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樓主: Douglas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旅遊紀實] 金山法鼓行

[複製鏈接]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21
發表於 2011-7-1 08:00:19 |只看該作者
回復 tang 的帖子
" L: ~. n, H& q: ~0 U1 L0 [# z8 h7 e, G7 G& `4 [: e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33

主題

23

好友

1807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1023
在線時間
259 小時
22
發表於 2011-7-1 08:15:3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ngel99 於 2011-7-1 08:28 編輯 8 Z% A: K/ `: c* r
tang 發表於 2011-6-30 09:22 ' e1 Q+ ~. B  t' z( {
回復 angel99 的帖子
' h) c7 H$ H9 Y, Z5 `% c! J
7 S! {, l- N) r& s: }它的意思是教我們耳根聽進去的事情不要住(停)在心裡,要讓它從另一邊耳根出去,即不 ...
' h! q3 b5 q; t
+ u* v( F; a0 h% l$ U. q6 R& L* D
Hi! Tang 師兄:
; u' P6 H) _. T8 H                    請您再多幾次思惟在楞嚴經那段 觀世音菩薩親自講的, 祂自己的修行法門, 及 文殊菩薩如何批判24種修行的優缺點. 唯有耳根圓通法門, 是無缺點和最適合此世界的眾生. 一面思惟, 一面真修實證, 雙管齊下, 直到功夫深時, 自然就會有所體悟出.
7 l$ u, ?, C* c                        佛陀的教導, 是在眾生心性上的根本轉化. 而不是只在惡果現形時, 才幫助眾生, 短暫的救濟. 知道, 卻做不到, 事實上, 那是無濟於事的. <相由心生>, 是無法否認的事實. 相由心生, 既是心生相. 那麼, 心是甚麼? 心又是如何生相? 人人都想要有福慧具足相, 相不是只有長相, 還有, 種種福德因緣相. 這就是, 佛陀大慈悲的展現. 只有透過聞,思,修,去真修實證, 好效果才能展現出來.當我真正體解到, 心性的轉化是非常艱辛時, 我嚇呆了.  
; e5 T  H* m6 @" e9 H; E                    有不對之處, 請原諒.   

32

主題

8

好友

1864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455
在線時間
338 小時
23
發表於 2011-7-1 08:38:5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tang 於 2011-7-1 08:42 編輯
$ T  C0 F5 j" [$ I" B
0 G. K8 f, ]+ u' J4 ~) a回復 angel99 的帖子
" L& H! z$ o: x1 K" d+ M0 l) ?  D
4 a% \( J# R6 p0 T" j9 |: f) ^4 ?阿彌陀佛、感謝。師兄(師姐)對楞嚴經一定很深入,以後有機會請教時請多多指導。

33

主題

23

好友

1807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1023
在線時間
259 小時
24
發表於 2011-7-1 09:16:38 |只看該作者
tang 發表於 2011-7-1 08:38
. T/ R4 `- W; @; e3 d0 F" e0 v回復 angel99 的帖子
( L" Q% M& |2 C7 s2 O3 D& `- P! b
3 p) a& ]" C$ ?  N- R* [4 |3 O阿彌陀佛、感謝。師兄(師姐)對楞嚴經一定很深入,以後有機會請教時請多多指導。 ...
5 p' C6 \, y5 t" [5 a+ S
  因年輕時, 福薄, 漂泊異鄉, 碰到很多的苦難, 對生命有了很多的疑惑. 有次機緣, 開始研究宗教, 才漸漸了知, 邪惡之人, 如何利用宗教和政治愚弄及殘害人. 因自己不願被操縱, 只好去深入探討.  

33

主題

23

好友

1807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1023
在線時間
259 小時
25
發表於 2011-7-1 13:01:34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ouglas 的帖子/ I1 |: @; U) b. K/ X( e

9 t) @: n& ~; t Douglas:7 @5 v; I( a" S  A' S. n/ P
                            請問, 您是如何把相片貼上去的? 我想把十方禪林的新竹峨眉湖旁的峨眉道場的美景貼上去.

53

主題

56

好友

5407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854
在線時間
1126 小時
26
發表於 2011-7-1 13:18:26 |只看該作者
回復 angel99 的帖子
% o9 c& c/ v9 V; m; _4 Q
% J$ [3 k# Y- q% n. w3 r! D您好~ 文章內貼圖的方式, 可以參考這篇喔~ 如何在文章內貼圖?% \# ^2 |& w$ `8 S; ]

0 k2 z" x9 w9 F+ _  X" ?峨嵋的十方禪林, 幾年前也有幸拜訪, 那邊風光明媚, 寧靜安祥, 是個沉甸心靈的好地方~
漫步煎蛋甜~ http://chiz0902.pixnet.net/blog

33

主題

23

好友

1807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1023
在線時間
259 小時
27
發表於 2011-7-1 18:26:52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ouglas 的帖子* x" H2 T  S! ]! @% X% i+ o
6 Y0 m# O" q8 B0 P* j) [5 ^
  這一年來, 有了很多的改建. 歡迎大家參訪. 現在, 首愚法師在那裡閉關, 偶爾, 他會出來監察施工進展.
' j- ^$ V* w4 l* W. O十月一日和二日, 將在臺北市的中油大樓(松仁路3號), 舉行百年準提傳法, 有興趣者, 可到十方禪林網站.   

