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林富子 於 2013-7-3 12:01 編輯
為讓北大特區新移民更加認識我們居住的所在地三峽
龍恩里特與三鶯大學合作舉辦地方學講堂
第一堂: 山明水秀話三峽 ~ 三峽地區聚落發展與產業文化
邀請三峽著名的文史作者林烱任老師帶領大家認識這片美麗的家園
時間: 7/5 (星期五), 晚上7:30-9:00
地點: 太子國際村,國慶路150號
免費入場,歡迎有興趣者參加
主辦單位: 三鶯社大
協辦單位: 龍恩里辦公處、三峽太子國際村社區
山明水秀話三峽
~ 三峽地區聚落發展與產業文化 ~ 林炯任 2013.7.5
三峽(舊名三角湧)為台北盆地西南隅、大漢溪上游大豹溪流域之山城聚落。早年移民以大菁、種茶、伐木、製樟為業,與原住民泰雅族大豹及詩朗等社發生許多衝突…。
一、三峽地區沿河聚落之發展
(一)、平埔社人與漢人移民墾拓
(二)、三角湧街庄的形成與發展:1. 因河興衰的三角湧 2. 漢人移民信仰的傳入
二、三角湧溪流域產業發展
乾隆末年,由於台灣北部移民增加,人民稠居,不僅農民與農產品隨之增加,從大陸來運來各種貨物銷售之商人亦紛紛湧至;他們組織「行郊」,由大陸各大港埠採辦台灣所需之物器材及雜貨,再自台灣的農村產地採購各項農產品,經營貨物輸出入。
日治時期:明治三十八年(1905)7月,台灣第一座發電廠(新店龜山發電廠)完工。
(一)日人引進三井合名會社,大正十一年(1922)設立「大豹茶工場」。
(二)山區產業以木材、茶葉、藍靛、煤礦、柑橘、薑、竹筍產業演變。
三、橫溪流域產業發展
乾隆初年,泉州人林姓者移住溪南開闢,當時四周山地之泰雅族人時常出擾,又有陳、劉、蘇三姓相繼移來,合力抵禦,共同開墾,後亦越溪開墾溪北地區。
成福地區-在今成福、安坑、竹崙、九鬮二里之一部份。
暗坑地區發展探源:
翁儕寬(1805~1858)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入墾成福庄小暗坑,以當地雲霧蔽日,故名之。山林悉歸所有,建有翁家大厝三十六房,捐為四品朝議大夫,是為北台鉅富,與板橋林家交情深厚。
竹崙、暗坑地區客家移民聚落的形成:
咸豐初年,有一外僑與艋舺人林左賣、王益興、井賢、伊記四人至大寮方面,討伐生蕃,從事採樟腦及栽植菁樹,左賣坑(今紫微坑)、竹坑、大寮均為其開墾之地帶。
參考書目:
王世慶 1996《淡水河流域河港水運史》,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王志鴻、周守真 1994《台北縣的舊街》,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林炯任 2008《藍金傳奇--三角湧染的黃金歲月》,臺北:五南出版社。。
遠流出版公司 1990,《三峽 —台灣深度旅遊手冊1》,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溫振華 戴寶村 1999,《淡水河流域變遷史》,台北: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