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4929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11
- 貢獻
- 4144
- 活力
- 6942
- 金幣
- 49540
- 日誌
- 0
- 記錄
- 2
- 最後登入
- 2022-6-16
 
- 文章
- 3210
- 在線時間
- 2717 小時
|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2年9月12日 下午9:55.. .
4 W1 V) x k& w- i! l! {! n& z& t" D# s/ b4 f
【記者廖雲章、鄭諺鴻專訪】聽到猶太人,你會聯想到什麼?當過高中公民老師的吳維寧原本對猶太人的刻板印象是:保守、聰明、會賺錢、重視教育,會在書上塗蜂蜜引誘小孩讀書。為愛遠嫁以色列之後,她融入社會、學習希伯來文、生養小孩,深刻體察以色列的生活。她發現,這個位於不毛沙漠的國家之所以能在建國60年內讓經濟成長50倍、生化製藥科技領先全球,關鍵原因正是教育。) ^% G F& o4 C8 `: I7 Z: d# V7 q
6 p8 f0 j/ R9 e3 a1 ?, V生了老大之後,她開始部落格書寫異國育兒感想,廣受好評,擁有超過20萬人次點閱率。她的教養哲學吸引出版社為她集結《孩子,我要你做自己》一書,她歸納以色列的教育哲學就是:「教會小孩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 j2 Z- j7 h! e( V
|/ q0 ~ m, W0 ], [8 B
▲吳維寧將她的育兒感想集結成《孩子,我要你做自己》一書。(圖/吳維寧提供)2 T0 @- w2 N1 O v) a/ [
1 f- f1 \8 R5 ?: i
披著及肩長髮,身型瘦削斯文的吳維寧對教育很有想法。求學期間經歷了社運、學運、農運等解構社會舊有體制的運動,她是個對教改有想法、對教學有熱情的行動派,就讀研究所時修教育學程,取得中等教育學程教師證,當過第一線的高中公民老師;她也曾進入體制,擔任當時教育部政務次長范巽綠的秘書,做過「行政院教育審議委員會」研究助理,對台灣九年一貫教育政策有深入研究。3 ]; R- [" t2 z& Z# e) ?
2 _$ K/ w0 ~6 @5 a$ i4 J
以人為本 孩子自由發展: n+ C! X3 _7 I% u+ D6 k3 J' V
* p! u+ h! p% o4 O# }8 d
2005年遠嫁以色列的她,認真學習希伯來文及猶太文化,有了孩子之後,她開始在教養過程中,研究台灣與以色列教養方法的差異。她發現,以色列的教育方式看似很輕鬆,其實非常科學,就是以人為本,讓孩子做自己。
# F1 ~ s j* X1 @) v
; j3 Y P# @8 U" m! m' } P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個性和發展節奏,不能完全套用教養書上的建議,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以色列的教養習慣要求父母配合新生兒的作息、讓寶寶學習自己吃飯、給小孩最大的自由空間摸索,多和其他小孩玩耍,有足夠的空白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 @3 b8 q( p4 S& b2 Z' C6 O# O4 W
% {! `# y4 e5 d. c3 A7 O+ a以色列與周圍國家的關係緊張,安檢以嚴格出名,但是軍人卻相當散漫。吳維寧說,在以色列很難看到軍人齊步走,作出整齊劃一的動作,他們不受規訓、不習慣服從指令,因為每個人從小就被鼓勵獨立判斷;可是,這樣的軍隊卻能在戰爭中得勝,憑藉的正是這種不盲從的判斷力,戰爭需要臨機應變,靈活思考如何行動,而這就是以色列教育的核心價值。) F" y) y4 e- o* |
5 Z( V! e) |; U. Q# \- Q
▲吳維寧的育兒感想受到許多讀者歡迎,遠嫁以色列的她,看見台灣與以色列在教養方式上的差異,她發現,以色列的教育方式其實非常科學。(圖/吳維寧提供 文/張文馨)
d6 n! I p" G! u# {- t5 a6 w
- Z$ b$ W' @ \2 F: Z9 D當了媽媽之後,吳維寧驚訝地發現,以色列的年輕男子,對小孩的狀況十分了解,也會帶小孩。她坦承,生小孩之前,她並不是個喜歡親近小孩的人,有次在以色列搭飛機,看到兩個小孩在椅子上不停吵鬧撒野,卻沒人管教,她覺得這是父母沒管教好。
