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555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1
- 威望
- 5
- 貢獻
- 942
- 活力
- 358
- 金幣
- 1847
- 日誌
- 4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23-2-28
 
- 文章
- 292
- 在線時間
- 142 小時
|
黃豆,亦即大豆。古人所稱「五穀」,一說是稻、黍、稷(小米)、麥、菽。此中「菽」指雜糧類,以大豆為代表。中國人的日常菜單中就有許多大豆製品,如醬油、豆腐、腐皮、百頁、豆漿、豆花……等等,千變萬化。尤其自從吃素的人日益增加後,市場上又多了許多用黃豆為底作的各種素料,可以把素菜變得更多樣更「可口」,於是吃素的人不知不覺地餐餐有黃豆,有的人愛吃,更是到了「無豆無以活」的程度。
" H+ B; C( Q9 q' |8 B0 {4 x _- @8 o$ K& u& S9 b: l2 T
然而近些年來,我們身邊不時會聽到或看到,一些平日生活單純、飲食清淡的素食者,以及清心寡欲的宗教修行人,卻罹患了乳癌、子宮瘤等疾病;去除了與心靈層次有關的因素之外(即我們所稱的「業」),您可曾想過,問題出在哪裡呢?$ ^ v9 m3 |6 A+ |
* g, T" G: v# ^% v0 B/ H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六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行文批准把大豆蛋白質宣傳為有益健康的成分(註一)。黃豆工會(American Soybean Association)每年投入至少八千萬美元,利用各種媒介,給黃豆塑造出健康聖品的形象,宣稱多吃黃豆能預防心臟病、癌症、改善更年期症狀等等,有些觀念已成功的深入人心。9 N" u1 I1 u' G
- z* `9 S8 J$ h5 F* E( R如果上網瀏覽,會看到大多都是贊揚黃豆好處的資料。其實自一九九○年起,美國科學界就陸續有研究黃豆對健康影響的結果發表,然而微弱的聲音總被淹沒。在食品營養學界一向以「敢言人之所不敢言」的瑪麗.安寧格博士(Mary G. Enig, PhD)(註二),於二○○一年開始數度撰文及演講黃豆之弊,這方面的訊息才逐漸較完整的披露。
8 l) ^, c; N" J/ i4 m5 \& s; ?+ m w
本文以安寧格博士所屬之基金會(Weston A. Price Foundation)所刊行的多篇專文為主要參考內容,只期望中文的讀者在接收了大量由食品工業界散播的消息之外,也能聽見一點不一樣的聲音。至少,這兩種聲音能有公平的機會呈現在大家面前,供人選擇。您也不一定要全盤相信一方之言,但憑個人的知識、直覺和智慧來作判斷和取捨,以求獲得真正的健康,則為本篇之旨。; ^% x1 [+ B1 g! p( f- G m5 k
* b; B9 b& g# R. H# p( o
■ 多食黃豆的問題4 P- K! l* [: k( [6 ~- |
4 A- A; q- ~, a0 U# w2 `
現今的黃豆(大豆)及其製品有些什麼問題呢?我們可以從三個部份來看,讀者便會一目了然:一、黃豆本有的成份;二、基因改造品種的黃豆;三、黃豆加工製品。' ~- ~8 E# E0 [( z- r* I" u
& \" w: F {+ y1 g
一、黃豆本有的成份; a" Q4 n; a8 E+ F( X/ Z5 W
) W4 B) u$ v- P3 n ~+ _
1. 5 q M0 |- x2 `8 ^: I% {; H# C
