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33
- 閱讀權限
- 30
- 精華
- 0
- 威望
- 3
- 貢獻
- 701
- 活力
- 34
- 金幣
- 1730
- 日誌
- 0
- 記錄
- 15
- 最後登入
- 2017-1-21
 
- 社區
- 風呂
- 文章
- 222
- 在線時間
- 201 小時
|
深情--教出懂愛、用心、有情的陽光孩子- O9 }+ X( e% h
游乾桂美國《商業週刊》關於「富裕病毒」的報導,! c4 N T1 g- A% T( B3 }
$ \$ ^5 t/ x5 D C# \
聽來有些危言聳聽,讓人禁不住擔憂起來,# {4 r: k& W; I! |, \" W
原來富裕可能比超級病毒還要恐怖,正在侵蝕這一代。
( d5 u: t( c9 e1 P1 E「富裕病毒」據說包括:, _# j! X" g! s
沒能力煮飯、缺乏工作價值、
4 H5 f& V4 j) b+ [% v聰明反被聰明誤、社會需求消失。0 Q4 A+ O9 C; N0 Y2 {
沒能力煮飯:被外食餵食習慣了,
: s" K L' K f( W+ \像家中豢養的動物沒有尋找新鮮、
& d8 p7 @0 ^5 ], F6 q$ {7 R" G$ l乾淨食物的能力。
9 u9 N4 H3 i5 L6 j我的朋友告訴我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直說不准笑,
9 h3 M: F8 I. b' ]/ X# J- ^4 m他的同事有一個就讀名校的兒子,0 m/ m& ^4 T* k4 ?% g( p* |8 c
有一天,他們夫妻有事出門,晚點回家,
, n1 J8 B5 T$ ^. H( f& N% F打電話要求兒子把冰箱的剩菜取出來熱一熱,
8 |/ B9 H" V# Z+ Z/ G自己用餐,兒子竟把盤子置於瓦斯爐上加熱。
/ ~' y E( E) j* m友人信誓旦旦保證,這是事實,不是虛構的。
+ @7 d: C2 w+ z9 g; V# V) v: g* k5 u8 U) w$ a- K
缺乏工作價值:
* \; ? M# a' o+ b% h忙碌的上一代,有了一點小錢之後,+ g& T$ G9 l7 I% C- c* i
培養出來的就是不想工作的下一代,
# L! M6 J$ h* Q$ M這樣的事情並非只出現在富豪家庭,
* x( U3 k/ ]; k( Y; q: Q8 H即使小康,孩子也成了懶骨頭," Y$ E! j! J# a$ i
不太有興趣透過工作取得財富。
: ?8 \* i: @% ~) o, R& S/ I: S我認識多位友人的孩子,有些已經三、四十歲,
/ K. G0 x. b8 R" F有些大學畢業沒有多久,截至目前為止仍賦閒在家。
* M/ K% \/ I. j2 y* U他們未必不想工作,
# z0 D: N' w( K2 Y# I- J3 y+ @, p" Y2 I
而是想要一種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工作,
/ K2 U% e! o% O8 S" n) Y! ]% Q; |# o或者上天掉下來的禮物。1 z7 F3 H- J' Q7 b! s' P5 x
聰明反被聰明誤:
7 u" Y ]3 s2 o O8 R+ Z新教育出來的孩子都有過度聰明的跡象,& F* P: l( n0 `9 T3 f! B
卻把它錯用在不對的地方。0 C, e) U3 r* g
這些小聰明中多了一分私心,少了一分公益,
' O. |* q0 X6 B+ w. x/ f; ]8 [3 x對己有益的事就做,不利的事全閃,
5 t* g q' Q2 z, K* |! E以致於消失了社會功能。8 f# p: U, K' N- t. g9 g7 F3 W: d
最後,連社會需求也跟著消失:
1 R& R6 f: s8 e. ]5 H這樣的人忘了讀書的目的是使用知識,# C5 y7 c% C- u: r% M1 O) N' k
而非背誦知識,工作的意義不止為了錢,- o/ J/ Z8 @% v5 Q5 M; N- O" G, _
而是如何把錢用得更有意義;
