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631
- 閱讀權限
- 2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29
- 活力
- 1106
- 金幣
- 989
- 日誌
- 8
- 記錄
- 8
- 最後登入
- 2013-5-19

- 文章
- 235
- 在線時間
- 55 小時
|
給兩位「糞青」的公開信
2 v# W$ m; G. o
: ]( c+ d) ~9 ?! k4 u" X2 r* G6 ]轉載至yahoo新聞
; c. t I9 Q+ O# s7 A5 B" W: j9 z: T
. o. S+ D' R, Z }8 Y" p作者:唐湘龍 2012-5-16下午 6:43
; O) c$ \7 O: t& T: x' A* U. [7 g+ g" V
..(給兩位「糞青」的公開信)
: @* h1 k/ Q* ?( ?
s% G; f3 l9 R5 M我沒有很強烈的情緒。我看了你們的報導。才高三,卻滿18歲,書鐵定唸得不好。連「強恕」都唸不好。
: R+ b- C# I* T! ^& f, Z" E/ J
) z% \8 k5 W( I h- i: d8 ]/ f等你們再老一點,回頭看今天,也許也能了解為什麼我沒有很強烈情緒,有點「淡定」。18歲嘛,不大不小,尷尬年齡。這年紀是這樣的:很不耐煩,但很會惹麻煩;以為自己很厲害,其實是禍害。這年紀,容易無聊。無聊時幹的事兒,尤其無聊。像「潑糞」。有一天,如果你們想起潑遊民糞水,還po網,你們會覺得羞,而且愧。那一刻,你們的青春總算過了。
' g, E: @8 B% j4 s5 w* I8 t& d% `
不要以為大家的青春都這樣。沒。大部份都不會無聊到像你們這麼白痴。但我也不想藉著你們發千古之歎:「這個社會的年輕人到底怎麼了?」坦白說,你們的行為不只是無聊。我認為你們感染這個社會至今無藥可治的不癒之症:「歧視。」; a% M6 i7 A, e! {; l& q
" F+ G6 A: S8 Z9 ]# E在台灣,許多脫序行為的心理基礎是「歧視」。這個社會對歧視其實不設防。像小螞蟻,悄悄爬進你心裡。強凌弱、眾暴寡、男欺女、富嫌貧,從政治、宗教、性別、族群、地域到年紀…,歧視無所不在。8 o w6 Q& @* t7 x5 A
$ @' i8 |1 }3 ]/ I0 Z+ L' t* ~我想先說說你們的學校。你們唸的學校叫「強恕」。我工作的電台,從窗口看下去,就是強恕的校園。我離你們非常近。我幾乎每天都從高樓盯著你們不大的校園看幾回,想像這個學校為什麼「過鹽水」之後,變得這麼…嗯…不同。
6 ^& W( F/ A8 E e3 H3 c# v0 r- O5 b# B* R4 A, h ^
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中文字的字型?「怒」跟「恕」很像。人很容易怒,但怒完,能「強恕而行」,卻極其困難。你們兩個「糞青」,讓源自大陸網路的罵人用語有了台灣版最真實但又最kuso的意義。這和上海的百年名校「強恕」到了台北復校之後的變遷,類同。4 M0 ^: B( R8 m9 b
2 h" \) U: I3 c5 T0 m. H
「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這是強恕中學的校訓。你們在當「西門雙煞」、以欺負孤單遊民為樂時,有沒有想過這句話?這句話出自「孟子盡心」。有點難。如果讀強恕,不懂「強恕」,我不能怪你。
- f7 J: Y9 P5 a: J* A1 w4 a
( U. \" \* F' n- u/ j0 V「盡心篇」是「孟子」裡很重要的篇章,孟子哲學的核心思索都在裡頭。不少名句也在裡頭。包括教育。「強恕」兩字出自「盡心上篇」的第四章,孟子曰:「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談「強恕之道」確實特別。它幾乎開啟了宋明理學極重要的思辨過程。
: p4 S/ F# Y( n/ e
' r8 o9 m6 ]$ l( @: H這章的意思是說:身為宇宙的一部份,我對萬物,當然包括遊民,都有自己完整的想法。我反省自己,如果真誠而行,那真是「樂莫大焉」。重點是強恕而行,就是要勉強自己、強迫自己「行恕道」,能這樣做,離「仁」就非常非常近了。整個儒學系統,目的都在接近「仁」。