大豆類黃酮與甲狀腺之關係,黃豆所含的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很高,即類黃酮素(lsoflavone),會干擾人體內分泌正常運作。多年來,黃豆工會鼓吹用大豆類黃酮來對治心臟病、癌症、骨質疏鬆以及更年期不適;但是在一九九七年美國毒性實驗室的研究卻發現,類黃酮會抑制甲狀腺(註三,1)。一般已攝取足量碘的婦女,只是每天吃三十克的烤黃豆(roasted),含有約38毫克(mg)的大豆類黃酮,便已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現象。這個量不過相當於一天兩杯豆漿,或兩塊豆腐,或一把烤黃豆,而對較敏感的人,只要些微的量就足以干擾其甲狀腺機能。& F, F2 f5 Q& \1 f3 q) q8 l
康橋科學摘要(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有一文中提到,雌激素(Estrogens)會阻礙甲狀腺腺體正常分泌。這也說明了為什麼女性所需的甲狀腺素通常要比男性多,而且女性有甲狀腺問題的比率也比男性高。4 e: u2 `) j& O6 d: K' [" e; K6 E
+ D4 _& C/ i1 i+ L$ A* J! f甲狀腺素又是負責神經傳導的元素,所以甲狀腺過低會引發心理上的疾病,若是嚴重不足,會發生類似老人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的症狀,如失憶、錯亂、遲緩、憂鬱症乃至幻覺。在生理上可能的影響有疲倦、落髮、更年期不適、消化不良、便秘、不孕及骨骼鬆脆。( ?1 d$ q. j# u" r4 x* S
; V5 v# S3 O& _. k8 E另一個研究,是給更年期前的婦女每日攝取六十克大豆蛋白質(含有45毫克類黃酮),為期一個月,結果發現她們的內分泌和月經週經長短有顯著改變(註四,2)。這個情況與另一個實驗結果相似,而那個實驗的婦女服用的是Tamoxifan(三苯氧胺/它莫西芬,一種抗雌激素藥物,用於治療婦女乳腺癌或不孕症),也證實了黃豆可能會干擾內分泌系統(註四,3)。6 q! H; w# }! u# I" B( @ g
. ^) \3 z" A/ r, S2 ~一九九一年,日本對一組健康的人作研究,發現吃黃豆會抑制甲狀腺功能,並引致甲狀腺腫大,尤以年長者為甚(註四,4)。另一個老鼠實驗,餵老鼠吃大量黃豆,但不補充碘,結果老鼠的甲狀腺發育異常(註四,5)。
1 {; {. y, U4 F) {, N! ^
. ~: J! X" @2 F& d8 _: S2.
8 W5 w/ B, f+ b* h: [1 G大豆類黃酮與心臟病的關係,甲狀腺功能低落時,易引起心臟毛病。「黃豆派」的人宣稱多吃黃豆能減少心臟病,此說的根據是由黃豆能降低膽固醇而來:所謂的「壞」膽固醇(LDL)值降低了,而所謂的「好」膽固醇(HDL)值升高了。「膽固醇低有益心臟」這個說法本身就有問題,安寧格博士早已有文批駁(註五)。: g/ G0 Z; Y1 A% o! A
) h- A+ E/ W* S e) E& d# m3 A一九九二年,國家心、肺、血液學會(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把所有已發表的有關膽固醇高低會有什麼危險的研究都檢閱了一遍,得到一個結論──膽固醇值低的婦女的死亡率,比膽固醇值高的婦女的死亡率來得高(註四)。況且,尚無一個研究直接證實黃豆能預防心臟病。
, O) S# w. w+ t _
6 f1 d8 E4 z9 z* {( i! j. H+ V& e7 \其實血清中的高低密度膽固醇值(HDL 及 LDL)並非用以衡量是否易得心臟病的適當指標(註四,6)。並且,HDL 高正顯示甲狀腺有問題(註四,7)。如此正足以證明黃豆會損傷甲狀腺之事實。由於甲狀腺與全身腺體皆有關聯,故引生之問題最終會在全身各部份顯現,而不只是甲狀腺本身而已。8 f1 x* ]# ]8 J- p2 Z( {# n- M
