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910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740
- 活力
- 2686
- 金幣
- 14769
- 日誌
- 21
- 記錄
- 7
- 最後登入
- 2020-11-12
- 文章
- 3024
- 在線時間
- 835 小時
|
我義正言辭的教訓那個「不會帶」小孩的爸爸,後來才發現自己真是個笨蛋
' D: Z9 ?: \. }1 F. b* i0 h% |7 t _: t, M( O4 K9 w6 F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 ... 315&pnref=story
% a b1 }# i. a# s, o+ S" S3 P
3 u( X) B1 ?8 Z; b7 y( i# N4 n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65211/
5 A' ?! }6 y# d- M! l- P$ v! M, |9 B/ z2 M
文:V太太
$ U1 C5 S6 F0 [
6 j) g5 K& |/ n0 E' b今天在臉書上看到,在耶路撒冷一所大學裡,一個媽媽帶著小孩去上課,結果課上到一半小孩開始哭,媽媽本來很不好意思的準備收東西走人,結果沒想到教授把小孩抱起來,安慰他,然後繼續上課(新聞連結在此)。
. V# K+ K; M8 R/ [7 g5 o6 Y$ J& A. A9 j' l
有人應該還有印象,前一陣子在台北市的性別議題公共論壇上,也是有個媽媽帶著小孩,結果小孩也是哭了(因為是小孩啊!),然後台大外文系教授劉毓秀告訴那位媽媽,「你就留下來好了,有小嬰兒有什麼關係,我以前的論文都是抱著小孩,在嬰兒的哭聲中寫出來的。」
. f" L; J6 }' h5 q5 i- L0 s
' \% E, D s$ ^# S0 N這讓我想起我很多年前的某個經歷。
1 d) ]/ p- R, Z9 R2 e, Y
/ u7 J6 B& B6 |$ E5 v2 N有一次大清早從斯德哥爾摩飛法蘭克福,我為了三點到機場當然是整夜沒睡,所以上飛機之後立刻調整姿勢準備補眠,結果不遠處一個小嬰孩卻一直哭不停,那時的我對兒童這種生物是敬謝不敏,再加上睡眠不足,只覺得很生氣為什麼整架飛機上都沒人抗議。所以我就自以為很勇敢的站起來跟小嬰孩的爸爸說,大清早的大家都很累,你可不可以稍微安撫一下你的小孩?結果瑞典爸爸很帥氣的回我一句:
q, ^* b6 R5 ~; K6 D
. i, F4 L& O) e; P8 x) c8 Y; J2 l1 {) o5 y/ c5 {
# _% V# v& }4 y
「他才一歲而已,你要我怎麼辦?」(He's only one. What do you want me to do?)
, x- X6 Q* J" g
* j2 l* D/ U9 P+ k8 N
6 ]* A( N& F* K1 ^
# Q+ M( A9 J7 k( M8 V. s/ @1 x# P% p我當下很不爽啊,後來花了好幾年才終於理解,我當時真是個笨蛋,而且是個很沒有同理心的笨蛋。+ T) l# R' F% {" F" p8 Q
% e6 Q# q ^0 s+ r
並不是我當初口氣不好或是理由站不住角,而是那是一種自以為是;面對哭泣的小嬰孩,身為爸爸的對方的疲累絕對不比我少,他心裡一定也明白小嬰孩的哭鬧可能造成他人的不便與不滿,他更可能已經想盡辦法想要安撫懷中的小孩了。簡單的說,我說的話,除了造成他的壓力以外,其實對他完全沒有幫助。
+ a, k& l; P( o, K6 ~" r% B. s/ z4 d C9 W3 Z
當然,我也不認為如果我現在再遇到同樣的事情,我能夠多麼心平氣和或是笑容滿面,但是對於現在的我來說,我已經不會覺得在一個公共空間裡,「我的舒適」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所以我會對那些,比起我來說,多了一點點負擔、一點點不便的人,多一點同理心
4 Y3 }2 l- x8 J) r% {6 ?6 A6 ]
1 w6 K' t" M! I7 h+ D$ G& z9 d( `! [# h! C- G9 j/ w! ^
長久以來我們的公共空間被塑造成一種很特定的成人的空間:很有禮貌、很有距離、很整齊、很不互相干擾。這被包裝在某種現代文明感之下,然後藉此排除那些在我們眼中不怎麼文明、高級的族群。0 M5 E) Q9 e5 b+ k2 f2 T
5 \, r# e2 a0 l# j3 k例如小孩在我們的眼中,是未開化的人類,所以如果在公共空間裡出現的他們無法被管束,很多人就會認為他們根本不應該出現在公共空間裡(我承認我年輕的時候也很希望可以禁止12歲以下人口進入電影院啊)。然後我們便透過交通工具、公共場所對兒童不友善的設計,達到排擠。舉例來說,「親子餐廳」這種東西會存在,其實是一件很妙的事情啊,換個角度想,這不就說明了其他地方不適合親子嗎?
