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phantom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核能] 要是電價漲,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變得更苦怎麼辦?

[複製鏈接]

123

主題

58

好友

5642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3393
在線時間
1370 小時
31
發表於 2013-3-26 13:40:48 |只看該作者
以下全文轉載自http://mag.nownews.com/article.php?mag=11-59-6141
機電整合  2011/06 月號


在台灣 核電是否就是唯一選項?


文/張世文

台灣是否真的沒有核電就會缺電?答案可能是否定的。目前台灣電力備載仍有餘裕,加上再生能源技術的發展,未來台灣能源多元化整合來源後,是否還要依賴核電,尚在未定之天。

日本福島核災後,對於核能發展的質疑,也開始多了起來。加上某些政治人物開出核四「停止商轉」的政治口號,讓大家開始正視,除了核能與火力發電,台灣是否可以產生其他的選項?尤其是夏天將至,過去因為夏季尖峰「限電」的陰影仍在,台灣現況的電力是否足夠,這也讓人們擔心,台灣是否有推動再生能源的本錢?


大家一定都聽過一個說法,「隨手關燈,才能夠節能減碳」,這從小學學到現在的口號,你同意嗎?

所以當我們使用電能的時候,我們便說我們都是共犯結構,你同意嗎?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工業用電才是耗電大宗

目前台灣的民生用電,其實僅佔總用電量的20%,電力的主要使用者,來自於工業用電、商業用電,以及電廠自用電量;工業用電中,石化、鋼鐵、水泥、造紙及人造纖維產業,用掉了台灣的總用電量的25%(但其中所創造的GDP,卻僅僅只佔了4.5%);另外,從工業用電的結構來看,2010年光是工業就用掉了1億2,415萬仟度的電力,但根據台電發電成本及工業用電電費的差價,整整補貼了工業用電449.07億元。
所以說,「組織性的破壞」及「損耗環境的集體性行為」兩者,才是造成環境改變的主要問題,所以把用電的浪費放在「家庭用電」做為元凶,其實極不公平。這些錯誤的概念,來自於一些數據被集體性行為化約為「個人式」的使用模式來處理,像是台電在過去來談論單日尖峰電量時,將早晨高度用電的時段的原因,指稱是台灣婦女早晨使用電鍋習慣,但後來卻證實是工廠機器營運啟動時的電力輸出,這樣的問題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但也影響到後續討論能源發展所產生的盲點。

回到電力問題。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在《長期負載預測與電源開發規劃摘要報告》的分析中指出,根據台電的尖峰備載電力分析,即使核電廠停機後,依照現有的備載電量,仍然超過尖峰用電的10.9%(表1)。所謂被備載電量,指的是當年度耗電的最高日,以裝置容量扣除掉最高那日的電量,還可以謄下多少的電量,這也代表,經濟部所說的「廢核電,台灣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廠商會倒閉」,或者是「廢核電,台灣電價將漲到四塊錢」的說法,的確值得商確。





發電規劃應有壓力測試

既然如此,那是否就可以達成「非核家園」的想像呢?專家認為,此刻的非核家園,先不談再生能源的發展,純粹將基載電量由原本的燃煤機組以及核電機組,改為利用燃煤機組以及燃氣機組產生,如純粹僅就能源結構分析,其產生的排碳量的確是上升的,並且發電成本會由現階段的2.6元,上升到3.0元左右,「這也代表,家戶負擔將會增加平均約120元台幣。」
這是否就代表台灣應該扛下這個負擔,來實踐非核家園的目標?

其實,這部分只是證明,基本上台灣有能力,進行像德國規畫的核電「壓力測試」,「其實現在的台電中,應該沒有任何一條規範或指導手冊,告訴台電應該在何種情況下『棄廠』。」專家指出,德國所作的壓力測試,主要在於測試在極端的環境下,考慮氣候及人造的複合性極端條件,機組以及應變的處理權責該如何分工,「什麼時候棄廠的這個判斷無疑是困難的,能夠下這個判斷的執行單位又是誰?」

加上核電廠目前帳面上的耐震係數,是否是真實的可抵抗震動的數據,或者是核電廠本身機電機組未更換而造成任何危害的可能評估,也都是壓力測試中可以評估而加以避免的部份。核四的規畫中,的確已經加入安全監控的相關機制,但在本身安全負載的監控部分,相關機制卻仍然是付之闕如,如何加強,這也是壓力測試的重要功能。


但是,再生能源在台灣,是絕對不可能的嗎?

