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621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1
- 威望
- 2
- 貢獻
- 3820
- 活力
- 508
- 金幣
- 7232
- 日誌
- 6
- 記錄
- 28
- 最後登入
- 2018-8-11
 
- 社區
- 風呂京都
- 文章
- 5043
- 在線時間
- 2281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麥克 於 2011-3-14 10:21 編輯 ) c* o; i' u4 g! ]$ }
2 k7 h5 u, c0 i1 X1 q# j& K/ Vㄛ....不是所有的地震都有30秒的反應時間, 這是指最大值的情況. * z1 Q) B( G1 n
+ f+ ~, P. {/ x3 n- d- _6 R3 w
這個時間與地震發生地及感受地的距離有關, 距離越遠反應時間越多, 如果地震發生地距離不到 50Km, 還是得自求多福....來不及了, 距離100km以上的才用的到.) @ }/ T" w% w; z2 r2 ^+ t; ~
6 Z3 ]' u# { Q% X& D
在地震常發生的斷層位置埋設感應器 (主動式偵測), 藉由電子信號傳遞比地面震波快很多的物理原理, 遠處就能爭取到一些些的反應時間, 當然, 若是距離更遠的地方因為震度已經衰減, 有無預報也沒多大差別了, 所以最大預警時間只有30秒的範圍之內也就差不多了. 1 [& }$ Y/ Z: B3 @ c, A8 A% w) I
* ^& ], i! p8 y F3 y( S
台灣高鐵沿線與花蓮外海都有埋設這樣的感應器, 台灣並不是沒有這樣的技術, 只是土地的幅員比日本小, 離震央都太近了.....如果花蓮外海發生地震, 台北的反應時間只有不到10秒.....其實並沒有多大的實用價值....( g# I$ K' l/ o
) V }) g$ M) T5 l, ?8 E* N! h& [上一次中台灣地震, 高鐵列車收到感應信號後, 根本還沒有足夠的時間煞車, 才開始減速沒多久, 主震波就到了...就突顯了這個問題.
6 O4 G* z. A' e% ?2 X: N3 O, v7 G$ F8 J% u9 L4 }& k& [' C4 r1 W
另外一種技術是 (被動式偵測), 是利用兩種地震波的傳遞時間差, 偵測到前者之後就發出預警, 在更強的後者到達之前能先躲避, 但一樣要距離震央越遠, 反應時間才會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