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355
- 閱讀權限
- 45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3897
- 活力
- 11257
- 金幣
- 44043
- 日誌
- 9
- 記錄
- 37
- 最後登入
- 2017-12-9
 
- 社區
- 臺灣
- 文章
- 9422
- 在線時間
- 1428 小時
|
破框群雄錄 見證台灣在地的企業精神/四大關鍵 成就無法撼動的世界第一
: V6 j! d" W# q4 C) r/ }" Q' d
& p, B2 e) |6 O5 |& Q
0 |. ?0 w1 f, u' }1 c 【文/楊卓翰、羅弘旭】" Z+ A5 D; N2 P& s3 u
+ p9 Q3 N; L+ ?5 c
前言! g9 W7 C! p/ f! ~! I
8 A1 o; e h4 ^) t, I0 {
台灣人,究竟有什麼能耐,在微毛利的代工產業能夠賺大錢?在全球化的競爭中也能保持世界第一?甚至已經是世界第一,還要打拚更上一層樓?他們敢於將昔日的成功因子拋掉,突破框架創造另一番新的成功模式。. [' V0 L& f6 p8 J9 s7 _4 v) P
6 f9 b/ U& t* W" n! {7 ?, [7 I, _% [& J& J
早在七○年代,台灣靠著一只皮箱全球走透透的中小企業老闆,與勤奮不懈的勞工,就曾創造許多世界第一;但在一九八七年兩岸開放後,傳統製造業身處外移浪潮中,卻是多數企業沉沒,僅有少數能抓緊機會,在新的時代翻身,駛出自己的新航道。# c9 W6 Z" T5 E* V
& h' p: e4 _ m M/ q, i& P
* r% g+ K9 |# ~. f8 ~% [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巫木誠教授認為:「中小企業不需要在上中下游裡做到最大,只需要在供應鏈的一個角色中打敗競爭對手,就有機會勝出,所以產值不一定要數百億元以上。」
/ ?# Z/ g4 I0 F' ~* z A. ?2 y# {# |6 W' z9 y5 b
; P5 t7 Y2 M& K% ^巫木誠強調,做大,除了從數量上贏過對手,也可以從產品價值上勝過對手,但後者要看經營者的企圖心,畢竟走創新路線,有不確定的未來。敢不敢面對未知的挑戰,就是中小企業能不能從小變大的關鍵。
. k8 e! S8 e! A& ^/ J
& h9 Z" v) i7 a! V- t( @0 L5 e
! N7 x( x- m5 \2 H0 c& j& _關鍵一:企圖心 跳脫舊材料思惟,德林義肢靠創新挑戰第一9 Y$ {' {$ S/ C4 [( v5 B" Z
5 ~; t; e5 m( x3 z
& m' L$ d$ ~6 P4 o- ^2 b5 p全球最大的義肢製造廠商德林,就為此做出最好的詮釋。創業初期,原先經營機車行的德林董事長陳坤林,嘗試將機車的離合器裝進義肢當關節,雖然效果有限,卻能看出陳坤林的創意,後來德林開始與醫院合作,看到更多世界級的義肢設計,也逐漸從義肢的零件生產跨足到安裝義肢。
. E! _7 _% B% B* @( v& Y# R# M. U, N. n/ G( N8 f: W1 C
4 d. ?: | P# p* i+ @
當時義肢這個市場都是由歐美國家所把持,任何一家公司的資歷都不少於五十年,讓德林異軍突起的關鍵因素,在於德林能跳脫對舊材料的倚賴,設法啟用新的工藝。
! p; W' p- a2 w9 n0 J
- l8 d' o4 j1 O' B+ H% s& A5 {9 Z, b4 g. U" ^
德林公司總經理、也是家族第三代的陳建佑描述,三十年前,大部分義肢都是由鋁合金作為主要架構,但公司覺得鋁合金的重量,對義肢使用者仍是負擔,因此切入較輕碳纖維材料,「雖然只是材料的改變,但裡面太多不同的技術了,材料的切割技術不同、骨幹轉折的施作力道也不一樣。」他說道。
- _* v7 L* K, q
! ^. D3 r7 w( w* l8 G& r, X: N _$ p0 c$ h
