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電力供需新選擇 智能電網正崛起
* `$ u4 v3 S( ?; ^( K3 z7 [% Z @2 S9 g: Q& v
/ v1 k1 i5 T& D. y% I
0 Z9 r7 M& S0 j) K4 e2 R" s* t$ Y. I2 S. ?: {
' h) P! H8 R; s3 h
文.梁少珊 攝影.鄭暐琪
2 k3 }& M W( a; r' D( h+ b3 T9 I# p) F
電力供需之間,難道只能傳統地單向思考?在擁核、反核交鋒的沸騰聲浪中,智能電網提供供電者和消費者之間,雙向互動的另一種選擇。+ C; Z z; T/ ?/ n' m# V- e1 K
: C, v8 b0 p" M5 P核四議題再度延燒,電力問題衝擊台灣社會。然而仔細思想,電力在供需之間,難道只能單向思考?或只有廢核四、續建核四兩種選擇嗎?5 \5 T6 h h, |$ M+ d+ l7 F
- G: H8 R' y6 G7 ~2 f
國外非核家園如德國,電力供需不走傳統模式。所謂傳統模式,意即供電者單向對消費者提供電能。近年大規模電源開發受阻,其他眾多、微小,以再生能源為主的分散式發電,已漸漸成趨勢。而這些再生能源的運轉型態,又與消費者形成一種雙向的互動模式,當消費者在自家庭院、屋頂、車庫架設太陽能面板、儲能電動車和小型風車發電,消費者同時兼具生產者角色。
: \; G9 V" \7 T% {+ u, E
6 X/ Y$ u5 ?9 [! ]1 o& k- @電的來去不能單向思考。而要能雙向並行電力供需,以達到精確供電和善用再生能源,智能電網成為全球各國極欲發展的建設項目。, `: G. T a* n/ r4 C6 \; u
/ Z9 ^2 O8 F' i" w$ ` C0 w
歐巴馬帶頭 新勢力智能電網+ C8 D( u* |: o7 Y, W
/ H, o% h2 R( L7 k: y1 a! S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振興經濟方案中,納入智能電網計畫,因此智能電網引發各國關注。歐巴馬提出此計畫,起因於1996到2003年,美國發生的一系列大停電事件。美國能源部提出檢討計畫並體認到,任何自然災害都可能隨時癱瘓電力系統,單憑電網或其他先進技術,也無法確保供電安全。因此專家提出發展智能電網,希冀依靠智能電網達到精確供電和優化利用再生能源的目標。
, l) d | g: p5 G- g
# a& d F% q% ]就精確供電來說,通過電子感應、探測和遙控訊息等技術,可以追蹤用戶的需求,並加以分析、控制。此外,像太陽能、風力發電這些再生能源,由於其電力品質尚不穩定,而且如何將其接入系統,也是急需解決的難題。
& {7 w F: _) j; D# y9 s
$ o' \& |: o' @# M9 Z智能電網是新的現代化輸電網絡。利用資訊和通訊科技,以數位或類比訊號,偵測和收集供應端的電力供應狀況,還有使用端的使用情形。而被收集到的這些資訊,將用來修正電力的生產與配送狀況,或者調整個人家庭、企業用戶的耗電量,以達到節省能源、降低損耗、增強電網可靠性等目的。
. L1 L5 o7 W- W P$ a2 y! F# S, ]. b( D( n( ^) A# i; H& e5 `
台灣在內 六大工業國急布建
$ @7 W/ h+ b X0 S. _( F0 S3 V1 S' S9 D
歐巴馬之後,各國皆大力發展智能電網。國內政府推動「智慧型電錶基礎建設」標竿計畫,研究機構拓墣預計,明(2015)年推行智能電錶擴及一般用戶,預估可創造台幣三百八十億元產值。& G% V0 q+ L! t1 e
美國政府則宣布,藉由建置智能電網,在2030年能隨時提供百分之百所有關鍵性的負載電力。* @2 o# j4 E' i ~
