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331
- 閱讀權限
- 35
- 精華
- 2
- 威望
- 4
- 貢獻
- 1678
- 活力
- 46
- 金幣
- 3738
- 日誌
- 1
- 記錄
- 2
- 最後登入
- 2024-4-16
 
- 文章
- 576
- 在線時間
- 441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旅行的人 於 2011-5-14 22:01 編輯
) C( D& _6 g6 G8 b$ }
! y' q2 L0 l; y: t/ H8 N( m# l自 http://blog.udn.com/fyjen/833299 轉戴4 q9 Z$ g$ n2 u' S
6 o; v: l- Y2 [5 l1 F之前看到一個讓人很感動的愛情故事﹐當時就很想和大家分享﹐
; b+ h1 y# `$ Y# j9 k+ }, c; R
" J7 G/ V* y# E! U5 [. n但沒想到一耽擱﹐這個愛情故事已成了一個讓人感傷的故事…/ ]: Z. T8 v+ \- A- r# E# F/ [
: V( S# Z& C# L9 e希望大家看了之後﹐可以從這個愛情故事的主人公身上﹐學習到一些東西 ——
: x( S! K2 P Y) J0 i
0 G5 F9 r! Q/ E% } ' P+ ^/ k9 z0 \) a& g
《五十年山林隱居 天梯見證傳奇愛情》5 X+ k! l0 B- a- Z3 G% ?& z. Y9 o
7 y2 v0 G, T' u4 C. h五十年前重慶的一個小山村裏,一個小夥子愛上了比他大十歲的的年輕寡婦。他們的愛情引起了鎮上人的強烈反對,於是二人選擇了隱居山林。半個世紀過去了,一群探險隊員意外地發現了他們 —— 現在分別為 80 高齡和 70 高齡的老人。9 ]& i6 H7 u( n( j
3 \& i8 X4 s Y' v
隱居深山半個世紀 L y, v1 s$ Q' ^# ~( g2 W
8 m8 a8 `% B: s$ n" A! L: |3 L0 ^江津南部中山鎮往南30多公裏,是數萬畝連綿起伏、人跡罕至的深山,這裏緊鄰四面山,是渝、川、黔三省市交匯處。深山中有一座叫半坡頭的高山,山頂海拔1500米,夏天與外界溫差在8度左右。2 h- _ l- q- r/ `
! \+ s* Y. a% ~$ m
探險隊深山驚遇 “ 野人 ”
2 R% K5 D5 C3 z6 X& h* x. Q. v4 {# u7 t- e7 y
2001年中秋,渝北鴛鴦鎮一隊戶外旅行者前往四面山附近原始森林探險,在深山老林裏走了兩天兩夜不見一人。
2 T- `9 M: @9 B1 r/ n6 `/ E) I0 r& @0 s h8 u
這天,探險隊準備攀爬半坡頭,發現竟有條人工修築的石梯通向山頂,石梯上有新鮮的打鑿痕跡,撒有新鮮的泥沙,卻不見人。兩小時後,隊員們來到山頂,四周一片寂靜,突然,密林中傳出窸窸窣窣的響聲。- p* E% i; `4 @( M3 J/ Y& h! ~
, @% ^7 D, e. y6 r
探險隊中一程姓隊員回憶:“我們以為是野獸,嚇得不敢動。”不一會,只見一男一女兩個野人背著柴火從林中鉆出來。“仔細一看,又不像野人,他們都很老了,分明是人的模樣,穿著老式藍布衫。”
) O3 H+ A0 Q! j* i# u. e% T. K0 q7 [ Y
得知隊員們來自重慶城,二人問了句:“毛主席他老人家身體可還好?”看到隊員們拍照的閃光燈,女“野人”嚇得直往男“野人”身後躲:“你那個恁亮,殺人血脈,不要整了。”
