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656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4898
- 活力
- 283
- 金幣
- 9551
- 日誌
- 0
- 記錄
- 5
- 最後登入
- 2024-5-14
 
- 社區
- 上閤築
- 文章
- 2916
- 在線時間
- 1497 小時
|
偷改標的是台灣的進口廠商, 是台灣人害自己人吧.
% O( c4 A; |' a+ }) |" n0 k5 f改標事件發生後才要求要附日本官方開立的產地證明, 如果一開始管制就附官方產地證明, 不就不會發生改標的事情嗎?
5 L { d* B5 o4 [$ K+ p8 ?, F2 z# C1 }. m* N( V/ n
9 x+ x2 q9 Z- }* {; Khttp://www.nownews.com/n/2015/03/24/1648693
6 k& ~' u" s: r& x/ t
H/ ?0 r; h+ U: m2015.03.24 / 21:36; A4 x: k7 k0 W- X; k& G1 a
. P0 @7 `5 _& Y9 ?; N
國內驚爆有10家進口業者,疑似以貼標、改標等方式不實申報,偷渡進口日本核災5縣市食品賣全台,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4)天晚間公布查獲的283件產品名單,包括知名的日清杯麵、伊右衛門綠茶、宇治抹茶綠茶飲料、龍角散喉糖、龜甲萬醬油、森永牛奶糖、KIRIN午後紅茶等全上榜,已經立即通知下游業者預防性下架。$ `) \: L& |. f- V# ?' Q
! u0 C) g7 Q ^1 }4 m/ c. U" q( i自日本5大輻射汙染區域違規輸入的283項產品清單下載:http://www.fda.gov.tw/tc/include ... f-aead-303d384bd0a7
6 z( _( ?% J+ C l9 ? ?: T& k+ d2 d5 |, ~- m9 U
涉嫌申報不實的10家進口業者分別為:盛裕貿易有限公司、三燦貿易有限公司柏泓企業有限公司、上煬有限公司、上友有限公司、裕鴻食品有限公司、勵拓有限公司、太冠國際開發事業有限公司、恩旺貿易有限公司及昶緯興業有限公司。! C- i0 s1 F2 y7 _" j% c
' z. j: y5 m- g" x2 l6 ^- \" o
食藥署強調,總共清查近3000件產品,共計查獲283件產品製造地疑似為已公告暫停受理輸入報驗的日本福島(19件)、茨城(74件)、櫪木(44件)、群馬(99件)、千葉(47件)等5縣市現場已封存疑似違規產品共20.4公噸,所有疑似問題產品均已送檢驗輻射,其中30件產品輻射均未檢出。
. i( X8 J6 F G7 P5 e3 p% F; p+ B; C# w4 u/ o/ b& w
食藥署表示,輸入日本核災5縣市的產品已涉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業者食品申報不實的行為,可處3萬元以上、300萬元以下罰鍰。$ e2 }+ Z7 t" a& C0 E
! l. O. X, j% s$ r國內是自100年3月11日福島核電廠核災事件後,針對日本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及千葉等5縣市生產製造的食品,公告暫停受理輸入報驗、禁賣。
+ y# z" X+ k( x, o4 p$ ], H
: ^2 \# @; f' T- t! h" [
3 [6 F0 ?5 \) ^: E1 {. }6 S下月中旬起 日本食品須附官方產地證明4 e! a2 f& |; f* a5 |7 e, F
2015年04月13日18:38 9 K1 E6 _+ Q, x9 t
, Y2 N3 ], F8 e6 j& B
日本進口食品,下月中旬起須附官方產地證明才能輸台。衛福部食藥署今宣布相關公告內容已送至行政院,後天正式公告後30天新制生效,食藥署長姜郁美說,產地證明部分,除日本官方證明外,進口商若取得由日本官方或其授權機構出具可證明產地文件如衛生證明、檢疫證明等,均可受理報驗;該署根據近4年的邊境逐批檢驗資料,僅水產品、茶葉的輻射殘留率較高,加上嬰幼兒常吃的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糖果、餅乾和穀類調製品等共7項,產自日本核災區5縣附近及特定地區,輸台報驗時才須附輻射檢測報告。$ C" L! Y3 P! L5 \$ u7 R
食藥署去年底預告日本進口食品須附官方產地證明和9大類食品附輻射檢測報告,根據新制內容均較預告內容放寬,姜郁美解釋,若邊境僅受理日本官方產地證明,業者在實務上會受限,以農產品的檢疫證明為例,日本官方或其授權機構開立的證明文件都會註記產地,新制上路後邊境將視同日本官方產地證明受理報驗。8 B! ~+ n0 Z) w( ?7 f" L0 ], D
食藥署原預告生鮮冷藏蔬果等9大類食品須附輻射檢測報告,新制縮為7類,她強調,水產品、茶葉是根據過去4年的逐批檢驗資料,輻射殘留比率相對高的食品類別,再加上嬰幼兒常吃的乳製品、嬰幼兒食品、糖果、餅乾和穀類調製品等共7項,此為科學資料和外界關心嬰幼兒食品綜合考量下的結果,並非刻意放寬規定。(蔡明樺/台北報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