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揭開華爾街真面目!/透視華爾街》二百二十年貪婪傳統難以撼動?( v0 Z+ c* f. G* }& O% f
5 h1 o& Q. n! H/ C" J+ l0 g |5 Y
% v. A/ @1 T% _2 T. X 【文/乾隆來】/ m' \) c9 B4 Z+ Z, n, \' G5 U3 d. U
7 l& p1 x8 W% T* ?前言
X" n2 t! ~5 N6 W8 r5 [0 B
6 y% {, ^$ j; ]1 }3 Z: [- `二二○年來,摧毀華爾街的念頭始終存在,然而,華爾街的貪婪卻也從未屈服過。打從一開始,這條街的興盛就來自於貪婪的人性。
& o1 N F. S) B% q' E/ J: }# E* m7 n
4 r$ }2 W7 I; r' O. e- n& g$ J
0 F( p2 c8 [, I; X占領華爾街」活動怒責華爾街的貪婪,然而,從一七九一年華爾街揭開序幕至今,超過兩百年的歲月裡,「貪婪」正是華爾街不斷成長、不斷打敗全球各地競爭者的核心價值。( S- x0 B" [* Q4 d
6 E) i/ `* |& D/ S! i7 r/ `. d# V7 u/ t' V3 D
不只是貪婪,華爾街的銀行家與華盛頓的政客,之間的關聯從來就是千絲萬縷,像麻糬與花生粉那樣搭黏依附,而詐欺、拐騙、霸凌、巧取豪奪,也正是所有華爾街的投機客崛起與衰敗的必經歷程。
: D$ j% `, b3 w; \+ d, O) }5 }3 Q0 S2 K. U" D0 D$ s; K0 h1 L
. x q4 j# y1 E: B; q0 Z' F w; Y& D
在過去那麼漫長的歷史中,想要摧毀華爾街的人從來沒有斷過念頭,而貪婪的華爾街,也從未向這股勢力屈服過。: h3 ~3 {. J) P
% U( e! a; n1 f& x5 p; c9 v
1 L5 S0 K3 w/ k- D華爾街始祖漢米爾頓 , E, R' P; t5 q6 O
發明美國公債,靠信用借錢- o- H" U, N7 Q- S
' b0 r7 X5 Y# z" w: t! n' k
' l0 k3 D" B3 U5 s5 e e美國開國元勳漢米爾頓(Alexander Hamilton)可以作為華爾街崛起的代表人物之一。漢米爾頓在一七八九年九月十一日被華盛頓總統任命為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在此之前的五年,他已經在華爾街四十八號創設了紐約第一家銀行「紐約銀行」(Bank of New York),這家銀行延續至今已經有二二七年的歷史,仍然是紐約與全世界的龍頭銀行之一。
6 I4 g& @7 b& D' ~( \! M% @0 `% R/ o4 G9 i9 {
+ _# ], r3 ?5 V( ~! S今天引發全世界股災的美國聯邦政府公債,創始人就是漢米爾頓,美國聯邦政府原本不能舉債,也不能徵稅,只能向各州政府伸手要錢,經過十年獨立戰爭的美國政府,財政狀況惡化,漢米爾頓發表了具有高度爭議的「公共債務報告」(Report on Public Credit),主張聯邦政府以優厚的條件發行新債券,還款來源就是紐約港口的關稅,以及「美國的信用」。) `" n. X X7 Z
3 d, D1 _" J U0 |3 P ]
7 d4 c3 K, R* o4 y5 s# @漢米爾頓的財政策略,跟今天德國、法國幫希臘償債,正有異曲同工之妙。他的聯邦公債發行嚴謹,短短不過四年,美國聯邦公債已經成為歐洲金融圈 (當時還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價格最高的債券,溢價高達合理價值的一成。漢米爾頓建立的「美國信用」,庇蔭子孫兩百多年,直到今天的歐巴馬總統還在享用。
& H& s4 ?! ?3 v) k7 _8 ^; [; m+ C
8 i6 Q/ w7 R2 O' @! U" m
