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919|回覆: 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親子教養] 培養理性與感性兼具的孩子

[複製鏈接]

36

主題

1

好友

131

積分

幼稚園

Rank: 2

文章
37
在線時間
18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4-7-18 16:57:07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把握左右腦發展黃金期8 T$ z* O$ ?4 d; @0 w
打從出生起,老天爺就給了每位孩子不同的人生功課。所以,一個擁有理性腦的人要努力學習如何表達情感;而一個具有感性腦的人,則要懂得適時節制自己的情緒。如同經典名著《理性與感性》的結局一般,理性的姐姐愛蓮娜終能以感性克服種種障礙,與她的真愛結合。
3 J/ e" i" _: h  z# L
4 p! x4 [* K1 E8 H; E0 n& D) N而感性的妹妹瑪麗安則以理性的選擇,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歸宿。所謂理性與感性的平衡,其實,正是教我們如何擁有一個更圓滿、幸福人生的重要課題。
# o: n- e3 T& G - ^8 l4 n" ^# Q! `# U9 E7 d1 N
理性&感性的秘密
. B* c" y# _. n4 q1 f, e長久以來,人們喜歡以理性或感性來歸納自己的人格特質,甚至用來劃分男人、女人不同的思考模式,其實,這兩種特質同時存在於人的腦部結構中,且缺一不可,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理性和感性是如何在孩子的心靈土壤中萌芽茁壯的吧!
( D# U; c8 n  |; Q, t' l2 k
( D' j! M1 z+ ?左腦司理性,右腦司感性?# {' u; K! w+ J* ]
一般來說,我們會稱左腦為「理性腦」,而稱右腦為「感性腦」,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王宏哲老師指出,的確,左腦是專擅於處理理性事物的腦,主要負責推理、邏輯、判斷、思考、決策、規則…等工作;而右腦則偏好於處理感性的事物,如:情感交流、情感辨識、藝術、多元智能、操作、體驗、創意…等部分。
% b8 C& R1 \. T. T
+ v* l, @. m/ o- C: ~, b$ o& q然而,這個說法並不表示右腦就不處理推理、邏輯、判斷…,也不代表左腦不負責情感交流、情感辨識…,只是兩側腦各有其擅於處理的功能類別。事實上,左腦和右腦經常是相輔相成、同時處理面對龐雜的資訊。9 n0 t+ V+ M+ ~4 f: m% L" S
6 i9 q+ c7 u- B" t$ ^- q/ e
學齡前:左右腦同步發展黃金期
# \4 m$ H2 @* f舉例來說,當孩子正被爸比媽咪教導規範時,負責掌管邏輯規則的左腦(理性腦),就會開始忙碌地運作,然而此時,負責創意的右腦(感性腦)當然也閒不下來,於是我們會發現孩子經常會有叛逆、挑戰父母權威的表現,每天都在想不同的點子來把爸比媽咪的話頂回去。
7 q, U$ i$ U, q3 h( R/ j9 ^ & |' }: t5 |- ]0 \, {4 h
由於這兩側的腦必須同時發展,孩子才能同時兼具理性與感性、擁有更健全的人生,因此,王宏哲老師認為,孩子偶爾向父母挑戰一下是件好事,那表示他正在進行「全腦開發」。
; t7 g, W! H8 X" h  l; ?6 O# S) M 6 I3 e7 l( U; v/ s
其實,左右腦的互動是一來一往的,當右腦在發想這些叛逆的點子時,左腦也會提醒他:「爸比媽咪規矩講到第三次了,如果再繼續不聽,等一下可能就沒點心吃了。」讓孩子回頭思考規則是什麼,使感性在無限延伸前可以稍做收斂。學齡前,倘若孩子的左右腦能同步、均衡地發展,將來就能同時兼具理性和感性的優點。
: G  {) e( N: P4 a4 A ) B* o" F' G* G. F9 A
感性會阻礙決策嗎?
5 e" S2 R& K7 \% V; \  [6 }你是否曾經想過,倘若在下某個決定時能夠更理智一點,屏除一切個人情感的話,該有多好?是不是也認為,情感對於做出重要決策來說,是不需要、甚至是會礙事的元素?事實果真如此嗎?' ?4 A: N/ d1 k

