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8298
- 閱讀權限
- 25
- 精華
- 0
- 威望
- 2
- 貢獻
- 307
- 活力
- 492
- 金幣
- 1884
- 日誌
- 50
- 記錄
- 7
- 最後登入
- 2017-5-15

- 文章
- 65
- 在線時間
- 61 小時
|
聰明爸爸育兒術
, A0 T+ s7 P+ T2 W% Z( D4 }8 m& K$ n- {5 r9 T
媽咪寶貝 8月號 NO.146# {- ~) o+ o, c- o% x# D
採訪撰文/陳安琪, R, ` g7 f% }4 M9 v8 W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吳孟璋
- U4 p+ |7 d, Q. t% o ~) P模特兒/俏皮弟弟育晨&溫柔媽咪靜雯&貼心爸比家才
, ^0 u& R- Z% h8 t0 ?- |+ t+ J攝影/Max fine art( 0927-607-915): f. `7 O8 S7 B, i
" o5 b. S% c+ ?2 t8 r: K% _! V
8 I5 m9 C ~" h" E2 ]9 K- [, y7 O或許是因為東方人的傳統觀念再加上刻板印象的緣故,在我們的記憶中,爸爸永遠是不輕言說愛的那一方。回頭看看我們的上一輩(約50~60歲),多數父親在孩子眼中都具有嚴肅、不苟言笑的形象,當孩子犯了錯總是投以打罵教育,將自己的關愛武裝起來……但是,當我們這一輩也晉身成為爸媽之後,這條不輕言說愛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模糊,在現代人的想法中,好爸爸必須具備部份類似於女性的特質──溫柔體貼、善於傾聽、有同理心等,有時候卻也忽略掉男性本身的個性特質,讓新時代的爸爸不禁大嘆「好爸爸難為」!
3 F# w$ t" ?8 g! u
0 ?% A+ z. C/ e& V" \( C( g1 n7 j8 t
試著回想您的父親和家人的相處過程,是否也鮮少對家人表達愛意呢?仔細回想,小時候爸爸是否也曾幫你修好書桌的檯燈,或者在回家的路上順道幫你帶碗最愛的豆花?或許不好意思說出口,但爸爸總是默默用行動,傳達對家人最深切的關愛。: I0 k$ x7 `: j9 X& {8 F3 e
6 K: s4 ]4 A3 z1 S- _% }7 [了解爸爸的想法……3 [& e8 }# [ a2 A2 g" c3 A% {
L- ^: M" t7 `: D6 Z/ x% P, y
一般人對於好爸爸的印象不外乎:「多花時間陪小孩,同時肩負起家中經濟重擔。」可是如果不能做到上述兩項,難道就是不及格的爸爸嗎?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吳孟璋解釋,或許出發點是為了維繫家庭(是家中的經濟支柱),但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時常缺席重要時刻,被另一半或孩子埋怨也難以避免,甚至自己也會為參與不足深感缺憾。這兩項雖然看似平凡,卻也道出現代許多小家庭最為難的一面。
! w/ [5 M- t( ]( a, S' |# j
, f n4 b8 l- ^4 r2 \+ i! Y& M1 ]家庭&工作,男性兩大壓力來源
2 f; k4 Z$ T4 B, g9 |: g. w男女常見的壓力來源各有不同,男性較容易因為工作、經濟狀況、家庭關係感到困擾,女性則較常尋求情感與情緒上的抒發。5 V/ y/ g* s" i' D5 h
家庭成為男性壓力來源的原因常見如:家庭與親密關係疏遠、找不到自己在家中的定位、夫妻因為經濟狀況不時起爭執等等;工作帶來的壓力往往是:與同事或主管間的磨擦、工作遭逢挫折、找工作不順遂等,都是很常見的困擾。* J; }3 ?; ?3 l. a6 \ [
! E4 F5 ]; b2 b' w夫妻家庭生活篇6 d: j" o9 n+ r
: K- m* ?# Z, x; x# x5 o8 n' G上一輩對於婚姻都抱持著慎重或較為保守的態度,但現代人對於婚姻的觀念比較開放,首先我們來看看,婚姻的本質是什麼?在「愛情三元素」的理論中,第一個元素是「熱情」,尤其在一段關係剛開始的時候比例最高;第二個元素是「親密感」,除了熱情以外,兩個人可以談論很多心裡話、分享彼此的想法行為;第三個則是「承諾」,也代表責任感,是兩個人會攜手步入婚姻最重要的關鍵,少了承諾,婚姻也很難走得長久。* E0 _$ f( v. O4 ^; t$ @
3 b* n* Y. U, F3 F* X$ V
結婚=熱情退卻?
