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a 愛北大論壇

 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45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趨勢看法區] 政改風雲洗禮後的香港

[複製鏈接]

159

主題

0

好友

851

積分

高中生

Rank: 5Rank: 5

文章
281
在線時間
172 小時
回到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5-6-24 22:54:05 |只看該作者 |新文章置後

& Z5 R1 [0 k1 ~# f2 s- o3 M9 h香港經濟學者、盤古智庫學術委員 梁海明 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 g. |+ A2 ?4 M0 C9 R- ^0 @ ) |! G: v: m& G8 A5 V) {

9 N" V. u  U8 c  t7 O/ F9 R過去一周,是香港喧鬧的一周。香港政改方案一如所料遭否決,“香港已死”的唱衰聲也不出意料再次響起。不同的是,過去是國際輿論的嘲諷,如今更多是國人的奚落。
2 t: n3 C% L. ^1 _( u) z# T6 g7 q3 k3 r) W6 R# b
在這個積鬱的年代,此類流於口水的譏笑,若能因此成為國人一個宣泄個人不平心態的藉口,或許也是香港給國家作出的一個“貢獻”吧。8 t: w- q7 U$ y* v  G. D

" e- W( N; f* W3 k1 M政改被否,並不代表一切都完了。因為除了政改,我們還有詩和遠方。那麼,政改遭否決後,“港”問路在何方?# d: y" w; y' O  l  F. h

" d4 q/ N. }& c& l, l5 L盡管被“唱”得很“衰”,但從短期看,香港還沒那麼糟糕。雖紛爭不斷,香港GDP過去半年增速約2%,這看起來像是“龜速”,但美國經濟已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歐元區國家增速則只有0.5%,與同類型的發達經濟體相較,香港的經濟增速算是相當穩健。. U1 p% [4 x4 S3 |' s

5 y) C6 r. l- ?; _1 `% s" C香港的失業率過去一段時間長期維持在3%左右,這是在經濟學上的數據,實際經濟活動中已相當於幾乎全民就業,若失業率在2%左右,則意味就業市場是供少於求。香港去年的CPI為3.5%,暫無高通脹之虞(以香港過往平均數據CPI達5%為高通脹),也無通縮之憂。5 Y! ?" Z* t5 A, H1 W
1 f  V# d9 I# a$ D
不過從中長期看,香港未來可能有點糟糕。糟糕之一,在於各界已知香港問題所在,但卻無解。香港當前的問題,除了製造業空殼化、樓價持續高升、貧富差距擴大、政治生態走向偏激且扭曲、行政立法惡鬥不止和特區政府管治愈趨弱勢之外,還包括基層市民缺乏向上流動機會、中產階級負擔沈重“向下沈淪”、富人階級安於現狀得過且過,利益集團積極制定遊戲規則尋求更大權錢利益等等。
# O' W. {2 ?! ?" z* Z/ z1 K! p6 v' u) @7 M* z- q
上述問題屬老生常談,且路人皆知,我也在之前發表的文章——《香港困局只能自救》中探討過,並提出走出困局的建議,但由於當時香港內部危機感不足,發展共識尚缺,問題不但難解,亦已成為了香港經濟向前的一大障礙。0 R+ f- A0 h+ c- A. t  f7 C3 h7 B
9 H. f- D0 p2 ^( M( I
糟糕之二,在於舊題未解,新題又現。一方面是身為國際城市的香港,其國際化程度已下降。九七年回歸之後,不但香港的外國人小區逐年漸少,港人的視野、見識也收窄了,開始由國際化轉為歐美化,甚至“股市化”。
. M6 o" w" A, ]
% ]5 c6 S: w- L+ m& ]  s' v& {多數港人熟悉的僅包括歐美日、中東等幾個國家,且僅對上述國家中能影響股市、匯市波動的事情興致勃勃,沒有興趣全面、深入瞭解他們經濟、文化、社會和傳統等各領域。港人對其它國家則興味索然,未能及時捕捉到世界眾多新興經濟體、發展中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令香港喪失了不少發展機遇。
8 A" v9 K$ r. I) ~4 \! Y& O( M
8 F  U6 ?0 @1 I8 }3 A另一方面,專才赴港實際上並不大“專”。過去二十多年,香港雖與新加坡一樣,引進了逾100萬各類人士前往當地,但不同的是,新加坡引進的人士,絕大多數是高學歷人士,且他們當中大多數選擇在新加坡定居、工作,在各行各業發光發亮,共同推動新加坡經濟發展。
5 [6 u9 p9 f+ o. b% i9 Z
* ^% J+ F  ^3 i0 u( s7 e香港則相反,100多萬前往香港的人士,平均學歷並不高,縱使引進的高學歷專才、優才也是“身在香港心在外”,多數只為尋求獲得一張香港身份證、一個香港身份,並無專心在香港經營工作、生活的長期打算,未能有效的為香港經濟發展作出各界期待的貢獻。
/ I7 |/ V2 _. j9 M0 Y5 z0 z5 U; `而且,香港經濟面臨的另一嚴峻問題是“撤離潮”也漸現。首先是隨行政立法關系惡劣,及港人動輒向官員問責,動輒使用文字和言語暴力向官員唾罵,加上中央政府、建制派給予的壓力,特區政府已由“熱廚房”變成“熱火坑”,令香港精英之士、在民間的“高手”望而生畏,轉投各類專業及工商金融界,不願投身政府為香港發展出謀劃策,部分更有離開香港轉往其它地方發展的打算。* y) P2 c8 z8 ]9 k