3 T5 [6 \- P( ~) I0 ]
安寧格博士亦提到另一成分Lp(a)值才是準確顯示心臟病前兆的指標,Lp(a)值若升高即表示有罹患之前兆。近來恰有一研究結果發現,吃黃豆後其Lp(a)值上升(註四)。; P7 [/ \8 e8 G. C& c' z# ^* [+ {
! l) [; _. B4 W2 b7 x8 D
3. 8 f) W# u; C9 M" \6 P) n5 B1 v' J
大豆類黃酮與癌症的關係,類黃酮糖苷配基(Isoflavone Aglycones)是抗癌物質,只有在發酵過的黃豆中才有。而在未發酵的黃豆如豆腐、豆漿中,其類黃酮的形式是共軛β—糖苷(Beta-glycoside conjugates),並無抗癌作用(註六,8)。有的學者認為,非洲的肝癌和胰臟癌快速增加,與黃豆製品推銷到當地有關聯(註六,9)。, U: I$ |0 L) C4 j6 x
% Y0 E m% X. v& V& U
4. m! G3 A# ~8 c$ x
黃豆所含的植物酸(Phytic acid或Phytates)很高,這是一種有機酸,所有種子的外麩或外殼中都有,會阻礙腸道吸收鈣、鎂、鐵、鋅等人體必需礦物質,尤其是鋅(註六,註七)。鋅稱為「智力礦物質」,是腦及神經系統良好發育不可或缺的元素。人體合成蛋白質及形成膠原蛋白(Collagen)的過程中少不了鋅;維護免疫系統及生殖系統的健康要鋅;控制血糖平衡的機制中也要鋅,所以鋅有預防糖尿病的作用;鋅且是許多必需酵素的主要成分(註六)。. E& f$ v& X8 }1 K& Z. r
0 `3 \6 H; C$ h2 S
科學界對植物酸早有深入研究,大部分認為,開發中國家的人民普遍有礦物質不足的現象,可能和人民以穀類、豆類為主食有關。因為研究分析當地的食用植物中,上述四種礦物質都不缺,只因飲食的習慣方式,令身體不能好好吸收利用之故。
/ @1 H2 C+ x, E4 }& L! V1 p# e, Z. g: O' f- y# e" D* Q9 ~
黃豆的植物酸含量是所有研究過的穀類和豆類中最高的(註六,10),而且即使經過發芽或長時烹煮,也去不掉這植物酸(註六,11),唯有經過長時間發酵,才能大大減少,例如印尼豆豉(Tempeh)、味噌(Miso)、自然發酵的醬油或豆腐乳等等,比較有營養,易於吸收,但是未發酵的黃豆則不然。因此若長期吃太多未發酵的黃豆製品,會有鋅、鐵等礦物質不足的情況,而衍生出智力減退、腦老化、神經系統退化、蛋白質缺乏、免疫力差、生殖系統和消化系統的種種問題。- i$ ?# I7 I- [, x! B. @# T
5.
* t. |3 M- C+ ^' g0 ?$ K3 N和所有豆類一樣,黃豆的蛋白質不完全,它缺乏蛋氨酸(Methionine,甲硫氨酸)及胱氨酸(Cystine,雙硫丙氨酸)這兩種含硫的必需氨基酸。此外,黃豆食品的加工手續也會破壞脆弱的賴氨酸(Lysine)(註十二)。
4 N1 j O' {, |# F4 _" c d
N- a" V5 u. N$ f3 m$ n' b Z5 |6.
% A" K( K" D' p! ?5 X6 o) L( J「黃豆派」說,黃豆是維生素A及D的好來源。+ x. H+ R+ j! c3 F
0 ^8 R7 R' _0 t- d; W維生素D是骨骼健康的必要元素,維生素A則促進所有礦物質及水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利用。這兩種很重要的脂溶性維生素,黃豆中並沒有。又一說發酵黃豆可提供維生素B12──血液及神經系統的必要元素,但此說法目前尚未有科學研究證實(註六,12)。反倒是有研究發現,吃黃豆製品令體內的維生素D及B12減少(註六,13)。
& r# P; Y! {& ]5 \& ]
! _1 V& L( c$ h7 |" B7.
