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212
- 閱讀權限
- 50
- 精華
- 0
- 威望
- 33
- 貢獻
- 9784
- 活力
- 9154
- 金幣
- 41958
- 日誌
- 1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25-10-22
  
- 文章
- 8354
- 在線時間
- 4416 小時
|
轉貼2007.6月育兒生活
: {4 W! N2 ~# v) E& O6 P6 IBaby Care 生活照顧
: E$ c) S5 G% w% M1 D& I, \寶貝何時可以玩遊樂設施?
: ^1 S v# ?9 e- m: e+ [
- S2 o" J3 H7 [; h採訪/陳逸馨1 U6 g+ d X8 C% r+ C
諮詢/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林月琴
" w9 A# ]) }- d J5 D" b臺北市私立檸檬樹托兒所所長 林嘉珍
/ y5 J. y5 p9 _+ k7 q兒童遊樂設施意外頻傳,讓家長們十分擔憂孩子遊戲時的安全,其實只要仔細挑選適合孩子的遊樂設施,並妥善使用之,許多意外都是可以避免的。爸比媽咪們,一起來看看如何讓寶貝玩得既安全又開心!, v% k) ` t& Z N
遊玩5原則~打造優質遊樂環境
8 w. Y5 @* p8 E9 s9 f5 R4 T
2 s9 b6 h6 N9 X B7 SCheck1選擇適合衣著
! t4 G \" L, _ k& w% \帶孩子出去玩遊樂設施前,應先為他準備適合的衣著,這不僅能保障孩子的安全,更能讓他玩得開心自在。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表示,媽咪不可以選擇有繩子或帽子的衣服,也不要讓他戴上圍巾,否則容易勒傷孩子。而小女生則不建議穿裙子,因其方便性不好,在溜滑梯的過程也可能會磨擦到孩子稚嫩的肌膚。
; }$ Q* k7 r [( @, Y" W不論是小男生或小女生,最好都幫他準備運動長褲,且必須是合身有束口的,千萬不要選擇寬鬆或是喇叭式的長褲,孩子才不會在跑跳的過程中不慎絆倒。當然也要穿著合適的鞋子,例如舒適的運動鞋,而有鞋帶的鞋子要確實綁緊,不可讓孩子穿著涼鞋或拖鞋出去遊玩,否則孩子易鬆脫滑倒。6 v4 \( i+ ~2 J8 ~4 k8 k
4 o& k4 Q! y0 K5 \+ J6 W0 d
Check2教導遊戲規則$ h0 x0 g, b3 d4 `3 `+ `
服裝ok了,接下來就要告訴孩子遊戲規則囉!媽咪們應明確告訴孩子,遊樂設施的正確使用方式、該如何保護自己的安全,以及遊戲時不可危害到其他小朋友玩樂的權利。臺北市私立檸檬樹托兒所所長林嘉珍表示,家長應隨時注意與提醒孩子基本的安全常識,例如:不可背著包包遊玩、穿襪子不奔跑、不帶尖銳物品入遊戲場、感覺身體不適時要停止遊戲、坐著盪鞦韆、不逆向攀爬滑梯、排隊上下樓梯不推擠、依序溜滑梯不推人、勿阻擋平台開口處、不在擺盪設施周圍逗留……等。/ o# N' q, p# n+ y2 N; D
+ y( G% s% `& d, f9 a/ a' n爸比媽咪從小就可以告訴孩子遊戲時的注意事項,舉實際例子幫助理解,雖然小小孩語言能力不足,可能聽不懂你的意思,但孩子能從語氣中判斷。假使家長一開始沒有教導孩子這些規範,待長大後才告誡他,孩子是不會乖乖遵循的。
4 F3 ~' t h4 e* F" q
" Y e) s% @5 W0 NCheck 3檢查遊樂設施+ C9 U/ y3 i. U% Z
1 p* k, S! @! A) r. S
