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468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653
- 活力
- 207
- 金幣
- 48905
- 日誌
- 0
- 記錄
- 3
- 最後登入
- 2020-3-3
  
- 文章
- 871
- 在線時間
- 656 小時
|
' D6 C0 A/ P. b) S1 P' X0 h* n: h7 j經濟開發,拜託用點新招吧!
1 @8 q% k! F) {& e* N2 X2 T( X% n7 Q0 [: t
) q5 ?2 b# L" G5 O2013/12/04 * z% ?8 }, x" d( p8 t* w) Z
- f) ?9 d: t2 J1 s8 a2 `
【劉揚銘╱不自由撰稿人】
! s8 o7 W2 Q' [: k: O; ~0 Y8 O- l! F( k( H6 G1 Q' G) F9 p
0 [5 M* J% z4 w
如果你是台灣某個縣的縣長,想要拚經濟,請問有什麼方法?
% b) R- c5 B" ]6 h, ]2 G
6 y6 ^' _' k6 \
1 I2 f$ S4 |6 T0 @9 i; B- {1 Y4 S3 f0 N; q- x8 _* l# p
首先徵收一大片土地,命名為某某科技園區(或者觀光園區),想辦法劃來一些水電基礎設施,招商蓋工廠(或飯店),就可以炒地皮賺一票,創造經濟成長。接下來再雇用便宜勞工,生產東西外銷出去(或讓外地有錢人住房),又可以創造外匯和就業機會,號稱是政績了。如果薪水太低請不到人,還可以呼籲政府開放外勞或讓新台幣貶值,否則企業會沒有競爭力。
, c: s1 a* w5 a* u& E$ N: `
" R3 W' Q' {7 _6 d# v j
) b& i& {* L% Q. V6 j. q/ m( e% d0 @- z' @- o
我們相信只要規畫一個開發案,耗資幾百幾千億成立某某園區,掛上國際化自由開放市場的大旗,就可以創造經濟成長、增加就業機會、讓我們有錢起來(至於誰會變得最有錢?總之不是你)。這種拚經濟的方式,不只出現在8點檔本土劇,現實社會中也正在不停上演。
- m2 Z4 u4 t' a% g w5 L8 I4 J3 Y6 w: |( z( C, ~
: T% @* i( N5 P! p2 S u
! W# U: q9 M6 {* r9 u$ [% T5 q苗栗縣府強拆大埔張藥房事件,喧騰一時。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 s8 w# w+ }1 X5 m " k2 Z, `6 H& ^) ]
9 u; v7 e' k. E1 S( }4 K: ?從中科四期、苗栗大埔事件、到桃園航空城……一系列產業園區圈地大賽中,只要有人提出異議,就會被扣上「難道你反對經濟成長?」的大帽子。而那些被不當徵收土地的居民,也只能吞下「為了大家要更有錢,你就犧牲一下小我」的悲哀。
& t6 |$ `5 [3 R1 @" P9 r2 {
: Z) T; h* M9 }# i' n7 w/ |6 ?+ k- o
這實在是不禁讓人懷疑,難道經濟開發就只剩這一招嗎?難道為了拚GDP成長率,犧牲某些人(搞不好哪天就輪到你我)的自由是不得已的選項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 P1 r Z7 m: t& t) D8 C. D
( p: a. S+ \; r: r8 X( F1 w) k9 P d$ e8 F) c: {+ q
經濟發展,不只是GDP成長
/ P2 r9 E6 Q* U
: j/ H {7 k3 L- O; N7 Z& U2 c' D% t2 i: g3 ?3 L+ f
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沈恩(Amartya Sen)在《經濟發展與自由》(Development as Freedom)書中說明:經濟開發不是舉著工業化、現代化的大旗,達成GDP成長或財富增加就好,而是「人們享有的實質自由」的擴張過程,其中包括教育、醫療、言論自由、參加集會、參與就業,以及取得融資的便利性等等。經濟開發是為了讓每個人有能力去做它認為有價值的事,而自由能促進經濟發展,也是因為它讓個人能力得以擴張,達成自己所珍惜的生活方式。若只把拚經濟看成是拚經濟成長率,眼光就太狹隘了。 1 d9 k: S1 v" _: D