諸多支持核電作為減碳工具人士,均持「核電可以作為火力發電與再生能源之間過渡選項」的看法,此論點當然與核電業者或支持者的見解完全不同。

再生能源會是未來趨勢

法國核能公司EDF執行長Carlo de Riva接受媒體訪問時,就認為如提供再生能源誘因,將會替代碳交易市場的所提供的減碳誘因,「因此使碳變得便宜,導致核能無法發展。」顯見核電與再生能源發展有可能相互排擠發展。
舉例而言,以核四廠為例,核四廠至今興建費用已高達3,000億,但僅只提供2,700MW的裝置容量,相對而言,1,700億的興建經費,卻已經可以提供6,500MW的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雖然這個數字忽略了容量因素的差異,但此資訊的確不容小覷。

根據工研院的研究報告指出,台灣仍可能在短期間內發展再生能源,並使之達到 6500MW的發電量,根據評估,這樣花費的經費,大約是1,700億台幣。
也有人提到,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幾乎均高於以石化或核能發電的成本。不過就現況言,在科技的進步下,近期內發生「grid parity」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所謂grid parity,指的是生能源的成本與傳統石化燃料成本的「黃金交叉點」,根據美國的統計,目前再生能源的成本,約是每度12分美金,但到2015年的時候,可以降到每度 6分美金而形成grid parity;當然對於這個數字仍代證實,但目前義大利已有部份地區有能力達到grid parity的狀態,代表再生能源的發展,似有前景可期。


另外,透過追日系統的發展,更提升太陽能發電效率。太陽能光電系統的主要能量供應源為太陽光,為提昇電池效益,應使電池系統接收到最大的太陽光能,故太陽光入射應為垂直角,則單位電池面積上能得到最多能量。

「追日系統」就是利用技術,將太陽能電池系統「追著太陽跑」,讓系統接收到最大量的光能,調整最大能量。

目前追日系統,多是以能量方式感應調整面板方向,使電池面板組可以獲得最大的光能,主要的方式包括利用以兩組太陽方位感測器分別判定太陽的方位,由於向陽面的充電效率大於背陽面,可以利用其電流效率判定太陽的位置;或者是以電池面板兩端的感應器,來追蹤太陽的輻射熱,當太陽移動時,造成兩端的熱力的不平衡時進而產生壓力差,利用此壓力差驅動電池系統追日造成的效果。

另外,在太陽能面板的技術改進,利用半電鍍式或薄膜式面板,適用於不同區域以及條件的地理以及氣候條件,如果在政府相對以鼓勵的方式推動下,成本、效率應有相關的成效。

提到再生能源,現在網路上時常有一個論調,「太陽能發電只有在有太陽的時候才有,風力發電只有在有風的狀況下才有,所以我們不可能只靠再生能源。」這種說法是真的嗎?

複合式架構發展再生能源

根據澳洲一項研究報告所提出的數據指出,基本上,整合太陽能、風力或其他再生能源發電的「複合式的再生能源」,在估算裝置容量因數,並且搭配同步整流電路的規畫後,將足以做為基載電量,而目前多國大學在處理分散式電源供應器的研究上,也都已達到一定成效。
某種程度上,台灣已有許多的人才投入電機、材料相關科系,這對於發展太陽能或風力等再生能源發電的規畫,的確有其競爭力;如果政府的協助,像是收購再生能源的躉購價的基本措施繼續存在,將會有更大的誘因,來吸引相關人才繼續投入研究。

光以嘉南地區為例,台灣平均日照時數達2100小時,嘉南地區甚或以南更可達2500小時;而現況風力發電或潮汐發電也是可能投入的領域,尤其是風力發電為台灣主要推動的再生能源產業,政商均投入大量經費推動發展,前景相當可期;更別談原先在中南部眾多的小型養豬場,也可能做為沼氣發電的可能。

所以,台灣是否一定要核電,的確尚在未定之天。


原文網址: 在台灣 核電是否就是唯一選項? | 機電整合 | 雜誌櫃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mag.nownews.com/article.php?mag=11-59-6141#ixzz2OcZwMWrL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已有 2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ndy826 + 3 讚!
小柚子 + 5 值得思考方向!

總評分: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To see with the eyes of another, to hear with the ears of another, to feel with the heart of another......

7

主題

30

好友

261

積分

國小生

Rank: 3Rank: 3

文章
104
在線時間
25 小時
32
發表於 2013-3-26 18:43:54 |只看該作者
yenhongwu2002 發表於 2013-3-25 22:37
當權者不仁無能  以人民為芻狗  您還可談福報?真敗給你了!一個明明可以科學論證  經濟分析  理性選擇的重 ...


您不信鬼神  無宗教信仰  那是您的選擇您的自由

我信鬼神  我有宗教信仰  與您何干

您可以表達您對核四的看法  

我表達您不以為然的想法  

就必須遭受您的冷潮熱諷??

若對我的福報之說有意見

可以略過不看

何需出言相譏??

是的  我深信因果報應之說  但與您何干??

請尊重他人言論自由  自重而後人重之


7

主題

30

好友

261

積分

國小生

Rank: 3Rank: 3

文章
104
在線時間
25 小時
33
發表於 2013-3-26 18:58:52 |只看該作者
kwbaseball2002 發表於 2013-3-26 11:15
所以日本因為為非作歹才有核災?

