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台灣品牌落敗的四個啟示/宏碁與宏達電出了什麼大問題?
6 a: O2 V) R+ e5 v
% u3 j: m5 d, G8 }* \" j2 `* K# Y5 V; T
* D! f1 g) ?; r: o2 P
【文/林宏文】; \" a1 J# K# P8 C& z8 r3 `
/ g, J3 \8 k- K7 ^! j前言" B. O& ]' R# B3 r4 x1 {
. ?- ~8 z1 s1 F- y F0 m
還記得我們因為宏碁、宏達電站上全球第二大品牌,那份「台灣之光」的喜悅嗎?曾幾何時,我們引以為傲的台灣科技品牌,如今雙雙落難,到底台灣品牌遇到的難題是什麼?又該如何走出重重困局?
- f8 b+ b4 B8 B, A! } V0 f) @0 G+ R2 O$ h2 f: N2 p0 h# R/ t
4 B; Z# X8 l* p' ]# [近來,台灣品牌價值第一名的智慧型手機廠商宏達電,以及經營電腦品牌已近三十年的宏碁,都遇到業績滑落、品牌知名度蒙塵的大危機,美國《商業周刊》更撰文直指宏碁與宏達電的困境,反映了「台灣品牌的大問題」。
; r3 b7 O, V1 J
$ u, { |. `7 c: t- o8 t5 s% j7 m) ]- K
宏碁與宏達電等台灣的品牌,同樣都從代工起家,轉做品牌之後,靠著品質及價格受到消費者歡迎。但在面對蘋果、三星等大型企業,以及產業生態朝向軟體與應用發展的衝擊下,宏達電日漸失去在高價手機市場的競爭力,而宏碁更只能在利潤微薄的筆電市場掙扎。兩家企業面臨的困境,其實正是台灣品牌的寫照。
8 Q+ Z/ D9 @# y$ `
k% j9 i7 J: {; A5 I1 G
( G9 s3 s" ?# S寫過《藍海策略台灣版》、《綠金就是藍海》,為台灣資訊產業點出新方向的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系教授朱博湧表示,台灣發展自有品牌有兩大困境,第一個是「對產品了解很多,對客戶了解太少」;第二個則是,當典範移轉時,台灣企業無法及時反應,因而錯失商機。. `9 ]% N6 O# M8 |3 a6 K* {
" `5 }, L7 `- ]3 Y# y. ?# v r
E5 q$ ^3 E8 e1 G知道消費者要什麼,提升忠誠度
0 t$ K" i7 j/ `" g7 k1 A8 B! p5 @ ~3 o8 m6 W7 Y
& S& B! P2 s: t# p$ O
到底怎麼算是成功的品牌?說蘋果是目前最成功的品牌,應該不為過,因為蘋果不僅能從美國市場橫跨世界各地,還能從電腦、MP3、手機、平板電腦到未來的電視,讓所有買過它產品的客人都變成粉絲,願意掏錢購買它的下一個產品。三星同樣也是如此,橫跨各種產品、各個國家,讓品牌知名度真正達到世界級的水準。/ L5 B7 q& @; q# y* A) N
2 H2 k8 S0 M8 L
5 }3 W+ t6 H+ R+ ~7 o7 T: H( d& J因此,一個品牌要成功,必須能征服異地市場,能跨各產品線,要能了解自己的產品,也要了解客戶需要什麼,那我們再回頭看宏碁與宏達電,這兩個曾經令我們引以為傲的「台灣之光」。9 O$ x* R/ K1 P2 U" Q
- ^/ O- Q+ U7 V5 N: {" }
+ T# i& _% J7 s9 P$ I- j" B台灣市場太小,無法成為讓品牌成長茁壯的本土市場(home market),這一直是台灣企業積極走向國際的主因。宏碁、宏達電分別選擇了歐洲與美國作為他們的home market,並藉此坐上全球第二大品牌。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即使宏碁在「蘭奇時代」坐擁歐洲第一的地位,在美國及中國市場,卻遲遲難越雷池一步,而宏達電同樣也在中國踢到鐵板。
- l G/ y0 k! s: s" E5 {& }2 m( P, E! ? p2 q, R! P
2 n7 N8 e6 E8 `+ o
除了市場難以跨越之外,宏碁與宏達電同樣也無法跨越自己的產品線,例如宏碁想從筆電跨進手機,宏達電想從手機延伸到平板電腦,至今都遇到很大的挑戰。當客戶留不住時,品牌就會出現危機。
. K: r* z7 n. J5 d/ W0 ~4 p" W
, F! l- v+ [* k' ]. Q
: q4 Z8 N/ w, s5 G朱博湧分析,經營品牌最重要的是忠誠度,宏碁在歐洲是客戶的第一選擇,但到別的市場就不是,買過宏碁NB的客人,卻不一定會買宏碁的平板電腦與手機,或者是不願意等待,看到別家有更好的產品就換過去了。「代表宏碁雖然很了解自己手上的產品,也就是NB,卻可能不那麼了解客戶,無法讓客戶變死忠。」* C1 O) K- b! o
9 J: f+ {7 |! }( K
7 X3 u( x2 @6 V: [! j: S
近年來已喪失手機龍頭地位的諾基亞,原本是手機用戶忠誠度最高的企業,但在智慧型手機從鍵盤走向觸控式螢幕的過程中,卻一直抗拒這個潮流,無法及時提供觸控手機,讓許多用戶失去耐心,也失去了忠誠度。) w; H. w( Y8 m7 X2 |9 ~) ?0 |) l
$ J6 F3 A3 i$ H. m: c$ `* J0 g) t$ K( H/ h
至於台灣品牌一向以產品及價格領先同業,吸引到的是以性價比來決定要不要買的消費者,這種精打細算的消費者,忠誠度本來就不高,當下一個產品推出時,一樣用性價比來判斷,當別家公司有更適合的產品時,就買別家的東西了。; w* R& m A! G P! R6 G" P4 I' W
7 v1 k5 I$ g- H+ z. l. i) ?
