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496
- 閱讀權限
- 2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294
- 活力
- 442
- 金幣
- 688
- 日誌
- 10
- 記錄
- 13
- 最後登入
- 2011-5-20

- 文章
- 270
- 在線時間
- 132 小時
|
拿鐵 發表於 2011-5-12 15:15 
2 j- D& t0 G) T1 V5 X# B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512/2/2reeg.html
4 E, b* {& p3 p3 ^) ? G+ D3 X9 Q* R, z+ l A* q8 i: o& E K
沒走行人道挨撞 行人判刑 ( f7 p; M6 m3 X0 N' d* V0 e- r
在台灣!以前有個不成文的交通解決問題。
5 C. A' t5 E9 B1 W只要發生車禍,錯的~一定是【大台】的錯。
2 @' s3 _% s7 z) r; X2 Z7 p例如:
K! H; l: O6 t$ ^$ E$ u, v機車撞到人,永遠是機車的錯。
# f- g# H4 J% ]6 g汽車撞到機車,永遠都是汽車的錯。
, M! s J9 \1 g' g. p7 h4 G
% K, P: N" X: |% \就這樣不公平的處理之下,慢慢的就現了所謂的路權!; ]' j7 I, z; t; L: X% P
當交通事故發生時,就以路權作為依據來進行審理。
. w1 }" |: ^) x F這個問題就出現在一個烏龍事件上,才開始被重視。& N2 o3 X/ j( h$ Z
$ ~: H' r; V% N* ~ t2 G這個事件是這樣的,有天某個林姓駕駛人,在下交流道時,撞到一名婦人。
& o! a' d" F8 G4 B最後該駕駛員必須賠償這名婦人,之後該駕駛員不服上訴。
) p. _1 _. S& [/ r/ g檢察官起訴理由【應注意而未注意】(記住這名詞喔!!)5 [8 r# \1 k* M" M* g% u+ G9 u
這時法官看了這個理由,反問檢察官,當你下交流到時,你會覺得有人嗎?. ~' K$ t$ `/ s
問題就在這裡了,理應不該有人出現!這時檢察官回應【應注意而未注意】。4 k2 I0 I" k6 T9 z& l8 g
很多交通案子都是用這名詞,而判定駕駛人有錯。: d7 @8 z& ^4 w$ ^3 H7 P1 X
但是這個案子改判駕駛員沒罪,也不用人和賠償,為什麼呢?
, p; R7 P$ v* S; Q$ Y法官最後裁定,國道出入口,不應有人經過,此乃駕駛人用路範圍故被告無罪。! g% \) o2 k K6 X% o
就這樣一個案子,路權觀念逐漸被建立起來。
/ _; D1 c+ d5 d. m: E* v8 e% R2 `9 `6 r9 _+ V* K9 x3 [& V
一般的道德觀念還是以大小來區分,大的還是必須付道德責任。8 w# T' y1 C I
導致怎麼和解,都解決不了,不過現在只要上法院,就是看對錯了,已經不再是大台的錯。# H% U0 f" a) w* Y& V# P
5 a* C5 D, o' z9 o9 u; [$ i)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