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四個方向,認識財務操作的手法
0 Y3 k: r$ c& x
, P/ i, W7 e8 I, y% ?7 I$ y+ G+ n) Y# x8 X9 t- T" z9 \: d& J# B
8 C' W J% |* w: F/ a# d: B9 S' [
8 P. S# j/ U, Z8 ?6 C2 g, c6 q5 S, m
- z* K3 R1 n5 l6 V2 u
財務操作其實原本不是罪惡,因為會計是一種財務表達的語言,只要符合會計準則,公司管理階層的確有空間可以依照公司的產業差異,自行決定部分會計項目呈現的方式。只是這樣的一種可變通性,卻會被有心人士利用。為什麼管理階層總是忍不住會去越過那條界線呢?原因無他,因為操弄財務數字其實簡單,又不容易被發現。一家公司實際的經營狀況,外部股東其實是不易掌握的,就算是稽查的查核人員,也不見得對於公司營運細節能夠那麼了解,而且許多營運手法本來就是業界潛規則,並不是會計師所能夠任意扭轉。這樣資訊的不對稱性,使得管理階層受到致命吸引力的影響而做出越軌的行為。
8 z- F0 `. n7 q' b# f0 ^) @2 n 而財務操作的手法簡單來說有幾個基本核心,就是透過增列營收與降低費用以增加盈餘,調整帳務被認列的期間,或是調整本業與業外會計項目混淆財務比率。本節就常見的財務操作手法簡單介紹如下:
( E; \# |* x" s9 C一、調整會計項目8 \+ a+ i; T3 `9 d
IFRSs準則導入之後,為了適時反映企業價值,企業資產負債表變動性加大,影響損益表的項目也愈來愈多。因此許多一次性利益被認列在本業收入當中,而有些經常性費用被視為業外支出,或是費用資本化,這時候投資人就會有誤以為公司財務比率轉強,但這其實只是財務手法的調整。
% r1 y# U+ n d6 W( i二、延長設備耐用年限* c V& G" i4 P
以製造業來說,廠房與設備這種固定資產,需要每期提列折舊費用,會降低淨利,如果延長設備耐用年限,就可以更進一步降低每期折舊費用,讓投資人誤以為企業獲利上升使得盈餘增加,毛利率上升。但如果設備在耐用期間內提早損壞,企業還是需要添購新設備才能從事生產,其實只是把費用延後發生而已。' y8 m7 _9 z9 t' \9 G! B) u, f
就好比一個人原本償還10年期的房貸,後來去向銀行展延期限,改成30年期,每個月繳2萬元的房貸,展延之後只要償還8千元,然後這個人對外宣稱自己的收入增加,其實根本就是自欺欺人的花招。/ P1 U) J; z5 t2 c
三、透過轉投資項目,資金挪移海外
; o6 w$ R/ O* }% H 對於企業經營者而言,透過轉投資錢進海外,有很大的誘因與利益,這些跨國的轉投資項目,查核人員根本無法確實查核。一張張製作精美、在國外透過金融單位背書的權益法長投項目,如果最後無法對企業貢獻現金流,甚至還認列轉投資虧損,不是管理階層有鬼,就是經營能力太差。3 z3 D# @( x+ I0 m+ B' s$ |
合併報表中長期投資項目過多會損害財務報表透明度,許多公司以49%轉投資設立海外公司,有時候就是有心人為了規避編列合併報表;而權益法認列的長期投資(持股20至50%),因為不需要編列合併報表,我們就無法知道其關聯企業的負債狀況,增加分析公司財務的困難與風險。2 o. o( O- O- N) Y& ~
四、調整現金流量表. L1 G9 @& |; l% B+ A
不只是損益表可以美化,現金流量表中的營業活動金流量(CFO)也可以進行這種財務創新。例如壓榨供應商,年底的應付款項隔幾天支付,在財報日就看不到這筆現金流出;或是有些公司會出售應收帳款,以產生現金流入;或是安排在CFO大量流入時期,私下找融資公司償還應付帳款,以CFF現金流入來支付CFO流出。等到未來償還這筆負債時,就可以做為CFF現金流出(避開CFO現金流出),透過這個完美安排,就可以操縱現金流量的時間點與性質。如此一來,重視現金流量表的投資人,根本就看不到CFO現金流負數。
- ]/ u% e. e! E: Y$ E& j/ ?
/ F' v a! D2 E0 G( z% z
: W4 U. @6 j: g1 n; T0 k1 `
) ?9 Y' b9 \' K. N9 `( l
+ u* w( k) T9 t$ [9 ~# H
$ J" U# s7 i6 M/ L
3 m `" ^2 a H) _- O+ ]9 G 商周理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