& k s+ W* e0 P7 e5 h黃豆中含有好幾種抑制酵素的成分,會阻礙胰蛋白酶(Trypsin)的功能,防礙蛋白質的消化。這些成分就算經過長時烹煮也無法完全去掉。它可能會導致胃不適、蛋白質消化不良,長久下來演變為氨基酸不足。實驗動物若餵食這種胰蛋白抑制成分( Trypsin Inhibitors) 高的食物,結果胰臟腫大,胰臟產生病變,包括胰臟癌(註六)。; \) v5 F, ~ }
8 }8 c) p2 R4 R+ \% E' Y
8. 4 J% E0 w2 c) w9 U0 t
黃豆亦含有血凝素(Hemagglutinin),會令紅血球結集成團。然而在黃豆發酵的過程中,就可以去掉胰蛋白抑制素及血凝素的作用。在作豆腐豆干時,大部分的酵素抑制成分集中到了榨出的水裡,不過仍有部分留在固體的豆腐豆干中,無法完全去除(註六)。
% k% a; h$ e, @9 }; j7 @' k5 r7 A' H5 ?2 k; c
以上所述八項,只是黃豆所含天然成分對健康的影響,意謂即使是有機黃豆,一樣有這些隱憂。而不幸的是,美國所產的黃豆有99 %是基因改造的品種,更令黃豆問題雪上加霜。
- a9 K7 p3 y* i0 f0 T( s. D
) K6 y- T- u( a: O2 Z* M; I; Y
) z" J( F9 V3 B2 r
2 m/ q9 T, S: Q( j二、基因改造品種的黃豆
9 \8 y% F0 B7 \* d: Z
9 \# j* k; `; q% U9 m一九五四年,美國的黃豆耕地面積是一千八百餘萬英畝,自一九五六年美國黃豆出口處(U.S. Soybean Export Council)開始推廣行銷海外,至一九九八年黃豆耕地即已增長四倍,達七千二百萬英畝。根據美國黃豆工會之統計,黃豆佔美國農產品出口第一位,給美國賺進不少外匯。美國且是全球黃豆最大出口國,佔全球大豆貿易37%(註八)。為了增加產量,一九五○年首用放射線改造出黃豆突變種,其後,大型黃豆生產公司不斷投入大量資金,以生物科技改變黃豆基因,發展出多種黃豆品種,目的在以所謂種子專利權壟斷黃豆的生產,令小農走投無路(可參見紀錄片“Food, Inc.”)。2 b4 F8 g3 _! ~; o J& C3 H" O
: B/ t0 I, D1 F) s& T: I基因改造物種的問題多多,吃基因改造食物長期會有什麼不好影響,尚在觀察之中。可參閱琉璃光雜誌二○○七年十一月號至二○○八年五月號這三期所載之文「你是吃GMF長大的嗎?」,以及黃文博先生「從黃豆談基因改造食物」一文(註九),便可明白,此處不贅。
/ q8 R4 e( d+ m2 h
# R) [! ^7 ~# M# H近年,孟山都公司(Monsanto)又發展出兩種抗農藥的黃豆新品種「Roundup Ready 2 Yield」及「Liberty Link」,農民可以放心大用殺草劑Roundup,一片焦土中唯有此種黃豆植株能存活。這真不知是該慶幸,還是該難過?吃下含有這麼多農藥和具有這種基因的黃豆製品,又不知會如何呢?
