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070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739
- 活力
- 1465
- 金幣
- 6018
- 日誌
- 10
- 記錄
- 13
- 最後登入
- 2017-7-16
- 文章
- 287
- 在線時間
- 93 小時
|
本帖最後由 yao媽 於 2011-9-19 21:47 編輯 " u3 A& g6 S0 j! u8 E. K
0 [! }- e. J1 C6 P& L別逼孩子打招呼
2 ^: k' K {+ r% d; k8 b; V4 d1 U* k3 H6 L% c6 j
* 2010-08
+ n/ D) l# S( U# U! J" [ * 親子天下雜誌15期/ m5 j0 V2 R {5 x. _
* 作者:李坤珊2 m& ^- [, [4 c0 H. [0 k
) E/ U6 ?! c% I, p: N2 s7 d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趕快說阿姨好呀!」回到台灣三個星期,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導、半強迫的要他們手中或懷中的幼兒跟我打招呼。
, E8 B, h5 p! c$ s# l3 F, s& Q T% @# c* K) M, J5 e' [
「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趕快說阿姨好呀!」回到台灣三個星期,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導、半強迫的要他們手中或懷中的幼兒跟我打招呼。0 T& W+ B2 z1 u: x" v
# j% Q, Y z! K6 V7 n
比較不怕生的孩子,總還順著大人,緬靦的輕聲說「阿姨好。」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就抿著嘴、一邊往後縮,一邊鉤著眼睛看我,不說就是不說。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覺得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之類的話。
- _4 [+ J- Q) B$ W; U- \* @3 ^( V$ j# k/ q4 _
個兒小不表示自尊線也很低
- U. @; V7 x1 ?+ ^/ b) e0 U# J0 _) u5 Z5 F" s
每一回聽見大人這樣說孩子,總覺得好不忍心。我曾經是小孩,現在又天天與幼兒相處,深深了解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而這種種的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被揪出來。! B' a0 m. W" ~
0 K- f9 q7 s2 i2 X" }! ^- l7 Z我常想,沒有任何一個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廣眾下被羞辱,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幼兒)應該承受呢?為什麼我們會毫不猶疑的、高高在上的,在眾目睽睽下,責備那身高只及腿或腰的幼兒呢?
6 c7 w, C# q* l ?
) Z% L5 w0 k F6 U$ i或許這其中的重要關鍵就是,我們不覺得幼兒有自尊心。我們覺得他們那矮矮的身驅裡,沒有太多感覺,沒有太多自尊。所以,我們的話不會讓孩子受傷,就算受傷,也是一點點。此外,成人的話是一種教導,「孩子就是要教!」
" p- I) v8 G$ k9 o$ Q1 G6 m8 n* x( l& } _' ]. d' d
更或許,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的自尊心也被默視了,所以現在長大了的我們,也看不見幼兒的自尊心?我們看不見那站在巨人叢裡的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我們看不見小小孩的罪惡感,因為連他心愛的爸媽(甚至爺爺奶奶)也覺得他不夠好,在所有大人的注視下數落他。: H3 O: }2 n# _7 n
4 j$ X' J' G8 d3 X( x5 ]7 y7 z是的,在眾人面前數落孩子,「教孩子」的責任是盡到了,絕對不會落人口舌。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貼孩子標籤(沒禮貌、太吵、不聽話……),「警惕孩子」的目地達成了,好像離「好孩子」的目標也愈來愈近。但是羞辱有用嗎?以羞辱為手段的幼兒教養,會有什麼問題呢?