% ?& S+ i: x& o- a& [$ \4 \
! a5 R& [- |5 M1 D6 Q沈恩提出了「發展即自由」的觀點──增進人們的自由,不但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也是發展的手段。「把經濟成長本身當成目的並無意義。發展必須更關注增進我們的生活以及所享有的自由,讓我們成為更完全的社會人,能運用自己的意志與世界進行互動,並對它產生影響。」
# }+ V" _: a8 d$ u# _
0 m% e1 x$ a" T+ h, i" w! u+ l i0 o' K7 N
只要給予公平的機會,人們就能主動規畫自己的命運,而不用是某種精明發展計畫之下的被動受惠者。也只有讓人們自由規畫目標、發揮能力,才能達成經濟發展的目的,限制自由(無論是就業的自由、言論自由、或教育、醫療、融資的自由)並不能加快經濟發展的速度。
; @& `8 R1 I! q8 e. r; H1 X4 T( B5 J2 g& [ S7 b; }) A1 W M6 G
5 F; |; c# D0 s+ W$ m$ u9 C+ N
對照台灣的現狀,「為了發展經濟,農人就請犧牲小我」的看法,其實站不住腳;那些讓大企業可以低利貸款,小人物卻苦無融資機會的制度,才是經濟發展的敵人;而對於各種開發案提出異議的聲音,其實正是拚經濟的方式。 5 X7 X- B2 F1 b% a5 K" O0 _
9 q7 t7 ?' [7 C& k C# w; |* N% M7 q2 i! }: f$ j
% W8 E' C8 I. {; N* w" s
只要談到經濟開發,幾乎所有人都把抗議群眾想成「是來亂,來阻礙開發的」,所謂的「李光耀觀點」認為,限制一些政治自由和基本公民權,對促進經濟是好事。但沈恩卻說,沒有證據可以顯示專制政治能幫助經濟成長。因為政治參與和異議本來就是經濟發展的一部分,你不可能把這個部分砍掉,卻還想要促進經濟成長。「就算你非常有錢,但被禁止自由發表言論、不能參與公共辯論,還是會覺得被剝奪了某些有價值的東西。」 9 d2 J0 w+ w4 o# E
* X! D) w( U% C, a% g8 N8 r
) B1 T3 h+ Z: p/ ~
財富只是爭取自由的手段
& `4 s1 { w- @" {
0 q% J7 q Q! ^5 q' E7 v' `' W! z4 C5 J7 p. P7 i) c: N1 c
我們不是要貶低經濟成長的重要性。GDP很重要、讓人們變有錢也很重要,但是財富的重要不是來自它本身,而是因為財富是一種手段,可以讓我們爭取自由、擁有值得珍惜的生活。
% X3 i) o& t- d" U/ t2 y3 F3 G/ Z5 }
$ u% l6 a" \: b+ [所謂的經濟開發,應該是要讓各行各業的人都有足夠的財富與機會,去過他們想要的生活,而不是把務農、做工的人視為落後,強迫來個「產業升級」變成科技園區,然後一切就會很美麗。而維護言論自由、參與集會的自由,才能產生有利的經濟環境,更何況,政治自由和公民權力本身就很重要,不用透過它對經濟的影響來正名。 : J1 u" Q* T7 H8 }
' _5 I; s4 Z( u# p& P
2 a& V8 N' s7 G/ v) r8 u# ~0 K
以拚經濟為名,大批良田被圈地變成科技園區,台灣的經濟變好了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7 J& ^- K5 s" t4 r
% Y L/ P( q! m1 L; q, b: u! b" F5 O$ S
全文網址: 經濟開發,拜託用點新招吧! - 劉揚銘專欄 - udn專欄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 ... 88345#ixzz2mT79dRxf
" h7 c2 A2 [' z6 H! Z* c! pPower By udn.com
s/ T) l2 |* [8 F6 t4 l9 a4 e |
-
總評分: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