目前所也事實都證明:

一步一腳印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我有說它為非作歹所以發生核災??

我只說台灣比日本有福報就這麼簡單

請不要亂扣別人帽子

謝謝







123

主題

58

好友

5642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3393
在線時間
1370 小時
34
發表於 2013-3-26 19:00:30 |只看該作者
以下全文轉載自http://tw.naipo.com/Portals/1/we ... rial/publish-72.htm


台灣需要核能,不等於需要續建核四廠

Joe╱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台灣是幾乎沒有自產能源的國家,從台灣每年的能源進口和自產比例就可以觀察到,台灣的能源有98%是進口的,從圖一、圖二 1996年到2011年的能源供給來源與消費看來,註定台灣的能源使用價格,必然會隨著國際能源價格所波動。


以台灣最近10年的能源供需平衡來看,國內能源消費還在供給線以下,短期內還不至於有明顯的能源不足問題,但如果考慮到單純電力供給,那麼則需要另外評估。

台灣電力供給結構改變  核能為相對便宜電力

1951年以來,台灣的電力供給結構有頗大的改變(圖三)。從早期的水力發電,過渡時期是煤和油發電,1980年代進入到核能和煤為主的發電系統,2004年以後,核能發電佔台電發電的比例大約維持在20%,約40%是燃煤發電,天然氣的比例則慢慢增加到2011年的30%,核能、燃煤、天然氣在2011年大約佔台電發電的90%(圖四),三個系統對台灣的供電影響都非常重要。


表一、2003年至2012年台電購電度數比例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購電比例(%)    21.9   26.2   25.9   24.3  24.0  22.8   26.0  23.9   23.7   21.9

9家民營電廠中,2家為燃煤電廠,7家為燃氣電廠,均為單一發電方式
而在電價方面,從圖五可看出,台灣主要的電力供給,台灣電力公司提供的電價和全球許多國家相比,仍然是相對便宜的,即使2012年上半年有調漲電價,但相對於住宅用電維持在NT$3.4與工業用電NT$3.0以上的國家相比,台灣電力價格在全球水平中確實相對便宜。


根據2008年台電公司的計算,低碳能源每度電的成本:水力—1.34元/度,天然氣—3.54元,陸上風力—3.22元,太陽能—13.95元,核能—0.62元。

國際現況價格表二、2008年各種國際能源發便成本估算

表二、2008年各種國際能源發便成本估算
發電成本
                                        (元/度電)
OECD國家 2008均化成本*推估
                                          (折現率5%、10%)
                                        (資料來源:IEA, EIA 2010)
台電2008年度發電成本
                                        (含利息支出)
燃煤電廠 2.09~2.561.87
傳統水力 0.96~1.281.34
核能發電
(均化成本)
1.87~3.160.62
燃氣發電 2.74~2.953.54
風力發電 3.10~4.393.22
太陽光電 13.15~19.7312.97(2009躉購電價)
註:均化成本已包含電廠投資、操作運作維護、燃料、除役及碳價等並均攤於電廠生命週期中;
                                      年度發電成本則是以當年電廠實際支出作為計算依據。
                                    資料來源:行政院核子能委員會


如果單純只考慮發電成本,那麼核能發電是台灣成本最低的發電方式,燃煤和水利其次,天然氣和風力成本較高,最貴的是太陽能發電,這也說明為何台電向民營電廠購電的能本較高,因為民營電廠沒有核能發電,要有相對便宜的電力,核能發電可以佔頗大的影響力。

台電的主要發電成本在於燃料、折舊費、購電支出,合計約佔80%的成本,能從這三個項目節省支出是最理想的,操作運作維護、人事費、利息這三項所佔的比例較低,不是影響台電發電成本的主要因素。


用電需求成長 三核廠預於114年除役

從台灣電力尖峰需求量的走勢變化來看,需求量預估值從2005年到2010年,需求預估量年年下滑,不過台灣的用電需求仍然是維持正成長的,如果台灣經濟和人口仍然維持目前的成長速度,那麼台灣還是會有供電不足的風險,但另一個考量因素是,2011年,台電包含複循環(51%)、燃煤電廠(88%)、燃油(25%)、燃氣(25%)電廠的整體產能利用率僅為59.28%(成本依小至大依序為複循環燃氣電廠、燃煤、燃油及燃氣電廠),如果台電產能利用率提高,那麼台灣還是可以順利度過未來十年用電供給可能不足的假設情境,至於台電閒置機組為何不用來發電,反而用較高成本向民營電廠購電,因為台電向民營電廠(IPP)購電有合約在先,台電有向民營電廠購電的義務,價格也是合約條件中的一項,要修訂需要雙方合議。

從台電的供電結構和前景來看,只要提升產能,短期內還不至於有供電不足的問題,佔台電發電比例約20%的三座核電廠運轉時間年限是40年,核一廠2部機組預定分別在民國107年與108年除役,核二廠預定110年與112年除役,核三廠則預定在113年與114年除役,在此之前,台灣還有時間重建新的核電廠。

