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1226|回覆: 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圖文轉載] 美國醫生的臨終選擇

[複製鏈接]

227

主題

60

好友

1萬

積分

校友

Rank: 9Rank: 9Rank: 9

文章
3944
在線時間
1436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8-6 12:40:41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平安就是福7 T+ O% j/ o7 v' ]) X' e; L
1 J, ~8 d" x+ S! J6 j
美國醫生的臨終選擇
3 R: H; H0 M' _$ o3 w+ K" i9 S9 b  1 F6 g* a+ M) a6 X8 S) Z, D. T
面對癌症,大多數患者走著這樣一條路:
# s0 _' `% a0 [9 c+ r0 k6 z先手術,花掉數萬元; 9 _9 y) T" z; {5 @! c, S; c: i
然後化療,花掉數十萬元;
! m: A! ^) g0 ~$ ?) b不行再放療,再花掉數十萬元; ) \& H0 |, U8 F" R3 C0 F6 |4 K
接著轉戰中醫治療,花掉數萬元,最終人財兩空。 8 K4 Z# v4 E- n, `) e
  $ \7 c: Y2 S5 z' }: z9 r2 g
親人離去後,很多人發現, * k0 x2 N! k! e# `# E- K
我們對癌症並不瞭解,對治療投入了太多情感和期望, " r2 q* ?- `( y7 v9 B9 y* D' s: a& L
反而沒來得及讓逝者享受最後的親情。 " V7 ?# @1 V$ P, L5 B7 u
  # S, L; Q, U) n3 |
美國是癌症治療水平最高的國家,當美國醫生自己面對癌症侵襲、生命臨終時,
9 |6 b6 m5 o: Y. v! }1 m他們又是如何面對和選擇的呢? # G: D1 z5 ]8 p4 u
  
: {2 U3 i2 ]. Z# d& g5 e多年前,一位德高望重的骨科醫師,同時也是我的導師––查理,
+ N! `: ]: S' o/ C, p被發現胃部有個腫塊。經手術探查證實是胰腺癌。
# [4 D* k. I% K  
8 g; G+ U4 @3 @% _  p9 D負責查理手術的主刀醫生是國內同行中的佼佼者,
. `7 i: j$ }* C8 t: e+ Q* D7 F並且他正巧發明了一種針對此類胰腺癌的手術流程, ' {8 @7 X3 a1 S8 [# Q( O9 ]# l
可以將患者生存率提高整整3倍––從 5% 提高至 15%,
6 Q" c9 E; R$ z! @. }5 z(儘管生活質量依然較低下)。查理卻絲毫不為之所動。 6 K% {# y+ f+ N- |3 m, N* l4 j. X
他第二天就出院回家,再沒邁進醫院一步。
$ {/ T& I' J8 E, b' S. C+ |  Q他將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在與家人相處,非常快樂。
2 g8 F& p$ B8 B3 j3 V' Q6 j' c幾個月後,他在家中去世。沒有接受過化療、放療或手術。
7 }9 V9 v: X' b$ a% y  u他的保險商也省了一大筆錢。
. K4 B$ R5 H# k7 A; @! J  ' P2 B0 K- \2 [
有些醫生重病後專門在脖子上掛著“不要搶救”的小牌,
' A9 B5 c. V8 x+ t: j$ p以提示自己在奄奄一息時不要被搶救,
5 N( H5 s  T. a5 E# U5 S) L! s甚至還見過有人把這句話紋在了身上–– 4 F0 L  m7 Q' u, b6 m* c
  7 d1 q8 f' g6 }+ i& V) n  Q
人們通常很少會想到這樣一個事實, + o6 N" A0 k. v4 w
那就是––醫生也是人,也會面臨絕症、死亡。 ( l3 _# ]( {7 v6 J% G
但醫生的死法似乎和普通人不同。
( N, |# }2 s3 w& B% h# K  
/ i$ ?1 A7 X  p9 T/ L7 b% }不同之處在於:
, |  R9 z& s( K* I% `9 x和盡可能接受各種治療相反,醫生們幾乎不選擇被治療。
9 y- f3 P( b! W9 h5 }: G因為他們知道病情將會如何演變、有哪些治療方案可選,
" v% @' O7 s1 K6 q8 p6 f& G! w儘管他們通常有接受任何治療的機會及能力,但他們選擇“不”。
0 {/ E$ R1 t! G/ s6 o “不”的意思,並不是說醫生們放棄生命。他們也想活著, % u3 U# e  _) M7 H2 N* z* n- `, I! u
但對現代醫學的深刻瞭解,使得他們很清楚醫學的局限性。
6 d4 A) R3 L0 q8 l4 @3 Q  
9 V6 `% e1 S$ _+ ~2 p' `) J職業使然,他們也很明白人們最怕在痛苦和孤獨中死去。
5 \$ ]" x' x2 M8 }# |他們會和家人探討這個問題,以確定當那一天真正來到時,
( M: B2 d/ r: I8 w( P% Q5 v4 A他們不會被施予搶救措施––心肺復蘇術和隨之而來的肋骨斷裂 . O# Y6 x8 T3 g0 s& O0 g# j2 H
(正確的心肺復蘇術也可能會致肋骨斷裂)。 5 N* ~: o/ B4 g$ \; @
  5 |1 L# g% u" t: e6 p- p
幾乎所有的醫務人員在工作中都目睹過“無效治療”。
) p( M. Q5 C5 C所謂的無效治療,指的是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採用一切最先進的技術來延續其生命。
4 Y+ U; C8 y& y) d! p  & o. g4 ~- J7 K" {# o
病人氣管將被切開,插上導管,連接到機器上,並被不停地灌藥。 ( m4 W4 I' Z: {, z2 P) O
這些情景每天都在 ICU(重症監護病房)上演,治療費可達到1萬美元/天。
* B) m" K; F8 x0 G  / {; b5 e9 c& ?- c" {( I# _
這種折磨,是我們連在懲罰恐怖分子時都不會採取的手段。 ! V' e! d. O  ~% r" U
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醫生同事跟我說過:
% m# Q) p' M' t' p  A“答應我,如果有一天我也變成這樣,請你殺了我。” / V  N2 A+ N+ k- h
  
