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389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1
- 威望
- 23
- 貢獻
- 7086
- 活力
- 16704
- 金幣
- 131235
- 日誌
- 2
- 記錄
- 1
- 最後登入
- 2024-11-19
- 文章
- 3832
- 在線時間
- 1426 小時
|
本帖最後由 阿慌 於 2011-7-6 10:39 編輯 % c8 D8 w- X9 ~
5 L0 ^: \5 ]: m$ C5 S
奉歐陽的提醒,邀小的發言(只此一篇) :
1 c3 G5 v& j$ \+ `1 a9 l4 y7 P( j7 M; K: a* ?; L
其實「入流亡所」是相對「出流攀緣」而說的
5 J5 ?, S! d7 C# H由於我門六根攀六塵而幻六識,8 R2 D# l, Z: [6 c6 I6 Y3 ?& A
這種十八處的分別取捨造成煩惱的根源2 G7 m; a- u% C' ^
也都是由無明覆轉的佛性所緣生
6 o$ E: a" ?) m% |/ s7 S% Y入流亡所是一種初級禪定的證相8 ?5 }# p6 t" d) [
即在用一根來督攝六根而淨念相繼根身所感的境界
& }: I$ R' Z* i& ]+ ~" _4 _1 u(念念分明,但尚未達清楚明白)$ F/ l( N. O; [9 u
佛經言:「南(南瞻部洲)閻浮提眾生耳根最利」$ f: q% m) [' f" J2 h7 l1 w4 T
六道的眾生六根裡面最利的就是耳根,所以耳根最容易圓通。) j# {* C" U0 q4 d
因此文殊菩薩在楞嚴會上就為我們特別揀選了《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 B4 N- h3 c9 `0 K. n即契合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之故
+ e" H9 l5 O6 D- G但任何一根都能攝入達禪定的境界,
q7 L4 L/ ~2 B& E! ~& W只是各人機緣不同,其麤細、深淺境界等差而已
: o8 ?% R" I& }2 {% [4 W禪宗的「念佛是誰」就是提起疑情,用意根* ^0 C2 p" u, Y, Q: P2 P$ T7 S
(這種修持非常利害及有效,但要用對方法)/ a6 i4 U* m- s& W6 b' j
密教的觀想,也是用意根,結手印是用身、持咒用口
& b; C+ K3 w0 Q" O* P; a) g% D+ k a! ^! P+ [所以密教是繫鎖身口意入定境; R6 l ~( P9 R3 H* S
5 j( p/ X8 _5 i4 E& D( L! _雖然我在眼根上的功行較有機緣(有興趣的大德可以私下來文討論),
1 S. @+ ^3 H* V$ p; `但我個人仍建議用耳根(在行進間也可以) (有興趣的大德可以私下來文討論)
k2 U8 D3 q) ~2 @入流是方法,亡所是一種初級禪定的證相
! T; G# ~3 `3 B: p X* {" t: O7 B* M入流即是將出流攀緣的意識心轉回身體妙觀察% h$ F/ U9 r5 k* V
如念佛觀呼吸及安般六行的禪修等(不在此贅述)
) N" J) M% m+ y1 h4 c5 R# Y以我的經驗而言5 e/ A: k3 s- @, H- `
「亡所」即是切斷第六意識(分別)與第八意識的藏識(種子識)的關聯
7 | V u; ~+ \( }由於沒有種子識來比對前六識的外攝現象
1 x, [4 O% ]7 T. }" S所以無從定義緣起的概念,
8 h; \8 N. R7 H6 M. j3 t以至於無以得知立身之處與現象之等差(伏煩惱的初步,但沒有斷煩惱,連四果之初果都未達)
9 S G, i1 V- h( i- k j+ J9 {於是虛幻的第七意識沒有執著的對象,自然緣滅
