m" L0 |9 p% P/ K) P7 h
關於孩子的活動空間,首先注重安全性。若寶寶的年紀還小,可在地板舖上檢驗合格的軟墊或巧拼墊,從賣場買回來後先清洗、曬太陽,讓甲醛等毒物揮發;冬天則可以舖棉被。
- X) f2 l* S$ ]" X, u# R* [& U+ B2 {: s) N/ _5 H5 i
3.觀察孩子的運動狀況9 P6 s! O) ]$ |' [& Z2 c
在孩子運動的過程,要觀察他的生理狀況,王秀靖技術長表示:「像是臉部表情和臉色,包括嘴唇是否發紫,以及呼吸狀況等。」有些孩子的心肺功能不佳或是運動時間過長,皮膚表層部位例如:嘴唇、眼瞼周遭等出現顏色變化,應讓孩子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 a8 N8 U c5 I/ i
# t: L- o; _/ h0 x
4.別要求孩子做超越能力的事 Z/ p/ ~( y; d
有些寶寶到了10個月還不會爬行,常見到父母急著讓他學爬,甚至讓孩子學站,然而,幼兒的動作發展有一定的順序,若父母執意要求孩子做超越能力的事,王秀靖技術長表示:「可能造成孩子感到畏懼的反效果,甚至因為肌肉或骨骼尚未成熟而受傷。」
`# Z0 r8 Y) @; k! b: l, q; M; V7 P; g) c
5.關心他的運動頻率另外,父母應留意孩子的運動頻率。無論孩子是父母自己照顧或托人照顧,都有機會觀察他的運動情形,包括孩子持續這個動作多久才會喊累?持續時間是否越來越長?倘若是由爸媽自己照顧,則應考量訓練孩子的時間是否足夠。 [; s6 d+ `. K, D
% u5 s" G# {& U7 w; I5 k1 XPart 2》孩子,來運動吧!
# F3 c! }) Q: j9 r6 j; f【Step 1】0~3個月寶寶
6 v. P# s' g1 w+ e# |此階段的寶寶由於頸椎還未發育完全,沒有足夠的支撐力撐住頭部,因此,動作應和緩、輕柔。很多爸媽覺得運動就是要動來動去,事實並非如此,以0~3個月的寶寶而言,最重要是頭部控制,所以大人抱著孩子時,應注意他的頭部控制能力。4 N r- ~4 R$ ~9 E3 M. B6 y
& K) C& p8 B1 g: T5 I1 E) {3 h) e1.擊掌
8 `0 z7 o( H) J: D( i: G由於0~3個月的寶寶處於躺著階段,可以跟他玩擊掌運動。張旭鎧治療師指出:「爸媽用左手帶著孩子的右手輕輕擊掌、或用右手帶著孩子的左手擊掌,動作可以是單側、亦可跨越身體中線。
, w& I! Y8 f* y9 _
! I6 z- c, I* ]2 t- }, m2.空中腳踏車1 k$ u6 E4 t3 g+ m8 Z: K
當他抵抗表示他在用力。
. {7 k! z+ M W' }* n) v- d0 e( a% q將寶寶的腳抬起來,以左右手各抓住寶寶的左右腳,一前一後地運動,彷彿在踩腳踏車。除此,也可帶著寶寶的雙腳練習蛙式動作、或自由式等各式動作,張治療師表示:「最理想的情況是孩子跟大人抵抗,而不是跟著做。當他抵抗表示他在用力。不過要注意,動作別太大。」
. k9 J, J. z8 `! E( D3 Z+ o7 E4 S, }8 e( _* [0 `) i! e
【Step 2】3~6個月寶寶8 Q+ @: c: I5 j5 i0 Q# T2 H* }( @+ y
3~6個月主要著重於平面的訓練,包括翻身和轉位,王秀靖技術長提醒:「若在床上訓練,床必須硬一點,不適合太軟。」2 _8 z0 b: c; `: s2 V
6 u+ @( O' c+ C; D' S1.坐
$ ^" p: _" Y% {6 C, u爸媽可以拿玩具逗他、讓他試著抓取。
1 R$ o" P& o9 e' u: D1 {0 ~從寶寶3個月開始,爸媽可以盤腿坐著、護著寶寶坐在前面,爸媽的身體即是寶寶的椅背,王技術長表示:「爸媽可以拿玩具逗他、讓他試著抓取,藉此讓他的身體離開爸媽。而當他累時,也可以回來靠在父母身上休息。約略6個月,寶寶的肩膀與身體可以離開家長抓玩具。」! A# c( r; a4 n& O6 y4 W! W
: `; d* a4 @; I6 U7 S4 O: x- {" g2.浴巾鞦韆4 C6 y; K% X. U! G/ F: o
