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33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701
- 活力
- 34
- 金幣
- 1730
- 日誌
- 0
- 記錄
- 15
- 最後登入
- 2017-1-21
 
- 社區
- 風呂
- 文章
- 222
- 在線時間
- 201 小時
|
有人在吃飯時間來訪,要請人家「來呷飯」 (來吃飯),而不是問他:「呷飽未?」 (吃飽沒)0 u% {* ]0 X9 p j5 o& x6 E- V' S
- e1 v! x, Y% u2 z 「呷飽未」和「來呷飯」2 S1 q2 Z7 [0 h# I4 l k' }
$ ^. h6 k. B9 L5 y1 b" f4 Q) o" D
嬸嬸的父親有三個女兒,分別嫁在相隔不遠的鄉鎮,有一天,這個父親心血來潮,想去看看三個女兒。他在早上十一點的時刻來到大女兒家,大女兒正忙著做午飯,離吃午餐的時間尚有一個小時,老人家坐了一會兒,起身到二女兒住處。9 m% _+ L& V1 Q) U; d8 @
十二點多,來到二女兒家,她們正在用餐。" i% k; ]" P3 B3 C# X4 n
二女兒問:「阿爸,你呷飽未?」客氣的老人頻頻點頭, 笑著說:「呷飽了,呷飽了。」 " \) N- s/ _2 w" K9 X
二女兒竟然就信了阿爸這番客套話,便不再招呼他吃飯。
! c' s( L3 K" H3 r) H% R9 K0 d3 b9 q
事實上,老人家的肚子餓得很。5 T4 c5 T7 S# [0 K" R- R( g
離開二女兒家,來到小女兒家時已是下午一點過後,小女兒正是我嬸嬸,她得知父親剛剛去了二姊家,心想他必定在那兒吃過飯了,於是沒有開口詢問父親吃了沒,盡是閒扯些雜事。! b2 G z2 n3 J
$ {6 x5 @: h: r3 n. D 這個餓著肚子的老人,回到自己的家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獨自到菜園摘了一把豆子,自己炒了吃,沒想到三個女兒的家各繞一圈,連頓飯都沒得吃,唉,真的是「三個女兒卡輸一把菜豆子」。
4 f0 Y$ W6 I6 M1 }+ b: E% t, |1 ]( G4 L" ]& o2 d$ J
事後,老人提起此事,不忘告誡女兒們,下次有人在吃飯時間來訪,要請人家「來呷飯」,而不是問他:「呷飽未?」" _7 ~9 y' W: [6 {( z0 y
+ t3 ~% `6 G2 Q1 p' i% k# T聽了這個小小的典故之後,我終於明白為何每次吃飯時間到隔壁嬸嬸家,總是開口就說:「來,來吃飯!」
6 D3 d' k9 A' j& C/ @. c5 f& ~8 F p& V3 d+ P
嬸嬸說得沒錯,「呷飽未」和「來呷飯」同樣都是請人家一起來吃飯的一句話,後者讓人感受到主人更多的熱誠,同時對於造訪者亦是個好台階。
( }0 ], |9 @( T% L# }" Y. j9 i
- X3 i7 t4 y2 z6 C. N# A( l 簡單的一句話,就因表達方式的不同,產生不同的結果。
) I: Z+ u. K5 H" j/ k& A
3 }5 e k. x* T+ u: Z, z9 z$ ]! }6 j5 @0 s) n
一句好話的學問,的確可以從生活中去學習的,不是嗎?! _6 a& S3 E( s$ s7 e
閱讀這篇文章時,我一直回想媽媽的待客之道......
6 {6 W% k; m: |( m
* F7 h+ F& d$ j7 G- R我媽媽只要看見吃飯時間來訪的客人時,一定立即多擺一付碗筷餐具,並且說:『一起來吃飯!』(鬥陣來吃!)或(作伙來吃!)
7 N! E3 X, u1 \ o2 E
% t- |: V3 I: F* F# }如果客人說吃飽了,媽媽就會補一句:『吃飽了沒關係!來吃巧的啦!作伙來!』
; v" M/ j' ?! E! J7 B
3 @$ D1 J0 Z5 {' D 客人通常就不推辭了!% J. {# i* g2 C2 |
% e7 Z+ f& {2 L5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