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獨家揭露投信炒股》金管會大開殺戒? 「盈正案」讓投信圈人心惶惶9 c1 t+ Z3 p P7 h4 Z
0 A. t. M" f v2 N( \; x
% t" k6 y! |, m; U, S# Y1 g 【文/劉俞青】5 F2 V% l% r; F! B6 Q/ m$ S
$ B# U7 @6 w% R5 s前言
$ T: ]4 m3 n9 j& T; u* K% E5 W( s" R% `
近期有一檔股票引發國內投信圈人心惶惶,市場傳言金管會證期局即將出重手,因為有投信法人利用操作基金的職務之便,中飽私囊,恐怕有五到六名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遭停牌處分。這可能是國內投信界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懲處,而引爆事件的個股就是「盈正豫順」。6 o9 u+ V# T4 e; H/ Y
2 V- h8 p% O* O' H \* B+ A
5 t' i3 b/ x+ W股市就像大海,海裡有暗流、吃人的鯊魚,還有突如其來的瘋狗浪,狠狠一口就會把投資人吞噬。
! K% P; }% I8 E5 y, y# E+ y- p1 m6 V2 A. n" s/ d* w( e" j; G
- H* c) O, Q4 P B0 @如果大家不健忘,應該都還記得去年此時,一檔唐鋒股票在投顧老師「古董張」全力喊多之下,不到半年的時間,股價從二十元漲到二九九元,然後又在半年時間,股價重回原點二十元,但投資人呢?恐怕早就在暴起暴落的股海裡滅頂了。3 I, C. b/ C( N% ~) E5 X' |
- l( H% U# _3 H* y2 F
2 I0 Q+ N, a' I# W8 o' ]( m* q資本市場不斷用一次又一次的教訓提醒投資人:所有的炒作都只是一時,只有基本面的支撐才是王道。
8 `6 | C% O6 [3 F* ?! ]7 `4 ]
, b6 g: _& C: c. ^( }9 j, |) k- k5 \. V0 j. p1 D/ ?8 e
去年以來,又有一檔股票在股海裡掀起驚濤駭浪,在近期國內投信圈引發一股山雨欲來的凝重氣氛,人人自危。市場傳言主管機關的調查已經到最後階段,隨時準備出重手,甚至直指有明星級基金經理人可能因此被處以「停牌五年」的處分。如果傳言成真,恐怕將是台灣投信史上最嚴厲的一次懲戒,而引發這個恐怖氣氛的個股,就是「盈正豫順」。
2 D3 v+ C1 C8 Y. n* e% ?' z% [3 ~- _* X; \: U) a' d4 f! N/ j
- z q( a7 r5 ^& X: @
在外籌碼一半都在投信手上 盈正上櫃後不到兩個月股價腰斬
, \* J7 o1 x Z3 Y3 [0 p9 A
$ |" h8 N% P+ B) |( ^
5 E! e& g6 ]2 Z9 _' [9 ~盈正去年九月九日從興櫃轉上櫃,是一家股本只有四.五億元的小型公司,當時掛牌價是每股一八五元,掛牌第一天的收盤價就直衝上五○五元。五個交易日之後,九月十五日就創下了歷史天價五六二元,當天,盈正的成交量才七○六張,但光是投信法人就大幅買超二一一張,占成交量三成,當天所有投信加起來,共持有盈正二一二三張,占盈正持股四.七%;如果以這次公開承銷共三七三三張計算,等於流通在外超過一半的籌碼都在投信手上,顯然來自投信的買單,是促成盈正這波「五百元行情」的要角。
$ o% t" b. B7 |9 U7 J; y' | Y3 A' k& \( M6 C0 f
+ W* u5 i5 k8 d
更奇特的是,盈正並沒有像一般新掛牌公司一樣,在掛牌前舉辦法人說明會,說明未來產業趨勢,對外界而言,盈正像蒙上一層神祕面紗;反而是在盈正掛牌之後,股價還在五百多元的高檔盤桓之際,當時的董事長陳友安(陳友安在今年六月股東會後離職)與總經理許文,透過媒體發表對去年下半年,甚至是今年全年一片看好的展望。7 u+ A, ~& M; u' G
1 L+ A- K3 S7 c }2 t7 K& n9 p
" r8 G3 W3 M( L4 p$ S0 R) M. V
許文去年九月十六日還在媒體上表示,「下半年太陽能電力轉換器出貨量將是上半年的五倍」等非常樂觀的看法,當天盈正收盤價還在每股五二三元的高檔。2 u8 ^" @7 B# c0 a8 q. P- N
$ q! N, q: K8 g* i
