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0474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1
- 貢獻
- 268
- 活力
- 889
- 金幣
- 4899
- 日誌
- 44
- 記錄
- 15
- 最後登入
- 2016-12-1
 
- 文章
- 717
- 在線時間
- 130 小時
|
如果通往那目標的路上你並不快樂,或許那就不是你該去的地方。( Y1 v7 ?1 v, H& F/ k
( f% k* y S T! \9 i; g |
每個人天生都擁有不同的性格以及不同擅長的領域,我們生下就要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使命。然而這個世界卻迷惑了我們,他們把不同才能的人通通歸屬到同一條道路上,從幼稚園到高中,我們都過同一種生活,一樣的國英數,差不多的工作,然後成為差不多的人生。就像是天生的一樣,我們一出生就被安排進這樣的公式裡頭,沒有機會也沒有心思發現自己的道路,也或許我們被惰性以及安逸,剝奪了機會。9 ^' q6 D5 F7 d4 q
. M4 ~6 x. Q: ~$ K0 L7 J7 v+ a
然後再這樣的生活中,我們迷迷糊糊的讀著可能好也可能不好的成績,然後迷迷糊糊的選了大學科系,迷迷糊糊的畢業,迷迷糊糊的進入了某一所公司。然後他們告訴我們:你的失敗是因為不夠努力,不夠小心,學習得不夠,書讀得不夠好,所以你們失敗。於是我們聽信了這個解釋,然後等到有一天突然驚醒,卻已迷迷糊糊的將人生過了一大半。
- H/ V3 r; k: @9 k. S# n% x6 R
6 L% T4 h7 z, q/ l8 p$ ]& F; n8 Q這世界需要不同的人才才能運行,可最後我們卻成為了差不多的人,選擇了不喜歡的工作,做得不盡興,也不傑出,最後因為這些崗位都讓做的不甘心的人占據著,整個國家就開始退步,然後他們還是告訴我們,因為我們的年輕人不夠努力,不夠爭氣,所以我們才開始後退。於是整個社會瀰漫了一股指責的氛圍。
$ j `/ F% i, g4 L5 s( u& J. V
f+ t T) ?% t5 L& p他們都說我們是ME世代,我們任性妄為,我們只為自己。但其實對於這樣的改變我是樂於的,因為如果我都不快樂,那又說甚麼社會福祉呢?一個人的品格與修養應,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最大的關鍵,如果這些從小養成,長大後的我們以這些為基礎去找尋自己的領域,最後在自己的領域執著,那對社會又何嘗不是一種貢獻呢?* Y; [5 r) t. ^9 ?2 d
4 N% n/ p8 r# k* G& }% \坦然面對真實的自己吧,所謂的真實,不是言行舉止不在意影響到別人的任性妄為,而是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 I; y; x! K" h H; k
$ @0 q. |' G; B4 i! W$ U, P3 |$ l
如果你是一個不喜社交的人,結果成了業務、如果你個性不喜爭,卻因為薪水穩定成了律師,然後告訴自己這都是逼不得已,這就是對自己的不誠實。* T$ H3 y: a- ^0 j
: t5 b$ _( l B% y6 ?
; m0 j) Z; e' N4 [4 z$ Q" h# R9 C
5 f7 K5 t; P* X$ r
如果通往那目標的路上你並不快樂,或許那就不是你該去的地方。
: c! W" p' R: ~- m0 C. L( A
$ q* y- W) |+ s7 I% L# b' z6 V作者:角度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