2 G, o. K! Z8 h. [" ]3 X甚至有些同道專門在脖子上掛著“不要搶救”的小牌,來避免這樣的結局。
# E6 W/ Z0 ?! D9 a我甚至還見過有人把這幾個字紋在了身上。
# D$ U+ X3 i8 b2 L4 w/ O/ F# R* N  - ]: l% P! r/ N7 ]( K# `% h: t
有時家屬所謂的“一切措施”的意思只是採取“一切合理的措施”,
" h) S  V% f9 ^; w6 [但醫生們會盡力做“所有能做的事”,無論它合理與否–– $ A1 j9 q- v9 I4 D. ^8 E  v
  
4 d( H1 m6 S; x9 N4 q為什麼醫生們在病人身上傾注了如此多的心血和治療,
" B' g' Z* z7 J卻不願意將其施予自身?
7 {* j- U1 v5 K1 n  
) `9 R8 ^5 s: ^答案很複雜,或者也可以說很簡單,用三個詞足以概括,
- S( ^9 D* J* C那就是:病人、醫生、體制。
& v  A  G; |; j$ T$ z5 K0 `: e  * g, m) T- D  E$ t# q
先來看看病人所扮演的角色。 7 Y: S6 f! E" k* S$ O+ f9 F
假設甲失去意識後被送進了急診室:通常情況下,在面對這類突發事件時, ) ?7 v' B" y. b3 J0 E
甲的家屬們會面對一大堆突如其來的選擇,變得無所適從。 ; J. V0 T" g6 v3 Y
  