4 m- ]/ x+ _0 C這個特殊的現象,當然引發外界高度關注,但更令人驚駭的是,緊接著盈正的股價就像玩高空彈跳一樣,飛快地往下掉,到了去年九月底,股價只剩三六七元;又過了半個多月,股價只剩二六○元,已經不到高點的一半。
3 e% P; d% n/ n/ _% }5 M8 w( K0 l& |# {" ~: h
4 s3 A3 D$ e( ?$ u' b, [
這個從一掛牌,股價像瘋狗浪一樣暴起暴跌的情形,立刻引發金管會介入調查,市場傳言四起。
( ^; d g6 I+ W4 l. @
, M6 Q, S/ C# H) I0 P
1 w, [% P+ i- g8 T由於投信法人的買盤在這波行情中扮演要角,立刻成為調查的重點。去年十月二十日前後,金管會私下約談了好幾位基金經理人與代操操盤人,據了解,其中甚至包括好幾名得獎無數的明星級基金經理人,金管會罕見的大動作,立刻引發投信圈譁然。
6 V3 z8 [8 J) u( \: m& \- O) g, b; ~) s: ?. c9 @
' U, R( F- @5 U! H I! Q有一說是,有基金經理人在盈正還在興櫃時,即透過私人相關帳戶先行購買,等到一轉上櫃,立刻以五百多元高價倒給基金承接,股價隨即快速崩跌,倒楣的,當然是基金投資人。也有另一說法指稱,好幾位基金經理人透過管道,從承銷商以承銷價一八五元,輾轉拿到不少「份額」,上櫃後配合股價拉抬,隨即在市場上高價賣出,迅速獲利落袋為安。) M1 C* l K d
+ l! u, [- L. n! x, _0 [$ u
( w- W8 D, x+ @7 `) ] S) e
基金經理人私下購買 上櫃前大買、上櫃後高價賣 中飽私囊
+ `, R9 D! W1 @. A. [. x; w: o& ?$ {
2 q- ]( [+ P$ n6 n; ~- \7 F9 H但基金經理人手捧投資人的血汗錢,應該誠惶誠恐、謹守分際才對,如果真有經理人不遵守職業道德,還把基金拿來作為自己賺取報酬的工具,不但嚴重瀆職,連帶賠上了整個投信產業的信譽,甚至可能觸犯背信罪。; z3 r: L5 s3 I
4 O/ a2 r* Y5 m
N/ S5 b& g4 J! ~3 w: ^根據現行法令規定,如果基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利用自己職務之便,配合公司派炒作或拉抬,致使基金投資人權益受損,可能違反背信罪,最高可處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x$ E* c: Y! e* J J6 X4 ]' f
, f% C! Q9 t5 e3 a. T! r$ `- E4 U! ?
然而,主管機關隨之而來的大動作,等於已經間接證實「盈正案」情節重大。/ M6 \+ _# b1 I! D4 H) W: @
" J3 e- {% A( L# {: V+ G* f: F; H) s i$ [* {6 Q: l9 d6 B
首先是櫃買中心隨即在去年十月二十九日,對承銷商富邦證祭出記點五點的「重懲」,處分理由是「評估報告或相關資料有缺失」,這也是去年一整年櫃買中心唯一對證券商祭出懲罰條款。1 a3 B x( V' d/ g
. h6 h# p: e% [8 y; C
1 ~5 v8 |! Z) |7 k$ r$ l緊接著,金管會接棒出手。今年三月,金管會接連對德盛安聯、ING安泰等投信,以「投資分析報告未具體敘明估算營收、買進價格之計算依據、合理基礎及根據」為由,做出處分,裁處書中雖未載明是哪一檔股票,但知情人士都直指,「就是盈正沒錯」。
+ `( P; _* `4 v& L u7 U6 t9 B
% G9 n: t" z( `1 P! ^' r6 k& m4 ^. x4 s% z
但據某位投信董事長指稱,截至目前為止,證期局只是針對已經「單純清楚」的部分先罰,但「案情更為複雜的部分,後續還將有更具體的處分」。
+ C, t6 W( x- p0 c3 v
; g1 W& {) e$ o. V4 @1 O t" B& j4 k
此外,金管會立刻下令全面重新檢討承銷制度,並且迅速做出決議,包括第一、未來新掛牌承銷價格不得低於興櫃價格的七成;第二、承銷商的配銷分配中,應該提高公開抽籤比率;第三、過去只要兩家承銷商推薦就可登錄興櫃的制度,也要重新檢討。而這個因盈正案而起的承銷制度修正,也被外界稱為「盈正條款」。
+ Y( q& d6 ~2 v: a
1 g8 I! H, G' J: o/ V3 d! J& K& S8 t7 O7 ^' N