' H7 T W& }6 s/ p; K當有一天出了社會,連這些道理都不懂,
7 W: \0 A5 \; S4 ?便會挫敗退縮,以致於飽食終日,無所事事。2 @$ `0 g3 F+ W$ y, r8 Z
調查進一步指出,7 c, c J% @* S5 |- ^) z f( t
只要繼承超過15萬美元以上財產的小孩,
6 v+ g7 L+ M$ r7 D大約就有兩成願意放棄工作,坐吃山空。
2 K) k1 N9 a8 o2 [. J$ d可以想像的是,他們最後一定落得一事無成;5 H' t% o" d" ^0 h5 u
可怕的是,這樣的人愈來愈多,甚至失去奮鬥目標。8 `7 E; y, ]* x" M4 @: A. j) w
我擔心這股「富裕病毒」會從美國飄洋過海,; u; u; x8 J0 A) a( z8 A
來到臺灣。
* k( g# n6 T3 c' r% W; r t6 s L3 ?' h% W
憂心忡忡是有理由的,
/ E: ^0 _, h/ n/ T: H" D事實上我遇過不少這類的孩子,0 |/ j9 Q6 d* T& O8 n0 ]: ~! z
在物質無缺的環境中成長,
, C2 t" N1 c% o$ e& S, v+ X% J2 l/ U變得彷彿一隻弱雞,毫無生活能耐,
1 r+ @9 @0 I& Z3 A3 \) G- H: x肇禍者就是寵溺的大人。
) P" N6 ^: J( ]; l# D孩子只負責讀書、考試,2 ]# \, T. F1 M. M
而他們一肩扛起家計,辛苦往肚裡吞,
+ s- x/ n' I) n( p孩子完全不明白,金錢是怎麼來的? Y8 O* a4 q( P; a6 w0 P3 n% [( R
父母是否很辛苦?; B: u" R4 a% Q. V! z3 `
牙醫朋友的孩子說:; q! r6 j; x& o: E3 j! l% ?4 S
有錢很簡單呀,我跟爸比說,他就會給我了。+ O1 D8 E$ U: y( P0 }! n
但牙醫卻是從早上看診到晚上11點才能取得報酬,
" U' i3 E2 W. v6 |; _% ]他根本以為自己是時薪很高的奴僕,
& i7 b! v# q1 ]6 ^5 Z4 {3 O! _' _孩子卻一無所知。2 V/ S5 g8 j% R; h2 X L5 v! T
我不願意這種事發生在我家,
5 x; L5 N& ?! X6 h/ ]! d很早就讓兒女明白,錢的確得之不易。/ v+ A7 u/ j O, v H! g& I0 C- {
我不算窮人,但常跟孩子叫窮,( W$ K; n# ?! Z- }8 D& P& C
我讓孩子知道一本書的版稅只有區區的20、30元,' L1 ^; A4 [4 K: {- y
如果想獲得20、30萬元,0 m& C8 a8 u" }) S
就必須有一萬個來自四面八方的支持者,
# W9 v0 p+ r/ q) ]掏錢購買我的書。
( f8 _. w' e! Z- `即使我的演講收入還算優渥,6 @, @) v$ ?' d1 c! j3 O* J# ^ L
但堅持不接太多,以免壞了品質,8 h7 P0 w, t! s6 I( t, {) L0 w4 [; o
總的來說也就不多了。9 ^8 H+ T+ B4 q+ ]# b. o
電視節目有通告費,
- V& S# j& z2 c+ _但我早已不太上某些胡言亂語、毫無質感的節目了,
5 {4 j5 ?! f, t1 Y而優質節目如公共電視,通告費用通常就不太高了。
0 n1 j- C$ \& Q) B: w" u5 f" @8 Y m) l這些實情我從不隱瞞,! i/ L! Q7 ~( d0 p9 I
孩子甚至嫌我講太多了,很煩人。
% U A$ o* A1 r: w0 f# v; G# o只是我常這樣思考:如果不說,誰知道呢?8 z% O" B! v' f7 ^8 r' j
如同我的父親從不說他愛我,
. `: O* K0 T7 R讓我自己尋找證據,找了許多年。
- ?) H+ K% L D) {8 X/ a4 l! H孩子要求打工,我立刻舉雙手贊成,# p8 D! w: o6 t/ Q' c2 W8 w- B
鼓勵他們嘗試各種不同的領域,
' d% r0 Q: v- t/ i3 U) N至少截至目前為止,我得到正向的回饋,. I7 m y( Y" N8 L' o4 Z( y1 v
