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9792
- 閱讀權限
- 35
- 精華
- 0
- 威望
- 2
- 貢獻
- 1703
- 活力
- 53
- 金幣
- 3048
- 日誌
- 0
- 記錄
- 0
- 最後登入
- 2021-12-10
- 文章
- 861
- 在線時間
- 293 小時
|
本文章最後由 Dailybread 於 2017-2-4 07:34 編輯 5 E, z- n7 B7 [4 L5 d, A( D
5 N" F7 d3 m5 E
對於誹謗罪真實證明之解釋-以釋字第五○九號解釋為中心-7 d ^7 r( W0 }. ~8 J* M. |0 \+ _2 |! s
/ X3 w1 x, H8 Dhttp://ja.lawbank.com.tw/pdf2/092%E9%AD%8F%E4%BF%8A%E6%98%8E.pdf z4 o+ p( ^% Q$ ]9 F% D8 E# E
8 `6 O# F n$ _% f' u釋字第五○九號解釋要旨- S% ?% N: b! R! o# ~( w
大法官於民國八十九年七月七日做出釋字第五○九號解釋,認為刑法第三百
& J! _! j$ g* G3 ^9 m十條及第三百十一條之規定並不違憲,肯定誹謗罪的合憲性,解釋理由書表
X0 P( v# u% o3 n9 u% u6 `# n明「言論自由」應予「最大限度之保障」,繼而認為「個人名譽、隱私」3 o. S) H* c1 r! L* `& c9 D
亦應保障,大法官為調和上述兩種基本權的衝突,因而對於刑法第三一○條
* R; C1 \1 \- @第三項前段,所謂「證明真實性條款」的舉證方式有所闡釋:
4 W: u0 B6 s& {- I
0 K) H' o! v) Z' D7 X「刑法第三百十條第三項前段規定:『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
. M; V; d: [1 G, i實者,不罰』,係以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事項之行為人,其言論內
8 u5 v7 k- n; C! E( T3 C容與事實相符者為不罰之條件,並非謂行為人必須自行證明其言論內容確屬
& K0 _0 r/ E* t5 t/ g1 O4 f真實,始能免於刑責。惟行為人雖不能證明言論內容為真實,但依其所提證. g7 s3 t& P& g5 C# w
據資料,認為行為人有相當理由確信其為真實者,即不能以誹謗罪之刑責相
& t: ~) z( y' Z& @" [) K) q繩,亦不得以此項規定而免除檢察官或自訴人於訴訟程序中,依法應負行為* @( m3 N% `9 u8 k
人故意毀損他人名譽之舉證責任,或法院發現其為真實之義務」' ~, w6 b+ t0 y4 [$ f, ?
。
' U$ ]* N2 r0 S0 x% ]( x蘇俊雄大法官則於協同意見書中提及:「真實之舉證責任不應加諸於行為人,- |5 g |' C9 L2 Q+ R. F
法院對於系爭言論是否為真實仍有發現之責任;並且對於所謂『能證明為真實』4 M6 E4 }4 ?% ?' A
其證明強度不必至於客觀的真實,只要行為人並非故意捏造虛偽事實,或並非因, O' w1 h) r1 _
重大的過失或輕率而致其所陳述與事實不符,皆應將之排除於第三一0條之處罰
3 @/ O S0 Q: v" I範圍外,認行為人不負相關刑責」。$ o" |' F1 n6 T7 Y) q, J
2 e9 O! ?9 {2 P
吳庚大法官於協同意見書中提及:「依本件解釋意旨,被告之舉證責任將有相當9 H' ?1 R3 s, V6 b1 A2 y
程度之減輕,嗣後不能僅以行為人不能證明其言論內容為真實即以刑責相繩。除4 I3 [, P1 `8 h! n
行為人得提出相當證據證明所涉及之事實並非全然子虛烏有外,檢察官、自訴人: z2 m. V+ L: ^
或法院仍應證明行為人之言論係屬虛妄,諸如出於明知其為不實或因輕率疏忽而
1 n) Y% J; G; d; D0 A! s. o不知其真偽等情節,始屬相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