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這樣就好 快樂學
" n& ~9 P" S7 Q* _& l/ a
2 M8 i' M8 R E* S0 |' J. c 9 z# {) o0 w, n* q# C
抗通膨,不必勒緊褲帶,只要你懂得 6 p* K# f: J c* p* u% y6 P, f
; a3 }$ T# M4 _7 Y- ^! h: ^9 _
長期通膨時代來了,五花八門的省錢花招已經out!全球現在正興起更積極的解決方案——欲望管理,這門從阿嬤到CEO都在學的學問,能夠讓你心靈與荷包都真正富足! # U: O7 E! [2 V1 u" J8 Z
; j: L9 @2 d$ D9 l文/曠文琪、楊少強 攝影/張家毓
( @- b# Z0 @) q# q' ]4 y' b" E3 c2 z1 P. v( N( q
省下外出消費的時間和金錢,你開始有時
2 s/ W5 f) T1 o2 A, Z; h+ f6 v間和家人一起DIY做家事,可能更快樂。 + n, L* x* f* m' r. P
這個趨勢,特色有三:一、時間將很長,可能為期十五年;二、影響很大,它將衝擊全球三分之二的人,也就是四十四億人;三、它令一半的富人都擔心自己的未來。
$ Y3 Q1 I0 Y; q+ l7 z, c8 M- {8 m: G+ X# W ?4 f0 O* P/ z
猜到這是什麼趨勢了嗎?& R: V, G- F+ `; a& V7 o' P
4 P( P( }! O% m; Y: P
通膨巨獸來襲!比能源危機更嚴重 連有錢人都開始擔心自己的未來
5 h. W# i- E) z/ z, z, @
9 N% i6 y2 l& ^0 s- r「通貨膨脹再度降臨!」(Inflation's back),五月二十二日,《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封面以大字標示著。該文中指出,兩位數的物價上漲率「將影響全球三分之二的人」。 * u H P+ W9 R" }" q
# G* K: m! l6 V0 L5 S. d& L" @; V2 ?
有多嚴重?「比一九七○年代能源危機時更嚴重」,五月二十八日,著名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在《財星》(Fortune)雜誌專文指出:「停滯性通膨捲土重來」(Stagflation is Back),對比一九七○年代的能源危機,當時人類花了十五年才走出泥淖,如今這波通膨「調整期會比以前更長,且更痛苦」。 4 ~7 U t6 v$ a. l) s! ~7 l+ F; I( z
7 F9 m# W) V0 S. t$ u, T0 G
只有窮人受衝擊嗎?並非如此。
9 K* a, `! T0 w; T. N
) b6 _( C% V; v6 L* d% \知名市調公司「鳳凰」(Phoenix)日前公布對全美一千九百名資產超過一百萬美元的人調查,其中有一半的富人擔心自己資產會被通貨膨脹侵蝕。該公司指出,「連美國最有錢的人都在擔心自己的未來。」
K( l/ `; q4 `0 V0 }
$ D& t5 u: V! M: D6 G+ ^紅色的經濟指標也在全球一一亮起:在歐洲,今年五月通貨膨脹率達三.六%,比九個月前翻了一倍;在亞洲,越南通貨膨脹率現已飆升到二五%;在台灣,代表長期物價上漲趨勢的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也創下九年以來新高。 8 W) }% i6 A6 Y: ~1 S! f% q
5 Q. C. g! p0 e) N, E# K對比一九七○年代能源危機所引發的通膨,此波通膨結構大不相同。當時,阿拉伯產油國實施石油禁運,因石油供給短缺,導致全球油價飆升,進而帶動物價全面上揚。換句話說,當時是供給面出問題,也就是所謂「供給衝擊」(supply shock)。因此,人們只要從供給面的癥結下手,困境就得以獲解。
+ h) C0 O( v; a' w$ J; h* A