低價發包再發包 核四廠不應再建

台灣第四座核電廠已經興建了,但從工程安全的評估來看,安全是非常有疑慮的,台灣也許需要核電廠,但不該是核四,而是從新建設一座新的核電廠,因為台灣前三座核電廠,都是由美國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從頭到尾監工完成,但核四經作停建和復工,從1999年到2013年,拖延的時間長達14年,根據曾任美國奇異公司工程司的前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林宗堯所發表的發表《核四論》評論,核四廠並非由有經驗的公司興建測試完成後再交給台電運轉,而是向奇異公司購買關鍵組件(奇異公司又分包給日立、東芝、三菱等公司),以低價發標給經驗不足的顧問公司來監督,台電自行分包興建,不符合核電廠興建時採取統包的慣例,系統整合上有大問題,加上自行設計核電廠的驗證測試流程,之後又多次自行變更設計,而且還給「技術不足」、對輻射一無所知的相關廠商興建。

核四廠施工錯誤百出 隨時可能出問題

核四廠現在的監工單位根本不是原本設計的團隊,原本是由美國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GE)設計,現在的包商也不是原本的包商,當時整個團隊已經解散了,現在的團隊是後來重新組合,奇異公司是反應爐的設計者,核四廠核島區的變更設計要由原設計公司美國奇異公司核定,但台電履約過程中便宜行事,自己擅自主張變更,後來連奇異都不敢幫核四運轉背書。

台電發包的廠商有個嚴重的問題,就是英文看不懂,錨栓上的英文字母代表「圖案」、「焊道標示」、「長度」,施工人員錯誤解讀美商奇異公司設計圖和施工規範,加上零件缺料,用較短的錨栓代替,錨栓上的英文字怕被認出而被磨掉,或者塗上鋅漆掩蓋錯誤,整個核電廠可以說是體無完膚,另外核四一號機部分零組件損壞,為了不影響施工進度,台電竟然從二號機拆相同零組件直接過去應急,導致二號機殘缺不全,不用天災出現,核四隨時可能出問題。

停工  安全第一

專業的技術費用絕對不能省,一分錢一分貨,沒有技術,省錢自己動手做的結果,花的錢最多,而且品質更差,如果核四廠立刻停建,台電增列的虧損永遠無法回收,而這筆錢必須由全民的納稅錢買單,換句話說就是全民皆輸,但若以工程安全來評估,停工可能是最有利的決定,因為如果核四廠的情況若發生在美國,美國核管會的結論恐怕一致是「停工」,核電廠確實可以有效降低電價,台灣是否需要核能還有討論的空間,但如果真的需要核電廠,距離台灣核二廠退役還有10年,只要台電提高產能,那麼還來得及重建一座新電廠,因為核電廠出問題的破壞範圍非常廣,時間也非常長,處理成本非常高,但若在完整工程設計和技術配合的情況下,重新興建核五廠,那麼核電廠的經濟效益還是相對理想的。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阿正爸爸 + 3 專業的po文

總評分: 金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To see with the eyes of another, to hear with the ears of another, to feel with the heart of another......

26

主題

30

好友

4081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812
在線時間
543 小時
35
發表於 2013-3-26 19:22:34 |只看該作者
rainbow 發表於 2013-3-25 17:33
以下是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的分析

http://www.economist.com/news/21566414-alternative-energy-will- ...

"美國太陽能教父提出的Swanson's Law
根據他的預估太陽能發電模組在產能加倍時成本會下降20%....."

產能加倍結果導致無錫尚德上周五宣布無法償付5.41億美元的可轉債而破產........

目前行情:

Poly        $18/kg
Cell      0.385/watt
Module 0.675/watt


以現在的行情 除了少數有競爭力的公司

太陽能產業大部分血流成河(雖然Q1確實有廠商已經轉虧為盈)

恐怕要淘汰賽完畢後才有點機會

但以台灣可發電日照時數1,300小時/年

加上土地面積狹小 (若要取代去年核能發電量400億度 先得在南台灣找出2.34個台北市面積大小的土地)才行

在台灣發展太陽能的相對條件比較弱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rainbow + 3 謝謝您的補充意見 : )

總評分: 金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寬容與厚道是台灣人文化重要的基石

123

主題

58

好友

5642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3393
在線時間
1370 小時
36
發表於 2013-3-27 09:42:5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3-3-27 09:48 編輯

資料來源:2009-02-09/聯合報/A4版/要聞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朱敬一
全文轉載自http://www.cier.edu.tw/ct.asp?xItem=10318&ctNode=61

朱敬一:《名人堂》太陽能,台灣為什麼不能?


