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借重台灣經驗 北京金融業邁向世界級
/ `8 X* t g- R8 T/ m5 `3 Z" d& l/ X. E# M# ?2 n+ x
8 u2 G+ x# c9 j3 r& G
, H1 a4 L' ^1 Y' ~' q8 e
近來兩岸交流往來頻仍,且因台灣金融產業較大陸成熟,吸引大陸產官學界來台取經,而對岸也表達深化合作的意願。
1 o$ ]/ B2 ?- m
4 m' ~! H5 X& ^$ X) N文‧劉怡妤 攝影.汪志宏
, u0 J4 a/ `% {8 W$ D, {2 s
5 e( x( a8 d8 ~4 C, x4 s0 u第13屆京台科技論壇在台灣盛大舉行,由於兩岸金融合作愈來愈重要,去(2009)年首度將金融議題納入論壇,今(2010)年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黨組書記霍學文領軍,率領多達80位產官學界的專業人士,與台灣金融業互相交換經驗以及心得,霍學文直言,希望借重台灣的經驗,提升北京成為世界級的金融中心,目標影響全球金融體系,不難看出中國想在各產業均具領導地位的野心。霍學文表示,中國政府希望擴大人民幣境外業務範圍,認為兩岸可藉由人民幣建構平台,共同合作投資新興產業、綠色環保、金融產業等。他表示,由於這些產業均需要資金的挹注才能成長茁壯,強調金融業將是支撐中國產業發展的重要命脈,而台灣金融業經歷過大風大浪,在風險管理、從業人才均具有優勢,認為雙方可達到互補,「大陸強項是做大,台灣是做精」,台灣在財富管理與中小企業融資經驗,均是大陸業者學習對象。
4 J" f0 R% k: P$ R
8 W1 Q- b4 ^" K) l! t5 y& u■平安保險 靠台灣人才壯大 8 d. L2 J, ^. n) x
0 D; R& F& m C: a8 f( V北京市為中國的首都,同時也是重要的金融機關重鎮,北京金融工作局副局長粟志綱表示,多家大型金融機構將總部設在北京,北京市占金融業資產高達60%,極具重要地位,金融工作局目標為提升首都的金融體系,金融產品朝創新發展,並向外輻射,提升對國際金融體系的影響力度。霍學文亦表示,北京將發展成為多層次的金融體系,不僅是在銀行業,還包含保險、證券、投資基金以及民間投資,因此本次訪台,不光是與銀行業者接觸,也與保險、證券、創投基金交流、請益。+ H2 U' v# O5 {: n" @% }) q( m$ y
8 }) C4 p# M- C" d5 j% c中國平安保險早在2002年即啟動「龍騰計畫」,吸引台灣保險業務人才登陸發展,公司在台灣從業人員所帶進的「Know how」,一路成長茁壯,因為台灣金融人員嫻熟保險業務,不僅是銷售技巧,包含保單的規劃也極具水準,因此,平安保險後續又開出極為優渥的價碼,向台灣保險人員招手,而平安保險在習得保險技巧後快速成長,目前已成為中國第2大保險公司,市占率僅次於中國人壽。
- a5 Q, Z6 P4 }% Q5 r2 j! H$ b
中國除了保險業是借重台灣人才,才能快速成長茁壯外,信用卡等消金業務也是在台灣從業人員西進下,才得以開拓市場,吸引客戶使用信用卡等消金業務。 隨著對岸金融業者的成長,對於向台灣同業學習的重點轉為中小企業融資,以及財富管理業務,其中的轉變,也可嗅出中國經濟後續將如2、30年前的台灣,人民想要自己當老闆,自行創業,使得中小企業逐漸冒出頭,另外,隨著經濟的成長,人民對於財富管理的需求也會增加。1 f! p5 O }8 k; u! t
' L7 ], P0 `5 Q8 v! F■陸資銀行 進步神速 5 p6 N- N& j% D% W
0 H/ E2 L5 l6 ~- H2 z$ ]
雖然中國金融業未來將有更多的成長空間,但以兩岸金融開放程度觀察,其實台資業者受惠仍屬有限。中信銀法人金融部執行長陳佳文表示,依對岸金融法規,台資銀行登陸第1年僅能從事外幣存放款業務,而由於目前全球貨幣以人民幣漲相最佳,預料將抑制銀行客戶將人民幣轉為外幣存入的意願,認為台資銀行登陸後仍有一場硬仗要打。3 F5 U! p* Z, ^; ^+ V+ m9 {
# K6 T; v8 g% C另外,陳佳文建議台灣應向對岸爭取設立子行,他表示,依目前規定,台資銀行僅能設立分行,如此台資銀行便無法藉由子行迅速拓點,業務將受到限縮,且同家銀行的登陸分行年資是重新計算,例如中國信託在北京設分行滿1年,但另一家分行登陸年資必須重新計算,不能直接算已滿1年,台資銀行登陸發展勢必受限。 & E( O! u( X6 h( i7 ] u
6 Y* I' N# Y6 M& J; s- z2 a
陳佳文表示,近10年中國銀行業者進步神速,他指出,10年前曾與中國招商銀行有往來,當時招商銀行資產與中信銀相當,獲利遠遜於中信銀,當時中信銀一年獲利新台幣100億元,而招銀獲利為10億人民幣,僅為中信銀一半,但在台灣金融人員西進,招銀開始擴展信用卡業務,獲利逐年成長,現在資產為中信銀的7倍大,獲利為中信銀的5倍。【完整內容及圖表請見《理財周刊》 538期; 訂閱理財周刊紙本雜誌 】
- @) u) H2 k1 ~: G# n3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