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261
- 閱讀權限
- 4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2818
- 活力
- 3445
- 金幣
- 15500
- 日誌
- 0
- 記錄
- 8
- 最後登入
- 2024-6-8
  
- 文章
- 3211
- 在線時間
- 1497 小時
|
2 g2 j0 i' G4 g* `: E5 u2 L
這篇文章要解決一個令很多人疑惑不已的經濟問題,並且為 各位說明一個實際且實用、但常被小看的理財觀念。
8 n6 R. A" a' a
5 e7 D' y% e+ C⋯⋯ 為避免艱澀,讓不常讀理財文章的人也能明瞭,我會細部分解整個概念,步調也許緩慢,但 不似金融業說話含糊籠統、模稜兩可的滑頭行徑,我會直坦坦的給你一個結論,請各位耐心細讀,相信可以對讀者有所幫助。 0 g; o- p& ]8 j& H; Q' ~3 v
7 W- t9 r, F O& V5 V
請各位先思考一個 問題。
6 S5 N" {9 R5 \) G; b' ?* z
6 T, P/ O7 }8 f" g" i! K. ]1 W: A張三和李四兩人同為上班族,張三月領三萬元,李四月領四萬元,假設兩人其他客觀生活條件都相同,請問李四每個月所賺的錢是張三的 幾倍 ? 0 Q+ r; `: \* l" {2 }9 C2 p
先別急著用四去除以三。我們先談什麼叫做「賺」。
2 Y7 x3 G! h% W7 H- _9 K5 z8 {" R+ i
所有做生意的人都知道,收入要減去成本,剩下來的才叫賺。以一個上 班族而言,他的薪水必須支付完每個月生活所需,剩下來的才算是賺的。 # X" r9 Z, A) k! z( n
) R; T. k# ]; m7 ]5 m
事實上,如果只以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來算,每個人的花費應該相差無 幾,因此我們不妨假設,張三和李四兩個人每個月的基本生活開銷,都一樣是兩萬五,這就是他們去上班賺錢的「本錢」。 m& V5 Z3 r9 P. ~6 z$ X; r" d
4 W* N$ Y# e7 l8 B& Q收入扣掉本錢,張三每個月「賺」五千, 李四每個月「賺」一萬五,所以李四每個月所「賺」的錢,是張三的三倍。
D8 a" k/ i9 ]3 z1 c$ a$ f
4 @+ ]: K9 J9 L接著我們來定義這賺到的部份。如果那兩萬五叫做「生活基本所 需」,那賺到的這個部份就叫「生活品質」。如果你嫌我武斷的以金錢的多寡作為衡量生活品質的標準不夠恰當,那我們不妨稱這個部份叫「改善生活品質的籌 碼」。 4 a; m, P0 l0 C+ X. I
) Z" o% N5 g- f# c: @$ y: B: O這個例子會解答一個很多人都覺得疑惑的問題:為什麼有些人的收入只比我多不了多少,但是生活品質卻比我好很多 ? B8 k9 l1 E+ F8 R
7 ~% M/ T0 f1 a/ N2 [
表 面上,李四每個月領的薪水只有張三的一點三三倍,生活水平照說不會比張三好太多,但是你很可能看到張三的座車市價六十萬,而李四的車市價一百八十萬。這種 例子,各位身邊一定有。 4 d& N. U4 }$ m% h( F% Q
* {; `9 ^6 c, i6 m
要詳細算給你看嗎 ?