6 p+ M; H$ w8 r* p! r婚後夫妻間常見如價值觀的差異、金錢的使用、生活習慣的不同等等,從小事到大事,衝突都可能不斷上演,當生活中的磨擦變多,卻又因為忙碌而缺乏談心的時間,就容易感覺婚後另一半的熱情不再、婚姻或許只剩下責任,感情難以繼續維持下去。& u; Y; w; K v. \& o
; v1 p g' F2 J, \" M% l
對另一半的社交生活不放心 L) \3 @2 N4 {5 D0 S
如果對另一半的社交生活感到不放心,「溝通」是最重要的解決方法,不要因為不放心而任意查看簡訊、信件、日記,這些反而會破壞信任,畢竟隱私是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尊重,倘若因此鬧得不愉快,之後也要花更多時間修補關係。
% u y4 ~7 q, L7 c/ y8 Q0 q s
* D+ ?* l( C9 E& w( ~9 S舉例來說,假設你的工作常需要應酬、和許多異性相處,就可以和另一半討論是否需要定時撥個電話讓他安心、或者幾點前會回家等等,讓另一半清楚了解你在意的重點,設法消除對方心中的不安與猜忌、傾聽並尊重對方的想法,進一步協調出彼此都可以接受的作法。
! K* ^ H E0 a" a
3 @! V9 h% C5 o. [5 B8 x傾聽並尊重對方的想法4 X g/ H9 L; n5 O, r7 S7 A- x% _
, g# U2 D# V3 d/ G6 A: U" j5 o
成為另一半與父母間的橋梁
0 j& b2 f7 c$ h6 A6 A畢竟成長背景、生活習慣截然不同,婆媳問題也常被大家討論。在婆媳問題中,男性同時身兼孩子的爸、妻子的丈夫、爸媽的兒子,夾在中間需要許多智慧化解問題,吳孟璋心理師說,他看過最不好的示範,就是夾在中間當媽媽和太太的傳聲筒,將雙方的抱怨一五一十轉達,不斷增加彼此的導火線,問題非但沒解決反而還越幫越忙!% V* ~: j6 k; ~# r
5 ]' r; H r# R' o- a4 B" H2 w0 l
從婆婆的角度來看,家庭新加入的成員不但把兒子奪走了,還處處和我意見相左,但對太太而言,到了一個新環境新階段有許多事需要適應,所以這時丈夫應該「以不變應萬變」,先扮演好傾聽的角色,讓雙方的情緒適度的發洩,阻止婆媳關係繼續惡化下去。婆媳關係如果未處理好很容易演變成衝突,其中,夫妻間的溝通尤為重要,畢竟改變媽媽既有的想法並不容易,但夫妻間若能有良好的溝通,就能一起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 e8 ~& `7 b; j& S) N2 t/ n" K & b) }2 k- a! k8 s+ ~
身份不同,心態也要轉變
. R+ r$ J8 x- v「唯有成為父母以後,才能真正體會父母的難為。」經歷懷孕初期的孕吐噁心,在9個多月的孕期看著自己的腹部一天天隆起,媽媽通常能清楚意識到自己身份的轉變,但反觀爸爸,如果對媽媽懷孕的過程沒有多參與,恐怕必須等到真正將小娃兒抱在懷中,才能真實感受自己身份上的不同。不管後續生活可能會為經濟支出擔憂、為教養問題煩心,但若是在得知新生命即將誕生的第一時間,每位準爸媽都可以以喜悅的心情不斷告訴自己,寶寶的到來是一件很棒的事,作好心理準備替自己儲備更多動力面對挑戰。' q0 M( }: ~$ J$ t: {5 `) C
; y; v+ ~0 p1 g吳孟璋心理師表示,在孕育寶寶的過程中,媽媽不時必須承受身體的不適、一面擔心寶寶的健康狀況、另一面又有工作或家事需要處理……,無論在身體或心理上,都承受著來自各方的壓力。準爸爸除了照顧好自己、減輕媽媽的負荷外,更應該要能理解孕媽咪的情緒起伏一定比以往大,更要多付出一些包容與關懷,如果可以,應該盡量想辦法陪伴媽媽進行產檢,多參與懷孕過程的點滴,讓孕媽媽感受陪伴與支持,也能幫助自己提早意識身份的轉變。
' T- S4 N, ^, t' j. n: u$ h7 Y! g , S2 G) Y. }* w& F- j0 T