: N1 Y1 t1 Y& H3 L' k/ J$ E
! V# N1 }; M" @0 a1 W. G4 w8 M+ ~至今,99%美國黃豆是基因改造的品種,所產黃豆近一半(45%)出口,主要銷到亞洲。自二○○○年起,歐盟開始拒絕基因改造產品後,逐漸從美國黃豆買家第一位退至十名外,而台灣一直維持著美國黃豆第五大買家寶座,二○一一之年金額達七億美元(次於中國大陸一百億美元,與墨西哥、日本、印尼)(註八)。台灣土產黃豆早已無生存之地,97%以上靠美國進口。意思是,您不管住在台灣還是美國,吃的所有黃豆現成製品大部份都是基因改造的美國黃豆。筆者不時聽到注重健康飲食的朋友強調「這是有機的豆腐」、「這是我用有機黃豆打的豆漿」……,那有可能大部份只是未施化肥、未灑農藥「有機栽種的基因改造黃豆」罷了。
" w+ ~0 s* V" ]) X( E! q) E* h" S7 B: O8 Y( `& Y
根據美國黃豆出口協會統計,一九九五至一九九七這兩年,台灣平均每年消費兩百六十萬公噸黃豆,台灣是全球每人平均豆腐消費量最高的國家(註十)。據說,賣給台灣的是「食用級」(Food Grade)黃豆,因此價格較高,美國的利潤也更多。「食用級」與「非食用級」差別在那裡,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大部份必都是基因改造的品種,這點不會不同。
; x \6 Y9 i) A, H! j& [
& f! Z3 r9 a, Y; Q+ |亞洲國家是美國黃豆的忠實顧客,前十大買家亞洲佔了六個。年出口的黃豆60% 賣到中國大陸,商機驚人。這幾年並努力拓展黃豆飼料市場,前不久(二○一二年初)才去緬甸推銷,鼓勵他們把原本餵魚的魚粉換成黃豆粉。魚飼料以魚粉為主,這是合乎自然的;給魚吃黃豆,就像不給牛吃草而吃玉米一樣的不合自然法則。現在很多養殖水產的鮭魚、蝦等早已在吃這種飼料,吳郭魚(Tilapia)的飼料裡黃豆更是佔了一半以上(註八)。這些用黃豆粉餵大的魚蝦,不知體內產生了何種變化?而食用這些魚蝦,又在人體內有什麼變化呢?就只有長期觀察才有定論了。
- c. v" K% w3 _0 G/ ]
! C: n9 V+ V) t \; s; B - f( `5 L; h- H0 h2 B' G8 B( t" S H
, e6 N! p9 ]* C! G三、黃豆的加工及製成品8 v( C/ D$ C" @/ E: w6 m
二○一一年,美國黃豆產量為三十億蒲式耳(Bushels),相當於八千三百萬公噸(註八)。美國人原本是不吃黃豆的,他們的傳統食譜裡從沒有黃豆這樣東西。種了這麼多黃豆,除去一半外銷,國內那一半就用來加工作成大豆油、食品、原料及牲口飼料。美國國內食用油有三分之二(66%)是大豆油。在全球種子油生產中,大豆油佔了一半以上(56%),其中有三分之一(33%)是美國生產(註八)。經過加工,黃豆的經濟效益更高了。近年乘著美國人吃素的潮流,市場中也充斥著許多黃豆作的食品,如豆奶、豆腐、黃豆做的冰淇淋、甜點;即使是不以黃豆為賣點的食品,仔細看一下成分標示,幾乎都有黃豆原料在裡面。現在,黃豆又加上了第三道危機:加工程序。. c% x3 Y' w- Y2 p3 o. D, f
# H9 ~+ H- |+ T
黃豆含油量達17%~27%,故其第一層利潤是先榨出黃豆油,作成烹飪油來賣,或賣給食品業當原料,製成乳瑪琳(Margarines)和 Shortenings。剩下來的豆渣,經過多重手續,能從乏味的口感變為「可口」的素漢堡、盒裝豆漿、黃豆嬰兒食品、點心、素料等,這些都是用黃豆分離蛋白SPI(Soy Protein Isolate)做的,也就是自黃豆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酸中把蛋白質分離出來。它的過程簡略介紹如下: H2 g A% {% ^6 V# @