- ^& l& k8 g8 v0 D* M
& t6 C1 F/ [0 F: u1 N假設兩人把每個月「賺」的部份都存下來,存了十年,張三會存下六十萬, 李四會存下一百八十萬。這不就是剛剛說的車價 ? - J0 _, _1 N0 {
如果不買車,還可以買房。顯然此時李四的自備款是張三的三倍,每個月可以用來付貸款的錢也是張 三的三倍,理論上他可以買總價比張三貴三倍的房子。較貴的房子通常意味著較大、較舒適的居住環境,或者是較好的地段、較佳的增值潛力。對於日後財富的累 積,影響更是深遠。 # L/ Y D9 v8 R& h* j* G
而這一切,都不過只是因為李四每個月比張三多賺了一萬元。
3 M. @$ F' P6 o& e" N+ m, f/ r, Z8 n) m$ a5 H, _
我想要說什麼 ? 8 A& I" e" M( }: I
6 B* s- j1 _; B$ _3 Q K, f3 |9 Z
* C, K0 y- _# K請 揚棄「節流」的念頭,請積極「開源」。
7 s% M; p7 R0 m- J! [5 y景氣不好,大家直覺的想要節省,新聞報導每天告訴你省錢的妙招,但是如果真的深思起來,「節流」其實是一 件成本很高、效益卻不大的事情。
4 R& Z" B" N& _, o9 ?# y3 J0 d" b3 j4 f
為了明天油價要調漲三元,你開著車子到加油站,怠速排上兩小時的隊,加了二十公升的油,表面上你省下了 60元,事實上,扣掉排隊兩小時怠速的油耗,你真正省下的可能不夠買一瓶養樂多。更別提你花掉你人生中寶貴的兩小時,還有無謂增加的碳排放。這只是眾多例 子之一而已。
M$ U2 Y9 i& C8 w
t; g6 H4 K. _$ ^' s/ Z. Q這種為了省一點不成比例的小錢而多跑遠路或多花時間的例子比比皆是。 / f4 ]( L+ q/ `2 K/ U$ r! l
. v) P9 a! ~2 I& p! W. V而且「節流」所能節出來的,頂多就 是你原本收入扣掉基本開銷的部份。事實上,你怎麼節也節不出多少來。 % X8 h" \9 y% [( N+ b( T
' d* z- K& C- a
如果硬要為了節流而省吃儉用,甚至可能會影響到健康,最後省下來的 錢還不夠付給醫生。若從這角度看,節流還是有害的。
; k6 \% q6 R' G R& T) O& Q2 v4 n" T: p: f" C' g. ?+ o! D! w
再者,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會告訴你,節流只會使社會上總體消費更進一步減少,讓景氣更 不好。景氣更不好,你就更拚命節流,於是惡性循環。
; g& F2 t% x/ R# V我不是說像某些經濟學者勸人每日省下一杯咖啡的觀念不對,但一天省一杯咖啡能省下多少 ?
" h6 N$ X0 h/ j* ]) C5 D! j/ l% A
% Y$ i) l1 s: y9 E" o) A: k7 o也 許有些人會說,就是因為景氣不好,工作不好找,開源不易,所以才要努力設法節流啊。這話雖沒錯,但還是看你從哪個角度去觀察。 8 G7 `' `0 f9 b; l5 N& j) ~& z( r6 l
6 W8 |1 o8 Q: Z1 ^* x工作不好 找,是那些月薪三、四萬以上的正職工作不好找。但如果你把標準放低,你會發現,還是有很多兼差性質的工作,每個月只需多增加五十到七十小時左右的工時,就 能增加7000到12000不等的收入。而這類工作多半不需要什麼專業技術、學歷、條件,只要你花點時間精力。比方餐廳裡的洗碗阿姨就是。
2 B+ B9 N8 ?: D' D3 r( i+ W# Q3 t, v! V& X
你 可能會說這種收入太少,不值得賺。這就是為什麼我要在文章初始就告訴你一萬元的價值。正確來說,應該是「多出一萬元的價值」。當然能賺得更多當然更好,但 我只是不希望你小看了一萬元的價值。不論是以個人或是家戶為單位,只要每個月多收入一萬元,所產生的差異就會遠遠大於你的想像。這一萬元,其實比你所認知 的要大得多太多了,怎會不值得賺 ? 2 d/ E; b6 G% X. T" t
5 I8 R- t' f. |6 G
你可能會說平時上班已經夠辛苦了,如果再增加工作的負擔,難道不也是會影響健康嗎 ? 但如果每天提早三小時起床去送個牛奶、報紙,負擔會很大嗎 ? 很多人為了健康,不是每天提早兩小時起來騎十五公里的自行車 ? 騎自行車的人還沒錢領咧。 5 ~; s" ~3 s: w, \$ N' P