不過,金管會最終的懲處還沒有正式下達,這也是近日投信圈人心惶惶的主因。& j6 |3 y+ Z( U$ q% ]& T
! u0 h+ V4 Y% N3 Y' g1 i6 b$ T( G1 O& H" h6 ^* [$ V" m
配合公司派拉抬股價 許多經理人開名車、住豪宅 生活優渥
+ l& z+ @/ \& }) e) b
4 H: V7 T) `( e- ]. S6 O3 u1 c( u7 e' y# i
據了解,經過將近一年來的徹查,金管會已經清查完畢所有相關人二親等內的帳戶,以確定有無進出股票,以及可疑的資金流向。這次可能有五到六名的基金經理人或操盤人將被重懲,其中可能包括一名外資投信的投資長、有兩名曾是國內基金獎的得主,操盤經驗都十分豐富,知名度也很高,因此在投信圈傳得沸沸揚揚。
. N7 Q2 v8 w u% H' N3 K: E
% @ T, ~; Y: G$ T7 G# X
( {; J4 {: u7 i' \. |. r而這幾位被市場點名的經理人,之前也都已經被金管會約談過,因此自己都心知肚明,其中已知至少有三名陸續在上半年和近日內離職,以免牽連公司。" z9 T7 z; H. {/ z( o: _1 M
) k# E2 l1 _/ J/ K
Z* d4 H. I" k
不僅如此,投信圈傳言更甚,言之鑿鑿有一名已經離職的明星基金經理人,就住在台北市信義路上、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豪宅「勤美璞真」,兩戶打通成一戶,市價超過三億元;還有傳言有名住在知名豪宅「帝寶」,儘管這些建案的所有權人名單上,都未顯示這些經理人的名字,但許多基金經理人私底下生活優渥,住豪宅、出入名車,在投信圈裡面早就已經不是新聞。
) _- K; |4 Y, D9 s7 C
' q) `2 U+ @* }8 e6 E% c/ C
9 {3 ~& k" U, e: n0 p利益分配不均東窗事發; _) _& v @% m9 v0 B
「誰要先下車?」對人性是大考驗( e' G1 }( V& O8 X
3 h0 S4 O$ H3 n
5 S. m7 V; X# p. A8 B這次「盈正案」的手法,與早些年盛行的「投信認養」手法幾無二致;尤其在二○○二年前後,許多小型電子股紛紛掛牌,由於股本小,籌碼穩定,容易被有心人士看上炒作,當時就有許多投信法人搭上順風車。最常見的就是基金經理人和公司派結合,收取回扣,再利用基金進場拉抬股價,公司則發布利多消息配合,讓大股東趁機出貨,當時甚至有喊出回扣的行情約為交易金額的七%到一○%,行徑非常惡劣。8 @$ W: j) y- q+ d
, ?7 s9 V6 t. r% `+ t% r' D; `! _+ q6 i8 L$ C, n' L
而這種「結盟」最後會曝光,通常都是最後的利益分配不均導致。市場人士說,「誰要先下車?」往往是整樁合作案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8 h9 Z+ z1 I1 U5 U9 [+ j, r0 n! _" N, h6 n7 Q) H
$ U. K' h( z2 p9 Y
因為人人都想先行獲利了結,因此下車時點以及先後順序,正是人性的嚴厲考驗,稍有不慎,就會因為利益問題導致破局。! J8 X8 N3 \+ }0 J u
* i& `$ U8 z4 g4 O6 D
& D. [/ ~. o k. T! K* a但過去這種「認養」手法,如今也跟著與時俱進,有心人不再只挑小型公司或全然不顧公司是否真的有業績進帳。以這次盈正為例,公司並非毫無基本面,因此當有心人士趁勢不斷發布前景美好的看法,甚至出具報告,更容易得到市場認同;但由於過度操作,股價太過暴起暴落,才引來主管機關與外界的高度關注,進而採取嚴懲行動。5 D6 I& u% X' ^( g
2 U- U- n; ?' t4 s3 g1 F6 L1 K% s
. z- G& T( t, f. Z對此,金管會證期局局長李啟賢表示,整樁案件仍在證期局與檢查局連手嚴密調查中,調查過程無可奉告,等到確定之後,就會對外公開並執行處分。( m. g1 t' {9 J- x- G- ~
; H3 [7 _5 s5 _; P
3 p2 w1 o, o$ Y9 E n
「盈正案」並非第一樁投信基金經理人為了自身利益,罔顧基金投資人權益的案子,但如果主管機關不嚴格把關,祭出嚴厲處分,恐怕也很難是最後一樁
$ f% Y& m& N) j. ]6 `) P■《今周刊》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