; y# c1 n J- ?3 P0 N* {
首先把黃豆磨粹,加高溫及溶劑萃取出油,剩下無油的豆渣與一種鹼性溶劑及糖混合,分離掉其中纖維,然後用酸水淋洗。最後出來的豆干狀物再以鹼性溶液中和,經高溫乾燥,作成高蛋白質粉SPI。經此高溫精煉的手續,其中天然的維生素及蛋白質都已犧牲掉了,而一些抑制胰蛋白酶的成分卻仍殘留。並且浸泡在鹼性溶液中會產生兩種極毒的致癌物亞硝胺(Nitrosamines)及Lysinoalamine(33)。黃豆中確含有大量有益健康的Omega-3,比其他豆類都多。然黃豆油很難用壓榨法來萃取,所以業者都是用高溫高壓來萃取黃豆油。偏偏Omega-3脂肪酸遇高溫高壓特別容易腐壞,因此這Omega-3在此提煉過程中已破壞殆盡,業者用來萃取油的溶劑如己烷(Hexane)等也還有殘留在黃豆製品裡面。
3 z) {- o" x1 L0 Q2 p4 y2 p( A" |) ]; S
黃豆蛋白粉SPI中,胰蛋白酶抑制素的含量甚至可高達五倍(註六,14)。沒有法律規定食品上要標明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更沒什麼安全標準。大眾完全不知道黃豆食品中會含有不利健康的成分(註六)。在實驗中餵老鼠吃SPI,結果有維他命E、K、D及B12不足的現象,須額外補充,並且也有缺乏鈣、鎂、鋅與其他礦物質的症狀(註三)。
7 v5 K( |' ~; S( I
1 ^2 V9 J+ n8 i$ w9 |4 k進一步,業者用黃豆蛋白粉SPI再加以高溫、高壓做出精製的素料(Textured Vegetable Protein)。此過程中加入的人工調味料不勝枚舉,尤以味精(MSG)為首,以去其「豆」味,令其有肉的口感。在美國學童的午餐、市場上賣的烤製食品、減肥飲料與速食品中,SPI及TVP都用得很多,並且去「第三世界」國家大肆宣傳推廣,那些救濟食品裡也多半都是這些東西。這種黃豆製成品會大大阻礙人體吸收鋅及鐵。實驗中導致實驗動物器官腫大,尤其是胰臟及甲狀腺,並增加肝臟裡脂肪沈積(註六,15)。
: k, d/ X- s \# |9 K% V
8 {9 Q' q& U7 |" d; C; e■ 黃豆作的嬰兒食品
Q9 ^: d, z/ l+ F( I這樣子的食物,顯然是任何人都不適宜吃的了。但是不可思議的,美國的黃豆嬰兒食品中的主要成分竟然是SPI。) r* y# t3 V# I" M
2 S, `7 ?! o- `. S# h
原本之所以會有黃豆成分的嬰兒食品,是為了有些嬰兒不能消化乳類,吃了會拉肚子,或有其他過敏症狀,或父母不願給孩子吃含乳食物。卻不知黃豆製的嬰兒食品問題也不少。由前所述,可以想見黃豆嬰兒食品之弊,茲列舉如下:$ a' O3 t2 T5 _! v9 h
1 w3 C+ z2 g5 W# e+ ^& f6 X( i
‧+ {# ]6 o* A. I, l4 ^+ ^
一九九七年發表於醫學專刊刺絡針(Lancet)及多處期刊的重要研究(註四,17、18、19),確定了一項事實:若餵嬰兒喝大豆奶(意即不喝牛奶),則其每天攝取的類黃酮量是28~47 毫克,依體重比例換算,這個量是會造成人荷爾蒙改變的量的四至十一倍。
1 s1 d5 q& j7 m‧( T e/ m+ S: B
餵嬰兒喝豆奶,亦有消化不良情況(註四,20)。有的嬰兒腹瀉改善(註四,21、22),有的反而對黃豆過敏。