在一九九年代,日本是全世界最風光的國家。斯時也,他們的汽車產業嶄露頭角、電視畫質比它牌清晰、石英手錶打得瑞士喘不過氣來。日本商人在全世界各地賺錢,又用賺來的錢在全世界各地置產,風光至極。許多台灣政治人物當時在各地演講時,其講題都是「日本能,台灣為什麼不能?」有些感慨,也有些惕勵自省的味道。
  

太陽能發電 成本不划算

廿年後的今天,日本這個以太陽為旗幟的國家似乎沒那麼令人豔羨了,而時下流行的,不是太陽旗幟的國家,而是太陽的能量。政府最近想要推動兆元能源產業,其中一個重點項目,就是太陽能電池產業。理論上看,太陽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乾淨能源,比起存量有限的石化燃油發電或燃煤發電,要環保太多了。但是目前的科學技術還不能有效利用太陽能,因此至少在未來的五至十年間,太陽能發電在平均成本上看來並不划算。
   

究竟在哪些方面不划算呢?首先,太陽能板的發電效率不佳,能夠量產的產品轉換效率目前頂多只有百分之廿左右,而實驗室裡某些技術的效率可達百分之卅,但卻無法大規模量產。也有文獻指出,如果經歷數億年演化的植物,其光合作用的能源轉換效率最多都只有百分之卅出頭,那麼人類的產品效率,可能也很難突破這個演化上限。其次,目前大規模使用的矽晶電池,其生產過程本身就要耗用極大的電能,故若扣除這些生產過程所耗電力,太陽能電池的淨效率值就更差。從數字上看,各國太陽能發電的平均成本是傳統發電的二至三倍。這表示除非有政府干預或特殊環保考量,否則一般而言根本不會有人想用太陽能發電。
  

提高市場需求 發展有希望


既然太陽能發電那麼貴,為什麼全世界還是有許多國家(如德、日、中、西)拚命在補貼、推廣太陽能發電呢?這背後的道理,值得向讀者說明。首先,電價未必該以平均計算;太陽能發電所能節省的「尖峰」發電成本,往往才是關鍵。其次,經濟學家何太凌(H.Hotelling)數十年前就已指出,如油、煤之類的耗竭性資源,其價格縱有起伏波動,但就平均趨勢而言,一定是隨時間而以指數速度上漲的。因此,用油或用煤發電的電價,也就必然會依指數趨勢成長。當燃油發電的價格上升至與太陽能發電「黃金交叉」時,就是太陽能正式取代燃油發電的時刻。現在,太陽能發電比燃油發電貴,就表示黃金交叉的時刻尚未到來。

  
但是,人類經常用種種方法,使時候未到的事提前到來。世界各國拚命補貼太陽能發電,就是希望以提高市場需求的方式,促使太陽能發電的生產與供給增加。當太陽能發電設備大規模量產時,種種技術研發與創新的市場誘因就大增,太陽能發電的單價就比較可能快速下跌,而燃油發電被太陽能取代的時間也就會提前。簡言之,鼓勵民間裝置太陽能發電屋頂的政策(政府稱為十萬戶陽光屋頂計畫),不是為了替代能源本身,而是為了扶持能源產業。

坦白說,對歐洲許多國家而言,這些能源產業未必是國內產業,因此他們大規模補貼太陽能,背後絕對有若干節能減碳的全球性使命。這個使命感很難轉化為數字,納入台灣「能源兆元產業」的計畫書中。但是話又說回來,為什麼別國關心的是使命,台灣關心的卻只是產業呢?台灣對全球減碳的使命感不足,會不會恰是造成今天「太陽能,台灣不能」的原因呢?

--------------------------------------------------------------------------------------------------------------------------------
以下全文來自【2009/02/23 聯合報】
http://blog.udn.com/eurekaphy/2685190
作者: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朱敬一  

朱敬一:除了賭場 澎湖還能擁抱陽光----太陽能系列之二
聯合報╱朱敬一】 2009.02.23 04:28 am

立法院今年元月十二日三讀通過了離島建設條例部份條文修正案,將離島地區博弈除罪化,為將來在澎湖或金馬地區開放賭場,制定了法源基礎。雖然該法規定將來地方設不設賭場還要經過地區公民投票的程序,但由於其公投之通過是以「投票人過半」為計算基礎,與一般公民投票法規定的「公民數過半」不同,故據估計,澎湖地區設賭場的公投,幾乎一定會通過。

賭場之外 有其他選項嗎

當然,准不准賭博、設不設賭場,絕對是有爭議的。在離島條例修正之前的幾個星期,社會上正反雙方的辯論文章不知凡幾。有人說賭博會影響社會風氣,有人說賭博與觀光結合能帶起離島的生機與發展。這樣的辯論當然是有意義的,但總是失之狹窄。比如說,要使澎湖有發展前景,是不是只有開賭場一個選項?如果有別的選項,是不是可以合起來併同討論?就算要蓋賭場,有沒有其他的附帶建設?

