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836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2
- 貢獻
- 1494
- 活力
- 3782
- 金幣
- 17588
- 日誌
- 262
- 記錄
- 6
- 最後登入
- 2015-4-9
- 文章
- 2716
- 在線時間
- 596 小時
|
本帖最後由 tracytsao 於 2012-12-3 04:20 編輯 ( R2 `* ^" g- h
8 A2 Q2 L* E7 M, p. d, q- j4 M$ T
逆腹式呼吸法
; Y- d" ~' M9 x. z9 z5 U7 |因為和通常的腹式呼吸相反,所以叫“逆腹式呼吸”。這種呼吸法加大了胸部隔膜的運動范圍,使內臟無形中得到了鍛煉,因而也是強身健體的“呼吸體操”之一。傳統武術中一些內功修煉法,大都采用了逆腹式吸吸法,太極拳也將此呼吸法當著健身養生的手段之一。
* b$ T) K+ T6 C& p* c8 e: F一、逆腹式呼吸法的要領7 Z2 S. N/ [$ f0 C0 O' ]3 B
健身養生氣功最常用的呼吸方法是自然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而腹式呼吸法又分為順腹式呼吸法與逆腹式呼吸法。初學時可用自然呼吸法,待動作熟練後再採用逆腹式呼吸法即可。( C- f/ { c+ ]& Q+ n
逆腹式呼吸法的基本要領是鼻吸口呼。鼻吸氣時,胸腔上昇並向外擴張,腹部隨之內收,吸“氣”感覺直達小腹(丹田),同時,舌抵上齶,意念放在命門處,且微微收提肛門;口呼氣時則與此相反,胸腔下降及內收,腹部則往外擴張,同時,放松肛門,舌頭也隨之放平。9 a: d* w& w7 @! B4 h
1、在練習時要與形體動作相配合,動作上昇或外開時吸氣,動作下降或內合時呼氣。
`' {3 `7 @; G4 \) l$ q: `0 M2、形體動作上有升、降、開、合的轉換,且動作在轉換切分處稍作停頓以體現松緊和虛實的結合,所以,在運用逆腹式呼吸時,應在動作升降開合的轉換切分處停頓時,作短暫的停閉,形成“吸—停—呼”的逆腹式停閉呼吸法。0 Q3 A6 U |- j' H* }: y! P* v: k
3、呼吸過程中要注意做到深、長、勻。“深”是指吸“氣”感覺要到小腹(丹田),有別於自然呼吸法的吸“氣”感覺只到胸部;“長”是指呼吸節律要放慢,一吸一呼間的時間儘量延長來配合動作的柔和緩慢和完整性;“勻”是指從吸氣開始至呼氣結束,氣流在體內的入與出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儘量做到均勻一致。7 w" t, {3 l, W t) L
4、呼氣時要結合每一字訣的相應臟腑部位稍加意念。“噓”字訣意在兩脅;“呵”字訣意在下胸部;“呼”字訣意在腹部;“四”字訣意在上胸部;“吹”字訣意在腰部;“嘻”字訣意在整體的胸部、腹部(三焦),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進行。9 v F' @: V n' q+ {
5、吸氣時不要吸得太滿,呼氣時不要呼得太盡,要留有餘地,以免造成憋氣現象。* B1 |1 n G" ?: d
二、逆腹式呼吸法的作用
: P$ t% T6 W( R" u2 Y1、 吸入的氧氣多。
! u* w8 e, I' ?' O. h逆腹式呼吸法以橫膈肌活動為主,自然呼吸法以胸肌活動為主。橫膈肌的活動面積比胸肌活動面積大得多,因而,逆腹式呼吸法吸入的氧氣是自然呼 吸法的三至四倍。人體吸入氧氣多,可以有利於新陳代謝;并可以改善血液中的內氧環境,增強免疫能力。6 w5 V1 y% `6 z5 P
2、能增強人體之真氣。