3~6個月可以玩浴巾鞦韆的遊戲。可讓孩子躺或趴在大浴巾上,如果寶寶能坐得穩,也可以讓他坐著,爸媽抓起浴巾的兩端輕輕搖、輕輕的唱歌,搖的時候別離地面太高。張治療師指出:「這時寶寶轉向前面可以看到媽媽;轉向後面可以看到爸爸,他會覺得很開心,促進親子互動。」' N' N7 I7 o4 r. |; M
) e7 ^. Y- C" P) U1 W' g% U
【Step 3】6~12個月寶寶9 m# ]2 X- l: L$ y# M' ~" e6 R/ f" P# C
張旭鎧治療師表示:「6~12個月是發展的重要關鍵期,孩子會翻身後,手撐住身體坐起來,7個月會坐、8個月學爬,到了12個月扶著走等,這期間會感覺孩子發展很快。」. ]. `& i" r6 L2 l- D; G5 i' S
- J. h* x% k( l2 ^+ q( A, i
因此,盡可能讓6~12個月的寶寶趴著玩、鼓勵他移動,不過王技術長提醒:「不管坐著或趴著父母都要在旁陪同,觀察孩子的耐力和情緒,甚至當他無力時可以隨時撐住他。」
$ F2 M) k8 ^$ s) J2 N$ G% M+ a! n4 ~' k. n1 d/ U, L; k" c
1.滾滾球、追玩具! C( i: Q2 p5 L* ~3 u8 U
藉由滾球可以訓練孩子爬行。4 h0 W @* k. F( V1 Q+ w. ]# c: c
藉由滾球可以訓練孩子爬行,張旭鎧治療師表示:「也可準備簡單道具,像是奶粉罐放一些小鈴噹或小彈珠,藉由滾動撞擊而發出聲響,讓孩子有興趣爬向前追。」尤其孩子的動作不穩定,一摸奶粉罐就滾走,孩子又有動機往前爬。因此,準備奶粉罐、小球或小汽車讓孩子追,誘發他主動爬行的能力。& o6 G! M5 H2 e
: _# l0 c$ P9 V& y* I+ x/ N) k
2.玩具在哪裡?4 e0 L+ H* u3 G
7~8個月的孩子會坐,可以拿小玩具或小汽車放孩子的頭、耳朵、鼻子等部位,並問他:「車車呢?車車在哪裡?在這裡!」讓他去感覺,也可以放在他的腳、膝蓋,讓他認識身體部位。張治療師指出:「主要是訓練孩子的重心轉移。」當手腳移動時,身體的重心會改變,藉此訓練寶寶坐得穩。% o; V9 t% }0 t) H* q7 l
0 B8 ?* p- t3 y' o C& \
【Step 4】1~2歲寶寶的運動
: h4 O) U1 M, ~+ }- T0 g, w) M到了1歲,孩子站立的時間應拉長,並建議家長多帶孩子從事戶外活動。
, x: |0 D/ `& L% [+ X# _( Q2 N
5 K/ n$ A r' C9 T7 U6 U1.溜滑梯
7 t2 A X: F) `) O* q+ s$ M1 r多數1歲的孩子已經坐得很穩,爸媽可以帶他到公園玩溜滑梯,訓練控制上半身的力量,不過,王秀靖技術長指出:「有些溜滑梯是石頭材質,可能得由父母陪著孩子溜;有些是塑膠材質,父母應從滑梯側邊扶著寶寶以控制溜的速度。」
6 j# G Y2 k! A$ k b- p6 o- o8 m/ l- K7 V6 a
2.蹲0 u& N# N, I* A; v
如果蹲不久,將來孩子的跳躍動作容易力道不足。% m3 }& c% v, Y9 f2 r- D" M
對於1歲~1歲半的孩子,走路的品質與肌力發展很重要,而「蹲姿」可以訓練孩子的下肢肌力,如果蹲不久,將來孩子的跳躍動作容易力道不足。1 g9 b7 {: C0 h0 p$ T* I" V
* j" J/ `& R5 }. A
因此,可以讓孩子多蹲著玩,像是追汽車或小球等。不過,有些孩子會蹲,因為力氣不足而站不太起來,尤其1歲半以前的孩子容易發生這情況,所以爸媽可以站在他前面,讓他扶著大人的腳緩緩站起來。不過王技術長不建議爸媽直接扶著孩子的腋下、協助他站起來,如此無法讓孩子學習使力。9 ]+ J: m6 F$ J
0 h5 J O! J6 U; D& p【Step 5】2~3歲寶寶1 [8 k% c; c3 u% P* c, `
2歲的孩子多半會跑,之所以從走路發展到跑步,是因為走得穩,知道腳的位置,同時代表動作的品質要提高,如此可讓孩子表現得更有效率、更精準。至於適合2~3歲孩子的運動:. r1 N. s6 i( J: }