% j& Q+ a" q% p3 Z! I" d: k2 d) p
5 Z& z/ h: D# T; g0 w$ t/ t6 _0 q3 R/ M拿糞水潑遊民,是恃己之強,虐人為樂。離恕甚遠。離仁更遠。你們其實連「強恕」都不配唸。這樣的校名,這樣的校訓,出這樣行為的孩子,非常反諷。但我想幫你們講兩句話。不唸也好。這個學校,也不懂「強恕之道」。& [ w8 o, ?$ h
3 f' |/ q: Q" ~「強恕」就這麼簡單開除這兩個孩子嗎?不管有百年歷史的「強恕」校方如何理解自己的學校?恕我直言:幾十年來,「強恕」在台灣,不是什麼讓家長、孩子覺得自己學業成績很光彩的學校。唸「強恕」,大概表示從考試成績來排能唸的學校已經不多了。我每天看著「強恕」校園裡的年輕面孔,怎麼看,你們都不過是一群孩子。& |8 _; {4 ~1 g/ F
. k% y) L, B! Z% m
這個學校,為了廉價的面子,輕易開除孩子,讓我突然理解在上海時那樣的強恕,為什麼會變成現在台北這樣的強恕。0 Z9 Y) h6 W, {2 F$ d) u! d
1 S( u8 ]; P* A6 e/ v/ Q做為一個有歷史光榮感的私立學校,「強恕」想必也對幾十年來的社會評價深感委屈。我知道「強恕」努力想清刷學校的負面形象,但你們兩個的行為,會讓「強恕」再度被整個社會「壓落底」,「爛學校」的印象不知道多久才有機會洗清?可是,這兩個糞青,從教育的角度講,重點不是「糞」,是「青」。強恕如果為了「糞」,放棄了「青」,那就不配重返百年榮耀的名校地位。
e6 x0 F) E7 ^' U: C9 F! t* J7 W/ R9 I5 ~
如果今天「強恕」的態度不是辯解,而是站出來道歉,告訴這個社會:「這兩個孩子,不管資質如何,強恕沒教好,強恕的錯,但強恕不放棄,強恕繼續教。」這是恕道。這是「強恕而行」,「強恕」會翻身。跟遊民一樣,觀念不改,態度不改,一日為遊民,終身為遊民。( e8 l# g# o8 A) A' I' W! b' r
# E! f8 z* l( Z6 N「強恕」在面對引發社會騷動的兩個孩子,沒有觀念,沒有態度。只有怒,沒有恕。
4 G6 H% O6 g- I0 {3 W
/ u+ \* B. D+ L) o3 \許多新聞事件都會引導社會做「違反比例原則」的處理。把「新聞性」當「嚴重性」。新聞鬧多大,處分就多重。但是,不管是中指蕭或是Makiyo,人人皆曰可惡、可殺。但可惡到可殺,中間尺度極大。即使網路鄉民囂眾喊「殺」,但法律精神最後還是定調喊「惡」。「強恕」是學校,這兩個孩子犯的錯,不會比以往「強恕」問題學生曾犯下的錯更嚴重。不要被鄉民文化、媒體文化所左右,網路、媒體文化的主流品味是「囂眾踹共」。
; q" |. |! [* l1 S n. X2 C1 e5 c5 ] f: [$ d7 Y
對遊民潑糞,跟在路上看見外勞就圍毆為樂,或是凌虐貓狗的大學生,骨子裡沒太大不同。都是歧視。孩子,我當然不會支持你們。但我可以原諒。只要你們能把「怒和恕」再分清楚一點。能把「歧視和不滿」再分清楚一點。能把「羞辱和玩鬧」再分清楚一點。這個移民社會,歧視無所不在。我希望今天對你們行為喊打喊殺的人們,也能盤查一下自己內心深處到處躲藏的歧視小幽靈。
( b2 ]# U9 C3 K) { d- c
0 x" l+ Q, Y3 T2 t( q這個學校、這個社會,在教育你們「不歧視」這件事情上,都失職了。嘴巴講講,牆上掛掛,能教你們的實在不多。也沒什麼資格對你們做不成比例的撻伐。6 V5 @. {$ u5 E8 l' d: R
- V% i$ x t& |; L% @, c
18歲,錯,難免。但要錯的有價值。孩子,「孟子盡心篇」還談了很多的「恥」。「無恥之恥,無恥矣」。你們可以找出來看看。我會繼續站在你們學校旁的高樓上看看這個百年名校。因為我好喜歡「強恕而行」四個字,我覺得,如果你們能在這件事情之後,能夠真正「反身而誠」,這個學校會很有機會重返光榮。這是我好多年來,擺在心裡,對「強恕」的浪漫期待。0 L; f- q( Q$ [% }6 B8 L+ x! R
% v' ~5 ?" V- v$ P# |) M$ m: 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