) n/ C. e) B$ d" n# ~% i) R. W: Q逆腹式呼吸法練習時明顯地感覺到小腹的(丹田)開合,而小腹(丹田)是中醫理論所指的人體真氣形成的地方。真氣由人體肺臟吸入的氧氣與脾胃生化的水谷精微之氣及腎臟先天的精氣三者匯集而成,藏於腰腎,布於全身,是呼吸運動之根源。所以,小腹(丹田)又被稱為“呼吸之門”、“生氣之海”、“十二經脈之根”。因此,加強逆腹式呼吸法的鍛煉,增強人體的真氣。
" U( e. X( r) w( T! W- e2 m3、能加強腎臟的氣化和固攝功能。, p, `, V: i! u& [7 n! |, | J
人的腎臟居於小腹,稱為“先天之本”,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及主納氣的生理功能,人體腰部第二、第三腰椎間的命門穴是腎臟先天之氣蘊藏的地方。因腎臟開竅於二陰,所以腎臟先天之氣對人體二陰(尿道及肛門)有固攝作用。逆腹式呼吸法吸氣直達小腹(丹田),並意在命門及收提肛門,因而能增強腎臟的氣化功能以及對肛門的固攝作用,對痔瘡的預防和康覆有較好的效果。
6 V& a7 u7 c6 ?) L" P8 K4、能增進任、督二脈的氣血運行。+ h, o/ Z& _* B
人體的任、督二脈同始於兩外陰之間的會陰穴,任脈沿腹、胸正中經頸部到達口部下唇的齦交穴;督脈沿腰、背、項、頭的正中線經上額、鼻到達口部上唇的承漿穴。任脈總督人體一身之陰脈(指手三陰經及足三陰經),稱為“陰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陰經經氣的作用;督脈總督人體一身之陽脈(指手三陽經及足三陽經),稱為“陽經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逆腹式呼吸法吸氣時,舌抵上齶,把任脈的終端穴位承漿穴與督脈的終端穴位齦交穴連接起來,溝通了任、督二脈,加上吸氣直達小腹(丹田),令真氣加強,所以,能增進任、督二脈的氣血運行,從而也增進了十二經脈的氣血運行。3 j3 ~0 S1 b. K5 |" g5 J
5、能鍛煉和加強五臟六腑的功能。5 X. h0 T( @* K, h
逆腹式呼吸法在呼氣時,結合每一字訣的相應臟腑部位稍加意念,這一意念有“意到即氣到”的作用,能加強六字訣吐氣時的臟腑的氣感以及吐氣發聲時每一字訣形成的臟腑共振區的振蕩感,所以加強了五臟和六腑的氣血運行。9 u3 k2 X7 y" E% c! \+ N: w7 B
練習方法:
# w$ {; w) } v& o9 ^% S放松,可以選擇自然站立、平坐椅子上或是平躺在床上。吸氣時,下腹部凹進去;呼氣時,下腹部鼓起來: * _; i& ~7 p2 K4 R7 o2 G5 q/ J& |
1、呼吸要深長而緩慢。
' |, T, P) y4 \) _9 W9 m2、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前一说是:“鼻吸口呼”?). Z; ? {8 w. q- q: B. b
3、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種左右。即深吸氣3—5秒,屏息1秒,然後慢呼氣6—10秒。功力深時可以適當的廷長時間。# ~- b2 `0 u$ d+ ]! H) Z7 z
4、每次5—15分鐘。做30分鐘最好。
2 U- x O0 A$ ?5、身體好的人,屏息時間可延長,呼吸節奏盡量放慢加深。身體差的人,可以不屏息,但氣要吸足。
' I0 z" }5 s/ Z( s4 L" {# p' ^4 P6、每天練習1—2次,坐式、臥式、走式、跑式皆可,練到微熱微汗即可。腹部盡量做到鼓起縮回50—100次。7、呼吸過程中如有口津溢出,可徐徐下咽。/ X0 B+ k, t( Q
三、打太極拳者應如何掌握“逆腹式呼吸法”?
