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一堂有錢也上不到的經濟課
+ Z+ k( F! Q8 k8 b6 }% ]* v, W# ?8 b/ {# \, {6 s+ r! T* T& N
, G$ Q- g7 E) u* s/ p# T& A6 h. l4 C
% X6 u% [4 E$ `) k
/ a! b! B9 s& e/ u I 【文/莊芳】
' c+ K8 @# m( @( ?' l
, d7 A: U( c% M7 |' F前言
! K# G8 [4 p* U. W# }4 U/ J
" m9 {) \, E. ^0 _, {0 J為了讓「全球青年領袖」精英們了解未來關鍵趨勢,席勒特別受邀在耶魯大學講授一堂閉門課程,深入剖析人類心理對於經濟活動造成的影響。《今周刊》帶你走進現場,聆聽這場一年一度的重要演講。
) A* r3 _& k4 x4 ~$ A% O% {1 o! A, A) D! H7 D& d9 k5 ^
2 Y" b2 E1 N2 f( g Q. {
下午二點鐘,耶魯大學校區內的Greenberg國際會議中心,聚集了一群穿著正式的商務人士,他們特地前來參加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傳授的一堂課。
0 @, D( w; S) ]5 L: Z' |2 j; ?* k8 G$ `- m9 ?1 h
+ z, p. e! Q0 x. B7 X3 g5 o) L
這堂課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是一場採「邀請制」的閉門會議。現場大約五十位「學生」,背景卻個個大有來頭,他們是「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所成立的非營利組織「全球青年領袖」(Young Global Leaders)代表,年齡皆為四十歲以下,每一年度從世界各國成千上萬的候選人名單中,嚴格篩選出的百位精英。過去英國首相卡麥隆、社群網站「臉書」創辦人馬克佐克柏都曾獲此殊榮。
4 |( j7 J! u& y" Z7 s' E3 y, l$ Y( Z! z. t
3 g5 j' a2 U* P) V6 f! {而當日出席席勒演講的聽眾,包含瑞士、南非、牙買加、加拿大等國的優秀人才,在個別專業領域擁有一席之地,除了來自政府、學術與企業界,甚至連丹麥皇家公主,也是「學員」之一。" h7 {( G8 H$ Z* h3 s' r4 a
# `" ], p4 P& G- ~4 C* e
" y0 Z- p8 T2 _4 J2 C課堂的名稱,乍聽之下令人有些摸不著頭緒:全球經濟與動物本能。「我所謂的『動物本能』,不是動物,而是人;人的本能行為,來自於自己無意間所產生的心理動機。」換句話說,也就是人性。
0 [9 F/ ?+ f5 M% d& A$ Y Z6 G+ x" V8 I' g9 {
0 k: k. \3 Y# d* L
歐債危機
# W* z! b# N, {3 n \源自「幾位情緒激動的希臘婦女」
1 R7 l" ?4 A3 V* G
' N) h) p2 ?6 E( R; J X3 ^6 }! Z7 g
面對滿場的全球青年領袖,透過這一場演講,席勒要讓大家從不一樣的角度,去思考經濟運行背後的法則:人性心理是如何操控經濟週期。. |( A; C7 F& X9 a6 R. x% w: ~1 x
6 \2 O0 A, K! x2 T! \- E8 B
1 @. L- B. u! P7 a! Y9 t「人的情緒可以驅動很多事情,但你或許沒想到,情緒的力量,甚至強大到足以影響經濟發展。」席勒強調:「尤其是在這個時代,全世界都連結在一起,貿易往來、金融連結、文化交流、訊息快速互通,如果你要了解事情是怎麼發生的,也要推敲未來會怎麼演變,那麼,你就必須知道人們現在正在想什麼。」
8 U: N# t; B# y! I& g- X
- G# q U; ]3 i! }3 Q5 m* f
% L& R* Q/ n4 Q4 ^- [( }, x( B他從歐債危機開始講起,更精準地說,他是從希臘婦女的想法開始講起。( w: o( k2 E) o5 G5 [
9 Q/ p' G R- Q6 k' y
/ ]) ^ i( \8 G7 j' z0 O* c二○○八年,希臘發現債務惡化狀況遠比之前公布的數字來得嚴重,為搶救財政,政府決定進行退休金改革,將婦女退休年齡從原本的五十歲提高到五十五歲,「這下子,原本可以退休的忽然不能退休,且退休後領到的錢比原本還少,大家都不開心,幾位情緒特別激動的婦女,決定上街抗議。」0 w& H) G. s8 V+ ~: x
0 f/ E- d* r+ X# Y) l3 o! X( d' b4 i) `3 S$ i
婦女的情緒瞬間感染了不少人,街頭抗議的畫面引起關注,希臘財政問題被部分專業投資機構點名,希臘公債的殖利率因此在○九年起緩緩攀升。接下來,攀高的殖利率造成該國「以債養債」的難度提高,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報導這個國家破產的可能,影響所及,債券殖利率變成「瞬間飆高」,忽然之間,這個國家面臨破產。
. e( H5 L% o5 D V5 Q- @3 o$ Y" e5 r% x& j. H+ R, s4 f
: M1 ~) U6 G* h# ]4 v: |2 l
「瞧,如果從這個角度看,竟然只是幾位婦女的激動情緒,引發了滾雪球般的效應,造成希臘立即面臨破產危機,也引爆了整場歐債危機。」席勒的這番「歐債新解」,引來全場一陣大笑,而他則立即為這現象提出注解:「當每個人都在想同一件事的時候,必然會引來問題。」
( V$ z) d: b; {8 R5 P {& C1 y
5 r. R$ r4 \: X! R6 b# J
' _- L) M- G/ h& @: B美國房市泡沫
" Y) k$ J8 a0 D' t源自「因為每個人都想換房子」
( M7 [- O2 O4 v% j# @$ g
, }; I! m5 ^9 l$ p" y1 V8 `2 M6 ~" j; y1 M
接著,他以美國為例,美國房地產泡沫是造成金融海嘯的源頭,而這個源頭,「是因為每一位美國人只想著一件事:買更大的房子。」
8 h" N4 o- l2 J4 `/ c) ]9 u6 B: F
# v! b" |; l& v; V; e; f! h4 g- J○五年的五、六月間,席勒和同事凱斯正在進行每年例行的購屋者問卷調查,他驚訝地發現,幾乎每一位購屋者對未來房價上漲空間的預期,都比先前來得樂觀許多。「此外,每個人都認為,銀行貸款提供九成房價的資金是天經地義,政府也應該繼續幫助人民購買更好的房子。」
& `0 j! w3 k4 u2 R, m9 H6 v5 U
& \1 r6 ?* a. G8 D
" d& T; p9 @/ \; X, L0 I' v# H f同樣是在○五年六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推出這樣一期封面故事,大膽預測房價將走跌,隨後沒隔多久,除了平面媒體大量跟進報導這則新聞,連《時代雜誌》(TIME)也推出相關議題。% g0 V2 f( I" u" I
9 u" B# o1 [, D6 c: u2 v- ^9 ]( I" n- v4 G# S# p
席勒指出,在○四年,Google網頁搜尋「房市泡沫」(Housing bubble)一詞的數量還很少,但到了○五年的六月至八月期間,各家雜誌推出相關主題以後,搜尋數量快速飆升,成為熱門關鍵字。% `, @0 ~! Q4 j5 z& s
8 z( n1 J# R, ?1 l9 N8 d* M* d" I+ n* {
(今周刊)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