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27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9
- 威望
- 69
- 貢獻
- 2921
- 活力
- 11164
- 金幣
- 42413
- 日誌
- 0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21-3-4
  
- 文章
- 854
- 在線時間
- 1126 小時
|
本帖最後由 Douglas 於 2010-6-25 11:28 編輯 4 v; b6 T( ~2 g# V
第二條,是不是銀行只要把鑑價抬高,這樣就沒有所謂的成數問題啦?9 K$ r2 c9 G) o1 |8 q6 q; ?' w
阿康 發表於 2010-6-25 10:11 
6 q; t- D- y, r, y! {6 a! X4 O( Y+ g
銀行提高鑑價, 相對也會提高風險, 萬一貸款人無力償還, 房屋必須拍賣時, 這時候鑑價的高低就有很大的關係了. 舉例來說, 假如鑑價500萬, 可放貸七成, 也就是350萬, 但是貸款人實際買房時成交價是450萬, 也就是買方等於貸到將近買價的八成(360萬).
5 [& \) ?5 `% c- d8 H6 ?( z/ E2 d8 x" M. V0 _! c( d$ z/ H9 T
此時若淪為法拍, 通常只有市價的五到七折, 若區段未漲價的情況下, 450萬的七折等於只有315萬, 銀行等於是倒虧. 當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其中含有許多風險問題, 還有個人資產信用需要參考, 所以也非不可能, 但一般銀行的態度通常會比較保守些.7 o/ K4 m1 S$ J# i8 G. C
2 @4 l7 w; F% s% |2 o# h9 ~- y; {需要貸款時, 可以多找一兩家試試看, 公營私營外商都可, 各家的標準不一, 業務需求量也不一, 也許就可以找到自己期望的成數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