227

主題

60

好友

1萬

積分

校友

Rank: 9Rank: 9Rank: 9

文章
3934
在線時間
1435 小時
28
發表於 2011-7-5 10:29:4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阿慌 於 2011-7-6 10:39 編輯 4 U' W4 j: Q( F) b, Z. |9 \8 y

5 j2 L2 {. @( C! e, K2 p5 C奉歐陽的提醒,邀小的發言(只此一篇) :
1 w' Y9 |; l% k" q
" w. n& v+ j+ b其實「入流亡所」是相對「出流攀緣」而說的4 b# n: ^; G- ^0 W9 a% A* x  R7 m) {
由於我門六根攀六塵而幻六識,6 ]& G# @0 M/ _5 d5 _. t7 l) j
這種十八處的分別取捨造成煩惱的根源# D4 H* W/ H( e
也都是由無明覆轉的佛性所緣生2 i, g1 T9 }% w+ Q
入流亡所是一種初級禪定的證相
  K# Y; }6 @1 ?即在用一根來督攝六根而淨念相繼根身所感的境界
. Z) B6 `3 S6 Q; v4 U! Z; C(念念分明,但尚未達清楚明白), _' ^- Z, D* X* `
佛經言:「南(南瞻部洲)閻浮提眾生耳根最利」$ u4 S& g  A; N# P2 t
六道的眾生六根裡面最利的就是耳根,所以耳根最容易圓通。
) A& T; y3 f: U& J" a  Y3 N因此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就為我們特別揀選了《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6 o) B9 _: ^+ Q' L7 }5 W+ d# M5 X
即契合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之故. w' m, u" C: _2 i$ }
但任何一根都能攝入達禪定的境界,
( `% a  M2 k1 P# V5 `7 E* M# D7 R9 r只是各人機緣不同,其麤細、深淺境界等差而已7 m7 F: @% p/ v0 |3 x
禪宗的「念佛是誰」就是提起疑情,用意根
1 c! t! X% F% P: I) Y) w1 f(這種修持非常利害及有效,但要用對方法)/ p3 u/ x: O5 p6 \/ Y& w* o
密教的觀想,也是用意根,結手印是用身、持咒用口
& f% Z! m' E: q7 x/ C所以密教是繫鎖身口意入定境
% P2 _: y! p* v$ F3 G) K
; N+ a2 u2 B% k雖然我在眼根上的功行較有機緣(有興趣的大德可以私下來文討論),% h4 Y6 ^& Y- B
但我個人仍建議用耳根(在行進間也可以) (有興趣的大德可以私下來文討論)9 K% v: n/ h! @1 F
入流是方法,亡所是一種初級禪定的證相
# K; y* B  A1 n  X! f6 K& }入流即是將出流攀緣的意識心轉回身體妙觀察
: I6 g# C1 c) |2 G5 |0 j如念佛觀呼吸及安般六行的禪修等(不在此贅述)
* `! t  D4 I  j# W+ W以我的經驗而言
" Q3 J: j2 X7 B1 o「亡所」即是切斷第六意識(分別)與第八意識的藏識(種子識)的關聯! ]4 J' ?% e6 I& D' u- N; q3 i3 T) p
由於沒有種子識來比對前六識的外攝現象1 d$ q( F8 l: D, s7 c1 ?
所以無從定義緣起的概念,* `8 \/ L, h2 l. A! P  ^, `
以至於無以得知立身之處與現象之等差(伏煩惱的初步,但沒有斷煩惱,連四果之初果都未達)8 V. k+ y1 m" e( s  U) `* [8 G
於是虛幻的第七意識沒有執著的對象,自然緣滅
& H* X) o  \2 S就像手持一枝竹桿,我們無法說它是長,是短(絕對世界)% q. W% h! [3 a: k1 M' q6 A4 {
除非我們從別處另取一支在作標準比對(相對世界),才能定義手持竹桿是長或是短
$ A9 s9 P1 u4 R" z由於我們的生命與生存條件是在這種二元對立的世界來認識周遭的4 A. Z2 ^1 T* T# Y
所以分別心的立判是無時無刻也是無所不在的
+ W( f, x( l8 h: n( n. a但「亡所」仍是有為法的功行,尚未入中觀的圓境  _  m  I  m& @) ^8 x8 ~
只是偏執的在虛我中暫時無從攀緣而已
4 ]% |7 Y* q) \7 B  @只要定境一滅,照樣六塵緣影,貪瞋癡慢一樣不少
5 A) w8 |8 p3 m* d8 j. U6 H* m
2 N7 {6 C$ L% D6 E' n5 M4 K禪定在許多宗教都有,不是佛教的專利
) ~* p) I* I; h% m* s  I5 c# v法鼓山的果如法師曾寫了一篇禪七開示(五、六月份慈雲雜誌)
( Y' }. C+ A8 E! w% T9 h另外元音老人在「恆河大手印」中+ d& }: j6 c; ~9 \
也有不錯的禪修以及禪定描述
1 _, G. v' y( O但沒有相當的程度,可不能自己看了之後就盲修瞎練
' [5 V- c! N: d' ~1 H5 u這些文字般若只是導引正行的方向。
3 \) ~8 n- n/ y+ H) _' t5 \9 `5 l及來印證我們修持的境界而已* P* M2 v9 T7 u* \& U5 R' d0 V' w