3 i$ o: \6 A: B; S9 _* U當醫生詢問“是否同意採取一切可行的搶救措施”時,
8 i6 C( v" `5 ?# [家屬們往往會立馬說:“是。” 於是噩夢開始了。
$ m5 e" L5 A# W  
+ u& E4 ?. \3 p+ h/ ^有時家屬所謂的“一切措施”的意思只是採取“一切合理的措施”,
2 Y# r& k/ A3 [5 F% M* i但問題在於,他們有時可能並不瞭解什麼是“合理”; . _* E9 O: N  h/ e3 U: \
因為醫生在搶救時,他們會盡力做“所有能做的事”,無論它“合理”與否。
* z# q" i( e4 _& v! _  ! ^" e; C2 Z$ P7 G" R
不難看出,知識的不足、錯誤的期待是導致糟糕決定產生的主要原因。 9 h4 g" F% z, c6 `
當然病人只是原因之一。 0 c! o  P5 e$ Z3 M. A% J2 w2 V
  
5 `2 K7 X, `0 G5 n少數醫生用“有治療,就有進賬”的思路去做他們能做的事, " |& p) U, L' w/ G8 Z' w! V. P. G
更多醫生只是單純出於害怕被訴訟,而不得不進行各項治療––
0 R8 ~. Z+ q# g: z2 O5 S) k) m; C醫生們也是因素之一。
/ q5 Q9 e% \( }$ [/ x+ b問題在於,即使醫生本人並不想進行“無效治療”, 0 L7 m; a# ~* F/ m
卻因為有制度和法律在約束, % S" T6 u; n( S
他也必須得找到一種能無愧於病人和家屬的方法。
. P5 r" k  }' ^. S  " w* _& S+ R1 S; }' d
假設一下:
, b) F5 n* o- u" q) P; ]急診室裏站滿了面露悲痛,甚或歇斯底里的家屬們––他們並不懂醫學。
' k1 a5 F7 X2 M; z% |! M$ t在這種時候,想要建立相互的信任和信心是非常微妙且難以把握的。
/ m. v1 x- v0 D+ s$ Y如果醫生建議不採取積極的治療, 9 P/ t/ t1 T- m' H! ^3 T/ h: q
那家屬們很有可能會認為他是出於省事、省時間、省錢等原因 * i, c. ]& b( r5 A( a
才提出的這個建議。
- G2 V4 C/ N9 w6 N1 }  
$ F9 {' p9 m' b( Y7 U有些醫生能說會道,有些醫生堅定不屈, : W6 t. Y/ E/ R3 E; T! z5 `7 \
但無論如何,他們面對的壓力都一樣大。
/ t" s; i3 q& r! W% j+ I9 j當需要處理涉及“臨終治療選擇”一類的事宜時, 6 |/ g/ b' c$ y( W0 Q/ ]1 U0 M$ w
我會儘早把自己認為合理的方案––列出(任何情況下均是如此)。 - O1 o8 I- R" Q: n8 t  I
一旦病人或家屬提出不合理要求, " P) }8 [' s# T2 w1 Z
我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該要求可能會帶來的不良後果––解釋清楚。
# D4 Y- o% v6 }$ Z7 @0 G但在很多時候,醫患雙方都只不過是這個推廣“過度醫療”的龐大系統中的受害者而已。 ( k# m4 w- I5 t; g0 p& r6 Z
在一些不幸的例子中,少數醫生用“有治療,就有進賬”的思路去做他們能做的事, : E5 Z7 ~! A2 j
為了錢而不擇手段。
5 F) Z! W9 m$ Q1 s% L( M) Y4 i而再更多的醫生們只是單純出於害怕被訴訟,而不得不進行各項治療。
+ Q2 z# U. O1 |) t" N8 a4 t  
" X" J8 ]  y. k7 V6 V3 {! f3 Y醫生們仍舊不對自己過度治療,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發現, 0 I! F! E5 X% K5 p+ c4 I. |! d
生活在臨終護理所〈所謂安寧病房〉的終末期病人,
% d: D. Y5 {- P& _比患有同樣疾病但積極尋求治療的病人活得更久––
' V  ~. n1 {% O  8 v4 z! M+ H6 p
不過,醫生們仍舊不對自己過度治療。
2 o- x7 }+ y# G+ k2 m: G$ K因為這種治療的結局他們見得太多,幾乎所有人都能待在家裏寧靜地離去,
. U! s5 }( V& V7 c3 }1 B伴隨的疼痛也可以被更好地緩解。 ; V; M% v, y: N: A) q/ R, F2 o
更重要的是他瞭解醫學的進步,只需要對自己負責。 9 N2 Y" D- ~) E$ L- R
  $ R) A6 i5 H$ `
臨終關懷和過度醫療相比, # n- \6 N: V/ ?$ E# Z% n) H; n; l
更注重為病人提供舒適和尊嚴感,讓他們能安然度過最後的日子。 * P5 E. N. [! D, T% b7 K' b
  