& y9 v1 J, f# J' X" z) s8 a S
7 a, _7 M1 B5 h6 r原來,兩位老人不是野人,是山下高灘村村民,女的叫徐朝清,男的叫劉國江。50年前,19歲的劉國江和比他大10歲的寡婦徐朝清相愛,招來村民閑言碎語。為了那份不染塵垢的愛情,兩人攜手私奔至與世隔絕的深山老林,遠離一切現代文明,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為讓愛人出行安全,劉國江在懸崖峭壁上鑿下石梯,一鑿就是半個世紀,共鑿了6000多級。
, R+ X8 T" o4 d3 ?0 [' k1 |. z
探險隊將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帶下山,並給石梯命名為愛情天梯。從此,不斷有人上山探望這對隱居深山半世紀的恩愛夫妻。8 x$ @$ H( L, B# S( H
4 ~% `# h4 e/ X; K$ t& c6 l1 z
6000級石梯 一段生死別戀
" y& y8 r) E# T
1 ^: |: k: p* n2 ~/ i( w11日中午,記者前往半坡頭探訪這對傳說中的深山“野人”。中山鎮場鎮往四面山方向10多公裏處有個叫長樂村的集市,過了這個集市,采訪車沿著飛龍河畔在山溝裏行進20多公裏,沒見到一個人。$ Y( q0 V$ _8 z/ k9 H
5 q. Z' F0 b: ~# [7 J q大佛菩薩廟座落在河邊,這裏,任何交通工具都毫無用武之地。廟旁,一座七八米長的獨木橋搭在飛龍河上,河對面便是半坡頭山腳。
" b n3 P' D4 }# y) r6 C# G$ X( i. n
跨過這座被當地村民稱為大木橋的獨木橋,是片桫欏林。行走在松軟的枯枝敗葉鋪成的小道上,身邊是緩緩流動的雲霧,桫欏樹不時伸出枝葉,擋住去路。林間間或露出褐紅色的巖層,這是屬距今至少六千萬年的丹霞地貌。
( a0 \( _ ~- {/ r8 S
' t( b/ ?% e+ K6 E8 n* N, |穿過桫欏林,眼前就是上山的石梯。路越來越難走,到後來,需手腳並用才行。有的地方是松木搭的橋,走在橋上,頭上腳下全是翻滾的雲海,感覺像在天上。大多數石梯建在懸崖峭壁上,路面不足一尺寬。有幾處幾乎是90度的垂直峭壁,行進時,上面的臺階快碰著鼻子。這些石梯硬生生嵌在巨石裏,雲霧中,豎直向上延伸。3 T7 B4 }( e$ f/ a& L
2 u7 ~4 v2 z0 i L
天梯右邊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萬丈深淵,幸好左邊峭壁上有人工鑿出的一個個小坑,可以借力,石梯上也有鑿子新鑿的痕跡,撒滿防滑的泥沙。同行的中山鎮文化站站長劉棟林說,峭壁上的小坑叫手掰窩,這些都是細心的劉國江鑿弄的。5 o1 L7 [7 S# w
, r$ v% E ^7 }3 Z1 j兩小時後,終於爬上半坡頭山頂,粗略一數,竟爬了6000多級石梯。回望來路,剛才那些雲霧已被拋在腳下,眼前一片丹霞流雲,可看到萬頃雲海之上的座座山頭,如臨仙境。, V. H6 k; ^, `$ C! H
' ^! E$ s" s3 I% k' a8 c9 O" g0 U“到了!”劉棟林說。密林深處傳出一連串狗叫、雞鳴。轉過一道彎,眼前豁然開朗——一片菜地圍著一幢低矮的土墻屋,一道山泉從屋前流過,屋頂上炊煙裊裊。一位老婆婆坐在屋前縫衣服,一位老大爺在地壩砍柴,一只大黃狗警覺地在屋前轉來轉去,一群雞則悠閑地在菜地散步。若非親眼所見,實在無法想像深山中居然會有如此仙境般的人間景象。& h& c8 K7 P0 H( R+ X) A
7 j: s! p9 @. ^6 D) |) Z“小夥子,有客來了!”發現有外人闖入,老婆婆招呼老伴迎客。