& U5 C! [- X) r. S% \$ X然而,這一波油價、糧價的飆高,並非是供給面的問題,而是金磚四國大量人口,對油、糧需求大增所導致。因此,這波通膨係由需求面帶動的,也就是「需求衝擊」(demand shock)。
; y- E1 R, v' V6 o- S
6 Y8 s P6 W% \: }0 G很多人問,什麼時候通膨巨獸會遠離人類? ' \. M' e7 W' J+ y7 P0 \9 `
1 @2 a2 A2 A6 q$ X% e: T
很不幸的,我們必須這麼說:只要人們的需求無法降低,通膨趨勢就不太可能止歇。因為這是一個需求面的問題。 . v; d3 q7 t# [" w
1 ~* g( j% g* W* x) [2 T新生活態度興起!打破消費迷思 「知足經濟」成為全球新顯學 ; f" l4 I. D3 G, M9 g/ V, s
+ D. `/ h- @2 Z6 S1 ], M在這個年代,勒緊褲帶就能度過難關嗎?顯然不是,這種傳統的因應方式,不僅力道不夠,而且無法持久。目前市面上許多抗通膨的招數,其實都在教人們「心裡想買時,就把手綁起來」,這最後只會變成像清教徒苦行,一不小心,就會因為過度壓抑而前功盡棄。
- R# ^/ `+ W0 {- \* w& `% j0 x) Z9 Z5 v; t+ y& X* m
這時候,你需要新的生活態度:從源頭做起,管理你的欲望,打破過去「越消費越快樂」的迷思,才是根本之道。 : {0 x- B) L5 c
( o1 ?; G( j7 L* k+ ~1 w8 k
欲望管理學,正在全球掀起風潮。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開始提倡「知足經濟」(the economics of enough),是未來人們面對物價上漲的良方。 , Q, n7 v) w! g3 U& {5 ^. O" @
. ^. z: g! \+ D7 W/ l# I% S
「知足經濟」,就如日本大學教授村田光平所說「小欲而知足」,不再像過去般,讓自己的欲望,漫無目的擴張。這並非空談,事實上,泰國就正在提倡知足經濟,並將此思想貫穿在其五年施政計畫中。 1 h `9 b4 Y# d" T# A0 g# m
) Z! e- O# Z* H泰國國王普密蓬(Bhumibol Adulyadej)主張:政府和民眾在生產和消費時最好走「中間路線」,消費「適度」與「負責任」,這是泰國用龐大代價領悟到的真諦。 0 X% D& c2 I0 w0 \/ o' Q! F1 g; g
: s! F1 [8 r0 C |5 n
一九九○年代,泰國努力拚經濟,發現本國的儲蓄無法滿足投資的需要,就開始大舉外債,一九九七年,外資憂心泰國過度舉債無法償還而大舉匯出,導致泰銖重貶,最後擴散到整個東亞,釀成金融風暴。
" w* u( ~+ D0 B. t5 T4 B0 u
' r* c2 o" S& C1 r! @* A; V泰國因此體悟,拚經濟不能超過自己的能力,因此才有了「知足經濟」的政策。泰國前財政部長德瓦古拉(Pridiyathorn Devakula)曾如此定義泰國的知足經濟概念:國家或是個人,都應該有多少錢,就做多少事,要促進經濟成長的投資金額,也不該超過現有的儲蓄。泰國自此從「極致」走回了「適度」之道。
% P5 t- M& @& Z! x
' B! V. H: r' F0 r7 D; O$ S6 q在過去消費至上的物質主義年代,這種強調「適度」的知足經濟並不被人重視。現在,泰國一些大學已專門開設課程,教授知足經濟理念,這一理念並被越來越多的泰國民眾所理解和接受。
( @. O% j6 k9 a4 r. E/ @6 W: D- p2 H5 W, ~' v1 i
泰王認為,在「知足」下的消費行為,不僅不浪費資源,且不會造成人的心靈負擔。二○○六年,聯合國將最高榮譽「人類發展終身成就獎」頒給泰國國王,表彰他推動知足經濟的貢獻,並把此觀念積極向全球推廣。
! @* L" S1 ^! C8 `9 s
* Y# \( {9 ^/ n. V) w& V" U知足,就會感恩、喜樂,欲望就不會如脫韁野馬,將人甩出跑道。國家如此,個人也如此。也因為心靈知足,行為上的節儉才得以持續。 $ R, U3 f/ @3 f+ n
4 A$ m% [' V" x% g1 s
