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929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11
- 貢獻
- 4144
- 活力
- 6942
- 金幣
- 49540
- 日誌
- 0
- 記錄
- 2
- 最後登入
- 2022-6-16
 
- 文章
- 3210
- 在線時間
- 2717 小時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2 `4 x& t6 x0 ^0 D- m# O9 w
37歲的上班族林小姐,平時工作需要久坐在電腦前,三年前開始下背痛。剛開始發生時無明顯痛點,主要集中在下背部但並不常發作,因此不以為意。但是近三個月偶爾有夜間翻身困難情形,凌晨3-4時疼痛加重,在變換體位,或按摩、捶擊患部後,疼痛可減輕。有時晨起後疼痛加重,稍加活動,疼痛也能緩解。最近氣溫下降又下雨時疼痛加重,腰部痠痛、肌肉僵硬、有沉重感,嚴重影響睡眠。因此病人到中醫科門診求診。經針灸治療二周,並配合衛教運動後,症狀明顯改善,晚上又能好好睡一覺了。( U9 A" I; x7 s2 F% n. T" o
! Z. Z- V5 K# m4 m% i! U1 g7 c
2 X2 g$ e; _! D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王惟德說,其實這就是一般上班族常見的腰背部肌筋膜炎,背部支持組織是由縱行的結締組織纖維,覆蓋在腰背肌上,有保護肌肉及加強對腰部的支持作用。在寒冷、潮濕、慢性勞損、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等因素作用下,導致腰背部筋膜及肌肉產生充血、腫脹、滲出及纖維化改變,並相應出現彌漫性疼痛、局部可觸及結節狀或條索狀改變等臨床表現。這些組織的非特異性炎症變化,叫做腰背部肌筋膜炎。
, Z' G% I: ~. y. F; ^2 N" {: j9 g* y9 G
# `7 }! s2 Y9 R! Y- Q- p王惟德指出,絕大多數患者有長期和持續性特殊姿勢下工作的慢性損傷史。疼痛一開始不很劇烈,開始為痠脹不舒服,時輕時重,間歇發作,以後有刺疼、僵硬、麻木感,並有進行性的加重。勞累時顯重,休息後減輕,範圍也不斷加大,與氣候變化有關,立、坐、臥姿勢活動受限,行動困難。7 K" A; ?, U. | z, \1 l; A
& A2 i: I) W! j3 B' r4 H. r
], `( B& G- j. A他表示,患者常常難以確切述說疼痛部位,但是疼痛的放射性比較少見。肌筋膜炎有特定壓疼點特性,這對臨床診斷和治療都有重要意義。按其壓疼部位,一般可以認為是其相應部位組織傷病。
" k6 H* \" G# u1 {3 F- f Q8 X7 M3 U* k5 f/ D; B9 R* I
* v# @% u$ R" N9 D- v導致腰背部肌筋膜炎的原因,主要有:
# Y+ ^. S4 k& O6 p# k0 a* m' b
+ k. F/ p$ D: o: x! G1. 寒冷:這是最多見的原因。寒冷地區、寒冷季節、冷風侵襲引起腰背血液循環發生改變,血管收縮、缺血、瘀血及水腫,造成局部組織發炎,但會隨氣候改變而加重或減輕。
& A( g7 I7 s' {' v% p 2 T n/ C! u3 E; @7 }: }8 c9 {' h
2. 潮濕:是另一種多見的原因。在潮濕環境中,因皮膚代謝功能失調,特別是排汗功能降低,引起皮下及筋膜處血液流速減緩,從而導致微血管充血、瘀血、滲出,形成筋膜炎。
. q, w! A3 A z! N6 j9 w3 s7 H; C 2 `) j9 ]# P4 z
3. 慢性損傷:由於各種慢性勞損性因素,反復作用於腰背部,導致腰背部軟組織張力增高,出現微小損傷,形成本病。- D6 ?: x. T! C4 W) H, X
9 D4 s$ p, |" C! [9 i* D- S! B* }
" @* P0 u7 a! j4. 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單一工作姿勢持久等均可誘發本病。 6 a3 J8 e. `0 @: G( k6 J
( ] E$ x7 F! o' V5. 風濕症、痛風:某些病毒感染時易伴發本病。
3 R( ?) @! h7 |. ]/ C- f$ J3 j% s& [( n8 I* R
- w7 a: S/ D0 r7 a. e/ Q: X
王惟德表示,在中醫針灸取穴上,常常用華佗夾脊穴,夾脊穴的定位在背腰部,當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兩側,後正中線上旁開0.5寸,一側17穴,左右共34穴,治療腰部筋膜炎常取腰椎第二到第五椎下兩側8穴,此穴有疏經通絡、調節臟腑氣血、舒筋活絡、安神鎮痛的作用。" c1 y# j( s) d$ R
( i9 o( U1 b4 ]3 g: q4 v4 y/ V5 }' ?( U( J0 ~
他說,在中醫門診有時會使用電針夾脊穴促進止痛作用,現代實驗研究中,通過解剖夾脊穴發現,附近均有相應脊神經伴行。所以針剌夾脊穴可作用於神經根,阻斷疼痛,又能通過調節神經功能宣通氣血,有效地消除疼痛。另外可使神經周圍的血管擴張,有增加局部血液循環與舒緩肌肉、筋膜壓力的作用,達到治療目的,改善臨床症狀。
5 Y- S" i3 X4 S2 G' o! i2 {2 S _4 N8 u2 g. F8 z6 k4 ~
( B# [/ y& t: a" L; y+ U4 q! w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夾脊穴與背部的背俞穴相鄰,背俞穴有調整五臟六腑之氣機的作用,因此針灸夾脊穴可調節臟腑氣血而治痛。夾脊穴與督脈相鄰,和全身經脈均有聯繫,故針灸夾脊穴有通經絡、調氣血的作用,因此經脈通則不痛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e: v! Y8 m% o M. i$ o: \
* b2 j6 a$ m# y* O0 K6 [
王惟德建議,需久坐久站的上班族,也可在家做腰部玲瓏鼓勢及腰部吐納勢等運動,促進腰部氣血循環,預防腰背部肌筋膜炎:+ X1 v( ~+ f0 } ]
8 n0 N% y# T' t5 d$ o& T& B·腰部玲瓏鼓勢:兩足微開站立,兩手放鬆垂於軀幹兩側,做左右側轉動活動,兩手如鐘擺般自由擺動,引導身體轉動,活動幅度由小到大,至最大限度為止,手掌可輕微拍打對側肩部,活動時腰肌要放鬆,運動約三到五分鐘。
' Z' R n+ r% v6 ^) j% p; ` ' F( P, n8 O' f+ z3 m
- ^9 s2 H' J g5 z/ R· 腰部吐納勢:仰臥時兩腿彎曲,抬臀時吸氣將腰部抬離床面約十五公分,靜止五秒,此時將兩手握拳放於床面,拳心朝下,吐氣時將腰部脊椎兩側自然置於將拳峰上,即按摩華佗夾脊穴,腰部肌肉放鬆,臀部可前後左右挪動,增加腰部與拳鋒刺激面,加強穴道刺激維持此姿勢十秒,反覆二十次。3 c4 {9 K# E* 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