. R: j4 j. e# u' J- @“撤離潮”的另一面是隨香港持續內耗空轉,社會紛爭不斷,法治精神遭受沖擊,再加上成本持續高升,已導致部分外國投資撤離香港轉往周邊國家、地區,對香港經濟帶來不小的損失。
. l. A5 h/ l4 `3 T  j9 a- y% a
6 [4 Y, K5 C. c政改被否決之後的香港經濟,很大程度上已陷入惡性循環,“港”問路在何方?外界很容易得出一個甚為悲觀的答案。6 f( |! T, i. g1 \* ]
& _: R: Q* U6 I% V
但是,時代總在適當的時候“眷顧”香港,翻開過去數十年的經濟發展史,香港每隔十年、八年均會遭遇一道坎,無論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歐債危機,2003年的非典,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港人移民潮、八十年代初香港問題的中英談判,皆令香港經濟、社會動盪,但很快又出現了“起死回生”的頑強生命力,推動香港進一步向前發展。我相信,經過這場政改風雲的洗禮,香港未來很有可能會重新開始起步。
2 [( C$ l  S6 i( Y0 E+ U! o3 E9 z
) E8 ?3 L1 f- d+ Y4 a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香港之所以能有如此強的發展韌性,是由香港的特殊性和港人的本性決定的。! l# c. b' z$ ^' k! ^: W
9 a! I( p4 H/ U
一是香港“皮實”。作為一個地方小、人口數量不多和經濟基礎較牢固的城市,香港船小好調頭。甚至可以說,只要有一個產業發展蓬勃,便能帶動其他的產業發展,推動經濟繁榮。過去無論是製造業、進出口貿易、高端旅遊、地產、股市、金融和高端服務業等領域,都在過去的經濟周期循環中,輪流扮演“雁頭”的角色,引領其它產業向前發展。
/ y8 ~- t+ R6 H9 F+ ^6 L9 B8 l% f* i& P& Z
加上,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核心競爭優勢並非只是中央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或者是前往香港上市的公司數量,而是形成了以律師、會計師、投行和專業咨詢等眾多專業人士所組成的“群聚”(cluster)效應,在這種非常交易導向(transaction oriented)的氛圍之下,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鞏固和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R, \$ q% H' d# {! x8 C) W

) J  ]4 U% c; h* S, W8 I( C+ `二是港人務實。例如中國中央政府自推出了“一帶一路”倡議之後,中國內地更多註重“一帶一路”全局、宏觀和整體的討論和進行國別研究,但據我的瞭解,香港從特區政府到業界已經在研究各種細節,主動地、積極地尋找香港的切入該倡議的空間和可能性。不少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港商,已組建了行業內的協會、委員會,團結起來共同尋找海外投資的機遇。9 L. X& m5 c0 z7 ?7 q* c. g
6 H" i  A7 W6 t! G  A3 M/ x
“一帶一路”倡議中,未來也包括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金融合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就在博鰲會議上提出“積極推動構建地區金融合作體系,探討搭建亞洲金融機構交流合作平臺”。我在香港的實地調研中,也發現香港的金融業者,包括港交所,也開始動手籌劃“服務內地,進軍亞洲、面向國際”的新金融投融資、交易平臺,為香港未來在中國與亞洲地區的金融合作中搶得頭籌,喝頭啖湯。8 M0 U* f& o" W. N: a# ~9 s

7 {7 }3 E* ^. d9 k+ f+ J" x, i三是港人現實。在受到百多年英國殖民者重商輕政教誨的潛移默化下,港人血液里事實上並無熱衷政治的基因,許多年青一代港人只是借政治的理由抒發自身發展受限的憤懣。政改紛爭困擾香港長達兩年之久,早已令人厭倦,現在宣告政改此路不通,習慣“金錢掛帥”的港人很大可能回到熟悉的“老路”,在商業、高端服務業一展身手。
, J$ n- T# P' k) F, U" B3 L  M! A3 ]
在香港“小政府、大市場”的背景下,香港特區政府並不需要發改委式的發展規劃,工商界要發展、想發展的共識,比特區政府的行政力量更大,也更易推動香港的經濟向前。) ^) ^" Y9 O' W& G8 p

- {) }$ c3 j. p. t4 X! k$ G; k  w因此,對於政改後的香港經濟,我可以說是一個“沮喪的樂觀主義者”(frustrated optimist)。沮喪來自明明可以靠優勢吃飯,但香港卻在紛爭不斷,導致經濟停滯難前。樂觀則是相信中央政府對香港政府不會大幅改變,加上香港的“三實”(皮實、務實、現實)特性,只要眾多港人取得共識,重歸經濟發展、民生問題,香港未來依然是一塊得天獨厚的福地。

本論壇是以即時上傳留言的方式運作,一切留言內容只代表發言者個人意見,非本論壇之立場,本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由於本論壇是以「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以無法完全監察所有留言內容,若您發現有某篇留言可能有問題,請通知本站管理員處理。

Copyright © 2009~2020 iBeta 愛北大. 保留一切權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