根據一份研究,美國百萬富翁能長期富有,並不單是他們擁有比別人更多的資源,而是他們能有紀律的不被欲望迷惑,過著簡單生活。
1 W4 p& g$ K" {2 j1 j, ^2 j- O, E3 G2 |/ D' @2 q3 r, H9 v% K
《窮得有品味》作者亞歷山大.封.笙堡(Alexander von Schonburg)的親身遭遇就是最好解釋。他的祖先是貴族,他本人也曾在德國大媒體公司上班,薪資優渥,但經濟不景氣讓他被裁員,他變成了領失業救濟金的平民。 " w6 S4 J' P( m T& u# T; Y9 o
! t/ J- \ T/ P笙堡在這段從高峰往下墜的過程發現,人越能管理欲望,就越不會讓心情如坐雲霄飛車般上下起伏,甚至可能更快樂。 % g$ f$ H$ Z3 }) T' ^+ \
$ W9 u& T i3 n8 g, K
過去三十年,人們過著資源無虞的生活,欲望從未被節制過,如今,資源不足的危機出現,人們必須學習新的生活方式,就像笙堡一樣。
9 m6 L6 z/ F: N) W, w' |8 D& c6 J9 ?2 P; s' G' p2 W
全面管理你的欲望!先停止比較 不滿足感會刺激無止境的惡性消費
9 s" r7 P: u3 M7 `& m" ]; M+ P! C! L6 R7 d9 y3 N4 c% [
降低自我的欲望,當然不簡單。多數人,都不曾看清楚「欲望」過。 8 u0 Z! {' k0 V' M: ]( i
7 P' S" m6 \. ^% l
其實,人只要醒著,就是活在欲望的世界中,從最簡單的吃飯、喝水開始,都是在滿足欲望。「但太多人沒有覺察過,欲望對生活的影響有多深。」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蔡盧浚說。
' k* c( L" W- I- l8 o- n& n K* i
- B, c. F$ e, c7 {/ x4 F欲望(desire)從何而來?十一世紀末,這個字源出於拉丁文desirar,原意是,對缺乏者的抱憾。因為有缺憾,所以人會想要以行動來彌補缺憾。而這個缺憾,常來自比較。 0 F* O$ g* N! z' a
$ i# J! R$ ~1 a. c; A3 ]/ P$ I- I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Kahneman)就發現,人的滿足與快樂,是來自「比較」。比較,讓人產生無止境的物質欲望。當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時候,人就會興起想要擁有以平衡的心理。 / o) a4 b5 q/ i2 c( o p
" Y1 v ~: n$ U e T0 J- ?. }% z* m6 U
欲望會纏繞著收入有限的人,譬如,我們買名牌包,是認為名牌包可以讓我們與社會中其他人平行,甚至被認為有身分地位,這讓我們身陷所謂的從眾效應(bandwagon effect,或稱為花車效應)。
' L, _1 @* J' K9 K6 g. A& e# J1 @4 C
欲望也會纏繞著富有的人,譬如,很多貴婦人不斷追逐新的名牌包,有時候換的理由只因為別人也開始背相同的皮包。捨棄它的原因,是因她認為不該背的人也開始背了,這就是所謂的勢利效應(snob effect)。
/ s8 _& X8 X* p. a3 `% H0 c* g Z" ~# ]
當你擁有的資源無法彌補因為比較而興起的欲望時,大腦會傳達出不滿足的感覺,這時候,多數人可能選擇最簡單的方式來彌補這種匱乏感,譬如,向銀行借貸購物,來維持快樂感,惡性循環也就因此發生。 4 _7 ?. ^( j. J0 D3 ^
+ X# l3 E! p" g0 j1 ]
怎麼說?根據大腦科學研究發現:消費帶給人的快感是會遞減的,人們必須不斷的消費才能維持快感。譬如,今天你買了一千元的皮包,所得到的快感,明天需要花到一千五百元才能達成。這種大腦「適應」刺激的現象,被學者稱為「享樂跑步機」(hedonic treadmill),人一旦有了某種物質新體驗,就需要更多新物質才能維持快樂,就好像要在跑步機上不斷的跑,才能維持平衡般。 $ ]+ q% w2 F. y# l7 u
9 w: I! o$ b# V0 }; C5 |( L, ?