6 b, I9 f1 e/ C" @" h9 Z7 [就像手持一枝竹桿,我們無法說它是長,是短(絕對世界)
+ r) K: X/ ?. m) j+ z/ d) ~除非我們從別處另取一支在作標準比對(相對世界),才能定義手持竹桿是長或是短
( r8 O2 S5 f* D5 _3 ? @' }由於我們的生命與生存條件是在這種二元對立的世界來認識周遭的# h( P% n% |4 ^' V, I) U. q
所以分別心的立判是無時無刻也是無所不在的
) C- D9 _- `2 l, c) X但「亡所」仍是有為法的功行,尚未入中觀的圓境
3 J9 s4 T; b1 i8 S$ U2 S2 O( P只是偏執的在虛我中暫時無從攀緣而已# a9 }0 A n# U$ Y9 e$ t9 Z6 m1 d
只要定境一滅,照樣六塵緣影,貪瞋癡慢一樣不少6 V( ]% b5 t8 N
5 M" k5 O* y2 n; G; C6 F/ O( O) S g
禪定在許多宗教都有,不是佛教的專利
+ H; l# M. v% z法鼓山的果如法師曾寫了一篇禪七開示(五、六月份慈雲雜誌)/ s: D1 \7 p1 W- X
另外元音老人在「恆河大手印」中' k: S5 d- s: |4 w
也有不錯的禪修以及禪定描述
7 G Z' D# K! o+ M! F但沒有相當的程度,可不能自己看了之後就盲修瞎練
" M1 u; l) e3 }' Q9 M這些文字般若只是導引正行的方向。, W+ o" D% l0 f
及來印證我們修持的境界而已# A" }! q$ c" Z; A2 K
* K2 y; E i9 p% e& n9 C
如果沒有空性的關念,禪修也沒有究竟的意義
- s7 M1 \+ U- }- r" j: p% Z/ e諸經之王《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學法無益」、
0 B- V8 d+ v4 t" c0 G+ v.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7 x" O6 ?3 O" s6 _ d4 E亦即在檢視我們凡事起心動念的覺知,是否能以空性來堪破我執所起的妄心,
R" J# {- k# A! |是否還在以自性見與實體見,於背覺合塵住五欲六塵之境,
2 H- }, S+ `. T' Q隨貪嗔癡之習搞輪迴的把戲。
/ G& ]6 d% h2 c5 I" X) p, ~! D2 y高階行者在發菩提心之際就是聚焦於眾生之願想,作為優先於我來完成,
+ h* o0 q; n# N3 P9 ~: q將「我」及「我所」以「眾生」取而代之,自我消隱在虛空之中。% T, ^, Q E+ z' L/ L; U! `
心思總是以超我的空觀而行一切善法。, w/ y! q, [) M" b
如果還是用我執來貫徹自我的想法,縱然是利益眾生的善法或有為法的工夫搥鍊,
/ d- `! p2 k k1 E, M; \& d1 C也不過是人天福報的點滴而已,還是困坐三界的有漏福田,8 G9 Q- Z* I# c$ G) [
在三世冤的斷滅生死中,其與魔業究無等差。# q: `9 R' p0 j" o$ x
如能堪破現象,將自我淡隱於人後,成就他人本懷為志趣,就是菩薩大行;菩提心的實踐。
( ]/ S+ Q9 N# V, r- c1 J有了空性及菩提心的前行,再來修禪定才是王道
, {$ m7 K" S6 T% D我近日與珠脫仁波切(達賴喇嘛母親的上師,已八十餘歲),獨談四十分鐘,有關破瓦法的修持(中陰身救度)
6 ?4 ?. F$ \3 G8 e6 T) n( p它特別強調需有六字大明神咒的前行(就是菩提心的開展),有些上師強調大蓮花的前行
9 L3 o9 n8 E% `) W7 I' |在在處處都要有菩提心,才能正修他法" ^" z* i/ X& B- P
菩提心高於般若,般若高於禪定: Z! G9 z9 L$ F;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