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884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472
- 活力
- 1761
- 金幣
- 7503
- 日誌
- 0
- 記錄
- 15
- 最後登入
- 2020-7-30
- 文章
- 4596
- 在線時間
- 677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kwbaseball2002 於 2014-4-28 11:47 編輯
選舉跟理念是兩回事!
有理念的不一定會選舉,會選舉的不一定有理念!
甚麼尾巴?人類已經進化到沒有尾巴了!
===================================================
轉貼:落實民主,停建核四-林義雄禁食行動網站
http://linfast.logdown.com/
為「核」要跟台灣說bye bye?
APRIL 27, 2014
@林鈺雄(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
311核災屆滿三年之際,全球和日本核災危險因素最為雷同的台灣,政府老神在在,罔顧各種國內民意和國際警語。回顧一下點名台灣核災風險的國際相關報導,除了德語媒體再三提出警告之外,還有在國內比較知名的英國自然期刊、獨立報、法國世界報和美國華爾街日報等。
綜觀國際報導,指出幾個台灣為「核」特別危險的因素:首先是核電廠和人口密集都會的距離。本來核災很難論斷所謂的安全距離,只有影響大小之別,例如車諾比核災輻射塵一度遠達千里(涵蓋泰半歐洲),福島核災時美國建議撤僑範圍是80公里,但以國際上最保守的30公里近距人口數來看,台灣核二(550萬人)、核一(470萬人)分居全球的第二、三名,僅次於巴基斯坦的Kanupp廠(820萬)。
複合風險 全球最高
不過,千萬不要誤以為「台灣不是第一」而沾沾自喜。電廠規模(含機組數)是另一個核災風險因素,福島核廠30公里僅有17萬居民,但卻是個六機組的大型電廠,風險當然比較高——核災中就連爆了4組。反之,Kanupp只是個單機組且小輸出(125MW)的電廠(其他機組與中國籌畫興建中)。台灣核一、二廠四個機組輸出量合計3,141MW,整整是Kanupp廠的25倍。更甚者,巴國人口高達1.8億,Kanupp廠近距人口占全國總數僅約百分之五,核災也還亡不了國。但核二廠近距人口數占全台近四分之一,不用加計核一、核四的潛在災民數,就已經穩居世界第一。更何況Kanupp廠離巴國首都千里之遠,核災沒有立刻癱瘓中央救災指揮的風險,但台灣核一、二、四卻都蓋在首都圈。單比這點,別說什麼算不算四小龍,台灣根本是全球第一猛龍!
其次是核電廠的新舊,這不是絕對因素,但「最新」和「老舊」的風險通常最高。新型核廠的危險在於沒有經過完整測試,技術人員對部分功能也還不夠熟悉,例如三哩島核廠才運轉三個月、車諾比核廠才啟用兩年就發生核災。之後進入相對穩定期,但隨著設備日漸老舊和精熟技師退休,核災風險又逐漸攀升,越來越高,尤其是超過30年的老電廠,如福島核廠。
用這個指標來衡量,一來,台灣四座核廠就只有最新(還沒運轉的核四)和老舊(超過和將要30年的核一、二、三廠)兩種,剛好都是最高風險類型。二來,老舊核廠若「延役」20年,就等於「把最高風險期間再延長20年」,這正是歐盟施壓歐洲各國,要求將老舊核廠(例如立陶宛的Ignalina)儘早除役的理由。縱使補強老舊核廠也難以確保安全延役,畢竟福島的殷鑑不遠(才剛通過延役許可就發生核災),更何況台灣核廠原始設計的耐震係數只有0.3到0.4G,再怎麼補強也達不到日本核廠平均的0.6G,再說,連比較耐震的日本核廠也發生核災了。
天災風險 猶如福島
地震、海嘯是影響核災風險最不可測的天災因素,其中又以結合兩者的環太平洋濱海核廠,風險最高。正因如此,所以華爾街日報引用WNA資料而選出的全球14座最危險電廠,集中在日本和台灣,台灣四座核廠全部上榜,運轉中核一、二廠的四個機組,也全部都和福島核廠一樣面臨地震、海嘯的複合危險。當初為了冷卻便利而蓋在海邊的設計,福島核災後已經被公認為是工程的重大錯誤,問題只在於要不要一錯再錯而已。
再來,設計不良和貪污腐化會提高核災風險,而這兩者也都是外界對核四的疑慮。車諾比建廠時曾為了趕工而多次變更設計,和台電擅自變更核四設計的問題如出一轍;貪腐程度也是風險係數,如果考慮建廠及運轉過程中政商勾結的招標採購弊端,設計再安全的核廠都不會安全。
最致命的核災風險來自於「過於自信」的管理監督文化。如原能主管宣稱的「菩薩坐在蓮花臺」,或如新任魏國彥署長以為核電只是科學問題,罄竹難書。更扯的是,經濟部官網引述自然期刊,最後竟然移花接木說成:我國「在世界核能國家中名列前茅,…表現在世界平均水準之上」,這再度暴露了台灣核電管監文化有多膨風。
總言之,台灣核廠符合所有國際上核災高風險的指標,集大成於一身。天若不佑台灣,我們真的要為「核」而跟台灣說bye bye嗎?
【支援小組說明:本文曾刊登於2014/3/10的自由時報。感謝作者允許本站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