' ~& T( x! D: |. J. N7 j' J' v# C% ], o. e$ [
一、語言的暴力
/ R7 V. Z) _$ [1 t! q: Z [
+ z! F; r% A% f! I: q2 l. Q+ `! ?在以羞辱為手段,所遇見的第一個弔詭,是語言的暴力。假如我們的社會體系認為讓一個人羞愧,會很快的收到教養功效,那直接面對面的運用「沒有禮貌、你將來完蛋了、你這樣沒人會喜歡你、你真麻煩、真倒霉生到你……」等的語言,也就理所當然!這類的語言,直接攻擊個人的自尊,讓人覺得渺小、一無是處,所達成的效果就是羞愧。孩子生活在這類的語言下,所成就的是大人的願望,所犧牲的,是孩子自身的尊嚴。
( y( j& V! a$ `( j2 j# A$ L* Y
% u! w6 Y/ L2 g傷害孩子的尊嚴,最大的影響就是孩子覺得不應該正視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覺。傷害孩子的尊嚴,所帶來的長遠影響是,他們日後也不會正視他人的想法、情緒和感覺。這樣的輪迴,所帶來的默視情緒,甚至情緒傷害,永無止境。
. F: }. W; ~; y% g
5 u4 ]% s# j2 u8 R: [二、忽略孩子的成長需求) o; }3 R) }$ j; v5 H
" `& u, h. J% ]' A' `8 a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記得,你的嬰兒在五個月大前,任誰抱都可以。但在六個月大前後,突然間,除了媽媽(主要照顧者)外,好像看誰都不順眼,誰抱他,他就扭頭大哭。我們通常都以「陌生人焦慮」,來形容這個現象。
% W+ D- q* @( k) Z- U' e9 n0 H0 F% e7 l0 }- k) P! N
雖然這個焦慮,會在一歲半後,逐漸淡化,但隨著年紀漸長,在面對陌生人的那一剎那,他們會有一些直覺的警覺。他們會靜靜的看著陌生人,好像是在以自己的感覺,去感受、去觀察「這個人安不安全?」、「他對我好不好?」。
. m: ^9 \% U. k$ u7 S) C4 G4 }. M& [ E# l5 X i
「陌生人焦慮」讓孩子只接近對他成長有利的人,讓自己與那個人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和依附,並從那個依附裡發展安全感。而在幼兒階段養成的警戒,又何嘗不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透過那樣的能力,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4 p# Y3 B a) ^" D
' j5 g4 ]$ m1 D) J6 g. R只是很遺憾的,許多成人在引領幼兒接觸他第一次遇見的人時,會忽略掉幼兒的這個觀察,這道「安檢」過程。更讓孩子擔心的是,他還來不及反應,這個陌生人,就會靠他很近,摸他的頭、拍他的臉。雪上加霜的是,在錯愕下,自己心愛的爸媽(主要照顧者)還責備他「小孩子不能沒禮貌、害什麼羞嘛、不聽話、讓大人丟臉……」。在這幾重因素下,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感覺和想法重要嗎?大人怎麼想,小孩也該立即這麼想;大人認為要有禮貌、見人就得嘴巴甜的叫人、打招呼,那小孩也該立刻這麼做。孩子會認為不這樣聽話,就不是好孩子,不是嗎?
( Q0 c* m) F% B/ F, N/ e4 I8 e5 D! N7 M1 i: ^+ F7 t+ L, t
三、罪惡感的建立
$ d8 c2 \- [* T; g7 A/ E
* Q, N" ?/ t) v! f" l# P在幼兒的成長旅程裡,他們會碰到一個成長上的難題:罪惡感。它與幼兒「好奇、主動探索」的熱情,緊密相連。4 l1 ?% ? a1 F; f. Z" ~% e' B- N
9 B" m( ]& U, I1 F當自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這鍋裡有什麼?去試探我這樣做,他是不是就會這樣反應?這種種試探的結果,卻也可能打破某樣東西,或惹毛了哪個人,與成人的意願和秩序相左。於是孩子會愧疚自己讓大人生氣,把「自己不好」這樣的罪惡感加諸在自己身上。
5 z( w q) k0 u
]8 v! H* ~7 t同樣的道理,當幼兒因為需要時間去觀察陌生人,卻得不到認可,又聽見成人一再說自己無禮時,他會產生罪惡感。一則可能孩子覺得憤怒,反而不去做;二則也可能孩子覺得自己太差勁,就不得已順從了。不管是絕不依從或暫時順服,兩者都忽略了孩子個人的想法和情感,也都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反抗不依,自己不好;依樣順從,也因為自己的感覺有錯,還是不好。$ l; B; g4 y. L* D. \