在這種動力下,人們常做了許多不必要的消費,但買下的這些東西或服務,就如電影「阿甘正傳」裡的台詞:「只需要一點點,大部分都是拿來炫耀的。」
9 }9 A1 i! l! O' }$ K4 a# t- b+ X) a- A7 A. ^
欲望的來源如此多元,沒人能預測會何時出現,但這不代表你就該束手無策。你可以選擇的是,要無意識的被欲望操控,還是當個欲望守門人。
" F6 X! y6 n! o1 K8 n- _
# n3 f: w) g7 P; D0 \ J要當好一個欲望守門人,「關鍵是改變自己的態度,而不是改變他人。」《欲望解剖室》作者威廉‧爾凡(William B. Irvine)說。從自我對話,到停止與別人比較,甚至是讓自己活在當下,細嘗生活中的各種滋味,領悟「少就是多」的心法,都是一場自我修煉。 - ~3 J4 b) W; G% ]3 Z" y5 R
/ s' J7 Z3 l! b0 M% N' v這絕對是個划算的投資,「我們花在控制欲望的時間,比起很多人屈服於欲望之下,每天不斷努力滿足浮現腦海的欲望,所花費的時間,少了很多。」爾凡說。
" M2 U- E+ H5 Y. O7 s* F- z) c u$ W
第一步:看清自己欲望來源
3 P1 U! P7 W; H7 v$ z3 a) d1 D( q
6 V6 ]3 \) C# {9 t& C2 a7 d其實,你還是可以透過四個步驟,進行這場駕馭欲望的修煉。事實上,在你細細咀嚼上述文字的同時,你已經開始駕馭欲望,因為你正在揭開欲望的神秘面紗。 z% G( A4 t0 H, K- B" s4 R2 R& _
+ z, n. [$ J9 n8 b爾凡說:「一旦你瞭解欲望的運作方式,心中升起的欲望很可能會改變……。你一瞭解,心中的欲望是自然升起,而非理性思考,你會開始自問,我為什麼會有這種欲望,這樣自問一番之後,往往可疑的欲望,就會被拋棄。」
- ^! K7 J [/ h( v+ _6 c8 y2 O# L% E+ D- x7 D
第二步:區分欲望的必要性 5 b- X8 v# E# l; q6 f
+ J c* L+ y+ T8 X你想做的事情這麼多,到底哪些只是短期衝動的表面欲望,哪些是你經過長期思考規畫的實質欲望(又可稱為夢想),要先做區分,然後要做出選擇。「人生就像buffet(自助餐),每個人都要學會擬菜單。」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說。 7 O8 `0 C9 L5 Q/ y
6 O% m5 Q( c. @: c) {
你所有的欲望都是有必要性的嗎?你可以透過自我對話表檢驗。
9 i( I. X/ w7 x& D& J0 {* r
! W" m! d3 T& A! {9 K; C3 |! @( z7 y第三步:打破習以為常的惡性循環
+ r6 f8 x; F/ i
4 e$ |, i8 ^# }1 z* T4 X欲望並非總是單獨存在,一個小衝動會帶來連串的欲望。比如說,我想讓我的同事羨慕我,於是我去買了一個名牌包,為了陪襯這個包包,於是我買了一套很貴的套裝,我的衣服越買越多,於是,我必須換更大的套房,但是我的薪水不夠,於是我開始希冀,銀行可以借我一點錢……。 ( r- l8 U, C3 Y9 u3 j. I1 i/ A
& w, ~; U3 ^ V欲望的形成如漣漪,有時候只需要一秒鐘就引爆,然而,要改變卻非一蹴可幾,必須下定決心,經歷六階段的改變輪。 ; M3 q! ]/ r+ |* O% h5 O V; j
. d' y" `: A: p$ _
蔡盧浚也建議,人也可以隨時擬出一張快樂備用清單,如運動、閱讀等其他會讓自己快樂的事情,當最初的小衝動又忽然冒出,就可找尋其他替代方案。 7 j1 T9 C3 y6 ~# W, n1 z3 v4 M' D5 h
, ?0 h8 }4 Q7 ^- q第四步:深度品味、選擇最重要的 : s, V. W3 M2 J( _* o. H" g% }4 d
! `7 B/ E) x, b: ]& M' x# [* E+ g
活在當下,是爾凡與《生活簡單就是享受》作者愛琳.詹姆絲(Elaine St James)認為最有效的方式——不要想改變世界或是自己在世界中的地位,而是改變自己。 5 I; Y2 i8 X! ^8 N