# K, X  W7 \+ V笛飛兒EQ教育講師楊鈺瑩老師表示,50年前的過去,曾經認為人是100%的理性主義者,因此當時所訂定的許多法律與經濟模式也是根據「人是純理性的動物」方式在運作,例如:資本主義,然而,這些制度後來也出現各種問題,學者才開始發現,人似乎不是這麼全然理性的生物,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是用情感來做決策的。
9 {' g1 a* f1 D2 Q9 `
$ v" d" E3 _- Z國外曾有過這麼一個案例,一名車禍傷者,損傷了腦部的情緒中樞,以致他的情緒系統毀壞了,但位於前額葉、負責掌管理性思維的理智中樞仍然完好。8 O; d8 A4 J) E
" |+ j) \8 ^! N7 _' m5 n% r0 b: H
研究者原本預期,一個人倘若能夠完全不被情緒干擾,應該可以成為一個非常睿智、遇到問題可以立刻下決策,不會有絲毫遲疑、也不會因情感而猶豫或做出錯誤判斷的人,但結果卻發現,這名傷者的生活變得慘透了,光是想「午餐要吃什麼」,就要思考超過4個小時。. i& I+ H/ Z, f/ c& _
1 C9 B0 L# H2 X( v# r
他得一一分析每種食物的優點和缺點,會不會加很多醬料、對健康造成的影響、用了哪些食材、幾大卡的熱量、吃完要花多久時間、晚餐會不會吃不下…等等,遲遲無法下決定,原來,使我們能夠做出決策的不只是理性,還有感覺。9 }, Q" V4 j1 o/ B7 `1 Q

- B; _: L! |5 O( g$ u0 z理智、情感缺一不可  S1 `- P  b6 @
楊鈺瑩老師老師指出,從這個案例中研究者發現,情感是可以幫助一個人做出更準確決策的重要關鍵,我們常把情緒視為一種干擾,更不放心將重要的工作交付給感性重於理性的人,其實,感性和理性同等重要,一個沒有情感、情緒的人,其實什麼事都做不了。
$ v* ?( _5 m0 ?* X
( d  S: \3 h( O7 q" V. C9 b但相對地,如果只憑藉感覺來做事、完全不運用理智,就會嚴重缺乏穩定性和計畫性,心情好時,對人又親又抱,心情不好時,就破口大罵、甚至砸東西,這樣的人其實也同樣什麼事都不能做,因為他被困在自己的情緒裡,對別人來說則是個不停惹麻煩的頭痛人物。! Q" Z% ?) U3 O

6 ~* Y6 H7 a- `寶寶理性&感性發展5階段7 X- Q. }" t; a# t" r3 T
理性和感性會在寶寶多大的時候開始發展?原本只懂得發洩自己的情緒,餓了就叫、痛了就哭的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慢慢有了轉變?感性和情緒有什麼不同?王宏哲老師認為,寶寶的理性與感性發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3 G: d: v7 v0 ^3 Y) @ 7 }9 s7 t0 t3 r9 q
階段1:0個月〜6個月―情緒當家期/ ?+ g' Z( s9 [; M4 ^' m2 Q% v, }  X
為了生存,寶寶一出生就會有很多情緒,生氣、難過會哭,開心、安心會笑,此時理性與感性尚未開始發展,情緒的比重遠遠大於理性和感性。
- `3 t  E( T  s% j. ]5 p 1 `# R7 ~# K( Y; Q& ~
這些情緒管理的中樞雖然在右腦,但情緒並不等於後來發展出來的感性,所謂的感性指的是能夠「感知情緒」的能力,包含了認知、覺知的層面,必須能理解、辨識自己或別人的情緒,例如:3、4歲的孩子能夠感同身受,覺察到媽媽是因為我不吃飯飯而生氣、難過,這才稱為感性。
( ~) ?4 ]8 [: }; V) R/ u
3 ~  {$ e! y6 U8 c9 D$ \* K階段2:6個月〜1歲―理性與感性發展期+ u: W) N" Y. x; O+ V4 w8 B, O7 j9 I
慢慢地,當寶寶越來越大之後,理性和感性同時開始發展,比重逐漸增加,和情緒取得平衡。# @" H7 @7 |! c. S3 m# y. X. W0 C8 W