# L3 p( `7 y/ M2 y% C, w$ a" ^( K, l- M2 P6 Z5 y' M
‧
/ D( l7 C. b, n% }/ C黃豆中不含膽固醇,但是膽固醇卻是腦部及神經系統發育不可或缺的成分。另兩種對神經系統發育同樣重要的成分乳糖(Lactose)及半乳糖(Galatose),黃豆中也沒有(註四)。
/ U& B7 \% z, i5 `+ C$ o( {* K' E$ k9 j9 `
‧- c P7 ? V. N& ]- h- a; j' Z
吃黃豆食品的兒童,發生糖尿病的比例是喝母奶或牛奶的孩童的兩倍(23)。 w& ]$ B s" p5 } e6 k) u
" e: y; z, [1 G1 P* q& J) N‧3 r" s! y! C; ^, \, }4 o& z
科學界早知黃豆的雌激素會阻礙動物繁殖力(24)。實驗老鼠的性別差異變得不明顯,尤其公鼠有雌性傾向,生殖器官不正常(25、26、27)。$ h2 e- I% X7 Q. d, u4 M7 N
1 Q5 k+ K0 B/ P5 K ?: s( p6 O
‧喝黃豆奶的女童發育過早(28)。7 ~3 [% U2 u6 O
5 s+ ^. M2 q0 Z9 ~( Q5 u/ [* K
‧
6 b$ J! v$ N0 d一九九○及一九九五年的研究報告,餵食黃豆製品的嬰兒一直有自體免疫及甲狀腺低下的毛病(29、30)。5 Y: K4 E5 [6 x
9 d2 C; Y6 z) |‧
; o* e6 K6 g$ a黃豆嬰兒食品中含胰蛋白酶抑制素(Trypsin Inhibitors)及很高的植物酸(Phytate),導致嬰兒體內鋅不足(31)。
$ f4 B6 F: C, V& `8 ~& `% }
6 `6 D% z6 s& x0 H! I‧5 t( \- [* A2 p1 g8 v" s' X
黃豆嬰兒食品中發現含鋁量比一般嬰兒食品高很多(32)。鋁是有毒性的重金屬早為眾所周知的事,會傷腎、腦等主要器官,也早已證實會引致老人痴呆症。% L* x$ f& F1 F q# N4 C
‧' x. c# y! I; c) V3 \
黃豆嬰兒食品中還加入了許多不必要且有安全之虞的成分,如角叉膠(Carrageenan)、瓜膠(Guar Gum)、氫氧化鈉(Sodium Hydroxide,即苛性鈉)、BHA、BHT、Tricalcium Phosphate等等(註六)。; J2 d: ]6 c# k- `4 B1 l9 [
, x- V# e" ^; D( E) E8 t■ 結論
) p: F2 {( n- `: R+ @$ e
- E# t& S- W6 q9 }從這麼多有關黃豆的資料,似乎可以歸納出幾點結論:( U- W5 M" o) J5 w" {( J& M j8 w* S
$ d+ C, K: f2 t& l K, N8 g
1. 吃祖先吃的傳統食物──3 V& s0 _1 o8 s5 _& e) D! G7 N
! O0 _5 ~) a( Z- M我們來看看大豆的歷史。初始,古人種植大豆主要作為輪耕之用,以固定土壤裡的氮。直至周朝發展出發酵的技術,才開始食用大豆,將其作成醬油和納豆。到紀元前兩百年左右,加入石灰而作成了豆腐。這些食用大豆的方法並逐漸傳至亞洲各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亞洲人從未以大豆為主食,都只是作成菜餚而已,大豆在日常飲食中的比例並不高,並且許多都是經過發酵釀造的。
