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952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2
- 威望
- 4
- 貢獻
- 2232
- 活力
- 85
- 金幣
- 5395
- 日誌
- 0
- 記錄
- 7
- 最後登入
- 2025-1-21
  
- 文章
- 1099
- 在線時間
- 685 小時
|
本帖最後由 sigma19 於 2011-8-21 11:41 編輯 * U, b& p1 O+ R. b/ l
7 g! F- t# Y/ o: Q N8 |8 r$ g前陣子終於換了一台新電腦,雖然已經過了2個禮拜,但是還是忍不住要分享下裝機心得
: O( v1 d( P2 T5 x. |5 a5 e
9 Z. n' @2 o4 @: Q& [ f先來句精神喊話 :
3 P+ e4 i( E! A8 @9 ?6 }* c* N8 L0 `- ^6 \2 m% x$ g4 X' ~" [
宅的力量取決於螢幕的數量及硬碟的容量!!!9 d- Q3 j- B; `$ m4 t
6 B$ ^- J9 P7 F! ~. I7 n圖片先來吧
$ f! G* u- |- @" o! z! _( `* L# k) A) M# e; @3 [
這就是這一次購入的機殼,Thermaltake 的 Level 10 GT
1 H2 A ~0 D9 K' y/ T這個機殼要價不便宜 8900... 沒錯 你沒聽錯 光機殼8900還沒有電源供應器
0 z9 I; |' o4 w: j" Q- B# Z! J外觀比起其他機殼"特殊" 但是功能跟配置卻遠遠超越一般華麗漂亮的機殼
6 L$ B" i% k( g% f
/ O# x4 S2 q: a" S1 g1 ]- d! O2 b, s6 ^% T. d t
整個系統配置 這台機殼 又縮小了我的書桌下可以放腿的空間
: l5 J! b3 C7 E, L4 n) f; Y2 k5 Z
3 P$ G6 w) _" z# t: P/ m0 t, Q+ S+ M6 p6 h3 X
我+個比例尺好了 這是600ml的礦泉水瓶 放在機殼旁邊 水瓶真的很小( X0 S4 [2 i% R- ?

; R3 t; w" R+ @! p( T
' c4 x0 h$ E6 r' j* j接下來是桌上的螢幕 這些螢幕都是 今年2月購入 都是24吋! E6 s f; ~$ U& k4 q
左邊桌面是明日香 嘿嘿 中間純黑色7 m! L. O [8 O5 O

: Q& c7 S! C( e# q3 X6 h" w1 X% D: @! r8 e5 s( s+ F: h: ^, `( `
右邊就是真希波了 左右兩位 EVANGELION 美女陪伴 是不錯的& X9 l% M* Q `
工作環境 迷之聲:凌波玲呢? 有三個我不知道貼誰的5 }4 i: a, ^! j
: \+ E4 L4 J) W. r# A2 M
_) Y- J& I8 r" M1 z5 p7 K
機殼的上方有內建的 USB 3.0 插頭 還可以調節LED燈 及 風扇運轉速度 ! a* [ v7 | b+ E' B8 A
講道 USB3.0 ...傳輸速度 據說比2.0快上許多 可以達到5Gbps3 c9 L, R2 Z8 i. Y
但是sorry 可以負荷這種速度的硬碟 不是RAID就是SSD 所以別想太多 別被 2.5吋隨身硬碟
& t4 ~" E- s! N& N) s3 J3 N8 ]騙了喔 如果有人推銷 2.5吋硬碟 USB3 千萬不要跟他買 因為一點意義都沒有0 }6 B& X* n; H8 Q; B
: {2 d+ z8 C, B( `, Y5 }0 S Z
. z+ S3 t) z" X% N側面的背板 不用整個拆下來 就可以打開機殼 上面的鎖可以把機殼鎖起來9 ?# A# ?$ A9 U3 M2 W
開殼的按鈕則在鑰匙孔正下方機殼底部
# @: m2 S' J# z; t
, l8 @! K/ L/ H) a8 }3 G! }! a/ i7 b
側面的CPU部分是透明的壓克力 可以看到內部 CPU散熱器跟RAM% a4 h+ P" O& Q
順帶一提 這次使用的散熱器是 CM的V6 一樣 就是很大8 J( i" D5 Q$ c& i% H" Z U
要不是因為原廠風扇太吵(不用爭執 intel AMD 風扇都一樣吵)
# ~1 g& s* t8 h1 w不然我真的不會多花錢改裝塔型散熱器
: j6 F- }# y/ A" a" S
' a1 j2 p2 c! N$ f; P5 L V" E* F/ X8 A9 j7 ^1 W6 x9 O
接下來這個 比較特殊 他的側板12CM風扇 不用拉線
* T9 ^- y" j+ ~: w6 p5 ?這個裝置 只要殼是關起來的 就可以導電驅動風扇
6 f( F9 K- k4 ]8 Y! f這是我頭一次在機殼上看到這個設計
8 p( L5 i- w U |
. q6 R9 Y5 h1 z2 w% C: J$ A1 v4 ?' e8 s8 p
接下來就是內裝了 線路幾乎都走背板 不會影響散熱風流4 S4 l# c5 J& a* C
這次採用 MSI 的 R6870 TFIII 顯卡兩張 跑Crossfire! J8 z9 w( I& Z