- D4 G" Y, F% t# ^3 e理性約在孩子6個月大時開始出現,此時的孩子正在學坐、學爬,也會大量發覺一些和成人互動的規則,當尋找規則的意志出現,就代表著理性正在逐步發展。
( V: _2 \5 J) ?1 X+ G ( u$ `. |) F5 |+ i
這時寶寶會察覺到,只要一哭,爸比媽咪就會過來幫忙換尿布,他也開始想知道,是不是每次只要踢一下音樂鈴,就會有聲音跑出來,他們會用感官大量地探索這個世界,對於這個世界上的規則、因果、邏輯開始感興趣,推理能力也越來越強,這就是理性一開始的發展。
) v5 v3 ~* h7 Z# a$ ]( P  Z+ N
# h( C& {( Z  Z8 w# I) |: n1 `至於感性的發展,同樣是在寶寶約6個月大的時候,8個月的寶寶就會想分享他的ㄋㄟㄋㄟ或小餅乾給媽咪,希望博得媽咪的歡心,這時孩子擁有的不只是情緒,還合併了認知和覺知情緒的能力,知道怎麼做媽咪會很開心地笑、會幫自己拍拍手,這種能夠覺察、感受並同理主要照顧者情緒的表現,就是感性一開始發展的現象。1 K" S' m4 P& i: `: `' n  z- M
- h- K( q( k+ [/ }: `+ q
階段3:1歲〜2歲―感性取代情緒期
* R+ L. b; a& K7 q+ U此階段寶寶的大腦開始發展出一些比較高等的功能,感性(包含情緒、同理、感受、覺知)會取代原本的情緒(只知道發洩,不包含認知和覺察情緒特性),和理性一起控制孩子的發展。
, c+ n2 x' @- m  j2 Y( b * N6 y7 u  x8 g3 A3 R' V, D
不過,同理心與感受能力在此階段只是鳴槍起跑,透過扮家家酒、老鷹捉小雞…等遊戲,逐漸發展,在3〜4歲之後孩子的同理心和感受能力將會更加成熟。
2 S9 {1 K* z9 d9 o
8 @* T- r# F- n王宏哲老師表示,一般來說,我們會希望孩子在1歲半以後,理性和感性就能均衡地同時發展。" H( f# E9 q2 e  ~. i, o* x, H
& t( _+ S9 F( J$ b6 o6 ^# s
階段4:2歲〜3歲―教養規則建立期
4 M# W9 I/ o: t9 w/ }/ }" }8 E5 w這時在感性的部分,寶寶的同理心會發展得越來越好,此時建議爸比媽咪為孩子做一些覺察情緒的訓練,利用機會教育孩子,如:你知不知道這樣人家會很傷心、你知不知道弟弟在哭、你這樣捏我我會很痛啊。此時的孩子必須能夠了解一些簡單情緒的意涵,如:高興、傷心、害怕、生氣…等,除此之外,也希望爸比媽咪平時能多把自己的情緒說出來,讓孩子可以學習模仿,並且必須加上大量的臉部表情。& ^1 _& }+ V# @/ W* {. h4 |
# C9 ^! `# a4 r# I5 Y1 @
為什麼要訓練孩子的臉部表情呢?王宏哲老師指出,在腦科學研究裡,長時間面無表情代表大腦正處於負向的情緒狀態,大家可以回想看看前些日子捷運殺人事件中嫌犯的表情;此外,臉部的表情也會牽動大腦的情緒,多微笑的孩子,自然常保心情愉快,這些訓練都能幫助孩子的同理心與情緒發展。
4 h+ Y3 q2 P/ _0 E6 K3 J( j$ V
2 D" L5 h- M; ?3 H- d至於理性的部分,此時的孩子正處於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因此建議家長,在此階段教導孩子明確的教養規則,並且注意照顧者之間的教養一致性,才不會使孩子感到混淆;除此之外,也要在日常生活裡建立孩子適應環境的彈性,如此一來搭配上同理心的發展,未來孩子將能更順利地脫離自我中心時期。  E. I1 v3 G4 M: T6 A
" ~* }/ H/ f- Q( e; V8 J
階段5:3歲〜5歲―認識複雜情緒期
, `7 k3 C- j* q8 q3 F, d! a. ^2 d
此階段,理性的部分除了建立規則之外,也是時候開始訓練孩子的思考以及問題解決能力。(這部分稍後會再做說明)2 i4 f% n5 k; S1 E

. R% f. \: i+ c6 ]' h7 D感性的部分則要引導孩子認識所謂的「複雜情緒」,打從小嬰兒出生起,他們就擁有基本的「簡單情緒」,如:開心、害怕、生氣、難過、興奮…等,3〜5歲之後,孩子必須能夠覺察人類的複雜情緒,如尷尬、害羞、自尊、自信、忌妒…等,還要能夠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感覺。: Y. _4 h; K6 {- x