舉例而言,在行政院所提兆元能源產業中最有潛力、最具市場優勢之一的,就是太陽能發電。台灣生產的矽晶太陽能電池,在世界有一定的優勢,能源轉換效率也頗有競爭力。但是台灣生產的大多是一片一片的太陽能電池;至於以電池組裝而成的模組、或集結眾多模組而形成的系統,則在國際上銷售極少。大致而言,大規模的太陽能電池集結所形成的系統,有不少的聯結、傳輸技術。台灣的太陽能業者有這方面的技術,但是卻欠缺實際製作的練習,所以很難到國際市場上搶標「系統」案件。正因為如此,台灣業者才會只以生產電池為主,甚少涉入系統。

系統設計 保障電池銷售

太陽能業者只做電池不是沒有錢賺,但是比起兼做系統的業者,其爭取市場的能力就受到限制。例如,某國有一大型運動場的屋頂有一太陽能發電的系統工程,則台灣無力搶標,很可能被德國某廠標去。這時候,德國廠當然會盡量想辦法優先採購其自己生產的太陽能電池,而只有在自己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才會向台灣廠商訂購。因此,承包系統工程,其實是保障電池原件銷售的重要環結。台灣若要發展太陽能產業,就必須要讓業者有磨練其系統設計與操作的機會。

回過頭來看澎湖。澎湖的面積雖然不大,但絕對能夠規劃若干大規模的發電系統。若是將澎湖建設為「太陽能系統島」,一則解決了該地電力不足的問題,二則可以將剩餘電力賣給台電,其收入可回饋地方,三則也沒有賭博不利地方文化發展的顧慮,四則有助於台灣太陽能發電的系統設計磨練,一舉四得,似乎是個不錯的選項。可是,台灣若只是鎖定在「要賭場/不要賭場」的二選一邏輯中,其他所有的可能都被排除,其結論已不問可知。在行政院兆元能源產業規劃書中,列出「十萬戶陽光屋頂」計畫,不但規模甚小,而且眾多小屋頂零零散散,也不是具有挑戰性的系統設計場域。相較之下,我倒覺得平坦開闊的澎湖,也許是不錯的選項。

陽光下賭錢 心情可以很光明

當然,像我這樣的馬後砲,也許有人認為太遲了,但我們也不必太悲觀。萬一澎湖將來真的要蓋賭場,則賭場眾多的屋頂與帷幕牆,仍然是規劃太陽能發電系統的好地方。澎湖也許錯過了選擇成為「太陽能系統發電島」的機會,但至少將來還有可能成為「太陽能系統賭場」。在太陽光之下賭錢,至少心情上會光明一些吧!


To see with the eyes of another, to hear with the ears of another, to feel with the heart of another......

123

主題

58

好友

5642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3393
在線時間
1370 小時
37
發表於 2013-3-27 10:10:4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rainbow 於 2013-3-27 10:13 編輯

以下全文轉載來自http://tw.news.yahoo.com/%E7%A0% ... 3%BD-045411386.html

研調:台灣應鼓勵屋頂型太陽能
.中央社 – 2013年3月12日 下午12:54.. .


(中央社記者許湘欣台北12日電)研究機構集邦指出,台灣發展太陽能受限地狹人稠,僅能做替代性能源的一部分,政府應鼓勵更多屋頂型太陽能。

集邦針對近期台灣電力供應問題爭論指出,無論核能電廠建與不建,在全球追求節能減碳趨勢下,台灣整體用電與供電問題必須全盤檢討。

例如照明全面替換LED,節電量將超過1個核四廠。

至於近來被屢次提到的太陽能,集邦認為,台灣受限於地狹人稠特性,僅能做為替代性能源的一部分,政府應更積極以補助金讓更多家庭的屋頂換裝太陽能發電系統,以及獎勵區域太陽能電站的興建,有效管理再生能源收購價格。

集邦說,因為土地取得成本過高,台灣太陽能電廠無法大規模建置,不如仿造日本、歐洲或北美,擴大屋頂型太陽能補助計畫,或是思考既有空間再利用方式,可提升太陽能發電比例。1020312

----------------------------------------------------------------------------------------------------


準備貼的文章很多  中途歪一下樓
核四若交付公投我會去投票  但我總感覺怪怪的

一開始感覺是在核四安全狀況與將來須投入預算未明下
趕鴨子上架地要去做投票
整個核四的安全檢測  資料透明度都朦朧不清
長期關注這個議題的感想是  在核能使用上不管哪一方永遠是各說各話
讓身為小老百姓的我很茫然
而這議題是"安不安全還不知道  但先決定要不要用就對了"  
而不是"確認安全  但我們可選擇要不要繼續使用核電"的投票

過了一段時間  政府受到壓力後  議題似乎變成會先檢測安不安全(但不知道公投前來不來得及?)
似乎是變成不安全就不會營運
但不好的感覺又來了
因為台電的態度感覺像"沒核電  就沒其他選項可滿足台灣  大家看著辦  "
這好像是爸爸問小孩說"要不要吃飯隨便你  不過你要知道  我們家除了飯沒別的了  "
那 還選什麼?  目的是如果餓肚子  到時候不要怪爸爸嗎?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evalee + 5 讚!