( W& V, h3 Q% K- }選擇安全的遊樂場所與設施,才能避免意外傷害發生。家長應先檢視遊戲場告示牌或設施使用須知,是否有人數限制或年齡限制、維修單位及聯絡人電話等,並確定遊戲設施有無斷裂、生銹與損毀,以及設施本身是否有任何像玻璃、螺絲釘、圖釘等尖銳突起物,並確認其結構的穩固性、遊戲設施下方的地板是否平坦且舖有彈性地墊、無坑洞、具排水性不積水,與注意設施和設施間是否有足夠的安全距離……等。媽咪們若能花點時間仔細檢查遊樂設施,就能減少意外發生後難以彌補的遺憾。) R1 |" w3 U( l- z0 i
* Y5 U" Y8 p# E, ]
Check 4家長用心陪伴
6 H6 @# {/ Z8 L) e3 S* b據統計,孩子遊戲時家長若能在旁陪伴,將可減少60%的傷害。林月琴表示,家長要為孩子選擇適齡的遊樂設施,考慮孩子的動作發展是否可以使用該設備,以避免發生危險。以單槓為例,在國外幼兒園是全面禁止設置的,孩子的臂力不夠,容易造成肌肉拉傷,因此被列為不適宜的遊戲設施。另外孩子在使用遊樂設施時,家長必須全程陪伴,不要只是坐在一旁看孩子玩;很多意外狀況是在剎那間就發生的,如果家長的視線都在孩子身上,一旦出現危險時,就能給予孩子緊急協助。6 ]7 }& E; a- j, X: h9 x3 s
- t# _; Z4 _) D. `
Check 5留意周遭環境$ Z, N& s5 Y: o) t2 t% v, \
有些孩子會把小腳踏車放置在遊樂設施旁,這樣的動作可能會使其他小朋友在遊玩時不慎撞傷。家長宜注意遊樂設施的動線,尤其是攀爬架與溜滑梯的兩側,都是容易墜落的地方,若有小孩跌落撞到腳踏車,可能會造成更嚴重的傷害,因此媽咪應多留意設施周遭有無人、車干擾,給孩子安全與優質的遊樂環境。
. R8 A, \1 Y3 C9 h! V1 y+ d2 t' d- {, N K \
此外,林嘉珍提醒家長,應對環境安全保持敏感度與警覺性,事先探勘其周邊環境安全,如:是否動線流暢、人車分離;地面、柱角或牆面有無防撞措施;有無尖角突出物(石頭造景、樹枝樹幹、欄杆圍籬……等);地面平坦不濕滑;天氣炎熱鋼鐵材質設施易造成燙傷、雷雨天氣則易遭電擊;有無不當年齡者或過多人同時使用該遊樂設施,並選擇最適當的位置機動性看護幼兒。
( u+ b; Y2 T H4 n' G9 T' z [制定規範保障幼兒安全?
5 ?& {- r8 q+ J2 U, P
- W `8 T7 X3 T! E, ^/ f- U內政部兒童局於民國92年頒布「各行業附設兒童遊戲設施安全管理規範」,其中規定各行業附設兒童遊樂設施之設計、安裝、檢查及維護,應符合中國國家標準CNS12642、12643兒童遊戲設備安全準則之規定或其他國際相關標準,不過此章法適用對象僅限於各行業。
2 \$ R6 w+ W' ]4 f4 B2 a* [& H1 h, g& R2 F0 y% H) I) S: D6 a; H/ f
林嘉珍表示,立案托兒所需派員參加兒童遊戲設施安全訓練,取得安全管理人證照,並於每半年定期向主管機關呈報附設兒童遊樂設施之合格保證書與安全檢核表,及是否投保公共意外責任險,而公園等開放空間目前則無法可管。
7 j0 v9 V% e+ |2 R# _3 }$ |
% _+ ]* |2 d3 L$ s# O: j正確使用遊樂設施: V% W6 V* S- v: J$ f
! @8 a. I, s* M
Game1溜滑梯
2 F2 z8 U: q& B- F
; n/ i8 P i# J( T3 T5 H, b& Z以國內來說,問題最多的遊樂設施就是溜滑梯,在選擇適合孩子的溜滑梯時,不只要考慮其材質、設計,更應依年齡來選擇挑選適宜的設施,才能真正保障孩子的安全。以下針對幾項溜滑梯的選擇標準,提供家長參考:
0 d# Q* U8 A5 p- g7 F8 G5 Q4 ?