, W- E* i! o3 g( {如何協助孩子?王宏哲老師建議,爸比媽咪可以請孩子觀察其他人,從別人身上習得這些複雜情緒,例如:告訴他:「小明現在很害羞」、「爸爸覺得有點尷尬」。0 y1 w7 c. R  G, `3 l2 Y+ s- U$ k: j, p0 V% P

  d8 N: u- G# z, W* v此時說不定孩子會反過來問你:「什麼是尷尬?」家長就可以用舉例的方式使孩子更加了解,例如:「尷尬就是像你上次一看到爸爸回家,馬上就衝出門,沒穿鞋子就赤腳跑出來了,爸爸問你怎麼不穿鞋子的時候,你就可以說,啊,我忘記了,好尷尬喔。」如果孩子還是不懂,爸比媽咪也可以現場表演示範一次給孩子看。
) S* P, g" F. s; r" c$ }2 d) P! e( b
& b4 H0 h2 t& a' h4 M" D( c' M& j其他像是透過繪本、卡通…等文本的親子共讀,也能協助孩子了解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各種複雜情緒的意涵及應用。- [' _7 H4 V5 l6 f4 `8 b
9 b& @& Z2 g% o  k
理性和感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一種雙向迴路、互相調節的關係,幫助孩子的各種行為與決策能夠更加地合時合宜。
. ^2 A2 j6 ?) h- g4 `+ N" u0 k# r
9 M6 K! L" u3 y高理性寶寶vs.高感性寶寶: N; A7 B8 U- R) r7 w8 i
受到先天基因遺傳與後天環境因素的影響,有些寶寶從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爸比媽咪很容易就能觀察出,他們過度偏向理性或感性的一些特質,該怎麼做才能為孩子彌補失衡的那一部分呢?$ Y9 ?) T) b- a; n! s" p* n
+ C# v8 H. U# Y
高理性寶寶2 X4 r$ f7 ?. ]6 x
楊鈺瑩老師表示,高理性寶寶的性格具有以下特點:
4 j0 k; _. \2 K$ t1 ? : R% a: N3 A5 }+ f7 Q& u/ }: }
特質:' w0 J* t, c4 m. o1 @9 b
1.做事情或想事情都傾向照著一個邏輯順序來走,特別重視規則性,甚至有時好像在死守規則,不喜歡自己定下的規則被人或環境給破壞。
1 v: j9 Q3 z) m : q; r0 i- G; u% h6 {( \, ~
2.自律性較高,情感上也比較獨立,不容易受別人的影響。$ y" t  ]' I8 K3 e. W+ l  z
& s$ O7 J6 ~; ~& O0 [
3.喜歡涉獵知識,很願意運用和分享他所學到的知識,擅長做邏輯分析,他們未來的學業表現通常不差,IQ一般說來也比較高。
5 Z1 X$ m3 K' d; J% {
2 A" b' \- X, n# v" h4.愛思考,未來在訓練獨立思考方面,比其他孩子來得容易。' Q% _, b: D+ b. T
8 Y5 |8 k% Z, F5 d; }5 {$ N6 ~: A
缺點:
5 R7 K- S" u, a  q& R+ a1.人際能力非常弱,不只限於與人互動,而是包括人與人之間所有複雜線索的辨識;例如不懂得察言觀色,無法從別人的反應了解對方的感受、心情,常常不知道別人正在生氣、傷心,所以很容易傷別人的心,照顧者也會覺得孩子特別難教。1 ~! C  ^* ~' z* @3 c# [/ G! S

- Z) c; W0 R6 |9 b" {2.會從曾獲得的知識去理解所謂的「禮貌」,但真實人際互動過程中的禮貌則很難學會,有時甚至有點「白目」。例如,有個叔叔在電梯裡放屁了,他也知道那是媽媽的老闆,在大家覺得尷尬、不好意思說話的時候,這個孩子可能會開口:「叔叔你為什麼放屁,放屁沒有道歉不禮貌喔!」因為這就是他以前習得的知識。7 c( ^3 S. x+ U
5 E" [& I3 Z5 S- N) d
3.這類孩子給人的感覺很一板一眼,待人接物的彈性很低,做什麼事情都非得照著自己的意思做,堅持度很高、很固執,例如:喜愛的玩具一定要搶到手,搶不到就倒在地上哭鬧,這種只有一個原則的性格,很容易拉長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 v( l4 e  w: |3 g: q