給孩子穩固的成長環境6 G' T: W; d, ^, {* X! y1 K& Z; k
小朋友對於情緒的渲染十分敏感,如果父母常吵架,孩子會變得沒有安全感,但如果父母間的關係穩定,連帶會讓孩子的情緒變得穩定。希望孩子在穩固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和諧的夫妻關係也是重要的關鍵之一。' k; V% y/ }5 Q% b$ ?0 {
, k7 @: ^! x8 ]. T; k育兒訣竅教養篇
" ~5 @7 u) L- j( _% J9 B h9 A P
' D- Y$ P& J& K0 a當身份從先生小姐變成丈夫妻子,再晉級成為爸爸媽媽,生活不再是浪漫的童話故事,取而代之鎮日被柴米油鹽醬醋茶圍繞,在孩子出生以後,又被奶瓶尿布填滿了空檔,你是否覺得這一切開始變了調,和原先美好的想像完全脫鉤?! n. R5 p2 y' I0 C. f+ g
1 }( m% }: f( Y1 W. n$ x% ^8 u' r如何分擔另一半的辛勞
5 F$ o4 z" T8 w: U; D
. i8 ]0 B0 u. W3 G2 {! I" b1 L一同照顧孩子1 ]0 w8 o0 U; W. t6 E5 @7 Z7 _
照顧小孩的疲累有時不單是身體上、更存在於心理,這時,如果另一半返家後可以分擔照顧的工作,哪怕只是花個15分鐘幫孩子洗澡、講20分鐘的故事、玩半個小時的遊戲,都可以讓另一半暫時離開休息一下,即便時間不長,也能感受到真心的支持,自己不是一個人為孩子孤軍奮戰。6 ^* n3 ^; P/ d7 ]
- |4 }9 B2 V6 B" D
以感謝的話語取代指責
5 l( A$ a, s2 O8 f2 p. W6 Q新生命是夫妻兩人共同創造的,所以照顧與教養孩子絕對不是單方的責任,有了這樣的共識,指責的話語比較不會出現。要維持一個家,生活中的大小事都必須共同分擔,但如果需要另一半協助也不要吝於開口,讓對方了解你的難處,再一起想辦法解決問題。大部分的家庭中,寶寶的主要照顧者多半是以媽媽為主,但是當爸爸願意動手分擔工作,即便第一次可能做的不好,但媽媽還是可以多給一些鼓勵,比方說:「爸爸謝謝你,你把奶瓶洗得很乾淨!」,之後再提醒:「瓶口這邊比較容易髒,下次再多加強一下就更棒了!」以感謝的話語取代指責,爸爸聽了開心,也會更甘之如飴的付出。: V+ ^$ C0 Y% {
) q: F+ h& x+ e D# K0 N3 K) g
重質不重量的陪伴% B1 j, T- j9 J/ z
不少家長因為工作的緣故無法時常陪伴孩子,有研究指出,如果能有高品質的相處,親子間的依附關係不會太差,孩子雖然年紀還小,仍然可以明瞭誰是和他關係最親密的人。* @: _4 m1 n t4 _& |/ {
2 B4 \6 J- Y3 x' e( Z0 b! Y! ^說到了爸媽對孩子的陪伴,媽媽比較偏向回應孩子的情緒,爸爸則是實際陪孩子付諸動作,舉例來說,當小朋友被蚊子叮咬,媽媽會說:「你一定癢癢又痛痛對不對?我們來擦藥!」,而爸爸會帶著孩子揮舞電蚊拍打蚊子,由此可看出爸媽會以不同的方式回應孩子的需求、給予支持。吳孟璋心理師也發現,有時孩子不見得會開口要求爸媽陪他玩耍,卻會不斷以動作吸引注意,如果這時爸媽可以暫時放下手邊的事物,即便是短暫花個幾分鐘陪孩子玩遊戲、或是一起坐下來吃點心,孩子都會覺得有得到父母正面的回應。& {3 \* ^; S0 n8 O3 F" e
) ^3 \% C* e) D3 ~' X- @2 d& w
黑臉不代表親子關係疏遠, w7 ?) b: g1 c( t; E
在親子關係中常扮演黑臉不見得不好,重點在於以什麼樣的態度扮演黑臉。舉例來說,你是總是用打罵的方式制止孩子,還是清楚的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爸媽都希望能和顏悅色的和孩子溝通,但孩子的反應卻不見得如預期,有時爸媽會因此而動怒,但回過頭來想想,這時的情緒是因孩子的錯誤行為而起,還是對他的不聽話惱羞成怒?