1 |# ?1 ?- H7 K從尊重中學會禮貌9 K0 i" B8 g! ?( a
2 y6 V( P+ {7 P+ v3 c5 Y7 v1 o
那要如何做,才能讓幼兒學會和人打招呼?最重要的關鍵,仍是尊重。最有效的辦法是示範和引導。以我在書店看到的場景為例:+ z( K9 ~# @3 I# z- j& L; l
4 n7 W2 ]. M5 q" J+ A7 R/ J
有個媽媽手裡牽著四歲大的孩子,在書店裡遇到好友。兩個大人幾句寒暄後:
- s3 {5 f0 O9 ^( L
' d2 i* V8 y( Y% m% S; H媽媽對著孩子說:「小涵,這是王阿姨,她是媽媽的好朋友。」7 t; G# e+ ]4 q# H/ A# ]3 y- ^
r" P6 B0 u R5 ?8 |2 w王阿姨在離孩子有一點點距離的地方,蹲下來,對小涵笑一笑說:「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
! O2 L9 |" A4 Y
8 f8 q' y! r9 h( `; R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著說:「你的娃娃好可愛。」! T& T& p9 b" o1 @, s6 l& y' ~
7 ?3 z* o) D/ C& D! U王阿姨又斷斷續續的與媽媽和小涵對話,然後在她離開前,她說:「小涵好可愛,小涵再見。」8 I& u2 I& E* \1 l$ r3 A# w5 [
+ O! t* _9 ^% y- l: V媽媽說:「跟王阿姨說再見。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 L+ ^% }5 |4 h4 M' V- L
* {+ l4 A4 [/ [/ W4 S; Z
小涵有點害羞的說再見,然後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
& Q1 F- u( B( M \ j3 s) Y( C" |1 o, M1 R1 o" V) [; ^% z
在這個例子裡,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她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觀察她;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動關心孩子喜歡的東西;不強迫孩子馬上回應,耐心等待孩子的回應。% F* L& n+ l- ~8 p( E
6 X2 U5 O6 Q& c+ [2 c
同樣的,我也看到了媽媽的尊重:她不強迫孩子要馬上打招呼;她先介紹大人給孩子認識,親身示範如何與人問候;她等到孩子安心後,再引導她如何做;並詢問孩子的意願。
0 [8 _ |: F6 D! r- b6 C! k' Z5 g9 u7 G0 t
那一天離開書店後,我在一家公司的樓下碰見友人。才一見面,他立即對著他那三歲的外甥說:「快叫李阿姨」。靜寂一秒後,他催促說:「快叫人,小孩子不能沒有禮貌。」而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就是靜靜的對他微笑,慢慢的說:「你好,我是李阿姨。你不認識我,有些害怕,對不對?」我想藉由這樣的說法,讓小孩安心,也提醒那個大人。但無奈的是,那個看不見小孩心情的大人又繼續說著:「這麼沒有禮貌……。」眼看著那嘴巴越抿越緊的小孩,心中也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
/ C9 F# e4 k% V' W2 l/ Z
9 `7 r7 m5 }$ i; }6 h0 u) p' K4 ?: v' b=========================
; o: O" b3 R4 D: Y' F; E我的孩子雖然活潑外向" z7 ]/ u+ @5 ?- R* q9 `5 |
但遇到陌生人 總是回習慣性的先觀察一下
0 d+ Q: n# t# ~6 ~2 f等到一段時間 彼此熟悉之後 才會和對方打招呼
( q; F& J0 o! s) [常常會被長輩誤會是"小孩沒禮貌"
1 Y) i# q) s- J7 c& A0 ~% j- T現在.....我不再強迫孩子第一時間打招呼
" h' C0 O: @$ Y0 k* y我尊重孩子也是一個有自我意識的個體% ` H, d" g: H! \8 Q5 O4 Y" `
/ ]/ R: J! i( {7 @
$ B* ^7 ]3 x8 t8 f+ _8 k& ^7 `8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