; E5 S0 x$ d1 |+ e4 f K X" N. C3 w- j" H5 Y$ U! F
和台灣相比,我在歐洲確實比較常看到一個家長單獨推著娃娃車出門,不論是散步或與朋友吃飯喝咖啡,一方面交通工具比較方便(低底盤公車、公車上有專為娃娃車設置的空間),二方面餐廳等空間也都頗為友善。(當然這也跟工作型態、育嬰假這些制度脫不了關係啦,歐洲父母有育嬰假可以放,這段期間內偶爾當然要出來趴趴走一下不然一直待在家裡會瘋掉,而台灣爸媽可能早已經回去工作。): \% R! w& n: O) m- }# M
2 k/ ]+ J- R" w U( _+ _1 j2 f( r這幾年的台灣其實常常可以見到類似的討論,例如前兩年的餐廳公告事件,到前一陣子捷運上的「不然你來管」。
( x, i4 J0 b7 P% U, m$ b
- k6 D9 f# R; F我做為一個很龜毛的人,當然可以理解那些希望餐廳裡沒有亂跑的小孩、捷運上沒有哭鬧的小孩的心願,但另一方面,那個瑞典爸爸的話一直留在我的心裡,還有他短短的一句話背後的意涵:「小孩就是會哭、就是會跑,而你能不能多一點體諒?」當然也不是說父母們沒有盡力體貼他人、安撫自己小孩的責任,或是沒有小孩的人應該無條件的包容,而是我就算沒有當過父母也可以想像,有些時候這種事情可能真的很難很難。 " `7 ^: z# E+ N0 Y3 q
: s9 k1 j* d6 K v( X) }# s. W' p
X* F ]8 X6 B" l/ _" z, ~
當一個好父母本來就不是一件很輕易的事情......7 L: K# r% u; O; x! u0 x
& c, U$ Z3 i- C. n4 g+ v% B: Q
4 P& I4 d) q+ _5 A9 Z5 w2 q( U那些教育技巧、講道理的能力、和協助小孩們培養情緒管理能力的知識,其實都是資本,而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有能力、資源、機會取得那些資本。
; m4 R5 B. g1 H7 W5 S7 c
8 R! F+ n. J3 }7 ~5 E
2 C. X* x6 ]' ?7 i& M- }1 v
! I% U: `( s6 a# w7 |5 c- k3 J4 D+ H) x6 `! g; J% y
所以當我看到那句「不然你來管啊!」時,我雖然可以想像如果對方語氣不好我也會很憤怒,可是我看到更多的是傷痕與無助,是作為一個父母,用光了自己所有的資本之後的,走投無路。- S7 \4 A" Q6 K9 I! l
3 D {% b, A, _# d. H+ G* x甚至如果讓我再肆意延伸,我某種程度上認為如果捷運上的那個家長是爸爸,大家可能不會這麼憤怒,反而可以理解他的挫折。一個管不住孩子的母親,經常遭受到比管不住孩子的父親更嚴厲的批評,而我想像,在我們把母職能力是為一種天生之際,她們的挫折恐怕也更強烈。
0 I2 N* j3 d; i
! X7 E8 Q4 |/ I因此,儘管我認同「尊重他人」這樣的前提,我卻很害怕看到「管不好不要生」或者是「管不好不要出門」這類的回應,因為對我來說那樣的回應是有些傲慢的,把某些受到結構與制度影響的東西(教小孩的知識與技能、選擇搭捷運而不是私家車)視為理所當然的個人責任,然後排擠沒有這些技能或資源的群體。
F3 n0 Y" X9 G" g- q
2 q' |0 W" R# Q) P在指責某些人與事「不美觀」、「不恰當」與「不入流」的同時,我們或許也該反思是怎樣的文明想像,讓我們做出如此的定義與排除,而又是哪樣的階級觀與意識形態促成了這樣的文明想像。/ T9 m; B8 X, E, I" t9 ^
2 p" ~8 G/ s' l0 s
說到底我覺得事情也沒有這麼複雜。
7 y. w+ m9 j6 ~$ D4 `6 d: f( I5 A$ t: b1 {$ {) r+ ^
如果我們要在公共空間裡更和諧地生活在一起,關鍵或許不應該只是要求彼此都能乾淨一點、整齊一點、禮貌一點,而是理解就是有人會慢一點、有人會吵一點、有人會不太順自己的眼吧。1 x& a8 I1 M% Y) l) P
' {! A# R# u+ c9 k0 W* h/ P |
-
總評分: 金幣 + 1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