9 E# T6 B$ a& P& d) x' \而中國大陸擬在2020年,分三階段完成建置智能電網。根據中國「堅強智能電網」發展計畫,2011~2015年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投資金額超過兩兆人民幣。
( L7 u4 X% d% E- |) R+ a1 z" e) i5 ^: c) k4 i5 A8 c A+ Z6 `
至於重視環保的歐盟則預計,2020年輸配電系統可承受三五%電力,來自分散或集中式再生能源,並在2050年使發電完全除碳化。& L- C1 s5 V. k
$ B& O, s8 P% K6 m韓國知識經濟部(Ministry of Knowledge Economy)主導的智慧電網計畫,在數個示範地區布建智能電網後,將再逐步推廣到範圍較大的區域,預計2021~2030年,完成布建全國智能電網。- ^) @% p5 j! \0 s. f8 D
5 ]8 n' c$ V, z7 C5 u3 r( H4 B日本智能電網的發展重心,在於日本新能源及工業技術發展組織(NEDO)提出的「次世代電網」規劃。這項規劃的重點在於商業模式的可行性、標準確立等等。日本經產省計畫,2030年智能電網普及全國。. S! j- i7 N4 X( S, ?6 S W5 n# Z
' e, C8 K# P" m1 `
台廠利基 電錶和傳輸設備
4 r+ W/ z8 o) \. d3 s& J b9 y/ M
7 a" X4 j1 f* R+ g/ ?; F就目前整個智慧電網的產業鏈來看,台廠早具備製造電錶的技術,因此基礎建設如智能電錶和傳輸相關設備,是台廠的一大優勢,相較於上游的重電和配電所,終端「室電」智能電錶被看好,台廠可藉此切入國外的智能電網市場。+ T# V" [/ H4 ~( X) X
" c, G4 u: t4 f! f至於台廠優勢,可分從技術面和發展面探討。技術面來說,資策會產業分析師王怡臻認為,技術不是問題,而國內製造的智能電錶也外銷到東歐和東南亞,目前欠缺的是發展智能電網的標準化和相關規範措施。一旦用戶端用電資料傳至蒐集站的傳輸技術,出現了統一標準,未來商機可期。2 H7 x& m6 V* a4 n5 n
4 O: ?4 R3 S9 o
而在發展面部分,台廠可進軍中國大陸。大陸官方規劃二○二○年,可裝置近三億顆智能電錶。但國內業者表示,大陸地方政府向來扶植地方產業,台廠製造的智能電錶雖然質佳價廉,但不見得能順利取得大規模訂單。
& ?) S, }; v6 W5 K4 S( o
9 ?. D. t$ t5 t: z% x話雖如此,台廠仍積極布局大陸市場,原因有二。其一,大陸仍會釋出訂單給國外廠商,台廠只要取得五%市占,外銷產值便超過四百億元,其實相當驚人。其二,大陸公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執行項目中,拓墣產業研究所所長張光平表示,未來科技業將走向軟硬整合的趨勢,而大陸基於對ICT基礎建設的迫切需求,從投資規模和十二五市場來看,物聯網是最大受惠項目之一。3 o" m8 s# f, I
' V; R: P8 H. U. q而物聯網之中的智能電網建設,產值非常可觀。預估明年包含感測器、系統和試驗檢測、晶片、中介軟體、即成模組與設備,產值將達兩千億人民幣。 D2 T9 v: a$ d4 v- w
; B; a4 w1 p( D$ O* X
電源廠康舒科技(6282)積極布局新能源業務,在智能電網的發展時程部分,2010~2016年規劃建置先進讀表系統。
" A t: `2 h! z" y* x. `4 a6 K; G
" t; b3 k$ \ \3 s$ V
! e9 b8 v5 w8 u2 n5 D5 n/ ]7 v0 w" O% ^* ^0 F# M
' X+ _! g9 y; q& E% w《理財周刊》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