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4984
- 閱讀權限
- 35
- 精華
- 0
- 威望
- 1
- 貢獻
- 1613
- 活力
- 1905
- 金幣
- 16677
- 日誌
- 0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25-10-25
 
- 文章
- 823
- 在線時間
- 605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蕊貝佳 於 2017-3-10 10:31 編輯 / w; u: _' Q3 U) m3 O
tkc82 發表於 2017-3-9 23:42 
9 |4 g, E. C: B- R2 pD大所言極是,但是有些話無法出口,深恐得罪人,這才是重點。
/ m) Y, x& f. @/ l6 r3 l3 b
/ k# ^+ P( w! O' X, y% R: }小團體的真相 有話說不出口怕被報復
% l# E1 O ?' s1 ]$ Y- I k/ F l# j7 P* d
團體中每個人的地位隨時都會受到威脅,大多數人也只是為了地位追隨領導者,而沒有真正的友誼。6 p* r8 T; ]) W; P7 K( n7 _
S- B" l! e- `4 v然而,即使是領導者也可能會失去權力,事實上他們要擔憂得可能還比較多。
5 P+ _2 F! I( V4 c: W" H* T
3 s: i8 A+ T. A; ]正因為沒有人有安全感,所以才需要不停地利用奉承、挑撥或謠言等工具來維護自己的地位。所謂多數的自我優越感”上的一種“蔑视其他住戶”行為。6 u- J9 l4 K; v' {2 B
7 U6 @5 ~, p9 h
現在小團體也存在於賴,FB,那已經成為當權者的熱門選擇:只邀請特定的住戶加入,共同批評對手,甚至製造假資料。在住戶之间形成了一股势力,代表了權威。+ }: u8 v* u! _5 F
5 y7 A% J4 b* Y( ^! |, X3 Y團體往往將重點放在維持自己的地位和知名度,而不是專注在共同的價值觀以及信仰。2 U- }+ u1 t: `" K$ i6 b$ E7 z
/ b0 V2 Y5 I. g- t% A
他們會用自己的力量有目的性地傷害他人,或者是排擠,而且可以變得非常嚴重.是道德的淪喪,甚至涉嫌違法
3 c) a W; V! v! \
4 w4 U3 w3 G9 k1 \4 z) |; m) D0 t例如,管委會聯合七個人來對付一個人,所有議題表決就無往不利,這類對一個委員持续的排斥和捉弄,也應该算是一种社區霸凌。雖然大多数是暗箱操作。沒浮出檯面. L2 R! o& q( T( E0 ]
. m; v3 v* x2 V2 G U, ^6 t7 A& ].霸凌者是7人圍毆1人,所以這不是一個勢均力敵的組織對抗(像是幫派或小團體之間的爭鬥)。9 S- X, S$ A4 X8 B
+ }7 t+ G( F$ h4 |1 G8 ~% a所以真正的「強弱」態勢,不是發生在體能上,而是一邊有組織、一邊沒有。社區作為社會的一部分,弱肉强食的叢林法则就不能避免,總有强者“君臨天下”,也會有弱者“委曲求全”。* q" w9 V$ G, [1 @, g
" Y1 y0 a( O$ T$ \受害者的朋友可能很少,或者沒有意識或能力集結起來。
( @1 L/ B; f' z5 I6 C0 h% w7 F) k% I! n
這樣的事情幾乎沒有根治的可能,因為它是部分社會問題的投射。解決霸凌問題,就要先承認它確實就不是簡單的事,從所谓的根子上找到源頭,適度地谴责當事人.- n3 K+ a, N' O# c$ f/ Y$ k/ i
# @2 n6 S6 g( Y* {1 t8 W& U- \) I
科技的进步,讓我们看到霸凌事件的细節部分,不单是参與人员的口頭描述,那些欲蓋彌彰的辩解行為和害怕報復不敢暢所欲言的隐瞒,常常使事件只顯露出冰山一角,
2 U3 B" t9 f- j( u' L3 C% ]) ]6 ~
! C0 r# V. p2 ]- T! o0 G一味地妥協和放縱,進行一些無關痛癢的懲罰,無法遏制那些“投機者”作為强者的“野心”.所以,樹立一條新的叢林法则是關鍵,新的叢林法则要成為强者心中的“红線”,成為弱者心中的“靠山”
% t a! u m5 b* }1 b: \
+ V, F: T: r/ {' @而我們只能盡力去做,終有力有未逮之處。我們在面對的是人性中醜惡的劣根性,以及社會結構產製出來的惡劣副產品,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式。就是一種對规则的破壞
) I2 G% W1 A+ |; y3 t) i3 K9 o j, g8 |4 B
建議管委會盡量避免以上對下的權威關係面對住戶。透過平等相待,示範給住戶「對他人施展權力」以外,更佳的人際相處方式.小團體的動態和互動情形,避免排擠和孤立的情況發生.
8 b$ S' \- i D- ^( D# O7 l9 n2 U. z0 ?1 |$ Z8 ~'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