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2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日常閒聊] 中風患者年齡層下滑?

[複製鏈接]

71

主題

1

好友

8613

積分

博士班

Rank: 8Rank: 8

文章
1735
在線時間
756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2-6-15 10:02:19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中風患者年齡層下滑?年輕族群也要預防中風!         台北榮總復健科主治醫師/蔡泊意
5 }1 N$ o* t' k( ?3 x  l, K0 n6 _$ K9 r2 Y& U$ u( i1 m+ ^
  
( q4 S8 X2 E# W4 f1 s% m9 l* u& O復健治療對於中風患者的生活重建及預後有非常大的幫助,成功恢復九成以上功能的患者更是不在其數,但是卻有將近三分之二的患者即使接受完整復健仍無法獲得完全回復。事實上,我們知道有許多中風患者在生病以後,由於缺乏種種資源與機會,不僅無法定時回診,也無法規律前往醫院或診所從事復健治療。即使醫學科技如此發達,某部分病人仍是難以獲得足夠的醫療協助,然而,無法穩定就醫的中風患者也不必太過灰心,只要透過適當評估及量身訂製的個別化復健計畫,在家亦能逐步邁向健康之路。 7 a! A9 C" O2 d

: q) A4 Z7 Y% t) R( D- t6 I0 \復健第1步:經顱磁刺激 " C$ m  @7 A8 z$ \# r3 |

: v4 v6 \) z/ H5 @! F患者首次至復健科就診時,可先利用經顱磁刺激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來檢測疾病的預後,作為擬定復健計畫的基礎資訊。經顱磁刺激術除了用來檢查腦與肢體之間的連結外,近來國外研究更發現可活化患者的腦部神經元,只要連續使用約2週,一次約10分鐘,都能獲得程度不一的效果,有助加速治療期程。 9 t" ~: j( G2 x( J$ E
+ B% x$ x; r# O3 ]8 M2 y0 V8 J
復健第2步:返院復健
" r$ Q' J5 O$ j1 [7 Y' I$ J. u9 o$ T& B' Y
一般而言,我們建議病友於中風後早期至數年一週能撥出2到3天的時間到專業機構接受復健指導,再搭配每天確實執行居家復健,大多能達到最好的功能回復。醫院或診所提供的治療方式及儀器,在這裡就先不多做介紹,本文將把重點放在患者能在家從事的患側復健運動上。
% a+ |! U$ |8 H7 \( I2 n2 w, a, c' W6 o/ u0 I/ n5 j
復健第3步:居家復健
, Y$ Y, B4 k/ a' i3 Q6 q% e* q4 |# |, C. X' v
在家復健的第一步,病友可先從和緩的暖身動作做為開端,如先使用低週波電療器或是低溫熱敷墊幫助筋骨放鬆、暢通血液循環,接著便可開始拉筋。拉筋需注意力道不要太大,要一點一點慢慢地增加強度,同時避免關節一次壓按到底,壓按的時間也不宜過長。
+ ]8 @" w! a2 A5 A. s; k) W- w
, l7 `( Z* q* H% i此類被動關節運動建議少量多次進行,每次約執行10到15分鐘,以三次做為一個循環。拉筋之後,病友可視情況針對軟組織進行按摩,待肢體活動度開展後,再接續進行各部份的主動運動。 ; j& }: R( u3 i8 a/ C
9 c- G7 M. |3 _1 U3 z) _: |, Z( h
積極復健,讓身體發展替代運作方式
8 ]( Y, [9 L& r9 ]( Z5 l1 U: t0 K9 B1 ?1 e0 N
我們常見中風患者以『好手帶壞手』的方式進行運動,雖然這種被動運動也屬於復健治療中的一環,可減少肌肉痙孿、避免關節僵硬,但若是以積極復健的眼光來看,較建議病人限制使用健側,以強迫的方式來訓練患側肢體,幫助次要神經重新連結。 . z, O* l+ M) q! b; t

) T. ~2 f2 ?* j3 p如果將大腦比喻成一部主機,將神經比喻成一條一條的電線,當我們想控制手腳運動時,需要先從主機(大腦)下達指令,再透過連接全身的電線(神經),把腦中的想法傳遞至手腳,手腳才能依據指令執行拉開拉環、扭轉門把或是踢擊足球等動作。當中風導致主要神經與肢體斷絕聯繫時,我們就必須找到取代主要神經的其他電線,活化原本已經喪失的聯繫網路,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強制鍛鍊看似已經失去功能的壞手與壞腳,因為身體會自行發展出替代原始設計的運作方式。
/ y. H' E5 N, V# r( x3 y! K% p& _. ]
+ q3 R" q6 t2 q# l在傳統的職能治療與物理治療之外,還有另外一種簡單的方法可以用來輔助活化次要神經系統的連結,那就是『冥想刺激』。如同『鏡子療法』,在腦中患側腦經由鏡子影像對應健側手腳運動,可激活剩餘的正常神經細胞,有助受損大腦區塊還原原本的功能。 9 y% }% S, Z, p. `! ^  C" p# E

8 \6 `$ }0 _: ]2 P0 @7 l6 O9 ]年輕族群預防中風之道 ( o/ L2 q: c4 b+ b$ o. d$ h

9 O" \$ C) D  J) [# L3 l談完居家復健之餘,最後我要跟大家分享最近在診視患者時察覺到的一個疾病趨勢。前往求診的中風患者,年齡層似乎逐漸往下滑,以往我們總認為中風患者一定是老人家、長年嗜菸酗酒、又有三高。但其實有越來越多非典型患者,年紀輕、沒有不良生活習慣,但長期承受龐大工作量與身兼多職的角色壓力,滋養了更容易令人忽視的中風高危險因子。 * `) l* F" u6 n
' E4 U$ }" K% j3 Y2 E
身心壓力與過勞若伴隨隱形的三高,或是腦部血管先天畸形、血管瘤、心臟問題,常常會提高中風的可能性,因此壓力與過勞也是現代人不可忽視的隱形殺手,過度工作合併作息不良者必須自我警惕,需定期運動、健康檢查並適當休息才是確保永久安康之道。
1 C, B5 I) x( G4 |, I6 e% [( m. D& H' s& e" [5 ]
(選錄自《健康世界》438期)
/ C% z! R8 D& ^- h" D
- ]9 U  s  ^# |3 m: ^* F$ g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文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