# ^5 D# D1 j+ }8 D
3 p9 H/ ~8 ~8 O% i) q山裏至今沒通電,大白天屋裏也一片漆黑,借著煤油燈,隱約能看見有三間房屋。屋裏只有一些簡單的自制桌椅板凳和木床,粗糙但結實,桌上一本發黃的毛主席語錄特別顯眼。. f$ a0 ^$ n6 g2 N* I* Y" c0 o) @! \" S0 p
9 E, q) Y' X. v1 P% {; |& q- r
二人滿臉溝壑縱橫,牙齒掉得一顆不剩,但精神很好,互稱“小夥子”和“老媽子”時,語氣竟有些嗲。他們都穿著洗得發白的卡基布(老式藍布衫),裹著厚厚的頭巾,頭巾邊露出幾縷青絲。5 f8 V N) p: Q( [ f
& V6 h# @8 s& l$ ^1 Y
之前就聽說徐朝清年輕時是大美人,記者不由多看了幾眼:清瘦的臉龐嵌著一雙大大的黑眸,滿臉皺紋和松馳的皮膚掩飾不住昔日的風韻。
3 P. i Y# Q8 |1 l, _
5 {4 d- s1 A: K! i: b和兩位老人交談很困難,他們聽不太懂山外的話,不知道江澤民,不知道鄧小平,不懂什麽叫接觸,不懂什麽叫談戀愛,只知道“兩口子要團結、講情義。”采訪中,文化站的劉棟林不停地翻譯,記者才能聽懂這段曠世情緣。
$ }; w! `- v" G! j- u# x& r9 c$ F4 y* r6 M' Y
說起往事,徐朝清一臉羞澀。“笑人得很!我13歲歡喜(指定親),16歲交待(指嫁人)。”言談中,她悄悄和她的“小夥子”對望了一眼,兩人眼裏盡是柔情。
3 m$ F5 Q- h3 M
& T, J1 X7 n8 d8 j3 E/ ?美麗新娘驚醒6歲童% a% j+ N* }- V5 K$ j! E* t& A
6 u$ R0 P8 V' M5 n9 M( y1 c; Z1942年6月的一天,鄰村一位美麗的姑娘嫁到長樂鄉(現長樂村)高灘村吳家,住在村口的劉國江和一群小夥伴一路追著花轎來到吳家。
7 r: h6 D W" L* n" c) W" @, W, l
幾天前,劉國江磕斷了門牙。山裏習俗,掉了門牙的孩子只要被新娘子在嘴裏摸一下,新牙就會長出來,於是,劉國江比別的孩子更想見到這位新娘子。: P/ _. A7 S, ^: I* B3 R) S+ [
$ J9 B: ~3 L& H6 f在長輩帶領下,小國江低著頭來到轎子前。當一只蘭花般的手從轎前的布簾邊伸出,輕輕放到他的嘴裏時,小國江忍不住流了滴口水,他緊張地一吮,卻咬住了新娘子的手。新娘子用另一只手掀開布簾,小國江仰頭發現,仙女般的新娘子正含嗔帶怒盯著自己!轎子走遠了,小國江還站在原地發呆……
2 x" G" X+ I: e {. B3 I* Y: s# H
9 a. n# \( }- B" ~2 o; U1 w& o“發啥子癲,你長大了也要找個這樣的漂亮媳婦。”一旁的大嫂大媽開玩笑。 D0 O) `6 F& }
# p3 T1 A4 Z8 X4 a8 }之後,村裏人時常開玩笑問劉,長大後找個什麽樣的媳婦,劉就會很認真地說:“像徐姑姑那樣的人兒!”0 E! u$ t+ m: N+ c1 y4 p! V
7 I- `5 q6 G$ i4 @0 K' g+ o5 s這個新娘子就是徐朝清,她從此印在了劉國江心中。但劉國江膽子小,路上碰見總是低頭站在路邊,悄悄用眼角余光看她走過,自己才敢動步。伴隨著這樣的偷看,劉國江成長為一個帥小夥。
9 u2 x6 ^7 R; z1 y
; U# C! P0 p+ H6 N5 {" L“那時小,沒得那些意思,只覺得她尊貴,我看她一眼就會臟了她。”回憶往事,69歲的劉國江嘴角帶著淡淡的笑。
+ h( s# u0 f2 ~. p3 L1 B
& ?. x; x' a0 o6 e+ _. f& I19歲小夥偕心上人私奔- P, l$ ^% M( T/ ~% d