# x6 S/ g. B& _$ c. C4 W( Y " @) `4 G' [- x0 N3 b
若在台灣,早就被白眼,可是在以色列,好像人人都了解兒童身心發展,遇到吵鬧的兒童,除非情況很嚴重,否則大家都能體諒,如果小孩真有狀況,旁人也會主動協助,她起初對這種陌生路人都會介入處裡別人小孩的狀況很訝異,久而久之,發現這在以色列是常態。
1 W; X% j8 m! [ , m6 o9 S9 s0 S* S! _' y) G
集體教養 人人都懂小孩9 ^, S7 H% R0 j) b; x
1 e% m( q1 ~, e! _9 Z後來,吳維寧發現這與猶太家庭的文化有關,因為鼓勵家庭生養眾多,兄弟姊妹必須彼此照顧,男孩女孩都有機會當小保母幫忙帶小孩,自然對兒童的身心發展都能了解。! H9 m$ b7 Y$ v0 c2 z& m
|7 |% d8 s$ O- n. y
這種「集體教養」的氣氛給她很大的安全感,她說,就算自己是外籍新娘也一樣,可以隨時求助,而且知道旁人一定會幫忙。有好幾次,她獨自帶小孩從以色列南部坐飛機到北部,當小孩吵鬧或忙不過來時,旁人都會主動協助。
1 a* _, O% q9 a5 q$ R
4 b8 f8 u1 G$ k6 @1 V. j/ ~吳維寧認為,現代以色列教育有其歷史淵源,猶太民族經歷過大屠殺,民眾的不安全感即使經過數十年仍纏繞不去。歐洲曾有一派猶太人認為應融入當地文化,發生大屠殺之後,多數猶太人希望建立國家。老一輩猶太人對德國的仇恨依舊耿耿於懷,傷痕烙印在每個家庭中,她認為這些仇恨需要靠時間來處理,以色列的教育中並沒有教導孩子要憎恨德國,而是希望孩子記取教訓,讓自己變得更強,才能保護家庭和國家。
! h" W; O" |5 @4 k( }- J
( ?/ L/ i! F- F+ Z) a" Q: Q8 r「猶太教育強調小孩要有批判能力,在台灣,小孩頂嘴是非常沒禮貌的行為,但以色列社會有這樣的寬容度。」吳維寧笑著說,其實很多人覺得以色列的青少年太野蠻放縱,她也覺得以色列家長對青少年有點放任過頭,但她也同意,不可能要求小孩完全順服,又要他有批判能力。
. z) ~" A+ C/ I
u' \" Y; j' h, I$ N6 e* H' f科學教養 慢慢來比較快
9 j- d4 [' K; _, |8 a& X5 v6 d
( Y# |/ V& u0 O1 E- `( z2006年開始擔任幼教老師的吳維寧觀察,以色列幼教系統以一套非常科學的方式進行,面對任何小孩的問題,他們都有一套標準步驟和正確答案。例如,為什麼要讓小孩自己吃飯?為何讓小孩努力爬而不要太早學走路?早點給水瓶而非奶瓶,都能援引兒童發展理論來解釋。她很佩服即使幼教老師只有高中畢業,但一談起兒童發展,人人都能侃侃而談,都是幼兒發展專家。
0 _- D* D) x' Z7 E( B $ J! S5 K. {+ T5 Z; ]; n7 I, _
她曾帶過一個孩子,兩歲了還不太會說話,在台灣可能會被判定「語言障礙」,但幼稚園決定花兩個月來找出原因。她們發現,小孩家中開動物園,平常和爸媽住在一起,動物園裡沒有其他同齡孩童,當同儕已經會說句子時,他只會說單字。吳維寧認為,「環境」是主要關鍵,回家後沒人陪他說話,只有一大群動物。而小孩的母親是所謂的「直升機媽媽」,什麼事都幫小孩打點好,孩子不需要說話,母親就會自動滿足他,導致他幾乎不需要開口,缺乏學習說話的動機。! S0 z/ k) v, F
$ W8 m- w- x6 ?( C園長建議放學後將小孩留校一下午,多和其他小孩互動,3個月後,成效非常顯著,小孩也恢復到該年齡應有的語言能力。
9 N8 s" `! t3 [& y- E ( v7 {/ ~/ I" x- l, H9 @
為什麼以色列的幼教老師有這樣的敏感度?吳維寧說,以色列義務教育從3歲開始,出生後4個月就可請人托育;以色列政府很早就介入早療系統,部分幼兒園在孩童4個月時,就會請感官職能治療師來觀察小孩的發展,從抬頭的狀況來看孩童肩膀肌肉、手掌是否能完全打開握東西。此外,家長若發現孩童有狀況,每個地區都有兒童發展中心可尋求協助。1 M7 C0 o9 s, h1 s5 S+ D8 J: X% R
2 I9 j, t; e2 Z: p7 ]0 V6 L
吳維寧表示,以色列的幼教體制以團隊工作為主,3、4個老師帶十幾個孩子,師生比高,老師們彼此支援合作,用集體的力量幫助孩子學習。! _3 l3 x, i& I9 d- _+ b
/ i6 P1 u. w3 h9 B0 M0 I% ~3 Q用愛陪伴 從旁觀察