! U+ j7 Z4 _# T8 a* l: R$ y★扶手高於腰部
* r, i/ ~) B- d* Q許多舊式的溜滑梯是水泥材質製成,這對孩子來說非常危險,水泥溜滑梯兩側的保護扶手很低,安全的扶手高度必須高於孩子的腰部,才能保護孩子不會從旁摔落。! B% K3 q9 j: a& _7 g
3 z; o" y. N9 Z1 i7 x* B★一體成形
( @4 P6 I6 Y/ H0 |+ l7 D6 ^溜滑梯的上方平台不該有門檻,意即不能有高低差,需是一體成形的,滑道需平順、勿有接縫,以免衣物繩帶卡住或鉤住。另外溜滑梯的上方要有拱門設計,以引導孩子坐下來溜。
0 _0 I* {3 o4 S' r6 K' r1 p0 ?' w' s: ?3 Y1 t% B
★底端留有高度
8 c( D9 M& I7 }' f溜滑梯最底端,不應該與地面完全貼近,而應留有22到42公分的高度。這樣的設計是方便孩子滑下來以後能快速站起,才不會起身不及,被後方正在使用的小朋友撞傷。2 v, f$ o8 b. \) l
- Y3 e# A9 ]+ P$ f" W
★足夠的緩衝空間9 ]* M1 v( k' k0 A
傾斜度與緩衝空間是密不可分的,越高越陡的溜滑梯,所需的緩衝空間也越長,尤其是旋轉式的溜滑梯,所需要的緩衝空間更多,因此溜滑梯必須設計得更長。林嘉珍表示,斜度應以40度內為限,勿過陡;緩衝範圍必須於設施四周180公分以上。
; d4 B3 x/ `" L7 q, E g9 N3 o' j0 Q7 v9 _; V, A- m7 r$ D! j
★分齡選擇根據美國資料顯示,0到2歲的小小孩,只適合玩室內短短矮矮的溜滑梯,5到12歲的小朋友,才能玩較陡較高與螺旋狀、波浪狀、360度旋轉式的溜滑梯。& ]# u2 @: c# v9 G- M3 a
媽咪小叮嚀1 B, c" ~: v0 ?5 w' @% T
6 B5 H5 I0 W7 Z# p+ z' c林月琴表示,美國研究發現,意外傷害中有75%都是墜落意外,因此媽咪在陪伴孩子玩開放式的溜滑梯時,必須站在溜滑梯的兩側,順著孩子溜下的位置移動,否則不慎從兩旁摔落著地會非常嚴重,但如果是密閉式的溜滑梯,家長就要站在底端的位置,隨時注意孩子是否滑下來,或是卡在中間。另外滑梯下方如是球池,應特別要求孩子不要將身體埋進球池當中,因為可能其他孩子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易傷害到他。
6 P$ n6 v- }( m% r' B4 H# Y% A: U G, X% D% R" d! F2 ~: A- X% W
林嘉珍表示,因多數意外傷害為墜落意外,所以地面的材質也很重要,需為防撞係數較高的軟質地面。在美國因氣候較為乾燥,大多可見遊戲場周圍均佈深達15公分以上的細沙;而台灣因氣候較為潮濕,且貓狗糞便問題嚴重,故多鋪以橡膠或塑膠地墊為主,而其厚度、柔軟度、彈性及防撞係數就需特別注意是否能防止墜落時造成傷害。
7 O3 j4 g6 Z. d" i+ w 9 h& p; V! k+ Y- @- n+ q" d4 {5 W
Game2攀爬架
+ D3 n9 d; a1 X- v B! {+ q
2 U; w: D+ H; b w L2歲以下的小小孩,因為握的能力不夠,建議不要讓他玩攀爬架。家長應考慮孩子的動作發展,小朋友的小肌肉發展要到7歲以後才完成,最好上小學再玩比較適當。! l7 m4 z7 \' |( Y% f5 E/ V
3 p$ S- n) q4 h: U
使用攀爬架時,需留意兩旁是否有扶手,若攀爬架門戶大開,旁邊沒有任何屏障,就容易發生危險。另外需注意攀爬架的繩網寬度是否夠密,孩子的腳寬約為4~8公分,只要做到這個寬度,讓孩子能踏上去就可以了。& Q5 S9 N- i }, x5 g+ {, u2 i