. @' ^* j; y; R$ e4 k3 x國立中央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認為,「刺激」要與人的經驗產生連結後,才會產生意義,成為記憶停留在腦中,否則很快就會被忘掉。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人擁有眾多資源,但總是想要再追逐——因為我們從未好好去體會現有事物的滋味,才會覺得匱乏。
1 P/ f! z5 s: \
. m& `! f3 b" o) B「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杜書伍說。杜書伍平時旅遊的時間不多,但是他出國卻是用心在旅行,「我都不帶相機,因為那會讓我忙著拍照。」他說,自己靜下心來體會的影像,讓他十年後都記憶猶新。
8 o6 M' O1 x- }! _2 T5 z4 W! E: x4 ]+ v
在看似多元的欲望中,選擇最重要的去滿足,然後,放慢腳步好好體會它,表面看來選擇變少,但是少就是多。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企業經營,「你先做出選擇,然後聚焦,專注思考,把簡單的事情先複雜化,盤點細節,最後,把複雜的事情又簡化。」「力量就出來了!」杜書伍說。 / V9 [# q8 W/ {+ X
& _( r$ |6 s k Y8 X2 R8 d. M2 m從欲望深井中解脫!知足者富 改變心態,拿回你的人生主導權
1 u) L4 [. a) I& U( i! z n* [. l0 ?' l/ \" j+ c4 K
把自己的欲望地圖攤開,不簡單。但當你開始第一步,你將發現,自己不再容易受到外界經濟環境困擾,「自勝者強,知足者富。」這是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引老子之言。
$ ~# Q- ?- B% D# m: q4 j
1 r: ?7 r* v5 p0 f0 A% J# f通膨時代,對多數人是危機,但改變心態,卻可能變成你一生的轉機。二○○三年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就報導,日本經過十多年經濟不景氣後,奢侈消費文化大減,應酬交際者也大量減少,以致東京銀座媽媽桑小費收入銳減四分之三,日本人外食支出也減少三二%。
" w4 V# y& }# w7 r3 l2 {' q5 x: Q+ f& J1 \; f1 S, f2 O
但它對應的現象則是,日本人下班後開始早點回家,二○○二年底熱賣商品中,帶回家DIY的商品每年成長超過二○%。而昔日的日本大男人,早回家後還會幫忙家務。《商業週刊》觀察,「日本在經濟、消費不振陰影下,更深層的社會、人際關係,甚至價值觀已發生質變,經濟停滯卻帶來社會極大改變,這是許多人沒料想到的。」 8 e$ e( `# @& c% a7 H4 E
5 G9 o+ o/ g3 x, }雖然資源不再廉價,但仔細盤點,你的愁苦,並非源自錢變少了,而是你身陷在欲望的深井中,不得解脫。
: c4 G- U R' f& C2 _3 a3 @) B$ Q$ i7 r1 M. b8 `' K8 Q- ^
你是個總是盲目追求最好與最多的人,還是可以接受「這樣就好」的人?如果是後者,恭喜你,在知足經濟來臨時,你已經擁有比別人更快樂的本錢,這樣就好,代表的不是把生活水準完全降低,而是你已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標準,然後,欣然享受自己的選擇。 7 i. [- {/ f6 }5 G# q
4 |- y/ ]* G* Y! w如果不是,那麼,現在是你靜下心來,管理欲望的時候。
# H' m2 i6 e+ d! C' i% X4 |- f
. x t# M4 X# K m* u+ Y( W「我們就好像是民宿主人,誰拎著行李都歡迎,它們(欲望)來來去去,決定主人的作息,還要加班去收容這些不速之客的開銷。所以我們該有點骨氣,拒絕這些不速之客。」這是爾凡在書中的結論。 & i2 {8 k# O$ P% F