! J# M+ N- Z/ d' x: A* F1 |/ }打太極拳要達到“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遍身軀不少滯”的功夫,就必須掌握“逆腹式呼吸法”。這是一把打開內功之門的鑰匙。7 e* f' D4 p; D$ r* {7 y4 u
何謂“逆腹式呼吸法”?據介紹,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氣時腹部自然內收,呼氣時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生理學上稱為變容呼吸。吸氣時腹肌收縮,腹壁回縮或稍內凹,橫隔肌隨之收縮下降,使腹腔容積變小;呼氣時腹肌放鬆,腹壁隆起,橫隔肌上升還原,使腹腔容積變大。與之對稱的是順腹式呼吸,生理學上稱作等容呼吸。
3 t) T \" v4 ?* x逆腹式呼吸法在呼吸時改變腹腔容積,而使腹腔改變的內容物又不是吸人或呼出的空氣,而是另外一種物質,這種物質就是“內氣”。所以,逆腹式呼吸法在名稱上是一種呼吸空氣的“方式”,實質上則是內氣的“呼吸”(升降、鼓蕩)。, i) Z# L/ L3 ^8 u' V' |3 J! b
逆腹式呼吸法開始練習時,按照說明“吸氣時腹肌收縮,腹壁回縮或稍內凹”,“呼氣時腹肌放鬆,腹壁隆起”(所謂“隆起”,主要是意想)。很明顯這是一種隨著呼吸進行的“腹肌運動”。這樣的運動帶有“鼓努為力”的味道,並不符合內氣升降以意領氣的要求,但是又不得不這樣照著做,否則就難以入門。所以一方面要“鼓努為力”,一方面又要儘量用意不用力,逐漸使用力減少、用意增加,從而達到掌握“逆腹式呼吸法”的目的。" i7 w7 \& N6 C" v
另一種傳統的方法是“氣沉丹田”:通過正確掌握氣沉丹田,達到“逆腹式呼吸”,即內氣升降的方法。( |) A, m5 B* v1 l# U1 e
怎樣正確掌握“氣沉丹田”呢?在行拳中,隨著拳勢的開合,配以開吸合呼。呼氣時意想有“氣”沿任脈沉人丹田;吸氣時,丹田氣經會陰上升命門,或者吸氣時暫不加意念。氣沉丹田不是死沉,而是一個活的行氣過程,即隨著呼氣意想內氣向丹田松沉的過程。有下沉必有上升,久之得氣,自然明白。; R- Y% M) y8 _. {
逆腹式呼吸、氣沉丹田與“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是怎樣的關係呢?如何做到“氣遍身軀不少滯”呢?
' a+ p T; l; B% m2 h試舉42式太極拳的“馬步靠”為例。(靠前動作從略)呼氣時,氣沉丹田,屏氣發力(或呼氣發力),同時內氣從腰背(氣貼背)向四肢發散,內氣到後足,氣到力到,產生蹬勁使整體向前靠,內氣到前足則產生撐勁,穩住重心,內氣到上肢,產生靠勁。再以楊式“摟膝拗步”為例。吸氣時,內氣由丹田經會陰上命門布於腰脊,右手上舉,左手收在腹前。接著呼氣,右掌前推,左手摟膝,蹬右腳,成左弓步,氣沉丹田,同時氣貼背向四肢發散,兩足產生蹬、撐,勁力發於腳跟,通過腰脊,形於掌指。總之,貴在全身得氣,渾然一體。0 c# x& R& W. }
逆腹式呼吸法的實質,是借助口鼻呼吸,以意念、拳勢為導引,結合放鬆的氣功態,來推動內氣的升降、鼓蕩,達到拳論所說的“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和“氣遍身軀不少滯”。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放鬆”這一竅門。拳家有言:“只要一松,氣就能通。”所以,行拳走架的一舉一動,都不能忘記“放鬆”與“行氣”的結合,也是“氣以直養而無害”的實踐。2 z1 {- p" |: N(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