總評分: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To see with the eyes of another, to hear with the ears of another, to feel with the heart of another......

26

主題

30

好友

4081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812
在線時間
543 小時
38
發表於 2013-3-27 13:53:26 |只看該作者
joanne8889 發表於 2013-3-24 23:45
如果您認為核災對人類及環境的傷害及影響

跟其他地震水災風災一樣

"因果報應

所以一切自有定數

您若不信  

我也不想再多說什麼了

就交給時間證明吧"


因緣法則 誠然不假

但其實現 或有時差

因之而有現報 (來)生報 後(幾生)報之別

譬如蒲公英開花結果可在一季間

而檜木結果或需十百千年?

這就是為啥現實上常有人問: 怎麼好人無好報 而壞人卻無惡果?

只因time span不同

時間的確可以證明

只是我們必須活得夠久

係咖係 凱因斯說: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joanne8889 + 1 讚!

總評分: 金幣 + 1   查看全部評分

寬容與厚道是台灣人文化重要的基石

7

主題

30

好友

261

積分

國小生

Rank: 3Rank: 3

文章
104
在線時間
25 小時
39
發表於 2013-3-27 16:03:06 |只看該作者
synchris 發表於 2013-3-27 13:53
"因果報應

所以一切自有定數

死就是生  生就是死

永遠循環不息

生命的長短  既有定數

所以生命的過程  會影響生命之長短

這就是所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冥冥之中自有定數的道理

生命重過程不在長短

就像菩薩畏因  眾生畏果的道理一樣

種善因得善果  種惡因結惡果

123

主題

58

好友

5642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3393
在線時間
1370 小時
40
發表於 2013-3-27 16:44:56 |只看該作者
以下全文來自http://sa.ylib.com/MagCont.aspx?Unit=easylearn&id=2041
科學EasyLearn > 2012年 > 環境與生態

台大公共論壇:以太陽光電取代核電的可能性

全球能源危機逼近,台灣能否有機會以太陽光電取代核電?學者以30多年研究太陽光電技術與產業的經驗,提出實際數據與分析效益讓大家思考這個可能性。

撰文/呂怡貞
審稿/黃秉鈞(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新能源中心主持人)


  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新能源中心主持人黃秉鈞曾在2005年提出,促進新能源發展有兩大動力,首先是從能源供應角度來看,新能源必須符合經濟效益,其次則是無關經濟,完全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新能源必須在這兩方面都發展成熟,才能在民間順利推動。數年過去,當時生產成本偏高、不具經濟誘因的太陽光電,現在無論從經濟或環境效益來看,黃秉鈞認為,太陽能都已從「夢幻股」變成「鑽石股」。


太陽光電經濟效益露曙光


  在經濟效益方面,新能源可進入自由經濟市場而不需政策補助,要有兩個條件:系統安裝成本小於每瓦3美元,以及石油漲價到每桶120美元以上。黃秉鈞表示,每項新能源發展都會經過最初的省能不省錢、到中期的省能省一點錢,發展成熟後既省能又省錢三個階段,以太陽光電來說,2005年每瓦安裝成本8美元,換算如果一般家庭基本供電要安裝3000瓦太陽光電系統,大概需要80萬台幣,少有家庭願意採用。

  然而從2005年至今,不但原油價格飆漲過100美元(2012年八月國際原油平均價格約每桶105美元),太陽光電的成本也不可同日而語,現在1000瓦的太陽光電設備連安裝僅需6萬元台幣左右(即每瓦約2美元),比一台摩托車還便宜,平均每年發電1100度電(北部約每年900度電,中南部約每年1300度電),以平均每度電3元計算,運轉20年可產生6萬6000元價值,已超過安裝費用。依統計資料分析,台灣平均每度電價超過4元的用戶約佔30%,約200萬戶,這些用電量較大的用戶如裝設太陽光電設備,運轉20年可產生8萬8000元價值,年平均報酬率便可達2.2%(註)。也就是說,太陽光電發展多年以來,在不需政府獎勵補助下,首度具有經濟效益。

  進一步計算,3000瓦(18萬元安裝費)可提供一般家庭60~80%用電,相當於每月節省電費超過825元(以平均每度電3元計算),15年即可回本。黃秉鈞認為,五年內太陽光電的成本會再降到目前的七成左右(即每1000瓦少於4.2萬元),而太陽電池模組效率會增加20%,所需安裝面積也將減少10~20%。