7 R( O, K* t. i* H3 e" X
10年後,徐朝清丈夫患急性腦膜炎去世,她一下子成了寡婦,獨自帶著4個孩子,最大的9歲,最小的才1歲。
7 d# h% W$ ?: ^5 T/ X
" G7 {9 j: V$ o“娃兒恁多,老人不管,還說我克夫,苦啊!”說起往事,徐朝清眼裏淚花直閃:“沒得吃的,我就背起娃兒到山上撿火碳子(一種野生菌)吃,啥子作料都沒得,3分錢一斤的鹽都買不起。我就編草鞋賣錢,一雙可以賣5分錢……”1 c& T2 n( Y, A
. e. h: I/ K6 ^, N這一切,適年16歲的劉國江都看在眼裏,他想幫她,但怕Q拒絕,又怕被人笑話,再說,他也不知從何幫起。
$ y3 O% p1 ]% G9 U5 o! p3 l
6 W( W7 n) | s1 {. T一個傍晚,徐朝清背著最小的孩子到村東的飛龍河去打水,不小心掉進河裏。劉國江家就在河邊,他聞訊趕到,跳進河裏救起了徐朝清母子,這也是他第一次正眼看徐朝清。
E9 V1 t# Q! e. s) i! K+ p+ K0 T+ d* d# t0 y( T( j3 ]8 ^3 q
之後,劉國江常常主動上門幫徐朝清做些體力活:擔水劈柴,照應家務。一晃4年,兩人都在對方的眼神中讀出了些別樣的東西。閑話很快傳遍整個村子,不斷有人找到劉國江,叫他不要為一個寡婦耽擱自己的終身大事,吳家婆婆更是不高興。也有不少姑娘向他示愛,劉國江理都不理。
% X- `) ^+ A6 K+ Y7 ^9 Q, t( l/ }3 v |& |/ v
1956年8月的一天,劉國江在街上碰到徐朝清,他上前搭話,徐朝清卻丟下句:“寡婦門前是非多。”當晚,他悄悄走進徐朝清家,明確告訴她:“我要娶你!”望著眼前這個比自己小10歲的漢子,再望望自己4個孩子,徐朝清邊哭邊搖頭。劉國江急了,一把抱住她:“真的!”
9 z# c/ r( ?5 L# [
( T7 ^8 f; i, ]3 Q0 m第二天一早,村裏人發現徐朝清和她4個孩子不見了,一同消失的,還有19歲的劉國江。# N) H% }+ ?: f0 |0 @
[; L6 I9 E" n f+ l( {
“第二天下午,我們就到了這裏,這個地方我以前打柴來過,知道有兩間沒人住的茅草屋。”說起當時的勇氣,劉國江至今得意。
' |5 C9 X# x; U7 h1 s# J% i! x3 n2 J4 j; U0 r
與野獸爭食 深山養大7孩子% C* z+ _* Z: q! i0 I
/ d, t4 m! V" O
從此,和劉國江、徐朝清相伴的,就只有孩子及藍天白雲、大山荒坡、古樹野猴,但沒有閑言碎語。
! r3 w# o5 J f9 h2 \8 B
; P6 T) I- \7 ?1 n! i帶去的糧食很快吃完,劉國江就到河裏去捕魚,徐朝清則去挖野菜。他們在山林裏摘野核桃、野棗,把木漿樹葉摘下曬幹,磨成面粉,以備荒饑。一天,劉國江在樹上發現了一個蜂窩,他受了啟發,開始自己養蜜蜂,釀蜂蜜賣錢,一直到現在。
- h0 e- Z& A: u" s! G, Q2 _* R
m$ v( {% Q( l他們還在房前屋後開辟了幾塊菜園,分別種上土豆、紅薯、玉米。可一天夜裏,一群猴子將即將成熟的玉米偷了個精光。& \/ N8 C- q4 X8 n( M3 {) a
8 m8 b# g8 ]. E$ k5 E1957年6月,一場暴雨將他們居住的茅草屋屋頂沖垮,劉國江只得牽著徐朝清和孩子來到山梁上最高的一個巖洞,那兒成了他們臨時的家。
9 M6 P) \& [/ O7 @, y3 r5 G M) a2 m
最讓他們恐懼的不是狂風暴雨,而是山裏的野獸。“很多個晚上我都聽到老虎在叫,聲音好大,地都在抖。”說起老虎,徐朝清至今仍一臉懼色。那晚,她在巖洞裏哭著對丈夫說:“我好想有間瓦房住”。