5 d. n( B8 ~# C( G6 O: {! M
- ?* y0 Z* h- f* S5 F內側的底板也是有通風口 而且跟側板一樣 都可以在不拆開機殼的狀況下
& k c$ M2 U! p( c" M把濾網拉出來清理 PSU = CM 750W 80PLUS 一堆智障跟我說要買1000W的電源
% v) n! U9 V* }才能開動這種高頻處理器 + 雙顯卡電腦 拜託 不要相信不實的說法了
5 a6 [5 Y/ W! [& e我瓦數算得清清楚楚 功耗 總共只有525瓦 750撮撮有餘) a9 k7 i4 v2 W1 M2 X

! ^4 ]6 R A/ |- Z& N% F8 a( r
6 n$ E& G D! J) m, P F接下來是殼的正面 電源開關在右邊 下面有4個USB2.0接口3 ]# N; T4 U2 {+ b. Q6 @0 y% E! M. [
我這次裝了兩台光碟機 下面再加裝一個 8CM風扇抽風進去機殼2 g5 P! j' E, W. G7 t! T
7 m0 U* y5 b. b8 H& A: |; f# \
% H2 T9 a# t2 N% A7 X. J4 |3 f7 E
這次加裝了家用版ATM讀卡機 可以讀 SD 智慧卡 SIM卡 提款卡等等 但是就是不能讀 CF 囧* W$ }) \6 n' }$ z9 I) d
下面就是硬碟放置的地方 把鎖轉開就可以按遺下按鈕 把硬碟盒拉出來 很方便吧9 [3 L" c% `' ?1 j9 F- n, [+ L. k
" Y8 U" S$ C. U5 A
9 f z- z+ G# a' @: z6 D0 c
' y Q M0 U9 T1 m& w0 C3 P
再來附上最後一張照片溫度監控 以及 CrossFire 雙GPU的運作控制
9 @* [; v9 a3 J$ d 3 U9 _' }" `6 p& A$ b4 e# H
0 H+ w; } s6 x) g$ I) p; j$ A0 C( H
: H1 A$ U# m% R: U8 J* v
整體上 這個機殼我覺得CP剛好打平, 結論:品質好但是貴,我真的沒話說
4 O0 t; r0 g7 ?: g7 e2 ^5 _
* R. U6 K, _* m: E% V: v機殼特點:# J$ t& M0 w; c
1. 全部的進風口都有可抽出的濾網,防塵的設計真的不錯, ]5 f8 o/ e3 j" @' N
2. 整個機殼雖然巨大 但是他有加高設計 風從前面及側面抽進去( B/ S5 _! g; {2 I$ r t" N! n
從頂部及後面吹出 AMD975這種高熱的CPU 待機溫度可以維持在 42度
5 P; v5 N/ W; `; {9 q4 o0 P 我很滿意
8 m, q2 J8 \2 y% L5 D4 h* Z( r3. 接觸式的側板風扇這樣就不用擔心 走線的問題
6 S( E8 o) U4 x3 Z% ^5 e4. 機殼上方及正面有 6個USB 其中兩個為3.0 很少有機殼有3.0插槽' O" ?) r& v9 S2 P: E
5. 空間巨大 雙顯示卡空冷運作 可以維持 50度(待機)到68度(遊戲) 溫度0 ]& f7 c1 m6 j! P9 L1 _