# u4 C/ ]& }# M* J  H/ ?7 \如果沒有空性的關念,禪修也沒有究竟的意義. y/ w3 e( y0 v
諸經之王《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學法無益」、
4 p, V3 M$ i9 M" N' N「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M, |# w% Y+ `# |( P) t, `
亦即在檢視我們凡事起心動念的覺知,是否能以空性來堪破我執所起的妄心,
( C3 u& d9 A7 n7 C是否還在以自性見與實體見,於背覺合塵住五欲六塵之境,
2 E0 t, m0 s7 L  _( D* C隨貪嗔癡之習搞輪迴的把戲。
9 G- l0 }3 M1 u, m  i高階行者在發菩提心之際就是聚焦於眾生之願想,作為優先於我來完成,
( C$ u4 R* K& ~4 f將「我」及「我所」以「眾生」取而代之,自我消隱在虛空之中。
' l1 \: K5 I& S) r  R心思總是以超我的空觀而行一切善法。
! p' G) A9 }- V; g# a! T2 b如果還是用我執來貫徹自我的想法,縱然是利益眾生的善法或有為法的工夫搥鍊,8 P! w" C1 d  k( \3 K( I) ^
也不過是人天福報的點滴而已,還是困坐三界的有漏福田,2 g7 |0 M; w8 a& D9 V7 M, l8 u% s
在三世冤的斷滅生死中,其與魔業究無等差。
9 \& P  W6 M9 p- h* p/ _  b& p如能堪破現象,將自我淡隱於人後,成就他人本懷為志趣,就是菩薩大行;菩提心的實踐。
7 _: }( V0 |* f0 j9 B2 v有了空性及菩提心的前行,再來修禪定才是王道" }2 n0 v7 n" c" z
我近日與珠脫仁波切(達賴喇嘛母親的上師,已八十餘歲),獨談四十分鐘,有關破瓦法的修持(中陰身救度)" o4 v* h; r3 I3 z
它特別強調需有六字大明神咒的前行(就是菩提心的開展),有些上師強調大蓮花的前行
8 Y! i( Q) R2 u* [1 M在在處處都要有菩提心,才能正修他法, w7 W2 a  J) G& P: e
菩提心高於般若,般若高於禪定
* y6 m7 D5 v4 E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FB : 宇宙的真實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29
發表於 2011-7-6 08:15:43 |只看該作者
阿慌 發表於 2011-7-5 10:29
4 d7 N9 `0 ], q. I0 v5 y奉歐陽的提醒,邀小的發言(只此一篇不再續篇) :+ W  B, N- O( v5 I; z  E# o
  H+ E. a& v7 t) _" }
其實「入流亡所」是相對「出流攀緣」而說的
1 w( ]0 j( P+ d- I! m6 u; @
菩提心高於般若,般若高於禪定" s/ ~2 x% _" b9 m; O2 [" t. x
如能堪破現象,將自我淡隱於人後,成就他人本懷為志趣,就是菩薩大行;菩提心的實踐。
  w9 H, F0 n0 ?4 X( ^ 謝謝阿慌兄ㄉ講解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33

主題

23

好友

1807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文章
1023
在線時間
259 小時
30
發表於 2011-7-7 15:15:37 |只看該作者
<楞伽經>中, 佛陀, 很清楚講解了, 心, 意, 識, 及何謂(上上智六度波羅蜜), 與(世間六度波羅蜜)的差別.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