他們宣稱,連一毛錢都很難賺。; I7 @' f9 k6 I; ~
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微薄的待遇,
4 B& r& H: B% G/ n; ~扣除中間的開銷,所得就真的不多了,! \* Q _, E- J
原來一分耕耘只有一分收穫,
: @1 A8 D; S) i, q此刻的他們也許會有更深的見解,+ L+ F0 C, U' a, e- {6 S
並且理解我的辛苦了。; L% H% o( a! {$ ~+ c
飯來張嘴、茶來伸手,絕不是我想像中的教育,5 L# J2 V( v$ ?2 P% v
我的小時候必須與父親一起生火、
3 Y! U8 Q- w; s# n* Q2 H* F6 o* {找柴薪,才能煮熟一頓飯,他們也必須如是。. I* w0 P" C! X
女兒很早就會做一些可食的餐點,
. t$ F1 N; E+ {$ ^她喜歡自己艀麵,做出來義式料理,很不錯吃,0 }" m2 U* _4 n4 ]7 }+ h3 P
也能熬出一鍋南瓜肉片湯,料好味美。% \* b9 e1 c9 N0 X' ^, Y1 w9 I
兒子的料理技術雖不及姐姐,8 E7 U# s( U$ E8 v/ x: {- `/ ]0 ^
但做些簡單、可以吃的東西,難不倒他的。
8 c8 f k) ]5 F( `+ u. X0 g) D這些年來,有人開始討論起遺產,( X- j' I" a4 W0 a) P
巴菲特信誓旦旦要捐出99%的財產,
2 {/ O% j* e; L- r; E# h* A& {! @% j而微軟老闆比爾蓋茲,只留一億元給兒女,# Q$ l8 L) I, X9 ~
其餘全捐做社會公益。2 j* K7 |+ w$ i
我不是有錢人,很難想及資產這件事,
8 _- s. O# ?/ l \, p1 X: f但我明白,留給孩子愈少,他們得的福氣就愈大。! K# y% H- Z% q: H8 {4 C V+ J% A( p7 c
如果每一樣東西都是他們自己賣力掙來的,
) Z" Q$ g, m# _" ^2 @理應會更珍惜的。3 `# @. T$ q' e, ~) C
如果可能,孩子唸大學的費用,
- {9 n/ F6 }! P1 q% ~就由他們自己貸款支應,這樣就讀大學更增添意義,
3 h$ E. U8 f) X: T3 s+ Y而非只是花錢買學歷而已。
* ~# @% ]$ U1 k, `讀完了,考試通過,然後就畢業的學習,) U% q+ {! q- [
讀與不讀的意義根本差不多。
& Z( J6 R) ^3 L4 o) K0 g我相信一件事:富留子孫鐵定種下惡果,3 U: K( ^$ T6 x @1 R
孩子將因而變得只知享受,不知義務是什麼? s. c5 s+ W! t" A) P1 r0 r
溫室中成長的花朵,不可能禁得住狂風巨浪,* p/ L$ g( x* }
長大之後,即使有了一點小成就,, x0 E4 j- R( N, d. h
也只是象牙塔裡的人,' d7 S! y3 ]5 Q5 q7 Z* I
不可能推己及人,具有同理心,替人著想,
. R% j& ^4 X/ h" w+ u為富可能不仁,那並非社會之福,$ \ S9 L' J6 r" j4 e
甚至還是禍端。 T8 ]- I7 k% D# y/ p$ L2 [ g
與其給孩子魚吃,還不如送一根釣竿。: h# L' M7 u0 b! n) x4 q* o5 i
知足的人永遠不會貧,不知足者永遠不會富。" D4 p- W/ l+ W2 n/ P% U& ^2 X
-- 愛彌兒.人生五不8 Y m# X% s# @/ }, q, l
教出懂愛、用心、有情的孩子 \& C' |& t' o
我們一直把教育停留在智育的思考,
& |+ [& t+ v9 ~2 h8 Y5 y0 P W- d1 b忘了人生最重要的人情世故," r2 j9 Z1 [1 }$ Y2 N8 H
遺漏人與人之間的關愛、感情和貼心,
/ h c% f" u8 V% c讓家不止是成就,% N6 v9 G3 C3 q B- O$ o. s# L& D
還有相互取暖的溫情,彼此牽掛的愛。
, p% V `. G$ V9 g( K我不知道,我和孩子還有多少人生相伴?