! }9 j9 M2 z! @4 f( P* R& b2 @1 B每天下班花幾個小時打一個沒什麼技術性,純粹是賣時間的工,沒那麼大不了。難道各位每天下班回家就早早上床睡 覺 ? 誰不東摸西摸看電視上網 ? 說打個兼差的工會影響健康,我想那是對原本身體就不好的人而言,這就不必勉強。
; C& N- f q- G- Q
+ }3 ^' G8 Y9 {# v/ Z再說,一個人如果 執著於節流,很可能除了上班之外,什麼事都不敢做、哪兒也不敢去,只敢待在家裡,久而久之就變成宅男和宅女,跟社會的脈動脫了節。相對而言,一個積極找尋 開源機會的人,會較常和社會上不同領域的人接觸,經常會體驗到新事物,這種成長也不是可以用金錢加以量化的。
( `# e1 d' j. g
7 S4 w$ `1 Q7 j$ \# H3 S z. Q多打一份工開源,可能同時 會帶來「開緣」的結果。這世上許多成功人士的成就,最初都來自無心插柳,但重點是這個柳總是得先插下去。 W( r1 d. B# U7 ?$ I: X) j
9 M0 l# D' c& `" N# i3 Z$ m
記得很小的時候在讀者文摘上讀 過一篇真實故事,故事的主角夫妻退休搬到鄉下農莊,為了除草買了牛,為了吃掉牛糞上的蛆而買了雞,牛產牛奶,雞生雞蛋,為了消耗吃也吃不完的牛奶和蛋,於 是製造了吃也吃不完的冰淇淋,最後只好拿到附近商店去寄賣,誤打誤撞的開創了一番事業。 1 k; O9 @, ~" k* q9 G2 I
: }) H& X3 f7 v你怎麼知道多打一份工,多認識一些人,會為你開 出怎樣的「人緣」和「事緣」? 就算這兩者都沒有,你還是多賺了這一萬元,還有那份樂觀、積極、充滿希望的生活態度。怎麼算都划算。
! ]) _' r& B3 s+ _, E" Q7 F+ t( C" i- [1 Z' J X4 A* d
所 以,就算你失業在家已久,始終找不到一般正職的工作,我想建議你,先從這種一萬元的工作開始。也許你會因為收入太少而覺得對不起家人,但我認為你完全不必 這麼想。因為,這畢竟是一個開始。而且讀了前面的說明,你應該明白,小小的一萬元,可以對你的家庭產生多大的幫助。
6 m- H' y% _' ? Z
g% e& f! w2 J7 p4 o7 I9 B華倫巴菲特富可敵 國,但有一天與朋友同行時,看到地上有一個兩毛五分美元的銅板,他還是彎了腰下去撿。朋友看了不禁失笑說:「華倫,你每年都賺十幾億美金,怎麼還在乎這點 小錢 ? 」巴菲特聞言,把那銅板舉到朋友眼前,說:「這是下一個十億美金的開始。」讓華倫巴菲特如此富有的真正關鍵,就是這種充份把握每一個小小機會的精神。
& R# B1 J& F2 E$ x6 i# i
' f, G& ^; w* q/ F不 知道各位同在部落格寫文章的朋友是否注意到一則新聞,今年國中基測的作文成績普遍提升了,有人說那是因為學生普遍開始補習作文的結果,所以這裡有市場,你 可以考慮去教作文。不是嗎 ?
; W4 {0 y1 v% O9 ]1 v$ U3 E# m6 T# o) w/ Y/ F2 J. R% S
我為什麼舉這個例子呢 ? 因為,當我們把賺錢的目標降到一萬元左右,那麼就有很多工作機會不見得非得是「找」出來的,而是可以憑創意或觀察社會潛在的需要,配合自己的專長所「生」 出來的。大家不妨多動動腦筋。 & E- y( d1 K! w/ p4 O; c+ B
# j: K9 u3 i2 z6 u
所以如果你看到我下班之後跑到圍棋教室教棋,也不必太意外。 ) N4 B- h/ g# M$ R& q
. l* {" q' q! N% O i7 n
如果要以個人的專長或興趣 維生,有時不容易,但如果我們把目標放在只增加一萬元的收入,通常就簡單多了。
/ q4 d: w5 V( K. `; e# F; h6 X0 t! g$ \
而這種做法如果廣為流行,那麼不但景氣不會低迷太久,而 且還會逐漸繁榮起來。你若問我為什麼敢這麼說,我就只好告訴你,這種模式在台灣發生過,只是因為好日子過久了,我們忘了。許多四、五十年前月薪兩千元台幣 的公務員,可沒嫌過早上去送牛奶,一個月多賺兩百元不好賺。不然你以為當年的台灣經濟奇蹟是怎麼開始的 ?
9 g" k5 C3 G5 p. k! i/ Y S9 k5 d8 Z( p* S% B! L9 ]9 }) y
|
-
總評分: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