8 ]. j, B( Q3 z; Q5 l/ f很多年前,我的表哥生了一場病,事後查出是肺癌,並已擴散至腦部。 * d+ ?: I5 p: `9 \) G" g! X7 n, P
我帶著他去了各種專家門診,最後明白了: 7 C- s' V/ G+ h4 q
像他這種情況,如果採用積極治療的話,需要每週 3–5 次去醫院化療, 4 {- v! b. K) V; y# F$ d0 a
而即使這樣他也最多只能活 4 個月。 $ E  ^5 G- @5 s9 ?2 h) ~- o4 d
  
5 A* R, U" J; `8 f最終,表哥決定拒絕任何治療,僅僅服用防止腦水腫的藥物,回家休養。 $ ~* J1 h; M, I" \6 V
我們在之後的 8 個月裏共度了一段快樂時光,做了許多小時候愛做的事。
5 `) W6 X9 o/ _+ w* j" j# g最後他昏睡了三天,安靜地走了。
7 Y# n3 \$ k, `! [# k  ; q% O9 f( A. p4 Q2 }) A
表哥不是醫生,
9 l9 M  T6 Y% W9 i' z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生活的質量,而非生命的長度。
2 Z( |' {6 w5 ~6 d6 O6 Y. B9 ]' ^. s- k8 s  4 ]- R8 }5 R+ C/ j6 m6 p  Y4 O
假如死亡也有一種藝術形式,那它應該是:有尊嚴地死去。 ' B  ~9 s+ p2 P) t. g* M
  
, v8 j) \1 H; ^/ B至於我,已經清楚地向我的醫生說明了我的意願。
' L( K! [& t# p* d9 f: [& b' {當死亡最終來臨的時候,我可以不被奮力搶救,而是安詳地睡去,
' }% V0 b0 o) h0 A, x就像我的導師查理,我的表哥一樣。 5 R$ ^; ~- ~3 c9 j# w5 D
已有 4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歐陽 + 1 同意!
小豬媽媽 + 1 同意!
奧斯丁先生 + 1
alancatherine + 1 同意!

總評分: 金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FB : 宇宙的真實

12

主題

19

好友

3755

積分

碩士班

Rank: 7Rank: 7Rank: 7

文章
1017
在線時間
653 小時
沙發
發表於 2012-8-6 12:59:09 |只看該作者
文章很寫實感人,值得我們深思。
6 a$ N# u2 [2 l: g/ q% E8 j- v8 A- u4 \2 Q
我覺得癌症病人,分罹患部位、分發現時機,分年齡,還有家庭經濟狀況,更重要的是患者的人生觀,所以寧可尊重他自己的選擇決定如何治療方式,家人不捨的心情,雖然可以理解,但還是站在鼓勵的角度就好。0 ^8 g9 u! M( K
8 \) |) X1 v4 L" c
一般人無不生活在喜怒哀樂之中,從未與中道實相碰過頭、見過面,故稱為凡夫俗子。

65

主題

5

好友

1197

積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文章
683
在線時間
294 小時
3
發表於 2012-8-6 20:58:59 |只看該作者
多去蒐集閱讀這方面醫學常識的書籍(美國權威單位出版的最好)可以增加自己的判斷與選擇. 西方的醫學已碰到一些瓶頸, 現在反而在了解東方的醫學病理觀點, "自然醫學"現在是很夯的.
人生1 - 看山是山, 看海是海. 人生2 - 看山不是山, 看海不是海. 人生3 - 看山還是山, 看海還是海. 人生4 - 看不到山, 看不到海, 掛了.

