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621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1
- 威望
- 2
- 貢獻
- 3820
- 活力
- 508
- 金幣
- 7232
- 日誌
- 6
- 記錄
- 28
- 最後登入
- 2018-8-11
 
- 社區
- 風呂京都
- 文章
- 5043
- 在線時間
- 2281 小時
|
寧靜海 發表於 2011-3-18 10:34 
, R4 i% U+ Q) R 我想是我的標題表達得不好,我想台灣技術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效率。7 {, ]& `0 \! x( C- }
9 z% B( e g; j7 l 台灣的工程效率,好像除了 ...
$ o& N6 C( x P( J" w天災之後的搶修, 需要錢, 需要人, 需要機具, 需要時間., x6 [: j" q2 V2 M$ ` n7 W4 l
: Y7 ]3 E* I+ e# y7 z ]& f
一般來說, 中大型災害發生後, 復舊作業是各地方政府最難做的一件事, 這牽涉到本國的國力與財力問題, 因為沒有足夠的錢, 要怎麼找承包商呢? 總不能叫人家做白工. 其次才是地方政府的災後復舊預算執行力, 也就是行政效率.' t! z. y+ q, m( _! ~# v4 t5 ~
: S& V; K4 v3 N% P由中央直接管控的緊急救災部份, 是較有可能做到立即處理, 如同文首的案例, 這是個高速公路, 是生命線, 與當年汐止高速山崩一樣, 受到較多的照顧. 但是當受災面積越廣, 有限的資源不夠分配時, 延遲的現象就更加明顯, 某些狀況下沒有辦法面面俱到, 是可以理解但卻是災民很難接受的.8 B! i3 V- H; ^/ y. f. _! j
- D7 w1 ]) ]2 ? f- x, q& j8 R3 V
即使國力強大如日本, 當遭遇超級災難時, 一樣也是要面臨部份地區復舊工作毫無進展, 困難重重的問題.
- R6 S& M- Q, r O
) Y% w4 C$ S, l6 X6 p隨著時間一天天的過去, 再怎麼訓練有素的日本國災民, 在收容所的體育館內長期住下去, 也會開始茫然, 慢慢的失去耐心, 我從日本網頁上, 也看到了日本受災區的地方新聞也開始抨擊日本政府無法解決災民救助問題, 炮火也是很強的.
4 B9 C- r+ v; s5 h. B: m- y: ~' d& x! @* a% y8 U
但災民收容所內, 還是看到許多人井然有序的分工, 收集柴火, 煮著有限的食糧. 一位帶著小孩的婦女, 即使只拿到一片麵包, 面對記者時, 也還是說出 " 還有很多人可能沒東西吃, 我不該抱怨 " 這樣的話, 令人心酸. 俗話說 : 天助自助者, 正向的意念是此時大家所需要的, 共勉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