漢米爾頓還在一七九一年設立美國第一個中央銀行(Bank of the United States),作為政府的財務代理,並管理美國的貨幣供給。這家銀行的股票以「BUS」代碼在華爾街發行後,股價立刻大漲,帶動華爾街的證券經紀業務蓬勃發展;隔年的五月十七日,二十四位經紀人在華爾街六十八號前的一棵梧桐樹下簽署「梧桐樹協議」(Buttonwood Agreement),共同議定股票交易手續費等交易規則,奠定了紐約證券交易中心的基石。
0 X5 }, |, `! D& j$ G9 b& q& Z3 V$ o9 v
8 q" @ \0 s C$ b3 U
漢米爾頓自己既是美國財政部長、紐約選任的國會議員,又是民營銀行的創辦人、華爾街的催生者;兩百年後,他的徒子徒孫們從高盛證券的董事會,進出緊鄰白宮的財政大樓擔任財政部長,旋轉門轉得大家眼花撩亂,其實不過是繼承了老祖宗的傳統而已。- `; z- F; n3 k* E
: i. L% L+ B$ I; M$ l
& Q" ]/ q1 x, v [+ s9 I9 h從窮苦留學生一路攀升到財政部長,漢米爾頓的敵人從來沒少過。當上財政部長後,政治對手逼他放棄紐約銀行的股權,也以置他於死地的方式揭發他供養情婦的八卦,最後漢米爾頓死於在政治、金融市場都跟他死敵相向的布爾(Aaron Burr)槍下。
, P( Y5 H6 R7 q6 v
* C3 @* ?- [! Y6 w8 o7 V T$ P2 T; F. A
布爾是美國第三任副總統,祖父是今日普林斯頓大學的第二任校長,是根正苗紅的名門之後。3 P$ g, C# [7 m7 N2 Y# U* ^% Q
+ v1 H3 A. W* I8 P; F; X
p" C& b l. f; ?5 X' a5 g- P0 x' g布爾創設了曼哈頓公司,一開始以供應曼哈頓的自來水為名,但是這家公司只是掛羊頭賣狗肉,成立五個月後一條水管都沒修,卻開了一家銀行。布爾做了三年董事,欠自己的銀行六萬五千美元,在當時是天文數字,卻成功當上美國副總統,最後還槍殺了對手漢米爾頓。而布爾創設的曼哈頓銀行,後來併入大通銀行(Chase Manhattan Bank),成了今天的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 Chase)。7 `% Y" ]/ K, z( x2 ~5 E, {/ v
2 k) T0 H( a5 R- `7 C5 p7 g9 S/ k" j( c5 I* Y* U2 t* j
美國「首富」阿斯特
: K+ ~* c4 z) t+ |' F4 D( V創造假皇帝躲過貿易禁運0 i; O1 ~; @! d h4 u9 ~5 |
5 o1 X8 L1 _8 |$ R- g1 M
1 C4 F/ M2 P: l3 V' B* \' ~$ v筆者在紐約大學讀書的時候,學校旁有一條阿斯特小街(Astor Place),這條街在十九世紀的時候,曾經是紐約巨富群聚的豪宅街,這條街的主人約翰阿斯特(John Jacob Astor),靠著與中國貿易,加上不斷購置曼哈頓土地,成為當時的美國首富。他在一八四二年過世的時候,估計有兩千萬美元的身價,相當於今天的一千一百多億美元(新台幣三兆三千億元)。! u- w, t4 U' p; T f8 z
5 W( H6 c6 J6 y; Q" \4 j
& q( ~9 e( O4 P3 Q9 \! a* A阿斯特也是窮苦的德裔第一代移民,他在十九世紀初期剛到紐約的時候,一開始搞毛皮貿易,把美洲的毛皮賣到中國廣東,換取茶葉與瓷器,每一筆交易都讓他大賺,後來他發現鴉片好賺,也買鴉片賣給中國人。4 l5 |! H. g4 a! {+ g5 E0 q, M
/ }, t+ N! I4 T5 |& I! O% r! ^) ]2 z1 U
紐約曾經一段時間貿易禁運,幾百家貿易商會倒閉;會鑽營的阿斯特卻不受影響,他的「廣州貿易船」大搖大擺出航,船上最顯眼的地方坐了一位「即將回國的滿州皇帝」,實際上穿了一身華服的滿州皇帝根本就是個中國苦力。