8 g5 R; h: K% P# h, m! y: \0 C
家長可試著將繩網拉到最底,倘若孩子的頭下不去,但身體卻能下去,就可能發生勒傷的危險,而如果頭和身體都可以下去,就必須注意攀爬架的高度,以評估掉落時會不會發生意外。最好的繩網是頭和身體都下不去的,就可避免孩子卡在網洞中或意外跌落。$ n5 s3 u- Y* Q# c5 s1 e
, A0 V1 B) L" f# N; u媽咪小叮嚀
( r2 q+ Q& z# W7 U H
1 Y- R6 b8 q6 U2 |0 g+ m5 \, k孩子在玩攀爬架時,媽咪要從底端跟著孩子,用手協助他支撐,並隨時要保持在戒備狀態,家長的陪伴可以減少許多意外傷害。
9 G! [5 A# H$ k g8 R1 J
) n; g5 s* f dGame3盪鞦韆
6 }: [' r; @) \/ b% }( N. `
$ U# }! ?( f5 C+ Y不同年齡的孩子,所適合的鞦韆也不一樣。林月琴表示,0到2歲的幼兒,應選擇馬鞍式的盪鞦韆,讓孩子坐上去像包尿布一樣;2到5歲的孩子,應選擇輪胎壓縮後的塊狀座位,因為一片式的鞦韆容易晃前晃後,這時的孩子控制能力還不足,5到12歲的孩子才可以選用。
# B1 m9 s, ]3 U0 r; o. z0 ?
4 o6 D* n5 j! k. D6 J在鞦韆的材質上,家長不可選擇鐵的椅子,以避免打傷孩子,輪胎皮製成的鞦韆椅敲到比較不痛,媽咪可以此為優先考量。此外,鞦韆鏈條的孔洞必須小於0.8公分,小朋友的手指才不會卡到受傷,若鏈條有塑膠管包住是最佳選擇。
" [; f0 `2 V5 s3 J9 `! z* {+ u2 J; v1 c* u w
國外對盪鞦韆的規定標準最為嚴苛,鞦韆的最高墜落高度(鞦韆最高可盪到的高度與地面間的垂直距離)的前後乘以2的空間,都需設置地板,且不可有其他的遊樂設施。以最高墜落高度200公分為例,往前的400公分與往後的400公分都不可設遊樂設施,但是國內因為空間狹小之故,大部分都不符合此規定。3 r# e T+ A) k( ^) I
+ U. R' F: B1 ], lGame4蹺蹺板: V6 D9 A5 e: w V! r2 V- O2 O
2 g3 r! O Q) e6 A$ a
傳統式的蹺蹺板,後面一定要有輪胎,且前面必須要有扶手,因輪胎具彈力,可緩衝蹺蹺板掉落時的衝擊力;而新型的蹺蹺板有彈簧,所以不需考慮有無輪胎的問題。少子化的家庭,孩子缺少玩伴,但家長不可因為這樣自己就坐上蹺蹺板陪孩子玩,才不會造成危險。爸比媽咪可以陪在孩子旁邊,幫孩子壓蹺蹺板,一樣具有玩樂的效果,不論何種遊樂設施,都應考慮到承載量的問題。
# `1 Y7 }. ?! s" t7 f I- Q) R
9 u( X% {: |# L: N7 O" y3 RGame5搖椅+ T8 |- W/ S. Q5 J" p2 D- f# q
9 H# a- e7 J' h在國家的標準內,搖椅並不屬於遊樂設施,而是公園設施。孩子要玩搖椅時,家長不可選擇不鏽鋼材質的搖椅,曾經有過孩子不慎掉在搖椅底座而被卡死的意外,尤其不鏽鋼很重,想停下來不容易拉住,因此家長應特別注意。- P4 d+ }! \# y7 W" x+ S+ [7 U# ^2 t
# z% N- |( f5 z' h( {% G0 Z1 u
幾年前公園內四處可見此設施,供友人乘涼聊天,但後來發現幼童常被搖擺中的搖椅撞傷、夾傷或卡死,因此有些便被拆除或上了鍊條鎖住不動。為了孩子的安全考量,林嘉珍建議,家長不要讓幼童玩搖椅。! l8 D! F" Q! T4 A* K
2 }& a7 n8 }5 z9 i+ \1 cGame6搖馬! j1 U+ T, [% K* V9 w! r, J