$ c0 @2 P2 a3 ~9 W. S# m# R+ C1 B
# \- ^+ V: A0 Q3 a0 V4 Y劉國江什麽也沒說,第二天一早,他就帶著全家到兩公裏外的山坳裏背泥巴燒瓦。一家人背泥巴背了一年,劉國江用石頭砌了個窯子自己燒,又燒了一年,才燒齊所需的瓦。
6 ^, f0 V4 m; E, H
1 A) p( M, H6 }" o: A“這些瓦就是那時燒的。”劉國江指著屋頂的瓦得意地說。記者還在地壩上發現一個用竹子做的竹夾,一打就發出巨大的“啪啪”聲,這是攆猴子用的。“這幾年沒聽到老虎叫了,可常有猴子來偷糧食,昨天還來了只老鷹,把一個正在生蛋的母雞叼走了。我不敢打,聽說打了要遭槍斃。”6 \2 M( h% U' ?$ x7 O
) ?2 r, J7 I' D9 t, M3 A“從山下帶來的最小一個孩子5歲時掉進糞坑死了,我們後來又生了4個孩子,都是‘小夥子’接的生。1963年生老三劉明生時,我吃掉了家裏最後兩個雞蛋。第二天,我趁他出去打野兔,悄悄上山挖野菜,他回來嚇慘了。”用大山裏的野菜和獸肉,徐朝清和劉國江將7個孩子拉扯成人,現在曾孫都有了。- N% O7 ?/ J6 a8 q# f K
' ^. g& p7 Q1 z6 }1 c1 b# d9 i9 X# I/ v
他們有時也會下山,走4個多小時到最近的長樂集市買豬仔、買修路用的鐵釬、送孩子到高灘小學念書……, }+ A+ E% a" X2 A
3 c# Y# z9 N7 \$ K3 u
為愛鑿路半個世紀
- G1 W s3 `( Y. ]9 _. T1 A& j& a, c" _( ^1 Y) Y F
半坡頭在高灘村背後的深山中,和村上原本只有一條荊棘叢生的小路相連,當年他們就是由這條路上的山。$ w4 B# }$ `; Y6 }" @
; @& G& G* c& R
怕老伴出行摔跟鬥,劉國江從上山那年起,便開始在崎嶇的山崖和千年古藤間一鑿一鑿地開造他們的愛情天梯。
* h* K0 z% ]- |' L0 t8 S
, B+ C* h5 B! x1 |. Z3 p每到農閑,劉國江就拿著鐵釬榔頭、帶著幾個煮熟的洋芋一早出門。先在頑石上打洞,然後站上去,在絕壁上用泥土、木頭或石板築階梯。餓了,啃幾個洋芋;渴了,喝幾口山泉。- d0 y4 Y- [6 Z& H. c+ k
. |4 w6 {. I: g/ |
現在劉國江已經由小夥子變成了老頭子,鐵釬鑿爛20多根,青山白雲間,他奮力打鑿,修了半個世紀的山路。
8 s2 V: V8 ?4 O2 Y& l6 Z$ Y% @" [& C- i5 a i& ]. Z8 e6 X
記者突然感到,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愛情的詮釋,在這條愛情天梯前,顯得那麽蒼白與空洞。
: n7 G! }& ~, U) f/ i: K6 ]( w% `$ ~4 f2 `& X0 U
“我心疼,可他總是說,路修好了,我出山就方便了。其實,我一輩子也沒出山幾次。”摸著老伴手上的老繭,徐朝清眼裏流出了淚水。. Y# |; V. l9 W1 P
3 D7 s4 w* O' ` r$ f& t" N3 M
“我還能動!”劉國江伸手為老伴擦去淚水。兩人旁若無人地互相心疼著,沈浸在他們的二人世界裏,似乎忘了有外人在場。; a5 Z) x' w) B9 z1 |
4 M) f4 j5 I( p7 u1 G: U
“家務事怎麽分工?”記者極不情願打斷他們。“我不會讓她幹重活,她年紀比我大,洗腳水都是我給她打。”劉國江說。7 _* E9 W' i# }0 z