* O7 ^1 y. q% R+ H系統配置
; U+ K7 l+ p& ^) q3 ^9 e/ l' j& L5 b# f% I5 b4 e, g
處理器 AMD x4 975 3.6G 7 F# d9 d9 m2 l& T. L# Q9 B) V; G
記憶體 4GB x 2 DDR3 1333 G" `- S' s/ u" n
主機板 技嘉GA 990FXA UD5 6 G; U6 T- d3 B& J5 ~
顯示卡 MSI R6870 HAWX TFIII x2張 CrossfireX
; R3 M1 d- o8 O; y" K1 N, \- R7 M主硬碟 Kingston V100+ 64x2 RAID 0+2 讀: 550MB/秒 寫: 260MB/秒! N" {# J3 _) I3 \" j
資料碟 WD SATAIII 1TBx2 RAID 0+2 讀: 350MB/秒 寫: 350MB/秒; J' `: T9 J. T3 k
9 n' S$ i" [" N: Y* d$ L
結論 : 固態硬碟 RAID 開機真的好快......傳輸大量檔案速度遠遠超過舊的電腦(SATAII RAID0)* I9 b& w& ?) \+ g$ Q6 ?6 `
SATAIII 真的好威!! Crossfire兩張顯示卡 最多可以接到 6個螢幕2 x8 [1 _' X" t G+ _: N1 U
這台應該可以撐很久
: }2 d1 |2 p, s! H5 n/ |; V3 i! c1 K C1 y, }. [3 z, a2 b0 I
不專業分享文 敬請見諒+ A% u6 A/ E6 o; Q5 s$ J( D% r
( G7 |! |' B# G5 ?P.S. 希望大家和睦相處 AMD Intel / ATI Nvidia 的搭配我全部用過
7 z$ w5 T6 ^8 \0 D6 H7 y' F我不會說哪邊比較好怎樣怎樣的,因為基本上沒有甚麼差別% h/ k O% G; p8 k) S' x
z) S+ S* p% |$ x/ p8 u/ m硬要說的話就是雙方各有一些優點,但是雙方也有特有的BUG存在
9 i1 N+ m1 w [. q! Y需要我列出來的話 我可以列一份清單.半斤八兩的東西 Mobile01 一堆
% W8 ~2 b1 _5 w. ]/ T6 s嘴砲在那邊吵廠牌 希望這邊不要出現 3 F! _4 i1 q; ~5 S" ~
E+ @8 B$ {: T1 @1 L7 Y/ N
) A" Q4 K8 O" @3 I" J( i呼 這篇文打了好久 如果等一下按發表帖子給我回傳404的話7 n9 [2 \* u3 m" Q/ ~1 e: P
我就發誓再也不發文了
t) k3 L* \2 L r
1 W( |% e( X2 u5 c3 g最後附上一張 顯示卡資料表 越多紅色的代表越糟 越多綠色的代表越優% v5 Z5 Z8 X0 e$ d. |. @
_5 D7 p) i; F) T' r) g7 f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