7 t- P2 X- q9 H9 I4 ^- A
1.踢球+ v M3 n) _- s2 H( ^/ q
此階段可以讓孩子練習踢球,練習時,建議將球固定,孩子則可以自由移動。張旭鎧治療師說明,爸媽可以擺一排塑膠球(球池用球)讓孩子練習踢;或擺一顆大球讓孩子踢,等球停了,他再走過去把球踢回來。若要讓踢球更有趣,可以製作一個球門,讓孩子練習將球踢進球門,也可將球換成動物模型、小汽車等。( x, @$ j; {: A, w8 E1 e# m6 W% G& P
[( Q9 K, q8 a R$ J
2.運積木
( K- W; K1 V" V7 p; `/ H& X這階段孩子可以玩堆積木,張治療師表示:「讓孩子在平板電腦或硬質書皮的書本上堆積木,大約疊2~3個,再讓孩子端著書本或平板電腦將積木運送到另一邊,再回頭疊兩、三個積木並運送過去,藉此讓孩子練習手部動作。」
. \) ^! j. \" b. W* }) h, ?6 z" W! K m8 t' G% l0 `
溫馨提醒# j( C& X( ?/ k; k) X8 f
別讓孩子自己玩
) A: C% G+ B$ e' c0 `) H爸媽應適時給予協助與提醒。
) f; K7 g* V+ h- M當孩子活動時,爸媽應在旁觀察孩子,千萬別覺得他自己玩就好,畢竟他的肢體平衡與肌肉協調尚未發展成熟,容易發生意外,爸媽應適時給予協助與提醒,張旭鎧治療師解釋:「爸媽應一同陪伴所有遊戲,陪伴不見得要參與。」可以用口語方式鼓勵孩子「拍到球了,好棒」、「剛把球放好的方式,我很喜歡」等,給他一些鼓勵的語言,讓孩子知道爸媽在陪他、也讓他更有動機參與。
4 @7 w6 H) Q) u& F) n: Y0 `; c1 c' f) t* r" j M6 _& W3 d
讓孩子動得開心+ F: O/ j' b! k& {% i8 y
另外,讓孩子快樂的活動、快樂的玩,而不是跟孩子說:「這是運動,要好好的做。」當孩子有樂趣、喜歡玩,他會願意配合,因此,應營造快樂的元素,例如:遊戲環境,或播放輕鬆的音樂、以及父母口頭鼓勵孩子等,都會讓孩子很快樂的遊戲、活動。
; j0 w; e b3 w7 f6 d5 {: n+ X, D- i! ]" w' u" c
肢體出現不對勁,先觀察( ~! N E4 l2 _( ^$ c3 l
當爸媽觀察到孩子的肢體或動作有異常情況,張旭鎧治療師建議:「先觀察,如果覺得不對勁,則就醫檢查確認。」原則上,可以看小兒、復健科等來檢查孩子的狀況是否正常,並根據醫師的建議來改善,再行觀察一週、兩週、甚至一個月,再覆診檢查。: [: D4 u+ T6 C# z
3 s/ }5 O2 h7 A% C
選擇適合的鞋
9 ], P* g! _& g% b, |2 E孩子活動時,鞋子的選擇很重要,王秀靖技術長表示:「如果孩子走路還不是很穩,應準備包覆性佳的鞋子保護他的腳步。像有些涼鞋雖然會發出『啾啾』聲吸引孩子,但此時不建議讓他穿。」盡可能選擇穩定、包覆性佳的孩子。另外,偶爾也可以讓孩子赤腳,可讓他練習足弓的抓地力,再者,赤腳有時候比一雙不適合的鞋子更好。0 O5 {( @5 L: w$ Q' x" J
, Y+ ^9 U# a3 ]1 Q6 s" _
父母的陪伴無可取代2 `4 R2 D: P4 G* ?9 i- L; I
父母多跟孩子玩、和孩子互動,除了能助於孩子的情緒穩定,他的情感表達也會比其他孩子好,張旭鎧治療師指出:「許多研究都發現孩子跟父母的情感依附是最親密的,爺爺奶奶、甚至保母皆無法取代,因此建議爸爸媽媽回到家盡量陪孩子玩、陪他活動,助於孩子正面、積極的人格發展。」
9 ]; _! F7 R) H4 y& c* K! Z7 ?5 N/ \" |, r5 J" s) y" Q1 W
& f+ _) T! G/ o: {/ R文章轉載自 台灣兒童教育發展促進協會1 `" _) a0 p0 q+ T
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247! k9 b; S. O' k* M2 a
|
-
總評分: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