3436

主題

214

好友

1萬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社區
臺灣
文章
9422
在線時間
1428 小時
4
發表於 2012-8-6 21:10:21 |只看該作者
醫生們仍舊不對自己過度治療。
7 H) z& H% d4 }" ]1 \8 h* k因為這種治療的結局他們見得太多,幾乎所有人都能待在家裏寧靜地離去, $ E) i' f# _) j! [; s& F
[伴隨的疼痛也可以被更好地緩解。 " _! K8 `; `1 r4 d; J: S, O) V% e
更重要的是他瞭解醫學的進步,只需要對自己負責
在股票及期貨市場,散戶投資人成功的不二法門不外乎兩種,一是非常幸運;一是非常自律

227

主題

60

好友

1萬

積分

校友

Rank: 9Rank: 9Rank: 9

文章
3944
在線時間
1436 小時
5
發表於 2012-8-6 21:38:3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阿慌 於 2012-8-6 21:40 編輯 & G+ y7 j4 F5 e" H
% i) V% S5 X9 A6 e; l
『安樂死』與『尊嚴死』有所不同:
4 e& s# i- p* b& t1 X; M0 V「『尊嚴死』可說是古人所言『壽終正寢』,
7 i6 N% I+ `* Z! a/ W) b0 Z# h壽命既然終終了,就好好地自然讓他斷氣吧!
+ K' }1 A( y* j. |. @; x這就是自然而死的一種模式,
3 _+ f, d: j6 l" o% {- o2 h1 ~往往許多家人,聞悉醫師宣告病人已無法醫療時,+ S: G8 u+ m2 @% |+ l% l
也很自然接回家宅大廳上,安一席床,. f3 o1 F# G: F- d9 A7 |' c
在親人陪伴後安祥死去,- ~. b$ X& ]' U; j* D
這是對垂危病人最後的陪伴照顧,而也是孝道之一! R5 @" D" P9 \+ `
% g/ X! }- k$ o7 I3 B
不忍病人在雜陳的管線上,
1 Q; A: [" z- }( f$ t6 h喉頭開洞抽痰、食道開洞餵食、膀胱開洞導尿、大腸開洞導糞,
% |& j5 x" ^( T5 u: o只要有可開口可打洞的,都要長期受刑,如活地獄般,令人不忍卒睹,; E, {4 n5 q+ t: U; q2 f
這種『機械化』的療法,在科技中或許有某些意義,! B& o' @# X: g. x
但對垂危病人加諸其身心之上,實無活著的尊嚴,也抹殺了死的尊嚴;
9 h5 {* v2 n7 z( a  f這就是緩和醫療方法……" s, c& {( y2 C! h0 {
有生必有死,死亡並非可憎、可怖,
6 L/ V: V4 R5 z$ y& ?因人生在名利中追逐,對生涯規劃與死亡教育,並未在意,
9 p& b, g' v% O. P. P1 l# j何況一旦命危,病人往往失措,家屬也手忙腳亂。) q! I- z3 J; ~. [: P$ K) u+ o4 F
『尊嚴死』是自然之死,是人性化的回歸自然,1 O, n( K  Q9 F" T4 N+ T
病人死亡之後,家屬又徹夜守靈,加以宗教風俗的祭祀,( k, B- l. N- T# {" S: B7 j/ D$ G
可以說是生與死者兩皆獲利。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FB : 宇宙的真實

65

主題

5

好友

1197

積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文章
683
在線時間
294 小時
6
發表於 2012-8-8 15:36:59 |只看該作者
阿慌 發表於 2012-8-6 21:38 # V1 I; v! r+ E& X# q
『安樂死』與『尊嚴死』有所不同:1 W! Z8 X6 E& {2 O9 c1 m+ }
「『尊嚴死』可說是古人所言『壽終正寢』,
7 D# E% W! _/ j9 T壽命既然終終了,就好好地自 ...

4 j7 I5 `6 P% S- w3 B$ t所以現在很多醫院都有 "安寧病房", 生前也可以事先簽署不要急救的約定存在健保卡裡面, 醫院和醫生就可以知道怎麼處理.
人生1 - 看山是山, 看海是海. 人生2 - 看山不是山, 看海不是海. 人生3 - 看山還是山, 看海還是海. 人生4 - 看不到山, 看不到海, 掛了.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