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馬凱:「三農」是大陸經濟的活棋+ y9 O; y) X9 V5 r; Q- F7 E1 f
8 c' K4 P7 N4 W+ l/ x/ R2 G' Y0 P. d% i |7 e2 u1 G/ l4 R" M: D
- ^- H. c6 j. [( k2 s. [, [
4 d6 d) j4 @' r
( f) n& j7 n0 Q- ~: Y: a8 T8 F9 W2 I今年大陸經濟布滿了隨時可能觸發的地雷。因此原先高喊「調結構」的習李體制,已經悄悄地將「促增長」,又擺回「調結構」之前;而且還自我約制地將成長率降到七%這個罕見的低標。
3 C8 w _3 {# ^! ] \; } ~' t& K+ m; E9 R/ ?+ L v$ b, N
過去十年,在前任胡溫體制手中,過於重視短期成效、表面文章,又不幸遭逢2008年全球性的經濟大災難,在倉皇求急效之下,種下重重禍根,為接手的習李體制留下一個群醫束手的爛攤子,稍微莽撞一點的舉措,即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造成無法收拾的後果。
+ P% R( P, b5 j+ |2 W8 u$ @0 d& u2 i8 m& A9 [
因而習李縱有滿腹理想,也不得不步步為營,以摸著石頭過河的老手法,在高舉的改革大纛下,試探出安全的道路。, z1 b0 a' B f# g. D
" O4 G& i( Q( T# I
在如此動輒得咎的困局之下,長久受到排擠、壓榨的農村、農業與農民,反而可能是既可高喊改革,又能出奇制勝的活棋。因而今年中共中央所發布的第一號文件,依循十一年來的慣例,聚焦於三農,雖云蕭規曹隨,但倘能別出心裁,或許會有奇效。* s, Q; E: n5 d; ~) f
; P @2 c4 x* A其實三農問題的核心,端在於農地。農地一方面是農業不可或缺的資源,對於大陸日趨緊張的糧食問題更重要無比;另一方面,農地是建設用地的來源,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建地身價百倍,重要性更不言可喻。 3 D& z2 A. {" ]6 c
; W0 f: U" B8 L3 D) p4 t( A正由於農地之無比重要,因而幾乎一切重大弊端及每年十餘萬起的抗議事件,都與之密切相關。大陸地方政府一如台灣,最好強徵農民土地,給予極為低薄的補償,然後大肆炒作牟利。而直接使用、占有農地的農民,不但難分一杯羹,更因「懷璧其罪」而搞到一無所有。
9 b8 [% H$ o" q1 t2 N. Q
) O$ R, R6 t8 o' `然而號稱八億人口的三農部門,若能透過農村現代化、農產行銷體制健全化、農業技術推廣機制效率化,再加上基本良田的有效保護以及農地變更為建地的制度合理建立,三農都有可能自最低層拔地而起,成為整體經濟健全成長的最大助力,一如50年代的台灣。這一步活棋能否大建奇功,我們正拭目以待。. L6 j3 d! n8 v! u5 q: c d, j- H; m& ^
+ I8 E4 O6 a8 }+ A5 j1 h
m O$ A) ]& H' S) ` g4 b1 `6 v8 w) E ]
8 F3 J7 @4 d) O8 c2 }
% C1 @ h X) Q! D* E B【理財周刊 】
1 O6 C: g" u* X
/ c! F' d& f ]( t* a2 X) ?9 l- Y) v4 _- Z% y2 U$ T6 W) P! y$ i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