- `# Q. S* Z7 V" ]9 p
( w7 t' Z0 v/ e) P4 H7 v黑臉,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規則,具有權威執行的效果(權威與專制的差別,在於有沒有執行過當),如果孩子當下的行為具有危險性,畢竟我們都無法承受萬一的發生,所以絕對有扮演黑臉的必要,才能保護孩子免於受傷。另外,你是否曾對孩子說過:「你再不……,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對孩子而言,這些話帶有威脅性,比較像在發洩情緒而不是扮演黑臉的角色。
( ^" e/ Z9 O. p% T6 ^7 A ( K, n* W$ ?6 j/ {$ D
適時稱讚孩子的優點
5 L/ p3 c! f$ |# P5 y吳孟璋心理師分享,最近他和女兒正在進行一個「好貼貼」遊戲──可愛的貼紙對小朋友來說很有吸引力,所以當孩子乖乖完成一件事情就可以獲得一張「好貼貼」(也可以用口頭稱讚、擁抱替代,並非集滿幾張可以換取其他禮物),從「有趣」為出發點,孩子也會很開心的完成每一次任務、認同自己的行為、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家長要注意的是,不應過於誇張放大孩子的優點,也不以高價值的物質為誘因,否則一旦養成習慣,孩子在意的是物質本身,而非重視行為的好壞對錯。* k/ K0 T- H% G' r$ A& x, V
7 Y! I% ?3 ?9 p- [不應過於誇張放大孩子的優點
8 N4 _% B, Y5 b 4 ] R( }# y' L4 {* [$ [- p
先冷靜,後溝通!
& T/ A. v, ^) h( ]6 A6 |' k; U相信每位爸媽都遇過這樣的狀況:外出購物時,孩子看到喜歡的東西直嚷著要買,最後在店家上演了又哭又鬧的戲碼。其實,如果爸媽不預期要把東西買回家,這時應該直接把孩子抱離現場,因為孩子正在情緒上,任憑爸媽說破了嘴也不會理會,等孩子情緒緩和冷靜下來,再進一步溝通也不遲。
0 j1 N0 ?% D! S% W 8 X' D+ ? j( b3 F# {( Q1 ~
我還能為另一半做些什麼
& Y2 i* X; R2 v, d , K0 R: a v/ T' x! J# g
孩子誕生後,夫妻關係更要好好的經營,在生活裡是否可以替另一半做些什麼讓他開心呢?或許你會覺得自己不擅言詞表達,其實我們只是沒有表達的習慣,第一步可以試著重新燃起親密感,趁著吃飯時間或孩子入睡後挪出一小段時間分享工作的點滴、談談最近的煩惱,越了解彼此也會越放心,先做到無壓力的傾訴拉進距離,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其次,夫妻雙方要相互理解,明白對方一直很努力想做好父親或母親的角色,就比較能有多一些的包容和體諒,如果偶有溝通不良的時候,或許在氣頭上言辭比較鋒利,但要了解彼此最終目的都希望問題可以被解決,就能真心包容和對方一起努力!) ]0 S5 n( Y" _/ D+ F" g( d
' u9 } {# ^8 h/ G) ?
3 u6 n1 `) J D吳孟璋
4 J" C0 M7 t# z+ G2 G8 X3 H- j/ ?$ i學歷: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 a" V& p% Z" q7 v
; D# `5 y) V$ v" `& ?/ x經歷:苗栗大千醫院失眠身心科心理師/署立花蓮玉里醫院臨床心理師6 D/ U# i9 |9 g; M: y7 D
Z: w6 L/ G, b( n' n& ] \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師
" p# k# \+ E% _& [. w$ z
9 f+ C! c/ {# f6 j! K) K專長:親職教養、兩性婚姻、親密關係與性別議題、性教育、性諮商、壓力調適與情緒管理、青少年議題、網路成癮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
總評分: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