! e* P& ~- y! N" D, @5 `# Q朱博湧再進一步分析,宏碁是透過經銷商銷售產品,宏達電是透過電信營運商賣產品,都不是直接與客戶接觸,但蘋果與三星都有直接賣給消費者的終端據點,在了解客戶這一點,蘋果、三星顯然強很多。
9 t- z0 n9 m; l7 g- ]. U2 I# Y1 N4 y. e3 t( p" B! I5 r- H
9 c% E/ B& m% b+ S$ @豐田汽車就是最好的案例,它發跡於日本,卻能行銷到全世界,產品線從Corona、Camry、Lexus再到油電混合車,讓消費者可以跟著升級買單。早期豐田也只做日本適用的小車,但在其他市場,就要為不同市場量身訂做不同產品,豐田的成功,一樣是因為很了解消費者。, f- @- ]* p8 @/ G# M4 b6 x7 e
- e* ]! M9 M0 t# M
$ h. P L- m8 P9 F% c反觀,曾是消費產品第一選擇的索尼(SONY),從錄影機、隨身聽、電視機到照相機,如今卻被三星所取代;而諾基亞也曾是手機的首選,同樣也被蘋果、三星給取代。而他們共同的問題,則是無法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未能掌握到客戶的需求已經改變。1 Z, m& g9 R$ p
$ L* T3 @8 l: Y4 Z( d" K3 ~' p
* V" |: `3 H, ?4 j* N7 y0 I
產業遊戲規則改變,必須快速調整* c& @) J' G8 h) p8 |! g
, c# L6 C l# z, |- k1 I1 r
: g) i6 {/ _) Y/ e$ `: F台灣品牌面臨的第二個大挑戰是,台灣企業太著重在硬體思惟上。因此,當產業的遊戲規則改變,硬體利潤被壓縮,軟體及應用才是獲利王道後,台廠往往無法調整策略,或轉型速度過慢,錯失新商機。
: D: `2 n' v: W$ H3 x2 a) _0 `$ b& W! j# S: n% C* P" [$ b' [
0 c5 \/ j+ J7 R, r3 ^4 b4 P宏碁過去的成功,是建立在微軟與英特爾(Wintel)強大的奧援,Wintel把軟、硬體規範好後,再以快速大量的產品打進市場。其實,宏碁本身並不須投入太多研發,就連製造也外包,這是宏碁能夠大幅降低成本,並將利潤與通路業者分享的最大魔法。
: t+ ^) ]! F0 X- v: G, c, e+ Y* ?- k; R1 C( v9 l) u- ]; Q
( D* W4 E% }. Z3 K4 Q* t換句話說,宏碁品牌的核心,偏重在通路的經營,缺乏軟體的著墨,更甭談是軟、硬體的實力整合。因此,當市場遊戲規則改變,iPad問世後,宏碁成了第一批落難者,拿不出因應之道,就連長期仰賴的微軟,都難有作為。於是,將近一年時間裡,宏碁都無法針對平板電腦推出新品應戰。( `! }) w4 O8 s% E' ^
, \( ]* h0 o7 U0 d- W
- O$ @% b0 z/ \事實上,宏碁只是縮影,台灣引以為傲的PC產業,都有著類似的挑戰,儘管華碩還能推出一些創新產品,一樣面臨跨不出PC範疇的限制;至於其他二線品牌技嘉、微星等,更是被邊緣化,等著遭市場淘汰。【今周刊】
" L4 Q7 B* Q2 e% S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