2 a6 ~5 f- j; R0 [3 m$ [, K幸福在我看來,越來越簡單了:/ c$ ^4 u/ B: T; ]! t3 Y
我只想再看孩子一眼,多看一眼,靜靜的看他一眼。0 B8 v% T2 {0 J. f* n
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永遠的心肝寶貝。4 w/ j9 x+ D* A, l* Q/ T
愛是一粒種籽,種下去,就有機會結出果實。* t& [0 m1 {& m/ `! Z, A# M2 a' u9 T
愛藏於生活之中,用各式各樣的形式存在,* r+ i( S/ u$ L- d% Z
只是因為太淡,常常被忘了而已。
- j" P. f) p/ K( R; |9 A, T# `愛的傳承,最好的方式就是身教。3 b6 u4 e# m0 w& x% F0 C
每個人身上都需要一本愛的存摺,
7 y4 i) O$ r0 L2 y! Z當兒女成長時,投資愛;- X& y9 L1 V0 l6 N
我們年老時,就可以提領關懷。, P/ d% Z1 Y" _5 ?( N1 G
0 x6 j* H8 ~! l9 U
, @7 u5 o1 F' Q& r
從現在起,努力累積、也分享這些愛的資產,
, H! I9 e* x) j+ S* [( @3 S不管是對父母、對孩子,
* Y# `) N4 N- Q' x將人生最美的親情緊緊握在手中,別再錯過。
3 t( c2 ^/ ~7 @/ G教育如果什麼都教,但不教愛;
( ]% }/ j7 y& r5 X% ^3 L- K什麼都會,只有孝順父母不會,
0 U1 y) B# O" h, A這樣捏塑出來的一流人才,' S' ~0 N4 C1 p8 o8 ~/ p* B
究竟是否有利於社會?
/ _( u: m% N2 J8 ~4 b我們的孩子不可能一直留在學校,
* Z5 N+ t. T& k& O* i也不會永遠待在父母身旁,真正優質的教育,
5 \( R+ ^9 M% e3 y; [0 e0 U應該是在孩子離開我們之後,仍懂得反哺之恩,
/ _) X2 v* q0 n% x而非一飛沖天,消失在無垠的天際。0 E- D+ o0 U3 e' m- {
懂愛、用心、有情的孩子,心中永遠灑滿陽光,3 B" c, c" ^+ `1 f4 n
懂得把愛分享、傳遞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Z5 t3 i' r6 A/ N4 \# V m
/ Y! h3 b% ~" F' `) K+ j
; L4 l K7 s2 f" F, H2 J( d' h, f, V; g% g4 B- k* K5 I) I
書名:《深情--教出懂愛、用心、有情的陽光孩子》
! g# q9 u) t& ^+ r出版社:時報出版
' U% x9 b/ f$ |- f/ e1 S9 Q出版日期:2011年02月28 |
|