# F5 c; n8 K0 u; u0 g: C4.較難融入團體,但其實他們本身也因為討厭別人突如其來、預期外的舉動,而比較喜歡自己一個人玩。6 J2 I7 h7 [  c
, T4 L9 T8 n& A4 z
感性培養3步驟& j4 N  w% B2 l0 g! h7 z
王宏哲老師指出,為高理性寶寶培養感性,有3個重要的步驟:
6 f5 k2 j9 {* i" b; ^# c
' I4 a1 S9 B3 M" N: |1.培養感覺7 q) J. G# s* a! p4 j
培養感覺,必須把握0〜2歲的感官運動時期,從小帶孩子多運用感官去接觸這個世界,因為他們不可能從父母的言教裡培養出感性。例如:摸沙、摸草是一種感覺,摸完之後訊息傳到大腦,產生喜歡或不喜歡的情緒,那也是感覺,撞到東西會痛,欺負弟弟時媽媽眼睛會瞪過來…,這些都是感覺。
& o" C) L$ O0 [4 P0 N, O" N& W
3 s& E6 q% C" `: y" H% {  P, i% c基本上,感性的養成會從培養感覺這件事情打好基礎,再慢慢進步到覺知和認知的部分,1歲多以後,感受就會慢慢從感覺當中發展出來,是一種更複雜的心理狀態,例如:被罵了會傷心難過,或被爸比媽咪抱了會開心,都是一種感受。
1 w' p0 p7 W. q; c5 z 4 F% y7 p; W7 d% M' _5 ^
2.生活體驗* k4 c' e1 n9 m7 d9 W0 T) K3 A4 N
帶孩子體驗各種不同的生活經驗,因為只有體驗才能衍生出情感上的交流,例如:去故事屋聽故事,可以跟老師有很多互動,或參觀博物館、踏青、聚餐…等,更重要的是,爸比媽咪一定要跟他分享這次體驗的心情、心得以及看到了什麼,這是很重要的步驟。4 P! I1 x- G" U5 S/ l

; m; t0 S1 q: r0 y另外,與動物接觸或飼養寵物,也可以讓孩子學習「付出」這件事情,很多家長常問養寵物最好的時間點是什麼時候?王宏哲老師建議,約3歲以後,等孩子的同理心較為成熟時,會比較適合。有了這些生活體驗,孩子的感受性會比較強,是感性發展的一個重要元素。
! J, f- V2 z' A$ `
* Q$ w7 e$ `. J% \3.學習表達  Q8 s2 c, S# I! a7 {- ^, {
表達就是要把自己的感情說出來,因為不說出來,誰也無法了解你的想法,不懂正確表達的孩子,通常只能靠宣洩情緒來表達自我,對情緒發展亦有不良的影響。4 m" [3 U8 x+ L3 }3 \$ F
3 }- G9 y: l# P9 m7 I2 W
東方人和西方人的差別在於,西方人可以將情感表露無遺,不會害羞、不吝惜說出「我愛你」,如果我們從小沒有這樣教導孩子,孩子的情緒發展就會停留在簡單情緒的處理,但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其實會產生越來越多的複雜感情,包括尷尬、忌妒、矛盾…等,王宏哲老師提醒父母,4歲以上的孩子需要常常練習表達自我,鼓勵他們把感覺講出來。
7 V1 Z; }4 }* q" A' K
+ w- V& h* w" a5 B例如:為什麼不開心?2歲半的孩子會說:「我生氣,因為他搶我東西。(簡單情緒表達)」4歲的孩子則會說:「因為我最好的朋友去跟別人玩,所以我不開心。(複雜情緒表達)」# K1 F& e4 r0 }  ?6 p- W) O" @# [