5 E2 k, S0 @% P& P; `! s: W現在,換個態度,從盤點欲望開始,拿回你人生的主導權吧!
+ M) Q( p; w7 J) s: o! j
. a& D, U8 b1 s*你的欲望,被哪一種衝動控制?
+ g( }4 ^; x' T% ]7 [4 V" g- u# J& `2 [# F a3 Q
盲目性衝動:一走到店裡,我就覺得這些東西在對我招手,要我帶它回家,雖然我不知道,帶它回去到底要做什麼?& P9 l) F7 Q5 l3 D
1 u9 w$ l0 q- b) P
你需要:二分法的思考習慣。買東西前必問自己,我是想要,還是需要它?
- R ?: ^9 k6 }8 m6 y: q2 U+ c: H9 }! W8 H0 Y2 P
突破性衝動:我的生活其實很不錯,但是,好像還不夠好。所以我突然跑去買了我過去不可能買的車子、骨董,甚至是房子。我在想,這樣或許可以讓我自己更上一層樓,也或者這些東西,代表了人生特別的意義,只是我現在還沒想清楚……。
3 g" G5 B, C* `. t" p
5 c- ?( Q7 B' J你需要:幻想。買之前,幻想一下,得到它,我的人生會真的改變嗎?會變成怎樣呢? 6 L) ^% h! ~& X: N
; } p8 G. ]& g4 M; h補償性衝動:好不容易做完一個企畫案,我一定要對自己更好一點,所以去買下一個平常根本不會戴的鑽石戒指,或是名牌包。上次心情很低落,我也用這招來鼓勵自己。7 j3 E2 f; U/ ?( S/ R0 M7 R
. ^. z* u8 b! U5 ~, |4 Z2 K只是,快樂感只能維持半小時,看到帳單卻可以讓我低落一個禮拜。
; L9 E) u# ^2 Y. E2 z+ J' J0 o$ ~" g- X7 U
你需要:其他快感的替代方案。研究顯示:運動或是閱讀,能創造比購物更持久的快樂。
5 p1 G0 E9 m/ s/ P5 M/ S* W+ }' x$ i9 D
催化性衝動:哇!衛生紙、青菜、白米,什麼通通都要漲!我是事前先做購買儲存,以滿足未來需求。 但是,我好像忘了,我一個人,真的用得了這麼多嗎?是不是有些用不完,其實最後還是浪費掉了。我省了10元,卻浪費了100元。
- r3 i0 v V& k" H) F1 k% n J$ W* f
你需要:一張清單。出門前,打開冰箱,看看庫存品還有多少;列出清單,才出去採購。
- a6 S* R! k$ J( r
; V( K9 p, m' \) }, y- c資料來源:Bayley和Nancarrow在《質化性市場研究》發表的論文
c2 k6 n9 I9 V" B: e0 t2 _
' K8 I! E, p) q1 ~ D*當無盡的欲望在身邊打轉時,可以先問自己……
' U. t6 h3 k, {. Y$ U4 v) d" l, A9 W* G1 f8 W
1.如果欲望真的實現了?