: }" B2 F. E. M( ]) S0 K1 S
3 X1 w3 g! V& \/ ^. @4 w4 L長期觀察台灣教養網站的吳維寧發現,很多家長關心教育與孩子發展,但往往幫孩子做得太多,剝奪了孩子的學習機會,導致孩子缺乏好奇心。
, k) x+ W, v6 n# A
* B1 r9 i! |, u ~5 [+ a她語重心長地提醒,學科能力不是唯一標準,人際關係和自理能力也很重要。在以色列,爸爸扮演的地位相當重要,大部分的以色列爸爸介入小孩的教育相當深。台灣不少爸爸假日會帶小孩出去玩,培養親子關係,她認為,爸爸的角色不該只是陪孩子「殺時間」,應該和媽媽一起注意觀察小孩的發展,「陪伴」和「顧小孩」是兩種不同的心態,「陪伴」是將時間空出來陪小孩,就算在家一起作家事都好,應該重視相處的品質。6 q; Z% s6 _" _ o, `4 S. o: q' h
& x3 B6 W( K" T( }: k1 [
吳維寧建議,家長可以慢一點、更有耐心一些,多聽聽小孩說話,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孩子明白自己的個性跟需要,大人只要仔細觀察,就能幫助孩子自在地做自己。8 o8 [' t& G4 q; R9 A
( b5 O7 c6 Q; z2 d) \
▲吳維寧一家全家福照。對觀察人的發展很有興趣的吳維寧,為愛結婚之後,決定生孩子,做好心理準備,真心誠意享受養孩子的樂趣。(圖/吳維寧提供 文/俞普琹)& r* Z' E8 M, D( v: Y8 T7 A3 F
0 e) \7 C" I+ U: L6 O* M- i+ m不論是以人為本還是威權的教育體制,都難逃校園霸凌。以色列的教育如何處理校園霸凌?吳維寧以大女兒小雅為例,說明以色列老師的教育哲學。
" [# A2 p) y* w e; Z
! F3 a+ v( g# A- l0 j面對霸凌 自己要變強
$ E: ]( x# D. q; a/ n0 Z
( T6 g: c4 L; _) K* g! P- x小雅有個從零歲起就玩在一起的好朋友,兩人從牙牙學語就認識,一起進幼稚園、小學,發展出親密的姊妹情誼。可是,上小學後的某一天,老師對吳維寧說,她必須把兩個小女孩分開,不能繼續待在同一個班上。, i& l5 u2 q. b# `" ?
% W3 S8 w( m7 ]5 Q: z3 T4 ?5 }- k老師解釋,那個小女孩不愛學習,還會拉著小雅一起對抗老師,小雅是個天真的小孩,一心只聽好朋友的話,跟著拒絕上課、不交作業,學習進度嚴重落後。「那個小女生會操控小雅,她完全聽命於她,甚至當朋友不在時,她一個人不知所措。」聽到老師這番話,吳維寧差點失控大哭,沒想到自己的女兒居然遇到這樣的關係霸凌,她居然毫無所悉。( Z' g% g, T2 f& r& s
! ~. s& ^6 i6 L m: J; Q' a
台灣處理校園霸凌經常會針對「施暴者」,以色列的教育哲學卻是:「不能怪別人太強,要怪自己太弱!」對付霸凌的解決之道,就是「讓自己變強」。
7 Z6 g( }1 Q9 o; b: b2 R" J
4 e2 L& ], _' G, P* I0 S吳維寧說,過度保護孩子,只會削弱孩子的能力,面對校園霸凌,凸顯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夠,不懂得自我保護,缺乏危機處理能力,最好的方法不是家長和老師介入,而是「讓自己的孩子強起來!」多交其他的朋友、勇於面對衝突、拓展社交圈,學習處理人際關係。
' K/ ~' M8 ?9 o$ s( i6 A; i1 b
; B) }& v3 f# G& ]! I# X2 D# L! z% P這一切能力不會憑空而來,得靠家長從小陪伴、觀察孩子,從生活中慢慢發展出來。以色列有句諺語:「從三歲小孩在幼稚園的表現,就能預測他未來的人際關係。」* l5 B6 f& d: @& e0 L" v
3 u5 u* b7 a2 t8 ^7 P7 m1 C對於熱中研究教育、對人類發展有莫大興趣的吳維寧而言,養孩子的過程,就是一場充滿樂趣與挑戰的冒險,她提醒,「讓孩子做自己」的同時,父母也必須認識自己的角色,認真當父母。吳維寧坦承,她和先生原本都不是喜歡小孩的人,但她對觀察人的發展很有興趣,為愛結婚之後,決定生孩子,她「把自己準備好」,做好心理準備,真心誠意享受養孩子的樂趣。# ^! [# z9 {. s" s0 N
|
-
總評分: 金幣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