6 c7 s& w" Y) Z* C當一個4歲的孩子不開心卻只會發脾氣時,爸比媽咪就要反過來檢視自己的教養,是不是總是只用禁止情緒的方式來管教孩子:「可以在這麼多人面前生氣嗎?」「可以隨便發脾氣嗎?」卻沒有訓練他們適當地把心情表達出來。從小缺乏練習的孩子,長大後也會不喜歡談感覺,他的感性能力自然比別人低一截。
! z3 k+ M. ^) h4 M 1 S! Y- l5 P3 J% [2 w* d
給爸比媽咪的建議2 D" s% D/ S) Q5 R5 G. V) q
楊鈺瑩老師建議,爸比媽咪在與高理性寶寶相處時,應注意以下原則:7 j& k, Q$ z2 d3 F9 W% W
- o4 E' B+ {4 g. K5 i
1.盡量讓孩子接觸同儕6 k2 Y% x. l, X% F' n) c/ j
高度理性的孩子本質上不想與人互動,他可能會告訴你,他比較喜歡待在家裡看故事書或是打電動,父母通常對於打電動這件事比較有警覺性,但是對於愛待在家看書這件事,反而可能覺得很棒,不會想把孩子拉出門去走走。
  d, ^7 J2 i2 [7 v" w4 G; R, b * `  T0 `) Q6 L+ Z+ k+ c2 n
可是,如果孩子每天都只看故事書,幾乎沒有朋友,這就是一個警訊,因為如果他不擅長與人相處,將來也很難找到自己立足的一席之地,因為在這個社會上,舞台通常是別人賦予你的。$ K6 Z% q% P* m8 o3 l+ b9 V/ `
# w# u* N5 t# w. a5 g
爸比媽咪應該鼓勵這類型孩子多和別的小朋友玩,在玩的過程中協助他們學習彈性、了解別人,以及如何與他人相處。* \6 D3 b3 v2 A- z7 }9 U. b
+ c, ^+ m$ O5 a& O2 p4 x# `* M
2.平時不要都照孩子的規則6 z; e- K( F9 \' z: L; I
這類孩子有很多屬於自己的規則,例如:早上一定要吃蛋餅、配豆漿,如果不是這樣的組合,他就覺得這根本不是早餐。然而,如果要讓他們學習彈性,爸比媽咪可以3天讓他這樣吃,但第四天起換成其他組合,如:蛋餅配米漿,他不喝就算了,但是不能永遠只照著他的規則走,也要讓他學習有時候也得向外界的規則妥協。
) a  p' M! Y" l  w# O: W& ~& [" F ! k  r- y: ]- l2 `. H2 }" _
3.一個星期至少2次突發的驚喜$ ^; `$ a) U$ \; K
製造一些無預警發生的事件,例如:以往每天晚上都在家吃飯,今天突然說:「走囉〜我們出去外面吃飯吧!」讓孩子能夠適應環境中的小小衝擊。
6 n; t; ?5 a4 D+ n- I/ O.
$ Z! ?2 w/ ~5 ~$ v.
5 K# s) W/ T8 g8 ^.' p4 v3 g2 E1 W9 r* j, N4 ]
文章全長超過三萬字無法全部貼上" A4 T$ R2 b  H0 O& V& ^! J
完整請至台灣兒童教育發展促進協會
6 S0 X$ R/ E$ D5 L, jhttp://tacd.com.tw/news_show.php?id=241
已有 5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玉笙嫣 + 1 很好~我喜歡!
魚ㄦ + 2 讚!
本邡 + 3 讚!
a222461 + 1 讚!
樂爸 + 5 讚!

總評分: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2

主題

18

好友

4923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2121
在線時間
473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4-7-19 09:44:17 |只看該作者
十分受用,謝謝分享

35

主題

0

好友

1194

積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文章
239
在線時間
272 小時
3
發表於 2014-7-19 22:45:10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41

主題

2

好友

1797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514
在線時間
260 小時
4
發表於 2014-7-20 13:53:46 |只看該作者
~~
美好的一天⋯⋯

12

主題

7

好友

757

積分

國中生

Rank: 4

文章
313
在線時間
74 小時
5
發表於 2014-7-22 11:51:55 |只看該作者
很好的參考資訊!!感謝

1

主題

1

好友

50

積分

幼稚園

Rank: 2

文章
24
在線時間
8 小時
6
發表於 2014-8-5 12:57:28 |只看該作者
Great! Thank you!

22

主題

9

好友

614

積分

國中生

Rank: 4

文章
115
在線時間
101 小時
7
發表於 2014-8-21 11:43:23 |只看該作者
現代社會已逐漸邁入高感性社會,Daniel Pink 在八年前「未來在等待的人才」一書中就說到,未來社會需要六種關鍵能力:9 C( e) |5 S. j' I% [; j, g
一、不只有功能,還重設計。8 e2 ]7 C6 [4 x& t1 P( T# j
二、不只有論點,還說故事。
/ ?2 k) g* i, S6 A" t三、不只談專業,還須整合。
: s* ]1 R2 t- z  `- b4 ?7 |) {! d四、不只講邏輯,還給關懷。* K" A3 X: E. r7 _
五、不只能正經,還會玩樂。
- \  G, ?2 o1 z; s- b) _. Y六、不只顧賺錢,還重意義。1 m2 `; D2 |) M3 ~1 {
有些趨勢,現在看已經非常明顯了。家長應該多培養孩子這些能力!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