* O. o! z4 I/ a7 `) g8 U先問自己:如果一直渴望的東西,明天成真了,會怎麼樣?真的會欣喜若狂?想像一下擁有後的所有情節吧。
) \& H: h; O! J( J5 s2 R( M E) [) n R+ ~8 Y) z
2.對身邊的人有什麼影響?
+ u; T: v: L# `我會必須因此放棄什麼?我身邊的人會有什麼反應?會讓他們傷心、失望嗎?
3 Y7 x9 Z: r0 ^7 B4 O' g; D W. {& p1 q
3.自己也會因而有改變嗎? i; I7 ?$ D' X
我因為實現了這個欲望,將會扮演什麼新角色?這個新角色,會讓我有什麼改變?還是,它根本代表nothing……?
- {+ p3 N q; v! m' ?+ |
4 o) ]" ?% T/ P0 `4.實現欲望,會衝突到我其他計畫? O8 U) L$ g0 ]9 O
為了要實現欲望,是否會影響到我現在維持生活的基本條件,像是養老金、儲蓄,與貸款? : w; P1 C# f( i# H v; h
7 [& r6 X" K' [
5.最後,還有一個假設!1 C* i6 |$ k/ E( Y3 K5 C
如果我只剩下半年可以活,我會怎麼過?這些欲望還會很重要嗎? * y* j% @6 a3 L2 w0 G2 O( F) V, c
# j1 U2 M8 q* Q/ \4 I經過這些考慮後,如果這些欲望在你的人生當中,根本可有可無,那麼,你還需要這麼堅持實現這個欲望嗎? + X) P, e0 a, e( M$ S) B. [& a% C
6 L W) j3 v' C. P7 B資料來源:春光出版《欲望少一點,幸福多一點》 , \$ w( b8 z2 M& m4 n
0 l7 Q+ h# f7 C% J; R8 A*走過6階段,戒掉「壞」欲望7 W2 t( d( ]* [" f3 Z
* W) v+ u/ n3 C! {2 ~: O第1階段 懵懂期 揮霍過日子
' ]8 S3 h6 j$ L, ~我很愛購物不是什麼大問題,也不需要改變。
@: ?; c" k' V& v4 O& c% `3 n- C0 E; p/ S- S X a
第2階段 沉思期 開始有所警惕
: n# |: r ~! y2 f我知道現在大環境景氣不好,我好像不該再總是衝動購物了。 9 K6 f% D1 a0 ^ W( x
2 A% F" O: c* o0 N
第3階段 決定期 總算吃到苦頭 9 m+ T# e1 @9 m q2 i: u5 E/ X
帳單寄來,又透支了!我一定要下定決心做改變。 . V8 s( U; Q# o+ }! l% h
: H$ o8 o7 _3 i
第4階段 行動期 學會自我克制
! K! [+ |) f" N' I4 ~% B我不再漫無目的走進服裝店,一有逛街衝動,我都要先打開衣櫥,想清楚,我不買是否真的就會活不下去?
6 n5 \( N4 a2 \/ |( W1 [ o& G8 t' D5 J- ]. a. t H* g+ q
第5階段 繃緊期 還要再接再厲 % i! \ \0 s. V2 b9 o, A6 F
嗯!我每個月少花1萬元在買衣服上,把錢存到我未來的進修帳戶裡,我感覺我的未來好像真的有希望了,真開心。
+ _% u. L E ~4 q9 \! A Z7 J
4 f; i/ T( X0 o5 R9 t) X" M* A第6階段 復發期 就是管不住自己
0 k/ s' C; b9 ]: Q9 N; c2 ^雖然省到錢了,不過我昨天工作不順利,又想買些衣服來發洩,對自己更好點……。(這樣就必須在改變輪當中多轉幾圈,才能找到永久出口) 1 q4 ]4 a; V, W+ Z' D: q
5 j9 E4 P2 T! \* l: M: R第6階段 永久出口 掙脫欲望束縛了! 我確實改變了,開始能夠駕馭自己的欲望,我感覺人生是被我自己掌控的。
( t1 I3 Q3 C* B, B( D;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