+ o+ m$ y, a+ _; U6 o近年反倒是受了美國人宣傳黃豆的影響,致有些人認為黃豆既然這麼好,那就應該天天吃、常常吃;但是,已經有不少美國婦女因常喝超市賣的盒裝Soy Milk(大豆奶)、豆腐及黃豆製品,幾年下來就得了甲狀腺毛病或婦科疾病。此類例子不僅僅是道聽途說而已,筆者就認識好幾位。因此之故,不論是東方人要學西方人的飲食方式,還是西方人要學著東方人吃,都會產生些問題。也許是與身體中代代相傳的基因不合,也許是因為橘踰淮而為枳;總之,用傳統的吃法,吃祖先吃的,就已經對了一半。* _7 h1 q/ H6 {; ~- c2 C4 I" S0 ]5 u
$ ~$ ~6 \* C) s( \- [
例如,大豆中雖缺乏兩種必需氨基酸,但是在自古即生產與食用大豆的地區的稻米及其他穀類中,就含有這兩種氨基酸(註六)。換言之,當地的人只要均衡吃當地所產的糧食作物,便能夠攝取到均衡的營養,維繫生存健康;這是大自然神奇又巧妙的安排!因此,我們又得到了第二個結論:. ]1 @5 H8 L" m& M+ r$ @4 s
7 G2 `# q) J' {2. 吃本地生產的食物──
; k6 U F: D/ d/ E8 Y* x6 E6 F- I, n" x* L/ b4 P( {8 l' o: E/ ]
東半球的人吃西半球的糧食,北半球的人吃南半球的水果──這都是違反自然、無益健康的作法。
' ^7 Q/ }) n; z8 U h/ w# Q3 J4 L! H$ M' v
3. 黃豆加工製品不可食──
Y) B4 Z! ~9 X# u4 v4 ~如前所述的黃豆加工程序,使所有精製黃豆製品含有太多有害健康的成分。$ v h8 q- V- ^7 M @
! t" a# H0 o: ?9 V
4. 毋需刻意多食──
/ Z8 `- n; k2 v
7 C" M! F+ w- S2 P. h再好的東西,吃過量都會出問題。吃太多,就算仙丹也會變毒藥。黃豆本身最大的問題在植物雌激素,實不宜多食。有人會問:「如何叫作多?」每個人體質不同,不可能有相同的標準,但根據實驗例子知道,天天必喝豆漿必吃豆腐,應是大可不必。) ]" u- ?. R# V g
$ M' i- P p5 u0 Z3 Q& l
5. 黃豆只有發芽、發酵過才安全──
9 }7 ?4 P& E9 l- W3 ^3 o2 ]# _6 g
4 b9 c% k- W% l3 M; z2 ?( z味噌(Miso)、印尼豆豉(Tempeh)、自然發酵之醬油、豆腐乳、自己發的豆芽等,都是很好的。, R) g6 a6 k: @
6. 吃有機種植未經基因改造的黃豆──4 X& O7 H0 A& E. d& J/ F: _" @
7 [% O' {1 k5 u這最後一項,已經讓前面所有的心思都白費──去那裡找未經基因改造的黃豆呢?8 c/ O8 v! S4 P/ n. P
& }% x3 o x2 x, d) I台灣還保有多少原生的品種?台灣還有多少農民在種植土種的黃豆?# j- \7 E F6 t+ M# P# \ l Z( f
2 ?) O: `9 G+ O: w5 C& i
希望能有更多農民以有機農耕的方式,生產本地天然品種的黃豆。
3 n+ N; Y6 N7 q
$ S7 R. p9 _/ j" W* h8 b$ K而他們種出來以後,是否能生存,是否有利潤──這一點,我們消費者可以完全掌控。
" e5 L: Y ^ k$ E: ~: j3 _8 S. w9 M/ }6 \- t( k" u. D- n3 a
原文出處:/ K7 ~8 f# z" z! l" l9 F
http://www.lapislazuli.org/TradCh/magazine/201208/2012080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