' L+ w5 H: s& x9 z/ ^# j4 ?+ m, @# f; j- j; K4 e9 t6 d2 y
) \' w# W: Q! }3 y9 C L在華爾街,欺騙與背叛就像空氣那樣,陪伴著所有人的呼吸。比阿斯特小三十歲的杜魯(Daniel Drew),是紐約郊區長大的虔誠教徒,但是他也像所有華爾街的投機客那樣,同時活在虔誠的信仰與市場的欺騙之間,而且從來不覺得有什麼困擾。8 t% [6 c# E: ] A$ k) P8 d9 y
& A: r) D2 C- z. E$ [ L# P
# D9 G2 K7 F$ `/ k- v快遞大亨杜魯
# @/ r a% [8 I2 X發明「灌水牛」,啟發灌水股
7 K; S6 u3 H/ f8 z. @: b
2 J! d1 n6 }% p8 A2 x" {( E- F
+ G4 t9 s1 |' g. \/ u杜魯從郊外的牧場買牛,在進城之前讓牛拚命吃鹽巴,卻不給牛喝水,等到要送進交易所秤重之前,再讓口渴得不得了的牛喝個痛快,杜魯的「灌水牛」啟發了華爾街,並且在十九世紀產生了惡名昭彰的「灌水股」(Watered Stock)。新股上市之前,上市公司與券商都會偷灌發行股數。時至今日,這個手法已經被法令嚴格規範。- {1 H( R# a( {6 m* {
8 u( [, e! s W3 }7 V; Q! w6 Y7 T
+ _# E U8 r, A$ n* v. |杜魯一直都維持鄉下來的淳樸樣貌,也讓大家知道他是虔誠的基督教徒,買賣灌水牛的同時,也讓牛背負貨物、文件與現金,最後成了紐約的快遞大亨。
$ g) I( R+ Z7 @2 p. Y
& A. X9 f. R, V& i4 u( b
" X# n! R# \1 a" S; J9 E6 M8 g/ e趕牛的杜魯有一天慌慌張張跑進當時最私密的銀行家俱樂部Union Club,滿頭大汗找人,當場卻不小心掉了一份文件,上面寫著「平盤以下,無限量買進奧許鐵路股」;在場的銀行家們知道他幫人快遞文件,一向可靠,當場集資進場買進。結果不到一個月,奧許鐵路的股票就崩盤,淳樸的杜魯再度從證券老手口袋騙進大把鈔票。
# h) X" p2 X1 g1 p* v7 j1 K* f2 m# R
8 X3 ?; }6 O0 f之後,杜魯在一八三六年索性下海開號子,而且還成為當時最重要的證券商之一,一直到一八七三年九月紐約股市崩盤,杜魯公司宣布倒閉為止。7 o0 T8 Y8 V5 i4 W, ?. s
為了賺錢,膽子大到「墓仔埔也敢去」,應該說是華爾街的「優良傳統」。剛剛被趕下台的利比亞強人格達費,絕對是人見人怕的鬼見愁,只有華爾街第一等的高盛(Goldman Sachs)銀行家們,敢在太歲頭上動土。7 ^, C! v5 n9 `. K
; Y( p+ O' }! u; L
! K$ ], ~0 W& @: b: Z華爾街只怕沒錢賺: \) b. k: i1 T) s
不怕格達費、不怕製造動盪
6 Y/ W# z5 M1 m4 J3 L: k1 \! s4 n9 E& X4 e; c, Z5 Z' u
: Y9 K% ?5 _ l二○一一年的六月,美國證管會發現一個驚人的交易,格達費主導利比亞主權基金,在二○○八年拿了十三億美元(超過新台幣四百億元)給高盛操盤,結果高盛做了一連串複雜的外匯以及衍生性商品交易,竟然把格達費的本金「賠掉九八%」。
$ O _% _( b$ U% h3 Q k
! |- B4 R! @- B8 C* p) e2 L& u/ {! S: O+ W; J
不過,美國證管會管的不是格達費輸錢,而是高盛事後竟然安排了一筆五千萬美元的「顧問費」,有意透過格達費的國營石油公司給付格達費的親人,因而觸犯了美國反貪汙法。如今格達費被趕走,這筆「顧問費」也就不了了之,卻讓高盛與格達費的神祕交易曝了光 ■《今周刊》& Q1 y$ F1 r% `: y7 T' g
|
本文章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