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389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1
- 威望
- 23
- 貢獻
- 7152
- 活力
- 16704
- 金幣
- 133002
- 日誌
- 2
- 記錄
- 1
- 最後登入
- 2025-8-18
 
- 文章
- 3865
- 在線時間
- 1429 小時
|
本帖最後由 阿慌 於 2012-8-25 21:11 編輯
+ v2 W2 ?& o# p( e) N0 a芳草 發表於 2012-8-24 16:13 5 H$ H/ x3 t- \
佛家思想對於個人的修行是很棒的, 但對己身之外的群體, 社會感覺卻是消極(並無反抗當時的社會制度), 被動 ...
& F* |5 m4 t4 @1 @/ I, X0 s6 @; L. c- T" a# I; w/ E9 k
我們很容易人云亦云
% \0 ^! V, s8 }9 _7 T( ]6 }5 h或因表象而模糊了事實
2 ^$ s# r; d/ M) w/ s8 x' Z對於歷史的還原,包括我剛說過的話,經幾秒鐘再來陳述或解釋都會失真
4 G1 L8 e+ v6 w1 X; x- I何況數千年之遠
$ ^8 k9 L V" c) `( t* u上座部的修行我們稱他是自了漢,世尊說是:焦芽敗種
0 a+ z0 o. b9 y" f( S4 c這也是大眾部對其為小乘的別稱
# _# F6 G- o+ R+ ~8 S, M# E北傳佛教的特質就是入世關懷的人間佛教
8 m" e$ Y( Y* P2 y, H9 a. w所以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s' A6 |6 a7 Y- i
應無所住就是證入空性,了解有為法的一切都不可得
9 q1 r4 A" C. a# Q! K. y: o" i此時如證果,就是小乘四果,以阿羅漢為代表
% O6 U, F) N# Y% |5 u$ I( V! d, h9 @6 z雖"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但對整體宇宙是沒有加分的
+ }+ U) o8 h7 y. H4 ~7 }, [& }0 K, B4 u所以須要再"生其心"1 V! j5 ^! U7 P# Y# x
以空性的基礎所生之心就是菩提心
3 T+ @+ v% g. q9 L即自利(解脫)利他(化眾)+ c- `8 ^- Z" U0 P) t
所以說大乘佛法雖修小乘空性為基礎
) A: r# g1 a5 J2 t; f3 y但不證小乘果、不住小乘境,以此超越而行菩薩道" i3 ]7 a2 K2 {! T" c4 i
; {; Q. d$ k4 ]9 _% \3 d# _3 U這種道理在大乘佛法是天經地義的
. q. e0 \- R/ K% F- J8 [( Z+ k$ R0 k$ I且是每一個人朗朗上口的說詞
/ I& c& X& x; G+ [9 f
5 n, J* n7 |2 @ ^) L% ~- J但是這必須要在證得空性之後才有的境界
J( T; O3 d$ f) S現今法界能夠證得空性又有幾人 ? u( l- o P( g9 R: B3 P/ S
果能證得圓滿空性者就會即入涅槃: K( k( z% H. i( l1 V6 c; g2 T7 Q
不會住世
$ ?2 B5 W/ \8 o2 L+ i6 S當然看起來佛教就是消極的6 P9 n) O2 F% H7 e p& P/ S
* R1 A4 g5 E# l但我們現在自謂大乘佛教,所行一切入世善法,
- c" i8 C' p" B, ]6 K o皆無有空性的教育及基礎,
- \& P/ Q, ]! b* K# K所生的心就不是菩提心: M3 h0 Q( L0 U: x7 Y
華嚴經云 : 妄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為魔業8 _, ~$ e5 s" Y( o
所有自利利他行都是我執$ T) c3 y! H0 K
這種染著的心當然會有問題
3 Z0 m5 w. _- D( |5 b" ]( ?/ X; d2 \8 z8 g" G
況且連證得空性的行者都如焦芽敗種,無由發菩提心( h6 f2 u+ ~$ j% Z5 ?8 y- H( G
可見菩提心的可貴
% _1 F- J, o! {0 I w這也是他人看佛教為消極的原由7 ^1 G. S' S: y; S9 f( a
因為有資格發菩提心的行者大多不住世
- J! x. }" [ x7 m. `" ^未證空性者所發之心大多不純正" h" ^8 A/ ?6 A: V- j
/ ?4 `6 t3 ]7 G) [, _! H2 z
所以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大菩薩的境界
# C/ L; T0 A( G3 I7 t5 Q, a% q其難有千仞
8 ]! c8 @/ Z8 o但由生其心而言" S7 e" d8 o" O3 V: b' b
佛教是積極的
6 Z* a* j$ o/ y% I1 R# v$ ~" R這麼好的道理搞成這樣
6 J1 W# z4 g [. Q" t8 `$ s5 ~5 ]又因眾生的根器不夠,遭到世法的誤解 [! X5 w- _) [
否則世尊就不會斥責消極的自了漢為焦芽敗種了+ p: y" V8 S9 `; b) Z: x" q6 x
眾生普世價值的根深蒂固,法緣不足,& ]7 c5 H) G* K% _3 E8 C
這也是末法的無奈8 g, w' w" @$ N
法滅也是慈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