4 C8 Y3 @) C5 W4 ^. T可愛造型的搖馬,需注意承載限重、把手及腳踏處是否堅硬突出易撞傷、是否有合適之腳踏處避免腳伸入底座彈簧中遭夾傷、是否無扶手或扶手鬆脫易導致搖動時幼兒摔落、是否穩固拴於安全地面。此外,家長亦須監督孩子使用搖馬時是否搖晃過於劇烈,否則易導致搖馬斷裂。4 T% j+ ~) ^5 N9 v
1 n; c" E5 x1 P. b0 u
鼓勵寶寶守規矩" m4 e% s/ W/ z- e5 a
有些孩子在玩遊樂設施時,會不守規矩妨礙其他小朋友,這時家長可以教導孩子正確又安全的玩法,適時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明白不當遊戲的危險後果,怎樣才是守規矩的好寶寶。以正向的鼓勵引導好表現的方式代替禁止幼兒遊戲或責罰,才能治本。例如誇讚孩子:「媽咪覺得你好棒!都知道溜滑梯要坐好,腳朝下溜下來。」當然,有時暫時剝奪權利,只能在一旁觀看,也能讓孩子有機會反省修正自己不當的行為,例如和孩子說:「媽咪看到你剛剛從盪鞦韆上跳下來,我好擔心你會發生危險,你先在這邊休息一下!」但有些家長只是一味警告孩子「不要太皮」,這樣的說辭並沒有實際的效果。照顧者的注意事項
( ~0 i7 F6 D; U/ @5 t, n
8 p% b# U5 W1 u: V% m; Q: q孩子玩遊樂設施的時間最好是在傍晚,這時天氣較涼爽,適合孩子遊玩,不過孩子沒睡好或沒吃飽,都會影響脾氣與精神狀況,建議家長帶孩子出門前先滿足他的生理需求,且遊玩時間最好在1到2小時之間,假如孩子玩過頭,晚上就會很難入睡。孩子玩樂時,最好讓他玩半小時休息個3到5分鐘,適度的休息與水份的補充是很重要的。
6 i6 D- g3 p' K- z& w3 c+ O" }" \& q$ a2 \& \5 B' c7 K+ u* o
不只家長應瞭解帶孩子遊樂時的注意事項,如果家裡有其他照顧者,如保母、祖父母等,都應具備遊戲安全的常識。家長可以委婉地告訴照顧者:「這方面我們都不太懂,為了小孩好,我們共同來瞭解一下好嗎?」透過正確地溝通,才可真正確保孩子的安全。: X. v# i1 \; l6 r# I. X# S
' c1 Y" b- ? q d1 P% g2 `給孩子玩的權利, f) C. t, K; I5 q& c
$ h8 q' n6 M n6 q台灣因地狹人稠,遊樂設施相對少了很多,孩子玩的權利已被剝奪,在保護孩子遊戲安全之前,應先提供孩子更多合格且有品質的遊樂設施,讓設施普及化,保障孩子的遊戲權,才能進一步談遊玩的安全問題。林月琴表示,遊樂設施可幫助孩子的各項刺激,適當使用有正面加分的效果,政府除應提供孩子合格的遊樂設施外,也要定期維修與檢查,給孩子更安全的遊樂環境。6 o. R# @* z+ D) i" F: u' N1 a; h7 T9 Z
2 D/ O9 P! N% Z2 u
而目前大廈裡所附加的遊樂設施,責任規屬問題仍未釐清,建議家長應問清楚,否則意外發生時,可能需要大樓住戶一同分攤責任,反而得不償失!林嘉珍表示,當政府無力監督或及時改善這些問題時,身為孩子守護者的家長們更應主動為孩子的遊戲安全把關,留意住家附近或公園遊戲場有無標示或設計不當、需要更新、報修或拆除的遊樂設施,以群眾的力量促使負責單位改善。確認遊樂場及遊樂設施的安全,並督導幼兒正確的遊戲方式後,孩子自然能在其中無憂無慮、快樂安全的遊玩,而不會因處處陷阱必須時時設限而壞了遊戲的興致,剝奪了孩子玩的權利。
/ L; z2 b( C0 i2 f% L
4 V- b1 W3 N$ p/ k(詳文請見2007年六月號育兒生活雜誌)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3_47.as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