Z K' a* X) j- ~$ D9 c“我們兩個一天也分不開。”徐朝清說,50年來,劉國江從來沒將她一人留在家裏過夜。他們從沒到過江津縣城,就算中山鎮,劉國江也只去過幾次。
) ~9 g3 E1 k# f% W. A6 h( }! Y- a! h) C+ }- t% z- w
不管誰有事出山,另一個準會在天黑前來到山下的獨木橋等候,等心愛的人一起爬上愛情天梯回家——橋那頭便是凡人的世界,他們沒事從不過橋。$ E; i$ t9 q" ~* t/ g
4 K' O3 `$ P$ U# M7 c2 P& {
坐了一會,徐朝清非要請記者吃飯,說才殺了過年豬。酒菜很快弄好,但家裏只有兩個酒杯,便用碟子代替。酒過三巡,劉國江突發興致要唱山歌。“年輕時經常唱,現在老了,沒事也和老媽子在家吼兩句。”6 R, L& D5 P0 g9 D
6 E3 S3 i& h+ s5 i黃腔白調,徐朝清和劉國江開始合唱《十七望郎》:
9 Y/ G; ~4 g8 ?# j. i1 T/ a& k3 w/ k& Z% ~/ }
初一早起噻去望郎
- ]) B; A7 ~/ u( C L8 K4 Q+ m
3 v- D9 l' B# k0 U+ d( g# P 我郎得病睡牙床$ h+ w7 e0 j6 S r6 h
9 p# q* w1 f d& c5 X
衣兜兜米去望郎7 z$ O( i$ c3 P5 _
6 l) q* Y. `! y& }5 }; d 左手牽郎郎不應
8 I" x9 J0 A: I3 P" S4 p; _. s: P) o1 h8 p b% U. R- L2 O5 u
右手牽郎郎不嘗' J$ n" j+ f* {! _) P' z/ J$ O/ U" G
/ j; h$ J( l9 C& M# }. ~1 e 我又問郎想哪樣吃9 L" N M8 |6 J0 m- f9 v6 a
" i# k$ Q% s1 h( ~. a2 P 郎答應:百般美味都不想
1 u; O! M8 v+ C8 F% {! A
+ h+ a+ C% t2 `! L$ L4 h# Q4 m# z 只想握手到天亮
5 E# E" d* B/ F
' q1 F6 L, ?0 x y 初二說噻去望郎
/ E+ G, P9 ?9 {* k. ^5 q t5 R, i, P$ i# w F+ H8 N& Z
……
& m+ f7 t9 W- Y9 R/ j
6 [+ @" w$ r! F願百年之後合葬大山中' R( J& q# c( X. U6 S6 S# e V
7 Z1 G H9 g. b: E
半個世紀過去了,二老的結婚證早已被蟲蛀爛,當年的閑言碎語也煙消雲散,但二老仍不願下山。村裏一名叫鄒家明的長者告訴記者:“恁多年了,沒人說啥子了。當年別人說三道四,他們就不曉得跑到哪去了,前幾年才聽說在半坡頭上,那山恁高,又有老虎,我都沒去過。”
$ b: {) E+ Y1 a$ z* i
" R. o" b; N& A) e3 B二老的女兒們早已嫁出大山,兒子們也出山當了倒插門女婿。因為兒女在山外,老兩口近年來與外界接觸多了些,但他們仍不喜歡外面的世界。住在山腳下的三兒劉明生有空就會上山幫父母幹點力氣活。“我多次讓他們下山住,可他們說習慣了山上的生活。”# F! H/ ]* i" U3 s
) Y; ~+ | S* Y4 Y“她年紀大點,我能照顧她多久就多久。”劉國江說,他們二人約好,誰先走了,另一個就將其葬在山上,然後下山和兒子住,死後要運上山和老伴合葬。“娃兒大了,除了對方,沒得啥放不下的,死了能一起葬在這山上就行。”
" `! ~6 U6 v0 q
n. i* p! x7 i0 R+ n【2006年01月17日 重慶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