克服安裝問題 取代核電有機會


  雖然太陽光電已較成熟,但仍有許多問題必須克服,首先是安裝空間。以目前太陽電池模組效率來看,取代核四發電量需要120平方公里的總基地面積(可裝設太陽光電的屋頂面積)。根據營建署統計資料,未來10年內新建築的總基地面積有70平方公里,也就是說,只要政府制訂法規規定未來10年的所有新建築都必須安裝太陽能發電設備,就可以替代近60%的核四發電量。若要進一步取代所有核電,需要基地面積350平方公里,正好等於目前全國總屋頂面積,這也意味著如將所有屋頂裝設太陽光電系統,就可以取代核電。

  再來是安裝費用方面,若新建築裝設太陽光電設備的法規通過,以太陽光電現價計算,每年7平方公里的新建築面積,太陽光電安裝費約560億元;若不依靠政府補助,將安裝費用分配到建築成本,每坪地約會增加3萬元裝設費用,若以四層樓均攤,則每坪建築樓板面積約會增加7500元,相較於都市房地產每坪數萬到數十萬元,價格增加不算太多,尚可由民間自行吸收。而且這些多出來的經費可在15年內回收,加上未來裝設成本還會下降,其實是具有經濟效益的。

  舊建築的情況比較棘手,但現階段可透過利用各種獎勵補助方法來推動,尤其是補助舊建築因配線複雜而使裝設費提高的部份。然而,補助費用怎麼來?黃秉鈞表示,以核四興建費用2335億元來推算,如果分15年計算,一年就有156億元可運用。

  舊建築的設計五花八門,也會使安裝遇到技術問題,而成為推廣太陽光電的最大難題。光是在屋頂安裝與固定太陽能熱水器,繁複的管線與支撐結構就比熱水器本體費用多一倍,而且有礙景觀。黃秉鈞表示,過去10年太陽光電研發者投入最大心力是在光電材料與製程改良,較少投注於如何突破安裝上的建築限制,有鑑於此,台大新能源中心開發的簡單追日型太陽光電系統,簡化太陽能板裝置構造,讓太陽能板可直接裝在牆面上,除了減少安裝空間,也降低裝設成本,並利用智能控制技術使發電量增加30%,另外太陽能熱水器也能以直立式靠在室內外牆邊,大幅節省空間,這些都是透過開發創新技術來提升太陽能經濟效益並解決安裝環境限制的問題。




圖為安裝在屋頂、陽台與室內的新一代太陽能熱水器,直立式設計可直接靠在牆邊角落,大幅節省空間。(影像來源:黃秉鈞)




台大新能源中心開發的簡單追日型太陽光電系統(上圖),太陽能板可直接裝設於牆面,相較於傳統貼地式的太陽能板(下圖)不受限於安裝空間,且可在每天上、中、下午三個時段依太陽角度而轉變方向,如此一來能更有效吸收光源卻不因長時間轉動而容易損壞。(影像來源:黃秉鈞)


發展新能源需配合環保新觀念與政府新政策


  在開發新能源的同時,使用者也應建立正確觀念,就是先設法降低耗能,再搭配運用再生能源,如裝設較小規模、可負擔得起的太陽能,最後逐漸達到零耗能目標。

  黃秉鈞舉兩個實例:曾有國際組織捐給非洲某國許多太陽能設備,但不到兩年,當地人家從原本僅有開燈與聽收音機的用電,到後來添購越來越多大型冰箱等耗能電器,最後導致整個電網無法負荷而崩潰;另外由實證數據顯示,台大新能源中心開發的零能屋原本耗電近3000瓦,做了高效率節能設計與措施之後,節省九成電力到僅需300瓦,於是只需要一片太陽能板就足夠所需。他強調一定要設法使「節約用電」不只是口號,而成為全民的生活習慣,如此一來,替代核電的新能源設備規模可減小,更容易達成非核目標,也才是解決能源危機的根本之道。

  在政策方向上,黃秉鈞建議制定新建築強制裝設太陽光電系統的法規,並在推廣期間給予獎勵補助,而且在訂法與推廣的同時都要從用戶端而非發電端的角度來考慮,宣傳太陽光電的各項效益。例如,裝設太陽光電在未來具有可回收成本的經濟效益,以及強調與核電相比,太陽光電同樣能減碳、但可免除核廢料處理問題的環境效益,將新能源產品變成「環保產品」的概念來推動。

  其他的附加效益還包括,太陽光電主要發電時間正好與夏季用電高峰相符,可有效降低尖峰負載的壓力;以及發展太陽光電能夠提升國家經濟,因為相較於建一座電廠需十年,太陽光電設備施工時間少於三個月,節省大量人力物力,卻能創造每年1870億元內需市場,刺激經濟成長也創造就業機會。此外,在以太陽光電替代核電過程中,也會同時帶動微電網科技(包括儲電技術)的發展,成為下一波帶動經濟的新能源產業。有了政府的大力規廣以及民間充份了解太陽光電所帶來的眾多效益,以太陽光電取代核電的新時代便指日可待。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To see with the eyes of another, to hear with the ears of another, to feel with the heart of another......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