不僅骨幹材料不一樣,就連義肢與人體殘肢接觸部分的義肢承筒,德林也重新思考。過去承筒都由硬質塑膠組成,必須根據每位使用者的接觸部位重新打造,打造過程需要二天讓塑膠冷卻,速度慢、價格高,但德林改用矽膠、PP材質,不僅更輕,半天就可以成型使用,產量也更大,這二種材質的改良,讓德林的業績逐年攀升,如今擁有全世界一○%的市占率。: j. X7 x8 u" I$ E# `8 l- l
* I- G/ s% F8 l7 r3 k' m9 R- K! b& Y
關鍵二:突破框架 佳美放棄自有品牌,成就最大果汁代工廠* Z! Y' A9 J3 p0 o! _2 ~% H/ v
+ S- [- H8 O9 j) B4 D: F
* ?9 k% y+ G' R8 ~創新能否成功,除了看中小企業主的企圖心外,巫木誠認為,更難得的是企業主敢不敢將昔日的成功因子拋掉,突破框架創造另一番新的成功模式。6 B5 _' k, ~, i/ |5 J# T. D3 O
4 B- }' n" `, n; D% O# v1 J
# L0 F; Q" |: }, e
台中大里的佳美食品是最好的例子。一九八二年,佳美董事長游昭明接下快要倒閉的蔬果汁生產工廠,為了搶訂單,他放棄自有品牌,辛苦賺著三%的代工毛利,卻也藉著這個機會,佳美得以跟著統一、義美、味全打入亞洲的供應鏈,並遠征日本十大商社。走進亞洲任何國家的超市,有七成的蔬果汁都是佳美製造,成為「果汁界的台積電」。
% ?9 b p' C4 w1 t
# S% {5 E2 t1 W2 x2 i* x) \( F/ L& v& `. \: g
但好景不到十年,九○年代大陸經濟起飛,連巴西也搶進亞洲市場,當佳美面臨其他國家資源更雄厚的競爭壓力,游昭明決定放棄既有工廠,重新改造生產線,他親自和工程師一起設計生產線機器,從水果剝皮到榨汁,全部「一條龍」。這在當時的果汁代工產業沒人想過,連日本商社都特地來佳美的工廠參觀學習。
* o& _8 c. M, [0 F9 k! Q" Y" N1 U1 F: W, I- L8 s! r
, v2 `& g4 i" i4 s' e2 Q, E除了拚速度,游昭明也在倉儲上下工夫。他耗資二億台幣打造攝氏零下四十度的自動冷凍倉儲設備,不但水果保存二年都不會壞,更重要的是,佳美的倉儲人力也縮減成十分之一,全部電腦化管理。游昭明說,一開始很多員工不適應自動化生產,但他認為「台灣人就是要做這種少量多樣的生意。」也因為勇於突破框架,才造就今日佳美全球最大果汁代工廠的地位。" ]3 \! }( H: }- J. R) Q
* l3 S, ^/ g0 w
% A, |+ {; Z- G6 b% E& L7 T曾經征服世界的台灣企業,如何能在全球化競爭淘汰的過程中屹立不搖,還能更往上一層,成為新英雄?政大企管系教授樓永堅認為,首先,中小企業得找到一個重要的利基點,其次,必須具備彈性、快速回應與專注等三項特質。各種特質中,他認為專注尤其重要。他指出,「企業經營總會遇到許多更具誘惑的投資機會,但要靠企業主的紀律,專注在本業上,用專注研發好的產品與服務,建立門檻,讓競爭者無法跨入領域。」
# b% M1 s9 s, W( a: Z
% `6 w& h5 ]2 Y! [& t2 O3 e* ?: ^
關鍵三:專注力 生產雨衣起家,薛長興靠研發稱霸潛水衣市場
: p1 Z1 S- t A6 ]- q5 g, E( B
; L! \" l% H$ t: i
( b# s' J% E3 ?; j四十五年前,薛長興工業的創辦人薛丕拱,根本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站上世界的頂峰,創造全世界市場占有率超過八成,年營收一百億元,每年EPS(每股稅後純益)超過十元以上的潛水衣公司...(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747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 p a _( K4 X
: }( T; L. Q$ k6 y* b
+ p1 [) c0 ~1 y6 j8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